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響應號召,日更一萬,分3-5章,求收藏,求評論,求票票。求打賞,給點動力啊,書友們!)
這樣又過了幾日,兩軍交戰明顯起義軍人數一天比一天少,本來死傷就嚴重,加上開小差的。朱顯波征討大軍還有七萬,敵軍只怕從十幾萬也剩下不到五萬了,死的,傷得,投誠的,開小差指望另起爐灶的。畢竟很多人時臨時來投,沒一起共過生死,大難臨頭也很正常。何況這周至已經被圍,短糧缺草得,趁早散去。
戚宏亮仍舊出戰了兩次,但都不能短時間內拿下李自成,朱顯波再三安慰戚宏亮然後便不再準其出戰。朱顯波知道戚宏亮心里不舒服,但李自成心里更有復仇之火。兩人血氣方剛,不及時阻攔肯定要出事。
又過去了幾日,朱顯波看敵軍銳減,于是又派將把西門也圍了起來,並宣稱,再不投誠,聖上將四面圍城,活活困死他們。
很快半個月過去了,朱顯波按照先前的說法,將四門圍了起來,因為現在城里剩下大部分是死忠了,並安排東西北三門各調部分火槍手,日夜加緊攻城。洪承疇擔心敵人從南面突圍,率領部分敢死隊增援南門,說是護駕。
事情朝著朝廷方預想的方向發展,朱顯波他們兵多將廣,起義軍彈盡糧絕,不突圍只怕死路一條。
朱顯波等人則日夜提防著。終于,李自成等人準備率部準備從南門突圍,該來的總會來的,看樣子,這小伙已經暫時成了義軍首領。其余三門猛將如雲。南門只有朱顯波自己和洪承疇兩個將軍,他是故意的。不給敵人希望,敵人是不會上鉤的。朱顯波心里盤算著,我朱顯波是皇上,就算不能突圍,如能抓住或刺傷皇上,也能給起義軍爭得一條生路。
里面的人憋不住了,尤其是那些首領,在兩軍對壘的第十六天,幾萬人浩浩蕩蕩從南門,沖出,洪承疇不愧是沙場老將,指揮調度十分得法,先是用柵欄等阻礙敵軍快速沖擊,然後傳信其他三門同時攻城,正門殺的難分難解。其他三門卻瞬時佔領了城內。李自成面臨背城一戰。
必須給點下馬威,不然雙方死傷更大,朱顯波再次拿出了自己的霸王弓,沖到軍前彎弓射箭,幾個回合下來,敵軍被朱顯波射出了幾條道來,那些臨近他的軍士,嚇得紛紛後退。而城牆上早已火槍齊鳴,弓弩滿地他。
瞬時間,投降大半,黎明,幾乎全殲敵軍,戚宏亮則在亂軍當中俘虜李自成等幾位首領,這武狀元也是死要面子啊,打了三天沒生擒李自成,現在終于逮著機會了。
對于那些俘虜的或投降的起義軍將領,洪承疇建議立即處死,朱顯波基本同意,單獨留了李自成,讓洪承疇去勸降,結果被罵得滿臉通紅怒氣沖沖的返回。朱顯波和張蕾見狀大笑,洪承疇才嘟囔著嘴說,「那個混蛋比我還義正言辭,皇上還是趁早殺了他。」
「我問你,這次大戰我們殲滅多少起義軍,投降了多少,逃跑了多少。」
「殲滅了五萬,投降的也有五萬,估計逃跑的也不下三四萬。」
「所以,如果不收服那些人,你陝西永無寧日,我大明也不得安生。"
「那聖上的意思?」
「帶他來見我。」
不久,李自成被帶到堂上。怒目圓睜根本不把朱顯波這大明皇上放在眼里。
「李自成,你算是少年英雄,兩次領兵敗于我手,不是你無能,是朕威武神明。論武藝單挑,朕陣中能勝你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朕可惜你這一身的才華,今後就為朝廷效力。」
李自成把頭一撇,還是不搭理朱顯波。朱顯波尷尬的看看周圍,將軍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洪承疇噌得就站了起來「你個敗軍之將,聖上對你如此客氣,你卻不識抬舉。」
這家伙還是倔強的撇著個腦袋,死活不說話。
朱顯波知道踫到硬漢了,得來軟的。朱顯波對自己的口才有信心,只要你是死扛到底,我朱顯波一定有辦法。
「你和朕年紀差不多,你為了貧苦百姓,朕何嘗不是為了天下黎民?想必朕登基這幾年的事情你也有所耳聞,就算你比朕優秀,如果和朕死扛,朕有大明子民做後盾,你最終還是會輸,那既然知道結局的,又何苦掙扎呢,還要連累無辜百姓,戰火一起,黃金萬兩。退一萬步講,就算讓你僥幸得勝,然後和我拼過你死我活,必將是兩敗俱傷。到那時北方的蒙古,皇太極趁機南下,你如何抵擋,台灣的荷蘭乘機北上,東瀛江戶幕府將軍派人騷擾,你如何應對,西北方突厥,西南吐蕃趁機獨立你如何抵擋?」
「這……"李自成很顯然沒想到皇上是個演說家,更沒想到原來皇上的軍隊還要面臨這麼多威脅,難怪讓起義軍輕易做大。
「你們起義軍說,當今皇上荒婬無道,朕今年不到十九歲,何來荒婬無道,你們不是在忽悠百姓嗎?你們說皇上不理朝政,那河南山東的災民怎麼消失了。你們鼓吹迎闖王,不納糧,作為一個軍事統帥,難道就不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前期你們可以搶劫民舍,搶劫官糧,當你們打下了江山怎麼辦?不納糧軍隊餓死,納糧失信于人。沒了老百姓的支持,你認為你們得起義事業能繼續下去嗎?」
