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只能穿越三次 第一百二十六章 用數量嚇死你

作者 ︰ 魅影制造

過節的前一天斷更了,十分的對不起各位支持的讀者,昨天家中老人做核磁共振,然後不知道吃什麼了又壞肚子了,這通忙活,從早上忙到晚上,一直到晚上9點多才忙完。

回家已經10點了,坐在電腦前,真的是一點思路都沒有了,好不容易寫了1000來字,居然坐著睡著了,一睜眼已經2點了。

斷更了,真的很是抱歉了,這兩天能稍微輕快點,我會多碼幾章以備不時之需的,盡量不再出現這種情況。

最後,和大家說聲對不起!

--------------------------------------------------------------------

柳風的真實想法是一次性的把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全部替換成為蘇-27級別的,然後大批量的培養中國的超音速飛行員。

國內的空軍飛行員的數量一直是不多的,根本原因還是飛機的數量太少,形成不了大批量飛行的要求,各大軍區的飛機總數不過才幾百架。

很多時候,飛行員的首要目的是保證飛機的安全返場,而不是保證飛行員的自身安全,因此很多的事故造成飛行員出現傷亡,實際上飛行員的培養要比飛機的制造要難的多。

100個人里面適合飛行員的體質的不到20人,因為至少你要到20歲的時候身上不能有任何的疤痕,並且不能有任何遺傳病,不能是色盲、色弱,同時,你的身材不能太高,不能太胖,不能太矮,不能太瘦。

然後是你的文化課水平至少要是能考進重點大學的水平,因為很多的飛機理論知識必須牽涉到幾何、物理、高等數學、思維敏捷、反應速度極快,最好還有幾門外語的底子。

因此雙方面的條件綜合起來,一個可以成為飛行員的苗子,至少是100個人里才能挑出來一個,然後飛行員的訓練成材率基本上也就是一半對一半。

100個飛行員里能上機成為飛行員的不到60人,能飛戰斗機的飛行員不到30人,能飛超音速戰斗機的不到20人,能飛全天候的不到12人,能上航母甲板的不到6個人,能成為教官級飛行員的不到3個人,能成為試飛員的1個都不到。

也就是說,能成為試飛員級別的飛行員,基本上是10萬分之一。全中國現在有8億人,適齡人口20%,也就是說全中國最多就能挑出來1600人,再因為地域人口等因素,基本上就最多能挑出來三分之一就不錯了,也就是只能有不到500人。

如果想大批量的涌現出高級飛行員,至少要80後的一代成長起來後才有可能,因為很多的人的身體素質不達標,是因為小的時候營養跟不上造成的身體發育不達標。(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而中國現在的人口素質是根本支撐不了大規模培養飛行員的,柳風的想法是,利用大量的飛機來鍛煉飛行員,保證飛行員的數量。

因為飛行員的數量是保證制空權的根本因素,沒有飛行員,其他的都白扯,真正的高技術動作都是飛行員實際演練出來的,電腦到任何時候都是無法代替人腦進行決斷的。

中美之間如果發生戰爭,作為本土防御的中國,制空權是必須有的,沒有制空權的下場,看看伊拉克和利比亞的下場就知道了。

因此從現在就開始培養飛行員已經不早了,一個飛行員的飛行訓練達到3000小時以上至少要2年以上的時間,然後再換機型再3000小時的飛行時間,還需要至少2年時間,在加上前面至少需要2年的基礎知識培訓。

也就是說至少到92年前後,大批的飛行員才能達標,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是蘇聯解體,美國轉變戰略目標的時候了。

中國到時候有1萬架戰斗機的保有量,再加上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和電子對抗機,無論是誰想和中國動手都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因為這個數量的基礎是在太大,無論是誰都沒辦法面對1萬架飛機的總量,再大言不慚的表示擁有什麼制空權。遏制住美國直接向中國下手的可能性,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這加起來有快2700架飛機,基本上已經掏空了柳風的幾乎所有的流動資金了,還有很多的原材料是中國政府先調撥過來的,要不他也沒法子一次同時開這麼多的生產線,不過好在國內是可以通過國家調撥的。

但是因為一次性的產量很大,而且幾乎是沒有什麼的研發的均攤成本,並且對于航電系統所需要的芯片都是自產的,所以在整機價格上基本上控制在1500萬美元以下,並且隨著產量的增加和生產的熟練程度的提高,成本會更一步的降低。

話頭轉回來,蘇聯專家們在听到柳風的解釋後,基本上已經不知道該怎麼理解柳風的意思了,因為這個實在是無法理解了。

2萬架超音速戰斗機,這幾乎是全世界所有超音速戰斗機的總量還多了,怎麼可能都賣出去,並且對于柳風的出口蘇聯,蘇聯專家們也是不以為然的態度。

隨後在到達後面車間後,蘇聯專家們依次參觀了教練機、艦載機型號、電子偵察機型號。

並且蘇聯專家明顯的發現至少還有兩款的型號的飛機,但是柳風卻根本沒有表示要請大家參觀的意思了。

隨後在會議室,柳風向蘇聯專家介紹了殲10的性能,比蘇-27的性能在很多方面有著巨大的提升,並且在電子控制系統上,幾乎已經超越蘇聯的蘇-27至少一代水準了。

同時在艦載機型號上,安裝了最新型的火控系統,同時可以跟蹤15個目標,並可以同時攻擊8個目標。

並且在對地攻擊上,也增加了對地制導技術,並且因為大規模的提高了芯片的集成度,節省了大量的空間,而且機載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方面的大幅提高,成功使整體火控系統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在艦載機型號上,為了使得飛機適應在航母上的飛行需要,加大了發動機的推力,並且在飛機的大梁等各個地方進行了加強,同時為了提高在海上的使用壽命,增加了防腐及各個結構的可靠性。

