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時辰以後,一堆車馬在前往長安的官道上繼續浩浩蕩蕩地行駛,這對車馬正是韋小寶和慕容復等人。方才一場殲滅之戰,眾人心知,若不是韋小寶忽視突襲,瞬間秒殺了這群人中武功最高的五人的話,他們今日必將慘敗。此戰,雖然覺得韋小寶此戰雖然不夠正當光明,但也確實功不可沒。
故此,眾人對韋小寶的看法越發好轉。韋小寶此時也是極為得意,他拉著慕容追憶單獨拉坐在一輛馬車之中,還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一壇美酒,與慕容追憶飲酒聊天起來。
慕容復和鳩摩智苦笑連連,一個生怕這個潑皮帶壞了自己兒子;一個又怕韋小寶這個流氓帶壞了自己的寶貝徒弟。故此雙雙走到馬車邊凝神傾听。只听得韋小寶在里面大吹自己的過往豐功偉績,什麼協助康熙誅殺鰲拜、平三藩、收復台灣、計平葛爾丹、桑結、剿滅神龍教等等,這家伙雖然讀書不多,但卻口齒便利,這些事情又都的確是他平生經歷,雖然添油加醋,大吹特吹,但卻也說得活靈活現,極為驚險。
慕容復和鳩摩智也是首次听到這個潑皮,一生居然有這麼多的傳奇經歷,一路之上卻也是听得津津有味。更看見韋小寶倒也沒有傳授慕容追憶什麼不堪入耳之事,二人倒也樂得在外面听故事,倒也極易打發時間。
那慕容追憶更是年紀幼小,哪里听到過一個身無武功之人居然會有那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當然也是听得極為神往。偶爾之間,又對一些韋小寶沒有說清楚的地方提出疑問,那自然更加提起了韋小寶的性子,這家伙居然不厭其煩,耐心講解經過,直似說書的一般,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最後慕容追憶問道︰「韋叔叔,你說你有眾多法寶護身,比如那把匕首,剛才我已經看到了,端的是鋒利無比,恐怕比我爹爹的那把阿修羅之瞳更為鋒利。但你說還有一條寶貝馬甲可以護體,可以讓佷兒看看嘛?
韋小寶哪里有不樂意之理,拉著慕容追憶的小手跳將出來。隨便找了一件兵器那在手里,右手將外袍月兌下,望馬車上一扔,露出里面一條黑乎乎,毫不起眼的馬甲,韋小寶朝著慕容追憶說道︰「追憶啊!你看好了!
說罷,提起刀來,朝著自己的胸前便是「唰唰唰「一連三刀,這三刀砍得分量都是極重,但韋小寶卻坦然受之,並無什麼疼痛之感。鳩摩智暗暗稱奇,走到韋小寶面前,雙手拉住那馬甲,只覺質地極為柔軟,不知是何等材料所制。鳩摩智雙手向外用力一扯,這一扯之力已經動用了數成內力,倘若是尋常的衣料早就會被撕爛。但這件黑乎乎毫不起眼的馬甲,在鳩摩智的一扯之力之下,卻是紋絲未動。
鳩摩智等人大感驚奇,心道︰「這馬甲的的確確極為珍貴,居然是一件不畏刀劍的寶甲,殊不知這件寶甲是什麼特殊材料所制。
韋小寶見眾人驚異的樣子,更是得意。他說道︰「你們莫要驚異,我花差花差小寶的寶貝多了,老子就再給你們見識一番羅剎火槍的厲害。說罷,他拿出一支火槍,埋上火藥,用火石點上火線,「嗤嗤聲響之中,對著邊上的山壁就是一槍,眾人只听得轟地一響,那堅硬似鐵的山壁,居然被轟下幾塊碎石,那被槍眼轟中的山壁更是被轟出一個明顯的凹陷出來。
慕容復等人哪里見過這等厲害的火器,見到韋小寶此時施展羅剎火槍的威力,頓時默然不語。他與鳩摩智對望一眼心道︰「久聞羅剎火槍極為厲害,今日得見,果然是厲害無比。難怪方才那朱成一槍之下,便即倒地斃命。實在是這羅剎火槍過于霸道了。唉!那朱成死得也真是夠怨的,沒有死在明道明搶之下,反而是莫名其妙地死在韋小寶的陰謀詭計之下,真是死也不會瞑目了。
韋小寶這一路上更是得意的手舞足蹈,他隱世十年,雖然也是想盡一切辦法折騰胡鬧,又是開了賭場、妓院,償了畢生所願。但是這些營生勾當對他來說,那都是小打小鬧,與他的生平經歷而言,實在是提不起太多興趣。
他又是一個極為閑不住的人,沒事就愛胡鬧折騰。所以在七位夫人百般看管之下,早已覺得無聊透頂,無所事事。沒料到在機遇巧合之下,遇見了慕容智等人,其後交往之下更是知道了慕容智眾人的宏偉計劃,他直覺上立即感到這是他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他隱隱約約感覺到他韋小寶,就是應該是做這等大事之人。而絕不應該苟活于世,安享余生。故此他挖空心思,不惜本錢地要求加入慕容復等人一伙。
雖然為了加入慕容復等人一伙,更是花去了他四十八萬兩紋銀,事後想想也是有點心痛。但為了能夠參與這等宏偉計劃,一展他韋小寶的宏偉抱負,舍棄一點金銀那又算得了什麼。
直到方才與那朱成等人生死一戰,他韋小寶又靠陰謀詭計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他韋小寶才徹底肯定。心想︰「媽的羔子的!你爺爺我這寶算是壓對了!老子就是喜歡過這般的爾虞我詐,死里逃生的驚險生活!那才過的有滋有味,符合老子的性格。以前那十年實在不是人過的日子,竟然如此膩味!實在是悶殺我也」。想到此處,他更是載歌載舞,欣喜若狂之下,大喊一聲︰「辣塊媽媽!豹子!通吃!
眾人都在低頭趕路,哪里料到他有這神經兮兮的一出。詫然之下,全都不由吃驚地盯著他看去……
眾人一路直往長安而去,這一日已經來到長安城外。為掩人耳目,眾人並未一起入城,而是分批進入城內找個客棧住了下來。按照路途決定的計劃,首先由慕容復和公冶乾夫婦二人在西安城內找一處大宅院買下,將這宅院作為今後藏匿禁軍精英的基地。
又有李西華和胡逸之二人前往打探禁軍的兵營和囤地,準備盡早開始行事。
其余眾人一撥在客棧內等候眾人,另一撥人在長安采購一些日常必備物資,作為長久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