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後 第四章-傳國玉璽作本錢

作者 ︰ 清水鶴

「道士?」在趙棣印象中,道士好像就是搖簽算卦的︰「他算的準?」

「還算準。當年他算到草民中年會有大難,最後只有逃亡北方,才能活下。」葉平說著,抬頭看向遠方︰「這一跑,都跑了三年多了。」

「你現在在這里也是他指點的?」趙棣仍覺得不可思議,但細想一下,又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冥冥之中或許真的有主宰呢,要不自己怎麼能夠跑到這里來呢。

「嗯。」葉平點點頭,伸手抖動一上的衣服,彎腰坐到已經被火堆烘烤的有些熱度的地上,說道︰「那時候我問過他,難道我就一直生活在北方嗎?」頓了下,葉平接著繼續說道︰「他就向我指了一條路,說在此地等候殿下,幫助殿下,只有這樣,我才能榮歸故里,衣錦還鄉。否則,就只能在北地老去。」

听到這,趙棣微微一愣,隨後呵呵笑了起來。這都什麼事啊,我現在自己都顧不住,還能罩著別人榮歸故里?

「那先生看看我現在的情況,能幫先生榮歸故里,衣錦還鄉嗎?」趙棣指著身後的軍士們說道。

葉平抬頭注視一陣林中的軍士們,又回望章千以及周邊的士卒,這才開口說道︰「能。」

「能?」趙棣不禁有些發笑,回頭看眼章千,滿是打趣的表情,坐來,對著火堆,趙棣饒有興致的問道︰「先生倒是說說,我怎麼個能法?」

「草民少年時曾有幸識得種師極先生……」

「鐘師極?是不是種大帥?」話還沒說完,卻被章千搶了過去。

「知兵有謀卻敵虜,宋代名將種師道?」趙棣突然想起一句不知那世在哪里看到的這段話,隨口說道。

「嗯,正是此人。」

聞言,趙棣大喜。名將的徒弟啊。但隨後葉平的一句話,卻將高高舉起的趙棣給摔了個透心涼!

見趙棣一臉的喜色,葉平猶豫了下,最後還是開口說道︰「草民只和種師道先生認識三月上下。」

「啊?」忽喜忽悲的感覺,這次趙棣一下子都體會到了。剛剛冒出的斗志,嘩的下,轟然崩塌,難過之色彌漫臉龐。

起初章千也是一喜,可听到這話後,章千卻沒有趙棣那種反應。他只是無奈的嘆氣,並不是泄氣。

兩人的反應,葉平盡收眼底,但他卻沒回應,猶豫了下,還是暗自緊握下拳頭,問道︰「殿下可有什麼重要的東西?比如傳國玉璽之類的?」

突聞此言,趙棣兩人立是警覺起來,尤其是章千反應更大,手都已搭在腰間的腰刀上去了,雙眼緊盯葉平,耳朵卻是貼向那十幾個女真漢子那邊。

趙棣盯著葉平的臉色,見他平靜如常,沒有絲毫波動。暗忖道︰難道是金人知道我有傳國玉璽?也不對啊,如果金人真的知道,完全可以用飛天鷹來襲,按照他們的速度,我們這五天的功夫,他們頂多一天就到。

雖然猜不透,但趙棣知道,既然他能夠宣明,就決計不是這個意思,帶著好奇和疑惑,趙棣問道︰「本王是有塊玉璽,不知先生要他何用?」不是稱我,而是自稱本王,這就是趙棣對葉平的警示。

葉平微微調動一下坐著的姿勢,笑道︰「如果我所猜不差,殿下是不是準備走西夏回歸南朝?」

趙棣點點頭,但隨機又是一愣,追問道︰「你怎麼知道?」

葉平搖搖頭,笑著繼續說道︰「這些都不重要,只要殿下有傳國玉璽就足夠。我可以助殿下在西夏獲得一席之地,屆時休養生息,只有那樣才能活著回到南朝。」

「哦?這麼肯定?」趙棣知道這傳國玉璽有用,但那是在漢人的地方,那些老夫子認法統,名譽大于一切。若是自己拿著這傳國玉璽到南宋晃一圈,肯定會把那趙構給急死。但是這東西好像在野蠻民族那,就是一塊廢石頭。

「殿下,草民有一計可助殿下。」說完,葉平左右看了看,低聲問道︰「不知這周邊都是……」

話說一半,但意思卻已不能再言明了。

趙棣冷笑聲,抬頭向章千示意,讓他揮退士兵們。章千會意,轟走了周邊的士兵,讓他們都在二十步之外的地方待著。之後,章千也是遠遠的站在那邊,雙眼卻是緊盯著葉平,手一直都沒敢月兌離刀柄。

趙棣這才抬手示意葉平,讓他繼續講下去。趙棣倒是很有興趣听听他的計策,先不管他出身何處,有什麼大才。可現在武威營前途未知的情況下,听一听別的意見,也是不錯的選擇。趙棣自認,有沒有利,想必他還能分得清楚。

葉平起身挪動一下,湊到趙棣身旁。這一動作著實把章千嚇得不輕,還好那葉平的佩劍已被解下,要不然這會章千肯定要沖過來按著葉平。

對于這個,趙棣倒反應不大。無他,自信爾。好歹也學過幾招太祖長拳,又經歷幾場戰陣的廝殺,趙棣自認還是能夠撂倒眼前這廝的。

葉平自然不知道兩人這會心里的小算盤,低著頭,撿起火堆中一根還未燃盡的小樹枝,在地上先是畫了一陣。等折騰的差不多了,這才抬頭向趙棣說道︰「比如這里是西夏。」葉平指著他那粗糙的山水圖說道︰「我們可以以傳國玉璽與西夏皇帝交換一邊禺城池,借此城就可發展壯大。」

「傳國玉璽和西夏皇帝交換?」趙棣搖頭輕笑道︰「不要以為蠻人也喜歡這東西。」言語之中略帶輕蔑之意,不是趙棣瞧不起他,只是這招太爛了。真以為世人都跟袁術那貨一樣啊,一見傳國玉璽,立馬給了孫策三千兵馬呀!

對此,葉平沒有顯出絲毫不悅或反感,好像這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非也,西夏現在的皇帝李乾順,他愛好漢族文化。西夏永安三年,下令在原有的「蕃學」之外,特建「國學」,教授漢學。挑選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建立「養賢務」,由官府供給廩食,設置教授,進行培養。

李乾順尊儒崇佛,西夏貞觀三年,他為母後祈福,于甘州建造宏偉壯麗的臥佛寺。西夏貞觀十二年,正式公布按資格任用官吏的辦法,除「宗族世家議功議親俱加蕃、漢一等」外,對擅長文學的士人「尤以不次擢」,給予特別的優待。而他自己也喜歡附庸風雅,曾借大臣高守忠宅第後院生長靈芝,以為祥瑞,百官朝賀之際,作《靈芝歌》與諸大臣酬唱,並「勒石志瑞」。」

「你這麼了解西夏?」趙棣不解,這廝說話好像是史學家一般。或許是真的,或許是胡謅謅也說不準,反正他是咬準了我自幼出不得宮門,不知外面事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靖康之後最新章節 | 靖康之後全文閱讀 | 靖康之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