成都探戈 第226節 澳門媽閣廟

作者 ︰ tweimin

第226節澳門媽閣廟

蓋鐵在大門處就被馬晴晴攔阻了。

馬晴晴一邊開車門,一邊說︰「鐵哥,我的電話為什麼不接?」

蓋鐵沒有看馬晴晴,起動了車︰「你知道的,我給蘭姨開車時是不接電話的……」

馬晴晴︰「爹的和那個繆友吵架了。」馬晴晴的廣州話把苗冶和繆友的發音分不清。

蓋鐵沒有接話,也沒有任何反應。

馬晴晴︰「爹的好象不想再管苗冶的事情了………」

蓋鐵不相信的側目看看馬晴晴︰「阿伯現在在哪里?」

馬晴晴︰「去媽閣廟了。」

蓋鐵立即調轉車,朝媽閣廟開去。

蓋鐵心里著急了,他知道,馬三只有在重大事件要做決斷時才去媽閣廟,而且肯定是去求簽的,而且在求簽這個時段內,馬三是完全斷絕和外面的聯系的。蓋鐵從掌握的新情況,直感覺得和馬三的決斷有關系。他要趕在馬三求簽前見到馬三。雖然,蓋鐵知道馬三這個時候是不讓入干擾的,可是,蓋鐵認為,事情是自己引起的,就不管不顧後果,一定要立即見到馬三。

馬晴晴看出蓋鐵是要去見馬三,她是知道馬三的脾氣,著急了︰「鐵哥,能不去嗎,我是說我們在家里等爹的……」

蓋鐵沒有說話,伸手拍拍馬晴晴的肩膀。

馬晴晴熟悉蓋鐵的這樣動作,知道是蓋鐵讓她放心,知道蓋鐵不會改主意。

媽閣廟,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為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俗稱天後廟。整座廟宇包括石殿、大殿、弘仁殿和觀音閣4座主要建築。

媽閣廟位于澳門半島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廟內的「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4棟主建築,分別建于不同時期。其中,弘仁殿規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傳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覺禪林規模最大,創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神山第一」殿是當時官方與商戶合資創建于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上述三殿均供奉天後媽祖,觀音閣則供奉觀音菩薩。1874年、1875年,媽閣廟先後兩次遭受火災,由居民集資,于1875年開始重修,至1877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樣子。

媽閣廟的大門為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築,寬4.5米,只開有一個門洞,門楣上有「媽祖閣」3個金字,兩側書有對聯︰「德周化守,澤潤生民」。門楣頂部為飛檐狀屋脊,華麗美觀。媽閣廟正門被發鈔銀行多次用作澳門幣紙幣正面的圖案,

廟門口有一對石獅,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內一塊名為「洋石船」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的海船,船的桅桿上掛著一面寫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據考,是記載400多年前一位福建商人,乘船來澳門途中遇到風浪,幸得媽祖相救、轉危為安的故事。廟後的石壁上,有多不勝數的摩崖石刻,是歷代政要名流和文人騷客的手書。在各具特色的建築物之間,有石階和曲徑相通,四周蒼郁的古樹,錯雜的花木,縱橫的岩石,把園林的幽雅和古廟的莊嚴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顯得古樸典雅,雄偉壯觀,極富民族特色。1998年10月28日,在澳門最高點,路環島的疊石塘山頂,又落成了全世界最高的媽祖雕像,其設計者為澳門的中國畫院院長梁晚平,雕像高19。99米,象征澳門1999年12月20日重回祖國懷抱。這尊媽祖雕像由120塊漢白玉石相嵌而成,其中媽祖臉部由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刻而成。媽祖雕像重達500多噸,全身晶瑩潔白,而容顏慈祥溫和,遠眺澳門海面,猶如時刻深情地關注著澳門。她矗立在澳門的最高點,因此,無論從海面或還是陸地,都清晰可見。開光以來原本人跡罕至的路環崗頂,一時車水馬龍,香火鼎盛

媽閣廟位于媽閣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觀音殿及正覺禪林組成,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陋,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錯落有致。

入口大門為一牌樓式花崗石建築,寬4。5米,只開有一個門洞,門楣有「媽祖閣」三字,兩側為對聯,大門頂部有琉璃瓦頂等裝飾,其中門楣頂部更有飛檐狀屋脊,脊上裝有瓷制寶珠及鰲魚,緊跟在大門之後為一三間四柱沖天式牌坊,亦由花崗石建造而成,並有四只石獅分置在柱頭上。正殿為供奉天後的其中一個神殿,有神山第一殿之稱,它和正門建築、牌坊以致在半山腰上之弘仁殿在空間上成一直線。建築主要由花崗石及磚頭砌築而成,其中花崗石作主導,無論柱、梁、部份牆身以至屋頂均由此材料修築,兩邊牆體均開有大面積琉璃花磚方窗,而在較高位置的氣窗,則為圓形。在石造之屋頂上又鋪設琉璃瓦頂,並以夸張的飛擔裝飾正脊及垂脊,而其屋頂造型又分兩部份,在朝拜區之屋頂以歇山卷棚頂形式出現,而神龕區上方之琉璃屋頂則為重檐廡殿式,飛檐純樸有力。

弘仁殿規模最小,只有3平方米左右,此建築以山上岩石作後牆,再以花崗石作屋頂及兩邊牆身,殿內也供奉天後,兩側牆身內壁有天後之侍女及魔將浮雕,而天後神像則置于山石前,與正殿神龕區做法一樣,在石屋頂上,此殿也加上綠色琉璃瓦及飛檐式屋脊裝飾。位于最高處的觀音殿,主要由磚石構築而成,其建築較為簡樸,為硬山式做法。

