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萱娥眉微凝,沉吟道︰「二百年前一場擾擾亂世,又有多少梟雄悍主適逢其會,乘勢而起。(請記住我們的網址)。……那太平天國之亂可不就是借此契機裹脅百姓的嗎?」
張無眠嘆道︰「永樂大天王真不愧是一世豪雄,當年,雍帝移駕往西川‘淥凌州’躲避胡患,千萬百姓流離失所,都成了胡虜刀下待宰羔羊。永樂天王揭竿而起,頒下‘殺胡令’,力抗胡患,應者雲叢。真可謂拂高天之雲翳,拯萬民于水火,措天下于衽席之上,讓人仰如日月,真赳赳偉丈夫也。」
白如萱見張無眠對永樂天王如此推崇,不由勃然變色,「道長此言差矣,那永樂天王建號太平,卻引著無數百姓浴血奮戈,無月不戰,隳壞名城,倚強恃武,血腥手段令人發指。如此殺人狂魔,立地屠夫,哪里配稱什麼豪雄?」
張無眠不悅道︰「小姑娘你年輕識淺,想是平日听了不少口耳相傳的詆毀之詞,便信以為真了。想那五胡洶洶來犯之時,雍帝鼠竄,民無拄持,如墮地獄之中。五胡凶暴橫蠻,毫無人性,只知驅使殘殺我中土百姓,何曾有半點慈悲。若非永樂天王橫空出世,恐怕中土千萬百姓白骨積野多時矣。」
白如萱不服抗辯︰「那永樂天王在軍中列下十八口青銅巨鑊,日日煮人以食,又當何說?他攻下帝都長樂之後,縱容軍士肆意劫掠十日。還驅使十萬民夫建造富麗堂皇的天王府,直到太平軍敗亡之日,尚未竣工。而且,他極為,不論是良家女子,巨富千金,名門貴女,只要看上的,就治得別人家破人亡也要恃強擄入婬樂。此乃世人共知之事,還能是假的不成?」
「一派胡言。」張無眠听的目瞪口呆,氣急敗壞的說不出話來。(.請記住我)
楚煌怕他們爭執個沒完,連忙問道︰「道長還是接著說那九龍玨?」
「九龍玨?哎……。」張無眠苦笑道︰「姑娘所言之事乃是盡人皆知嗎?……永樂天王驅逐胡虜之後,也想自己稱帝,但當時大雍人心未散,擁護皇室的股肱重臣不乏其人。永樂天王為求名正言順,便拿出一件東西,稱自己本是天齊帝十四皇子舒常的嫡脈。」
楚煌恍然道︰「永樂天王拿出的便是九龍玨嗎?」
張無眠微微點頭︰「正是。永樂天王言道,當年的十四皇子本有一極為鐘愛的女子,十四皇子死時此女已暗懷身孕,只因並未登籍造冊,才僥幸逃月兌了。這九龍玨便是十四皇子贈與她們母子的。」
白如萱輕哼道︰「便是有九龍玨在手,也未必就能證實永樂天王是十四皇子之後。」
張無眠目光幽深,對白如萱的質疑渾不在意,自顧言道︰「雍帝雖然對胡人畏若虎狼,至尊之位卻不容別人染指。永樂天王剛在長樂登基為帝,雍帝便下了勤王令,三年奪嫡之戰,永樂天王終究根基淺薄,士卒崩散,一敗涂地。長樂城破之日,鷹王只護著永樂天王幼子逃了出來。」
「如此說來,那九龍玨想必在永樂幼子身上。」白如萱心念轉動,不由倒抽一口冷氣,霍然站了起來,指著張無眠叫道︰「你們便是太平天國余孽?」
「‘大光明之力’……‘大光明之力’……,我早該想到的,除了野心勃勃的永樂天王傳人,還有誰能使得出大光明力。」白如萱喃喃說道,輕掠發絲向張無眠施了一禮,淺笑道︰「此事太過駭人听聞,如萱失態了。道長對我有救命之恩,便是與那太平天國淵源非淺,這一節如萱也不敢忘。」
張無眠一甩拂塵,哈哈笑道︰「姑娘猜的不錯。我便是那太平鷹王張丹楓的後人。」
白如萱本已心中篤定,听張無眠親口承認,還是免不了心潮起伏。明眸流轉,看楚煌倒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打趣道︰「楚公子面上一波不起,該不會是對此早有逆料?」
「只是事不關己而已。」楚煌搖頭一笑,心頭一動,問道︰「不知道長可听過太平道長張無缺其人?」
張無眠奇道︰「那是貧道家兄,不知小哥兒如何識得?」
楚煌淡笑道︰「在洞庭龍宮有過一面之緣。」
張無眠微微皺眉,搖頭嘆道︰「永樂天王兵敗喪身,他在雍庭眼中不啻叛逆,被雍庭潑些髒水,丑化詆毀,也只是成王敗寇,原無可說。老道私下對永樂天王驅逐的胡虜的功業還是非常佩服的。千古英雄浪淘沙,凡人功業對我等修行之人來說不過是鏡花水月,過眼煙雲。老道僻居這照魂壁中,不問世事,已有很多年了。」
張無眠蕭散一笑,清 面容滿是澹泊之意,如同古井不波。
楚煌拍拍衣服站了起來,來回踱了幾步,微笑道︰「遙想當年太平天國兵敗潛逃,雍庭銳旅,十大玄門,萬里追殲,其勢猶如泰山壓頂。鷹王能為後人闢出這麼一片安謐之處,隱居數代,得以保全。真是苦心孤詣。此谷名為‘忘川’,我聞忘川乃冥府之河,飲得河中水,便人事盡忘。貴谷既然以此為名,想必其意應在拋斷干戈,自在桃源。」
「永樂天王當年開創太平天國,沒想到真正太平之天國卻出現他身死兵息之後,九泉之下卻當安慰。」
張無眠淡淡一笑,意態悠然。
「當年谷中立下‘不見干戈’的族規,保得谷中數世太平。今日卻有人口蜜月復劍,為九龍玨所謂私密連殺數人,豈不聞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之中自有因果,道長在遠避世事,獨自安樂。不知谷中武士若靜極思動,攘臂為先輩正名,道長將如何自處?」楚煌一笑,接道︰「還未請教道長,這九龍玨終究是如何遺失的呢?又為何後園荒廢,鐵柵深鎖?」
「小哥兒識聰目敏,讓老道汗顏。」張無眠被問的張口結舌,長長一嘆,苦笑道︰「不瞞二位,我兄弟三人自小修習太平要術三卷。太平要術是當年永樂天王拜真仙所傳,鬼神莫測,又加上他一生修為印證,可謂是博大精深。永樂天王中年時傳于先祖鷹王,從此流傳于張氏門中。
……要術三卷,曰治平,曰修身,曰立道。顧名思義,三卷對治世功業,吐納養生和術道修行各有側重。三卷兼修,則所謂進思立功,退思檢道。我三兄弟各執一卷,我盡得中卷吐納養氣功夫,愈是修行,便愈覺心懷淡薄,自謂獲益非淺。
過了數月,慢慢發現三弟修為激增,對術道的痴迷簡直到晝不食、夜不寢的程度。而我大哥學了治平之術,心思漸深,便經常偷偷溜出谷去,幾個月才回來一次。我只道大哥天生好動,耐不得谷中寂寞,也並不十分在意。還常常在父親面前替他遮掩。倒是擔心三弟的身體,怕他過于急功近利,練岔了身子。」
楚、白兩人對視一眼,心知張無缺經常外出,恐怕絕非貪玩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