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 第二十七章-百家莊的災難

作者 ︰ 清水鶴

在騎兵走過之後,在章千的建議下,三人不再走大路,改行小道。為了避免引起懷疑,三人都將兵器丟在了大路上,只身轉入小道。今天天氣雖說不算太糟,但卻因為看不到太陽,趙棣也分不出東西南北。

連夜的奔走,又是如此狼狽,到了巳時已是餓得頭暈眼花。這些日子為了生存,沒有吃飽飯的時候很多,按說都該已經習慣才對啊。但不知為何,今日就是特餓,不光趙棣一人如此,張勇、章千也都是如此。也許是覺得已經逃出危險地帶,緊繃的心可以放松的緣故吧。

「眼下最重要的是趕緊找個地方,問一下,確定東西南北才是主要。」趙棣邊走邊說道。

章千點點頭,嗯了聲。抬頭眺望周圍的地形,這邊雖說不是什麼山地,但也是高低不平,起伏不定。等于說是仍在山野之地,這種地方,又是崛起不久的女真後方,相信人煙也不會太稠密。

伸手模了模揣在懷中的玉璽,趙棣只覺得這玩意可比五行大山還要沉重。丟棄?可趙桓那乞望的眼神總是閃現在腦海。留著,可這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若是玉璽的消息被人知道,誰曉得又會引來什麼豺狼。

出來時匆忙,為了不使被人發現,三人都是將腰牌印信都在身上。但玉璽這東西,章千和張勇卻是不敢揣在自己身上,這是大不敬。不管他們兩個怎麼想,趙棣卻是直接揣到懷里,而且就放在離不遠的地方。也就是他,換做其他人,斷沒有敢這樣的。

從虎頭谷出來,趙棣一直都在糾結。這個傳國玉璽到底要不要送給趙構,但想起趙構那嘴臉,不思北進,趙棣就是一陣反感。可如今的南朝是趙構的天下,若是返回漢地,除了交給他,還能給誰?再說,誰也都不敢接這山芋啊。

有時趙棣在想,是不是可以利用這個傳國玉璽來要挾一下趙構呢。可轉念一想,又有點後怕。趙構那可是連最忠心的頂梁柱都說砍就砍的主,天知道他會不會把自己也給悄無聲息的給做了。雖說有個弟弟的身份,但趙棣知道,歷來宮廷暗斗,最倒霉的就是這個身份。

那回到漢地究竟做些什麼?經商,做個富家翁?還是投奔趙構認親,做個逍遙王爺?相比後者,趙棣更願做前者。原因無他,宮廷爭斗,這玩意趙棣可不愛。但現在唯一難處理的就是手中的傳國玉璽,這該何去何從。

有時趙棣很後悔,不該接過這傳國玉璽。要是這東西不到自己手中,自己也就不用如此糾結了。不過這些他也只是憋在心里,誰也沒說。

就這樣迷迷糊糊走了又近三十里的路程,眼看著天色已經暗淡下來。就在這時眼前卻出現一片村落。三人頓是狂喜,有村落,就代表著有村民,有村民他們就可以解決一下溫飽問題,這也是眼下最緊要的一件大事。之後,最好能夠再好好的睡上一覺,那就美了。

前面確實有個村莊,名為百家莊,全村不過三十幾戶人家,二百多人,卻有十幾個姓氏,百家莊也就由此而來。百家莊的村民善良淳樸,在此立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地地道道的漢人莊園。

全村人靠著種田捕獵賴以維持生計,和這里的女真人生活相差無幾。也正因為他們在此立莊百年,所以在歷次的戰爭中,這個村莊卻得以幸存,只不過村里的青壯卻是被抽走不少。

村里現在除了十幾歲的孩子,就只剩下四十往上的中老年和婦女幼童,全村的勞動力也都靠他們來完成。對此,百家莊村民也只能是任勞任怨,這也是中華民族自有的傳統,只要還能活下去,就沒人願意鋌而走險。

金人也是知道這點,對于轄內的漢人也都實行著這種政策。不管貴族如何打壓漢人,但有一條不能逾越的底線,那就是不能逼得他們沒有活路。

不過,這並不代表著所有人都會是這種想法。那些識得幾個文字的青年,整日里就是對異族統治很是不滿。一旦遇到這種情況,昔日遼國契丹和現在的金國女真,都有共同點,那就是毫不心慈手軟。

百家莊也是因為出了兩個忤逆之徒,煽起一陣風浪,使原本一千多人的大村落,變成了如今的小莊園。每每提到二十多年前那場浩劫,村內人都會有一種恐懼感。雖說如今契丹已被女真人趕走,但為了村子不再遭受創傷。自從女真起兵至今,莊內長老總是把村內已滿二十歲的男子送往軍營。

十幾年了,年年如此。起初金人還是承情的,但隨著金國鐵騎南下滅掉宋朝後,這局勢立即是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先為了報答百家莊的恩情,官府每年都會免去部分賦稅。

