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乾隆兩年十一月中旬,果然在一次朝會上乾隆接到了荊州叛亂的折子,當時便和眾位軍機大臣詳細商議了一番。因著荊州當地的官員上湊的是急報,所以乾隆迅速拿好決策,招了手下的一干八旗將領,看看誰能前去平亂。本來乾隆屬意的是正黃旗的兆惠或者年中剛得釋的岳鐘琪,這兩人都是有真本領,兆惠雖然年輕但有勇有謀,岳鐘琪雖說以前被先帝定過罪剛被他放出來,可從聖祖末年就一直領兵打仗;兩人具是平亂的最佳人選,雖然荊州只是百姓被人鼓動叛亂,用他們有點大材小用,但勝在心安。可正待乾隆已想好人選要開口下旨時,被招來的那列武將末端處騰地竄出一人來,口里響亮的就喊了句「奴才願替皇上分憂」。當即噎的乾隆一口氣悶在嗓子里,差點岔了氣,好歹等他送口茶緩過勁來,那下面跪著的中年將領還在滔滔不絕表忠心,乾隆看著那人的帽頂藍翎一晃一晃的,心里莫名就火起來。你說你一個不知道哪冒出來的副將參領湊什麼熱鬧,這是去平亂不是去打獵,你以為嚎上一嗓子就能定亂了嗎!這又不是比誰喊得聲音響,還是覺自己年齡大就經驗老道啦?不過乾隆也不好發作此人,畢竟是忠心為國為君,他總不能冷了這些手下將領的心,再說他招來的這些人也都是有些本領能耐的,即使有些人他沒什麼大印象,好歹一些小戰事還是贏的了。而且乾隆轉念一想,那荊州暴動,端王府岌岌可危,他吩咐的暗衛屬下現在應該正找機會除了那老小子一家呢,若是派個能打的又趕得及時,豈不是就救下端王一家了嗎?倒不如找個平庸點的將領做做面子功夫得了。畢竟端王一死,那荊州百姓發泄了心中怨氣,他再委派個能臣干吏也就平息了這禍端。所以乾隆本要斥責的話也咽回肚里,只開口問道︰「你現在擔任什麼官職?」「奴才瓖白旗參領他塔拉努達海。」這中年將領听得乾隆問話立刻積極回復,以為是剛才他那番言辭打動了乾隆。乾隆听完便點點頭,心里卻想雖然瓖白旗參領身份是低了點,但好歹也是個將領,而且這人自己信心百倍,應該是出不了什麼岔子,就算領兵本事差些也不打緊,只要能帶人趕去荊州做出個樣子就沒問題。何況他現下要的不就是個本領差的,帶兵慢的嗎?所以乾隆頓了頓就說道︰「這端王是忠良之後,又屢次對朝廷有功,這次荊州叛亂你定要救出他一家老小,不可有半點損失,若是做不到你便提頭來見。」乾隆剛一說完這話,那些個聰明的文臣武將就心中一稟,具听出了潛在的意思,皇上這是要收拾端王了!荊州動亂畢竟和端王有關,現在皇上不僅沒有半點怪罪,還要前去的將領沒有損傷的救出端王一家,可不就是真的惱了端王嘛。說什麼端王是忠良之後,又屢次對朝廷有功,可這端王的先人是前朝的忠良,幾十年細數下來不見半點功勛,皇上憑白無故怎會說出這話?又說做不到提頭來見,不正是暗示要端王一家絕脈斷嗣,這前去救援誰都說不準會發生什麼,皇上如此篤定可不就明晃晃的暗示平亂的人該怎麼做嗎。眾人面上不顯,但心中都起了波瀾,想著該如何應對荊州平亂之後的事情。而他塔拉努達海听到乾隆的吩咐,雖然渾身一僵但又想到這端王確實被看重,荊州都叛亂了皇上還要他把重點放在其一家老小上,半點不提那些亂民百姓,他定要使盡渾身解數完成旨意的。遂恭敬的下跪道︰「奴才領旨!」乾隆看他塔拉努達海頓了頓才回的話,便知其明白了他的心意,當下嘴角露出笑意說道︰「好!不虧是朕的八旗將領!如此便封你為輔國威武大將軍,暫領漢軍瓖白旗,三日後整頓好兵馬帶兵平亂。」他塔拉努達海听見這道旨意,心中狂喜,該因他不過一小小參領,這次竟能憑借平亂封賞威武大將軍的名頭,還能暫領整個漢軍瓖白旗,簡直就是時來運轉,天大的榮耀。所以當即就高聲回道︰「奴才定幸不辱命。」「都跪安。」乾隆恩了聲便揮手讓眾人退下,也不再多說什麼。卻說那邊乾隆吩咐好平亂的事情就處理起其他政務,這邊下了學的永璜用完膳正休息時,他的貼身太監趙順喜見其空閑,便把從其他人處听來的大事當個趣事說了。永璜在榻上打趣,也不制止順喜說那些,表面看起來讀書入迷,實際上他的貼身太監說的什麼听的一清二楚,並都記在心里。不過等順喜說道京中碩王前幾年娶一個回族舞女做側福金氏時,永璜本半垂著的眼卻是驀然瞪大,手里捧著的書也捏的起皺。過了小半響,永璜突然開口說道︰「順喜,你真是聒噪,半天淨說些雜七雜八的閑事,要講你就講些將軍王爺的英雄事跡,說那些個雜事做什麼。」