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智頗為神秘的一笑道︰「是的,就是那心境,練習易筋經的心境至關重要,甚至比資質更為重要。要練成易筋經,所要達成的意境就是︰……無……欲……二字!
慕容復听聞之後喃喃自語道︰「無欲?何為無欲?為何要無欲方能練成這易筋經的絕世奇功!
鳩摩智並不正面作答,只是哈哈一笑道︰「慕容公子可還記得那少林寺一役中與公子聯手戰蕭峰的丐幫幫主莊聚賢麼?
慕容復神色略顯尷尬,當年他與莊聚賢聯手抵擋蕭峰,未戰絲毫上風,自己名聲也因此被蕭峰在天下眾豪杰之前力壓一頭,雖然事隔十年,但慕容復對此事始終不得釋懷。鳩摩智突然問起此事,慕容復神色一怔之間仍然說道︰「記得,此人功力高的出奇,但武功卻是平平。不知大師會突然問起此人。
鳩摩智正色道︰」世人都認為這易筋經極為難練,要想練得易筋經中武功之人,非得有大智慧,大毅力不可「。但老衲以為這易筋經難練之處不在于此,而恰恰在于這意境中的「無欲」二字,而這莊聚賢正是最好的佐證!
二位知道莊聚賢為何武功平平,但一身內力卻極為深厚麼?為何其內力深厚的連得那蕭峰的降龍十八掌他都能奮力承受呢?鳩摩智神秘地一笑,繼續說道︰「因為那莊聚賢所修煉的內功正是易筋經中所載的內力。
這一說,段延慶和慕容復二人听聞悚然動容,分別驚叫道︰「他練得是易筋經,難怪內力如此深厚,但這不可能啊?少林武學寶典怎會落入此人之手,而且這人掌力中又透著一股陰寒之氣,這陰寒之氣邪毒之極,絕非易筋經中的正派武功!
鳩摩智神色極為尷尬地說道道︰「二位莫要猜疑,那莊聚賢的內力渾厚無比,其所修之功法正是那易筋經,這一點毋庸置疑,因為老僧後來所習的易筋經正是老衲當年用了既不光明的手段從莊聚賢手中獲取,老衲取得那易筋經之時,那莊聚賢正在參照秘籍自己修行!
鳩摩智遂將當年那游坦之如何練功,又如何因不識秘籍中的梵文故此只好用水將紙頁浸濕,觀看圖譜中經絡穴道的走向,又如何正在練功緊要之際,正好被自己撞見,自己又如何極不光彩的奪走他經書一事一一敘述了一番!
慕容復、段延慶二人猶如在听說書一般,良久才回過神來,段延慶說道︰「說來,此人練得果然是那易筋經,而此人吾觀之資質平平,悟性也不怎地好,年齡至多也不過二十來歲,即便是練習的天下奇功易筋經,卻又如何能夠練就那經中如此高明的內力呢?
鳩摩智道︰「正因為他不識梵文,他不知此書乃是天下習武之人的至寶——易筋經,故此不知何故,誤打誤撞之下,用水染施了經文,露出練功圖譜,渾渾噩噩之下,依圖習練,此舉卻又正是暗合了易筋經中那無欲之意境,在渾然不知此書乃是易筋經的情況之下,不知不覺的練就了秘籍中所記載的絕世奇功。至于其為何在發功之時,體內又多了一股陰寒之氣,這個原因老僧實在不明,料想其另有奇遇罷了!
鳩摩智接著道︰「這易筋經實為天下第一等其書,這一點毋庸置疑,後經老衲多方打探,方知那莊聚賢不是其本名,其本名為游坦之,乃是聚賢莊游驥、游駒二位英雄之子,想那游驥、游駒二位,雖然也英雄了得,但只是一身外門功夫,絕非易筋經中所傳武功。倘若他們兄弟二人身懷易筋經中的絕技的話,當年聚賢莊圍戰蕭峰之時,也決不至于一招被奪取手中兵刃,更是因此自刎身亡。
想那游坦之更是一個紈褲子弟,據聞少年習武不成,改為習文,卻又毫無所成,直至二游圍攻蕭峰身亡,都還是一個一事無成之輩。但卻不知什麼機緣,得獲武林至高無上的秘籍易筋經,機緣巧合之下,居然練成了易筋經上所記載的內功心法,短短數年之內,練就了一身渾厚無比的內力,連蕭峰那猶如排山倒海的掌力都奈何不了他,依此所見,那易筋經上所載之內功心法,端的了得。
況且老夫當年取得游坦之參研的那本易筋經之時,那游坦之正在參圖修煉,其所翻到的頁面也只是八成左右,也就是說游坦之並未練透經文內所有的內功心法,最多也就是八成左右的心法,而以八成的心法,窮至多數年的苦修,就有如此厲害,那如果有一人可以將經文全部參透,再修煉個數十年,那這人的內力厲害到何種程度,那就實在不得而知了!