同時因為考慮了著艦需求,增加了前輪結構,變成雙輪的結構,同時在下視方面比殲10增加了很多的考慮,並在系統上增加了大量的對地對艦攻擊系統。

同時艦載機方面直接采取了雙座艙,並加裝了鴨式前翼。犧牲了一定的性能,增加了甲板起飛的空氣動力系統水平。

對于教練機方面增加了全數字模擬的訓練系統,同時有著雙套的操作系統,並且在訓練配置方面還附帶著戰區演習系統。同時在戰時教練機的改裝,只需要3個熟練工人在10個小時就能使整架飛機加上掛架和掛載,成為戰斗機。

柳風簡略的介紹後,將準備好的技術資料頒給蘇聯專家們自己研究了,隨後和蘇聯軍方和政方的代表到旁邊的會議室商談交換策略。

柳風很明確的表示了,自己開發的殲10,是根據蘇-27的氣動外形進行開發的,但是整個內部火控和航電系統,全部是自行設計,並且根據不同的用途,開發了6個型號。

並且根據對蘇和對中銷售需要,對全部的火控系統的設計和航電系統設計都采用了俄式的風格系統,不會使飛行員有著任何的操作習慣障礙。

並且,柳氏還有兩個型號的飛機,一個是多功能機型,另一個是電子對抗機型,對于這兩個機型柳風表示也進行出口,但是只有在談成前4個型號的出口後才會考慮最後兩個型號的出口。

在介紹完殲10的情況後,柳風明確的表示了,自己出口蘇聯的可以是果機,不帶航電和導航系統,蘇方可以回去自己裝配。

對于殲15方面,柳風希望借用蘇聯已經下水的航空母艦,進行實際的飛行訓練,並找出設計方面的問題,為此整個艦載機型號的所有不牽涉導航和航電系統的技術可以和蘇聯方面進行全面的共享。

並且這個艦載機系統柳氏希望參與其中,全面參與艦載機的整個上艦的全部過程,如果說蘇聯方面不願意,那麼柳氏就將轉由北約進行上艦實驗。

自己需要的每年最少1000萬噸鐵礦石的進口,連續5年,或者在達到總計5000萬噸全部交易結束後,柳氏向蘇聯方面提供全套向蘇聯出口機型的技術和圖紙。

如果蘇聯不需要柳氏生產的殲10的話,柳風就將直接面對全世界進行銷售,不再考慮是否是華約還是北約的系統問題。

最後柳風表示,柳氏集團在世界各國的投資都面臨著美國資本的堵截,柳氏已經決定將全部的重心轉移到中國國內,對于因為整體方面共同性的蘇聯,柳氏希望雙方能夠達成一些關鍵技術的相互交換。

蘇聯的專家方面在柳飛研究柳氏提供的技術資料,軍方和政方的代表在柳飛的陪同下,參觀了柳汽和柳衛,最後在核心區外參觀了柳芯。

雖然對于柳汽已經開始生產軍用吉普和軍用裝甲車有些意外,不過柳飛連最先進的戰斗機都能造出來,所以也沒有太意外。

在參觀了柳衛後軍方已經十分的震驚了,因為在柳衛里面明顯有著載人飛船的研究制,並且已經看到了已經有了基礎結構的載人船體。

從柳衛出來後,蘇聯軍方和政方就已經開始忍不住的嘀嘀咕咕的交換意見了。

最後在柳芯參觀時,看著柳芯的百萬級無塵工廠,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及鐳射光刻技術,所有蘇聯專家都失去了語言能力。

雖然也知道蘇聯國內也有著一座如此的工廠在建立,但是從工廠的建立時間和投產速度,明顯能感覺出柳風在中國建立工廠和在蘇聯建立的工廠肯定不是采用相同的技術。

三天後,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的專家給出了痛苦並且明確的結論,蘇聯就算拿到全部的技術圖紙,也造不出來柳氏的殲15艦載機,並且在和蘇聯現在試飛的艦載機相比,如果在實戰中戰損率至少會在5:1以上。

至少要有,1個中隊4架蘇-27戰機,加上1架蘇-27的信息電子戰術支援機配合進攻才有可能拿下一架殲10,因為殲10有著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系統,在遠距離的攻擊方面,蘇-27明顯處于絕對劣勢,在近戰方面蘇-27至少也要2架配合才能保證和一架進行對抗。

至于殲15因為有著16個目標同時跟蹤的技術,因此在超視距攻擊方面蘇-27全面的被壓制。同時在仔細的算過發動機的推力後,蘇霍伊專家們痛苦的發現在大推力發動機方面柳氏已經全面的超越了蘇聯的技術。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當一個人只能穿越三次最新章節 | 當一個人只能穿越三次全文閱讀 | 當一個人只能穿越三次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