順喜听永璜如此一說,便連連告罪,討好的輕拍了自己嘴巴一下這才回話道︰「主子,奴才知道的將軍王爺事跡還真不多,但一些皮毛還是听人說過的。您要是不嫌奴才噪舌,奴才這就和您稟告一番。」順喜說完見永璜還是坐在榻上看著手里的書沒再嫌棄什麼,這才又開口。「要說起將軍王爺咱大清朝還真是不少,但論起特殊的還屬三位王爺,便是端王,齊王和碩王。因著這三位都是異姓封王從聖祖爺時期就存在了,現在還在朝上任職呢。這端王爺現下在荊州,齊王爺在邊疆,碩王爺在京中。听說前幾年端王爺在先帝爺十年的時候,為著自己嫡女還請旨免了選秀呢。當時鬧得紛紛揚揚好不熱鬧,一些八旗皇貴得了消息都說這端王為個女兒竟這般大膽。還好端王身在荊州,不然那些個貝勒貝子可沒敢娶那位王府格格的。至于齊王爺駐守邊疆離京城遠倒是沒什麼雜事閑談;但在京的碩王爺最是得趣,他府上天天都有熱鬧看,先不說前幾年娶個回族舞女做側福金被先帝爺一番杖責,單是以前他一個王爺府里竟只有一位嫡福金,連個通房侍妾都沒有的,旁人都說這位最是專情。而且一連生了三位格格也不見碩王爺有微詞還是寵著護著那位嫡福金,對了這嫡福金是瓖紅旗的舒舒覺羅家的,她的同母姐姐嫁的是整藍旗的副都統,兩家關系最是要好,經常能見著一起去岫雲禪寺禮佛呢。」等順喜說到此處,永璜已啪的一聲合了手里的書扔在榻中的矮桌上,臉帶驚奇的道了句︰「順喜,以前我都不知你有如此天賦,這各家的雜事你怎麼知曉的這般清楚,好似親眼見了一樣。」順喜見永璜不是發怒倒是一副感興趣的模樣,便笑嘻嘻的回道︰「主子,奴才們平時得了空無聊就互相逗趣,這些事情不過是听過就罷了,也不當真。您听了也就權當個樂子。」「不當樂子還能當典籍不成,不過你說到這個,我倒是有些好奇。那端王爺請旨免除自己格格的選秀,皇瑪法就沒處置?還是真的就免了?」永璜面上一副好奇的神色開口詢問,心里其實已經有了底。「主子,先帝爺當時怎麼處置的,奴才也不清楚,只知道這事也就這麼過了,那位王府格格也確實免了選秀,好像听說到現在還沒議婚呢。如今算來也有十歲,可能是端王爺寶貝著不想那位格格早出嫁。」順喜听著永璜的問話,趕忙回答,順帶著一些猜測也據實匯報。永璜听後點點頭,也不再詢問這些雜事,只起身活動下就準備去練習騎射。而他的貼身太監順喜也伺候著一起往練武場趕去,永璜和他身後的一幫子奴才路上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永璜看似混不在意還和平時一般,但心里卻是狂風驟雨,整個人都驚了魂。原來這皇長子愛新覺羅永璜並不是常人,而是活過二十三年又重來一世之人,他前世本因乾隆和其後宮嬪妃冤死,便在停靈時魂魄不散怨氣滋生,看著自己妻兒的淒慘模樣又想到自身處境竟一下成了厲鬼,兩百年間一直守在紫禁城不得投胎轉世。本來永璜剛成厲鬼之時也開口詛咒乾隆,他所詛咒之事也都事事成真,原以為乾隆死後心願得逞戾氣便可消散,誰知他看著乾隆兒子的兒子都死了也還是禁錮在紫禁城。後來外族蠻夷打進北京,到處燒殺搶掠,他便眼看著紫禁城金鑾殿中憑空顯出龍氣,一點點消散,等到那些洋人蠻夷一把火燒了圓明園,他就覺得渾身劇痛好似自己也投身火海一樣,迷糊中再次醒來竟是又成了愛新覺羅弘歷的兒子。等到出生百日過後永璜才漸漸記事,搞清了自身處境,他想不到再世為人還是乾隆的長子永璜,當下心中就有了算計,見天巴著乾隆粘著乾隆討好乾隆,心下決策定要改了這一世的命運榮登大寶,把前世害過他的人全都處置了才能安心。所以永璜從小就死貼著乾隆,平時處事也時時以乾隆為先絕不叫人看出半點不對,如此過了幾年乾隆就寶貝的他不得了,不僅為他除了以後的淑嘉皇貴妃,因著算命先生引出的流言,還疏遠了孝賢皇後與慧賢皇貴妃,而那生了五阿哥榮親王的愉貴妃也被打入冷宮,今生都不知入了皇宮還能不能再見乾隆一面。本來永璜以為他已改了今生的命運,現在只要等永璉和孝賢皇後一死再用計除了未來的令妃魏氏便高枕無憂了,誰知今天竟從他的貼身太監處得知這大清朝還有三位異姓王爺,一下子可把他弄懵了。他前世雖然死得早,但也知道自從聖祖康熙平三藩後,這朝里就再沒有一個異姓王爺,如今一下子冒出三個來還都活的好好的,可真是讓他迷惑不已,而且永璜又仔細一想乾隆這幾年的為人處事,現下也察覺出有些異樣,以前不知道有異,現在回頭細想可不就大大的不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