但是這一切,從宋朝被滅掉後,全部都變了。賦稅不但一分不少,官府更是派人來村內搜繳,將十幾年前的賦稅也都一並收取了。

為了生存,百家莊村民是拆房拆瓦,挖空積蓄,好在是補上了這些窟窿。可這還不算完,現在前線用兵不斷,女真本族又都高貴異常,那做為正兵隨從的阿里喜無疑成了最好的炮灰。但凡有個戰斗,前鋒肯定是這些阿里喜上。

阿里喜不斷在減少,那就要想著增員。剛掠來的漢人和其他民族,根本不適合立即成為阿里喜,這個金軍上層也都知道。既然他們現在還不能用作戰兵,那就只能從其他地方抽調了。這半農半牧的境內百姓,無疑就成了最好的阿里喜兵源。

這不,今個就有一個百夫長帶著五十幾名士兵正在各村抓取青壯。到了這百家莊時,那個百夫長讓五十夫長帶著抓取的百十名青壯,先返回距離此處五十里外的軍營。自己卻是帶著士卒住進了百家莊,他也知道百家莊一直都默默的為金國貢獻著人力物力,起初並無冒犯和要在百家莊抓取青壯的意思。

但就在剛才,一名士兵在外面打轉的時候踫到一少女。那少女年紀不過十四五的樣子,發育也不成熟,長的也很土里土氣,一點也看不出有什麼姿色可言。初時那名士兵也不過是隨意瞟了眼,就擦肩而過。

可過去不大會,這名士兵卻又是急匆匆的跑回來,追上了那少女,直接將她拉到一處柴垛旁,發泄起獸欲來了。少女淒慘的呼叫聲,引來不少村民圍觀。但他們卻沒有一個願意上前搭救的,任由少女被那金兵糟蹋蹂躪。

這還不算完,少女的叫聲不光引來村民,同時也引來幾名士兵。他們見到此狀,先是一愣,隨即不知在誰的帶頭下,十數人就這名輪流著上去發泄獸欲,完全無視周圍的村民。

漸漸的,少女的呼救聲變得微弱下來,直到再也听不到一絲聲息。這時,十幾名發泄完獸欲的金兵,好像也意識到這一點,停住了獸欲,悄無聲息的拿起兵器離開這里。

但緊隨而來的幾名金兵看到這一幕,卻是極為憤怒。他們朝已經走開的那十幾名士兵怒罵一陣,又回身來到少女跟前,俯身上去,接著發泄他們的獸欲。這還不算完,臨走的時候,他們還狠狠的踢了幾腳少女那已經冰涼的身體,朝上狠啐幾口,這才提著褲子,悻悻離去。

而在此間,一直圍觀的村民中最年輕的有十幾歲的漢子,但他們卻對此始終都是無動于衷。或許是懼怕金軍的虎威吧,或許是擔心自己的性命安危,或許……

少女在這個村里是個孤兒,家里就剩下一個十八歲的哥哥。他們都是三十幾年前那場浩劫存活下來的後代,在那場浩劫里,少女所屬的柏家一族都損失殆盡,只有父親因為斷掉一只胳膊,才得以存活下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少女柏靈和哥哥柏羽一直都被村里孤立。心里憋悶的柏羽在十歲的時候就外出做工,名義上說是做工,其實卻是逃避現實。南北闖蕩,東奔西走六年多,做過奴僕,睡過大街,也做過強人,最後卻在一好心人的收留下學習文字。

可好景不長,就在去年,噩耗傳來,柏羽的父親去世了,不得已柏羽返回了家鄉,沒過多久母親也隨父而去。原本就很艱難的生活,更是拮據起來。本想著回到好心人那里,卻得知那家主人被女真貴族逼迫的已是家破人亡。

無奈的柏羽也只能先在村里住下,每日里靠著打獵捕魚艱難度日,妹妹不過才十四歲,也是每日里辛苦勞作,白日種地,晚上紡織,來償還父母親留下的債務。

每天這個時候,柏靈總是會去村口看一眼哥哥有沒回來。雖然每天柏羽都是要到很晚很晚才會拖著疲憊的身體和不多的獵物回來,但柏靈依然願意在這里等。

柏靈那稚女敕的身體斜躺在柴垛上,衣服凌亂不堪。期間也有幾個婦女實在忍心不過,抽泣著想上前去幫柏靈把衣服蓋好,可卻都是被自己的男人或者村里的長者給拉了回來。

老人們見多識廣,近年來又是听說過不少金軍的惡跡,尤其是三十多年的劫難猶記如新,他們可不願因為一個女人就把全村給搭進去。

他們不願搭救,同時還囑咐村里的其他人,讓他們一定要等到金兵離開後,再來收拾柏靈的遺體。並特意安排幾名還算力壯的中年人前去村口堵住柏羽,無論如何也要把他拖到明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靖康之後最新章節 | 靖康之後全文閱讀 | 靖康之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