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詩詞,全是獨孤逸風看史學學來的,而史學中也包含著關于舞蹈方面的東西。
如漢朝的《巴渝舞》、《七盤舞》、《零星舞》、《長綢舞》等唐朝的《綠腰》、《春鶯囀》、《劍器舞》、《胡旋舞》、《胡騰舞》、《霓裳羽衣舞》等。
其中《霓裳羽衣舞》在歷史中最有名。
此曲約成于公元718∼720年間,關于它的來歷,則有三種說法︰
一是說玄宗登三鄉驛,望見女兒山(傳說中的仙山),觸發靈感而作;
第二種說法則是根據《唐會要》記載︰天寶十三年,唐玄宗以太常刻石方式,更改了一些西域傳入的樂曲,此曲就是根據《婆羅門曲》改編;
第三種則折衷前兩種說法,認為此曲前部分(散序)是玄宗望見女兒山後悠然神往,回宮後根據幻想而作;後部分(歌和破)則是他吸收河西節度使楊敬述進獻的印度《婆羅門曲》的音調而成。
唐玄宗引《霓裳羽衣曲》為得意的作品,開始僅在宮廷表演,開元二十八年,楊玉環在華清池初次進見時,玄宗曾演奏《霓裳羽衣曲》以導引。當時,大臣張說《華清宮》雲︰「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霓裳羽衣曲》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天寶亂後,宮廷就沒有再演出了。
由于《霓裳羽衣曲》樂調優美,構思精妙,以後各藩鎮也紛紛排演此曲,因此唐代文人都有歌詠或筆錄。以後,隨著唐王朝的衰落崩潰,一代名曲《霓裳》竟然「寂不傳矣」。其實到中唐,此曲已被許多人淡忘。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得殘譜,昭惠後周娥皇與樂師曹生按譜尋聲,補綴成曲,並曾一度整理排演,但已非原味了。
南宋丙午(1186)年間,姜白石旅居長沙,一次登祝融峰在樂工故書中偶然發現了商調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他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詞,即《霓裳中序第一》,連同樂譜一起被保留了下來,詞如下︰
丙午歲,留長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黃帝鹽、蘇合香。又于樂工故書中得商調霓裳曲十八闋,皆虛譜無詞。按沈氏樂律「霓裳道調」,此乃商調;樂天詩雲「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