李自成慢慢轉過頭來大量眼前這少年皇上,想自己二十出頭,已自覺文武雙全,沒想到眼前這小皇帝,戰場上威猛無比,說起話來卻斯文中帶剛,含蓄中吐刺。
「你的理想是救黎民于水火,但事實是你應經被朕打敗兩次,今天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命都沒了如何拯救黎民。朕不是殺不了你,是不想殺你,那天你陣前搶高迎祥的尸體,朕就能殺了你。朕之所以沒這麼做,是因為,朕和你的理想是一樣的。而且朕的大明江山也需要人才去守衛。」
「皇上,我……」李自成欲言又止。朱顯波心中一喜,朝洪承疇看看,這陝甘總督也沒剛才的火氣了,畢竟李自成肯叫他皇上已經在內心開始接受朱顯波了,趁熱打鐵。
「你肯叫我皇上,說明你並非窮凶極惡,造反也只是當時形勢所迫,生計所迫。朕也會不計前嫌,好生待你。你就跟隨朕打理這大明江山,一起抵御外族入侵。只要你歸順朕,那些投降的起義軍,朕早就說了既往不咎。」
下一片寂靜,李自成陷入了沉思。戚宏亮則緊張的看看皇上,再看看李自成,心想,逮是逮到了,要是這廝不投降,我這功也算白立了。
李自成低下了頭,不再瞪著朱顯波和堂下的人看。估計心里也動搖了,這皇上說的也不無道理,更何況如今兵敗被俘虜。如果被處斬,那自己的理想抱負也就成了浮雲了。
朱顯波看李自成似乎在沉思,于是繼續發動攻勢「不錯,朝廷前幾年可能是有疏忽。但總得給朕一點時間。朕和朕的那些朝廷大臣們都十分勤勉,甚至很多官員連續都不休息。大部分官員的俸祿都借給朕救災了,難道這些還不夠嗎?放眼當今天下,說到仁智禮義信,朝廷哪方面也不曾有重大缺失。朕破格重用徐光啟以來朝廷的火器發展神速,不管那些農民起義軍多麼能折騰,最終肯定是打不過朕的。白白丟了性命不說,還牽涉朝廷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其他的民眾簡直就是犯罪。等絕大多數老百姓醒悟過來,他們一定會痛恨並唾棄那些堅持頑抗者。難道你要堅持成為這樣的人嗎?」
「朕知道你曾殺死參將王國和榆中縣令,但只要你今後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為國為民立功,朕保證既往不咎。」朱顯波知道點李自成兵變的故事,這小子性格缺失夠叛逆的,也許他不敢投誠還有個原因就是怕官府繼續追究。
「李自成,看到沒有?吾皇不但英勇善戰,還是如此寬厚仁義。你遇此明君,還不思棄暗投明嗎?」旁邊的戚宏亮著急了。
「宏亮,讓他想想,朕不想勉強誰。」說著朝戚宏亮看看,示意不要再激怒李自成,情緒波動太大不利于勸降。
良久,才抬起頭來「皇上,草民還有個要求,希望皇上能將高迎祥的尸首還給我。"
「沒問題,高迎祥也算是一方霸主。朕會讓洪將軍以異姓的禮節厚葬高闖王。」朱顯波看到機會來了「朕不是那種睚眥必報的小人,朕還要讓天下人知道,那些被迫造反的人只要真心歸順,朕一定仁慈以待。」
「朕真的很需要人才,尤其是你等青年才俊,更何況那些起義軍本來是普通百姓。你若肯歸順朕,那麼他們也會或歸順朝廷,或回家種地。難道你不希望他們都有個好歸屬嗎?」朱顯波見李自成是個比較講情義的人,自己活部活得成還是個未知數,居然跟朱顯波討要起首領的尸首來,心想死了的高迎祥你舍不得,難道就舍得活著的幾萬起義軍?
朱顯波真是個天才,他這一問,李自成更加無話可說了。自己如果執意抵抗,那些起義軍只怕也不明事理追隨至死,那自己罪過就更大了。
「朕也不逼你,你下去好好想想,但三天之內必須給我回話。」朱顯波看看差不多來了,故意轉背轉身離去。欲擒故縱,朱顯波會的還真不少,這個時候李自成的心理防線已經快突破了,再重擊一下也許能奏效。再者自己已經廢話半天了,李自成再不答應也沒臉面繼續說下去。實在不行下次換人上。
「臣李自成願效犬馬之勞!」李自成思前想後,覺得也別無他路。朱顯波停下腳步,微笑著再次坐下。
軍帳里一片歡呼。
「戚宏亮,帶李自成下去換裝休息。」
「是!」李自成能投降,皇上很高興,戚宏亮的功勞也總算有了著落,所謂不打不相識,朱顯波也想讓兩個年輕人找機會親近親近。
眾將也替皇上和戚宏亮高興,皇上得一將才,戚宏亮也立大功一件。
PS:本月響應縱橫新政策,每日更新一萬,請大家果斷收藏,給予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