鳩摩智神情之間此時居然有點自豪,繼續說道︰「那無欲的意境正是修煉易筋經中最為關鍵的心法,這一點老衲也是想了許久才好不容易破解的謎題,慕容公子請想,那少林寺內天資縱橫之人之輩不知凡幾,但卻絕少听說有人曾經練成那易筋經上的無上功法,所為何因?蓋因為寺內所有高僧得獲易筋經之後,內心第一所想,就是急于參照經文中所言練成無上功法,成為蓋世高手。
這些人包括老衲在內,所犯之戒就是一個」貪「字,佛教所倡導的乃是戒嗔、戒欲、戒怒等要旨,此易筋經為佛教至高無上的練功寶典,自然也是暗中應和了佛家之要旨︰莫要爭強好勝,莫以殺生為念了之要旨了。故此,待要練成此經,首當保持無欲之心境,莫要爭強好勝,好勇斗武,以一顆慈悲之心度化世人練習此功方能大成矣!倘若此人無法保持這無欲之心境,在修煉之時只要有一絲爭強好勝只雜念,那麼此經上的功法就無法練成,甚至會對身體有所損傷。
想那無欲之心境如此重要,而一般獲得之人都是想要練成絕世奇功,這就與游坦之當年不知何故獲得此寶典時的心境截然不同了,游坦之目不識梵文。更不知此書乃是易筋經,此種情形之下,渾渾噩噩的照圖中的圖譜指引,亂連一氣,倒也誤打誤撞了個正著,正和無欲意境的本意,而那些識得梵文,一觀便知此書乃是易筋經的人,如老衲一般,看到寶典就想要照那經中所記載的修習方法練功,妄圖練成一身絕世奇功的夢想,恰恰與易筋經講究的無欲意境背道而馳,故此也就無緣習得易筋經上的武功了,故此此寶典修行之難,不在于個人之資質的高低,而是在于心境的正確與否!
慕容復由此聯想起當年那少林無名老僧為了治愈自己父親慕容博與蕭峰之父蕭遠山,曾經談起過少林七十二項絕技雖是佛家所修的武功,但畢竟都是殺人的功法,功夫練得愈高,本身的戾氣就會越重,而戾氣越重,那只有每日不斷地念經誦佛來消化那戾氣帶來的影響,否則這戾氣不斷地積累,最終會導致身負奇傷,走火入魔而死。當年其父慕容博和蕭遠山便是如此。
慕容復又想到,當年那無名老僧也曾點化鳩摩智,說他本為異域高僧,精通佛理,妙辯無雙,兼之又練得道教的小無相功,故此這七十二項絕技倒也使得,這莫不是說鳩摩智大師能夠練成七十二項絕技,而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傷害,實是因為其本身就是佛門高僧,精通佛理,練那七十二項絕技所產生的戾氣,被他所精通的佛門經法不知不覺間消化掉大半,而剩下的那些戾氣,對他的影響也就不甚大了。
何況他又練有小無相神功,此功雖為道教的絕技,但卻極為神通,可以曲意使用各派武功,連那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也是可以使得一般模樣,如是不了解小無相功底蘊之人,則會被其完完全全的蒙騙,只道他使得是純正的少林絕技,而非以小無相功為基礎,少林七十二項絕技為招式的武功。
此舉雖有指鹿為馬,似是而非之嫌,但畢竟七十二項絕技確可謂天下所有宗派中武功最為駁雜的門派,其他天下任何一派的武功一般只有幾項最多十幾項絕技,而從沒有哪個門派的絕技又少林寺的七十二項絕技如此淵博,故此少林寺的武功可以說是天下各門各派武功最為繁雜的門派,故此習得七十二技,對一名武學之士本身的武學修養提高極為有益。
故此,鳩摩智習得的七十二技,且是以小無相功為底的非純正的七十二技,對他也是益處多害處少。所產生的戾氣,也大多被他所精通的佛理所化解調了,剩下的一些,也由于其所施的是小無相功,而非純正的少林內力,故此雖然似是而非,但一得一失之間,卻也因此沒有強練七十二項絕技,產生太多的戾氣,故此對本身的身體危害不大。至少不至于走火入魔,有那性命之虞。
而最後導致鳩摩智走火入魔的根源卻是在于,鳩摩智本是吐蕃高僧,其本身又習得一身吐蕃的武功,再又練得中原道教的小無相神功,更又強練少林七十二項絕技,這本身已經多多少少產生了一些危害了,雖不像蕭遠山與慕容博那麼發作的厲害,更不至于走火入魔,但由于其貪多誤得,不知什麼機緣之下,又使其獲得了易筋經,最終強練之下,致使主次顛倒,走火入魔在即!
想到此處,慕容復不禁心想,這少林寺的武功當真神奇,不愧為天下第一大門派,這門派不但遺留了易筋經和七十二項絕技作為絕世秘籍,讓寺內眾僧強身健體,以衛寺門佛法;但卻又擔心寺內弟子有了這許多秘籍之後,只顧練武,不修佛法,故此有設了諸多武學障來提點寺內僧侶,莫要耽于練武,而忘卻了佛法的修行才是寺內弟子所需修行的本源!
慕容復想到此處,對鳩摩智的剖析已經信了七、八分,他抬頭望向鳩摩智道︰「那麼大師令吾支開犬子,難道就是為了讓他習練易筋經麼?是否將他支走之後,他才不至于知道大師即將傳他修煉易筋經的心法,生怕他有了那爭強好勝之心,而無法領悟無欲之心境,最後耽誤了他的修行嗎?
鳩摩智微微一笑道︰「慕容公子好生聰明,老衲正有此意。老衲見貴公子聰明絕頂,資質上佳,深明大義,更是見其不忍慕容公子將卓不凡等人尸骨丟棄荒野喂食野獸,極具我佛慈悲之心,單從這一點,老衲就決定傳他易筋經了。
不過,此子若要練成易筋經,必須要有無欲之念,倘若其一旦練武**上升,事事爭強好勝,那就極難練成易筋經中的心法了,故此舉還望慕容施主和段老施主成全,莫要讓那慕容追憶知道吾等心意,否則耽誤了此子的修行,那可就麻煩大了。
慕容復深深一拜道︰「多謝大師,慕容復在此先行替吾兒拜謝大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