相對于其它神殿位于建築群最前方且與正殿同在一平台上的正覺禪林不管在規模上或是在建築形式上都較為講究,建築由供奉天後之神殿及靜修區組成,靜修區建築為一般民房,屬硬山式磚結構,而神殿則為一四架梁結構、主殿前有一內院,兩側側廊為卷棚式屋頂、主殿區被二列各三枝柱分為三個開間,屋頂為琉璃瓦坡頂,兩邊側牆頂部為金字形「鑊耳」山牆,有防火意思,具濃烈的閩南特色,位于內院前之正立面,由左至右可分為五部份,中間最高兩邊漸低,牆身有泥塑裝飾,牆頂則以琉璃瓦裝飾,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層象征斗拱之花飾,此外,中間部份尚開有一半徑為1。1米的圓形窗洞,而琉璃瓦頂上之飛檐及瓷制寶珠裝飾,亦顯示出此殿之重要性。

媽閣廟還是一座有著傳奇色彩的廟宇。在上世紀80年代,媽閣廟發生了一場大火,澳門居民一說起這件事,仍記憶猶新。那天,廟內的「正覺禪林」深夜大火,整個殿宇被燒塌,而在神龕中央的媽祖神像,僅被煙火燻黑,塌下的橫梁掉在神像的跟前,神像絲毫無損。

媽閣廟平時香火不絕,每年農歷除夕和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神誕,香火更甚。四方香客雲集于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並舉行豐富多彩的節目助興,這時媽閣廟上紫煙彌漫,一派祥和,這就是澳門八景之一的「媽閣紫煙」的景色。

媽閣廟的簽很得善男信女們的痴迷,游客在這里求簽還得排隊候上一些時間。游客進入供奉「天後娘娘」的大殿,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經過整隊,大家整齊劃一的排開,由一個僧人帶領求簽入三叩拜,叩拜完畢,這個僧人拿出簽筒,由每人抽一個簽,出門時又將簽換成一個紙條,拿著紙條又鬼使神差般的走進側面的一個廂房,廂房里坐著一排年輕的僧人。他們除了外面披著黃色的袈裟外,里面的衣著、發式都卻很時尚。游客可以隨便選擇任何一個年輕的僧人解簽。年輕的僧人接過紙條,淺笑一下之後,略微看了一下得到的那個紙條,接著幾乎套著游客耳朵雲里霧里的說了一番,所有的內容讓游客感動似有似無,似真似假,夢幻一般的告誡後,說「神會保佑你的,到外面去燒柱香吧,給你和家人討個福」。他隨後在紙條上寫了個數字(可能是他的工號,以後要兌現收入的),讓游客拿手紙條去燒香。

當然,香是要花錢的。

有位游客就把買香的過程發了帖子,帖子上說︰游客隨手抽了一支,交給解簽僧人解簽,誰知僧人拿了簽一看︰「這簽不用解了,是頭簽,百事百順,沒有什麼可解的」。一問原來一筒里面共有101個簽,頭簽只有一個。讓游客正巧給抽到了,大家笑了一番,僧人也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游客高興的去買香,賣香燭的攤點就在香爐旁,一個賣香燭女性拿著游客的紙條說︰「大師指點你買的這柱香」,說著手指向一個又粗又大的高香說︰「380塊」,「這是什麼香」,「這是保佑你家老人和子孫平安的」,游客隨手拿了另外一柱小一些的,但也比姆指粗多了的香,問「這是什麼香」「是全家福,60塊錢」,游客說︰「那就是他吧」,那女子說「大師指點你買的是保佑長輩和子孫的那一種」,游客說「全家福不包括長輩和子孫嗎?我告訴你,我是你大師的大師!」。

游客的帖子上說︰說實話,我不是有神論者,但我包括這次在內求過三次簽,第一次是老婆在東台泰山廟為我求的,一個老僧人解過簽以後,夫人到「如來」佛像前三叩拜,又許了個願。我後來問她許的什麼願,她信守不能說破的承諾,但告訴我,許願時我與如來佛說了「若許願不成,你從今以後別想我再給你燒香」。

帖子上的內容是不是一定全無虛構,用不著考究。旅游嘛就是玩,玩就應該是玩的心態。更何況求簽,本來就屬于求簽者個人的事情,不應該是旁人評價的。

蓋鐵將車和馬晴晴留在停車場,小跑著沖向媽閣廟大門。蓋鐵沒有求過簽,連來媽閣廟這也是第一次。結果因為要買票,在大門外就耽誤了些時間,進大門以後,只有盲目的快步在各殿尋找馬三。

蓋鐵在所有求簽、解簽的地方都看了一遍,仍然沒有見到馬三。著急的向做清潔的僧人詢問還有什麼地方是可以求簽的,被問的幾個僧人看了他,都是搖頭,蓋鐵以為應該有償服務,便欲給錢,卻都被拒絕。

在一廊道里,蓋鐵又遇見了一中年僧人,此時廊道里只有他們兩人,蓋鐵一邊遞錢一邊問。那僧人接錢以後小聲說句去正覺禪林靜修區看看,立即迅速消失了。

蓋鐵趕緊小跑,在正覺禪林靜修區的民房前,看見馬三剛好從民房里面出來。蓋鐵連忙迎了上去。

未完,請繼續看第227節分道揚鑣和甩包袱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成都探戈最新章節 | 成都探戈全文閱讀 | 成都探戈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