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一十四章熱火朝天的遼東建設(第三更)
遼東的建設不僅僅是公路網的建設,還有其他的如水利建設,教育投入等等。[本章由網友為您提供更新]所以這兩百萬人根本就少得可憐。
但是蕭明乾可不想通過自己的手將遼東變成朝鮮人的天下,所以即使遼東人口少到這種程度,蕭明乾依然沒有向遼東大規模移入朝鮮人,這是蕭明乾一直以來的堅持。
不過陳元贇提議,可以將要移民到南洋的朝鮮人先遷移一部到遼東的公路,港口建設工地上。
一來,可以為遼東的提供大量的勞動力,二來,可以讓這些已經被朝鮮的士紳階層給折磨得跟乞丐沒什麼兩樣的平民百姓在工地上豐富伙食調養之下,能夠承受得了大規模的遠洋運輸,不至于他們在路上就大批大批的死去,也不至于一下船就給目的地帶去什麼流行病。
有人會說,在此之前,從大明移民的時候,都沒有這樣的條件,為何要對朝鮮人這麼好。
這里面就要解釋一下了,一來當初的移民的主體力量是商人,他們每艘船所攜帶的百姓數量只有幾十人,條件還算不錯。二來,當初的漢人也不是沒有經過調養,為了方便移民,很多的商人都在岸上設立了供移民暫住的聚集點。
這次朝鮮的移民同之前的移民不同的是,這次是大規模,集中化的移民。而移民的主體力量是海軍自己的運輸船隊。非常
一艘船往往要裝個兩三百人,五個多月來,移民人數達到了八十萬人。這樣的移民方式,導致兩萬多朝鮮人在路上因為各種原因死去,而且為了防止發生大規模的傳染病,醫務部是頭疼不已,想了很多的辦法,采取了所有能夠采取的措施來減少死亡的人數和防止疾病的發生。
可以這麼說,這一次的遷徙,是朝鮮人的一次血淚之路。只不過,在蕭明乾的故意掩蓋之下,知道這一點的人根本就沒多少,百年之後,甚至只能在野史上尋找蛛絲馬跡了。
這個時候正值遼東公路建設全面開始的階段,雖然有些路段還在規劃,但是不少路段已經開始動工了。
雖然蕭明乾已經開始在遼東建立起了三個水泥廠,但是產量依然不夠,只能從台灣向遼東運輸。于是乎無以計數的水泥,鋼鐵等等物質瘋狂的運向遼東,整個遼東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而家中已經儲存了兩年也吃不完的糧食的遼東百姓這才相信,在中華帝國,糧食這種東西從來都不用擔心。
為了讓自己的生活變的更好,為了讓自己的家人也能夠和那些從台灣,從庫頁島來的人一樣住上漂亮的小樓,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也能夠進入剛剛建立起來的學校讀書,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婆娘或是nv兒更加的漂亮,上百萬的遼東百姓匯聚到了各個建築工地之上干活。為此,甚至讓遼東絕大多數的土地徹底的拋荒了。
但即使是這樣,人力還是不夠,特別是那些危險的工作。
中華帝國的用人方式完全是自願的,在雇佣遼東百姓的時候,便將他們所要從事的工作說的是一清二楚,有什麼危險也讓他們提前知道。
在到處都要人的情況之下,誰還願意去干那些危險的工作?所以除了那些非漢人戰俘和因為反抗漢化的nv真人之外,沒有人力可以用在那些有較大危險的地方。
于是乎,便有了將朝鮮人暫時送到遼東工地上工作半年時間,然後在南運台灣島的建議出來了。
遼東的人力方面的窘迫,讓蕭明乾只能接受這個建議,將數以百萬計的朝鮮人送到了遼東的各個建設工地之上,用他們的勞動來換取他們的生活的改善和未來在南洋的每人十畝的土地。
如此一來,在華元一八五一年底,徹底的解決了遼東的人力缺乏問題,使得各個方面的建設進度得到了極大的加快。
在這種情況之下,蕭明乾決定在明年在剛剛發現鐵礦和煤礦的本溪建立一個巨大的鋼鐵基地。一旦這個基地建成了,那麼它沒年的鋼鐵產量將至少能夠達到八十萬噸。這是個巨大的進步,將極大的加快整個遼東地區和朝鮮地區的建設速度。
遼東,這一塊寶地,蕭明乾對它寄予了極大的期望。蕭明乾相信,只需要十年,十年內,他一定會成為整個中華帝國的重工業基地,為現在還在大明統轄下的地區,提供巨大的動力。
相比較而言,一江之隔的朝鮮就要淒慘的多了。並不是蕭明乾偏心,不想建設朝鮮地區,而是現在的朝鮮實在是lu n得可以。
雖然朝鮮王室基本上被清理一空,朝鮮的士紳階層也被消滅了個干淨,但是因為蕭明乾定下的移民政策,使得政f 在朝鮮地區並沒有將沒收的士紳大戶的土地如福建,廣東,廣西那樣大面積分發給貧苦百姓。
大量的士紳階層被清理,大部分的普通百姓除了能夠低價得到糧食之外,並沒有得到他們最希望得到的土地,這兩相一累積,使得朝鮮人的明間的反抗還是很j 烈的。
雖然有很多的朝鮮百姓可以通過為中華帝國政f 和軍隊做事而賺取不菲的金錢,從而能夠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很好的生活,但是沒有土地,心中便無法穩下來,于是那些積極反抗的所謂義軍,便有了生存的土壤。
他們隱藏在普通朝鮮人當中,不斷的襲擊,不斷的破壞。為此,在全面佔領朝鮮之後的五個多月的時間里,已經更名為解放軍的中華帝國陸軍付出了三百多人的傷亡,而朝鮮義軍也付出了八萬多人的傷亡。在這種情況之下,讓蕭明乾如何能夠放心的在這個區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不過,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轉變,一來,中華帝國在朝鮮地區的駐軍已經增加到了十六萬,其次就是近兩百萬朝鮮人口流入遼東地區和南洋,使得那些朝鮮義軍如同正在慢慢被ch u干了水的池塘中的魚,消亡是他們的最終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