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采臣稍稍有些緊張,輕輕地吐了一口氣,把剛才已經打了月復稿的詩句念了出來。因是兩句,所以,就算是出題,也並不是隨便出出便行的,至少第一句與第二句,得文意相通才行……
因說道︰月兌身傲萬乘,非是藉秋風;
前一句是竹山先生詩里的,原文是‘月兌身傲萬乘,泰華鴻毛輕’;後一句是虞南先生的,原文是‘居高身自遠,非是藉秋風’。
把這兩首詩中都摘出這麼一句來,放在一起。意思突然一變,但從文意上,卻又極順。因此,此句一出,下頭便一齊叫了一個‘好!’
何采臣的對手是單世杰,文采也是好的。這邊一收聲,他便仰頭望著樓板靜想,絲毫沒有被下面的喊好聲所影響。頭一對,當然是關鍵的,要對上,還要對得好,須得壓過對方一頭,那才能佔著氣勢……
可是單世杰冥想了一會兒,心里雖然有了月復稿,但總覺得並不是絕好。看看時間拖不得了,心知這頭一彩是打不響了,便漫口詠道︰「聖賢不浪出,流響出疏桐。」
從文意上看,還算是通的。而且一個不是藉秋風,卻月兌身而去暢游萬里;一個是聖賢隱居,名傳天下。雖不能算是十萬的嚴密,但能對到這個程度,自然也是合著比詩的要求的……
而台下盡多金陵城的才子,便一齊大叫起來,「好!對的好……」
左治世見一樓里再沒有異議的,便一擺手指示著西樓這邊,換一個人出第二題。出題比之接題是容易一些的,因此李舒沒有遲疑地便又出來一題,卻是︰梁家畫閣中天起,青山削出蛾眉山!
出處就不用細說了,這兩句一出來,大家都知道,這是洪山先生與定南先生的詩……這兩句原都是寫景的,可現在一用在這里,便又有了新意。隱隱有些描寫男子容貌的意思在里面。若要完全接下來。也要用寫景的句子,必然也要有點陰陽相濟的意思才行……自然,也可以順著這詩的意思,跟著來……
王宇接了這兩句詩,轉頭一想,心里便自有了,笑道︰「片片行雲著蟬翼,秋水滿江秋月寒。」
前兩句有閣有山,後兩句有雲有水。也算是合著陰陽之意,不算絕妙的巧對,自然也足以應付過關……
如此這般你來我往,武陵這邊是沒有吃酒,頭腦清醒;金陵那邊是吃了酒,才情勃發;一出一接,並沒有接不上,接錯,亂接的事情出現,說話間,便到了蘇三這里……
正好輪到許偉出題。許偉卻早就等在這里,老早便有了月復稿。因對著蘇三輕笑道︰「可听仔細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料知許偉早就憋著要難為他,他自然不會輸了氣場,也只一笑道︰「你放馬過來……」
眾人見蘇三神情輕松,又一絲不肯松勁,心里都喝了個采。不過他們也料知許偉必是有些怪著的,否則也當不起金陵才子之首。只是,看蘇三的樣子,怕未必難得住蘇三……
只听許偉道︰「誰謂含愁獨不見,月滿鉛華獨上城西樓;」
竟然是一句詩,一句詞的混搭。前一句說含愁,後一句說,上城西樓消愁。文意倒是通的,可這最後一句,顯見得已經是收了尾的,意境已經到了極點,要接起來,倒是有些難的!一個沒接好,這意境就是要破的……
王宇听了許偉這出題,忙對左治世道︰「如此出題,難道也合著規矩?」
一樓里便有人叫道︰「不懂就不要開口,這種對法,我們金陵人都玩過的,你們不知道,就不要問合不合規矩的事情……再說,規矩里哪一條,是說,不能這麼出題的?」
眾人一時議論紛紛,自然也有贊同的,也有不贊同的……左治世想了想規矩,也不好反駁。只能道︰「詩詞一體,倒也不違著規矩;接得時候,應當也是照此格式接才對……否則倒成了長短句了……」
「可這不成了對對子去了嗎?」王宇忿忿不平道……
蘇三擺了擺手笑道︰「他們可以這麼出,咱們也可以這麼出嘛。不用計較這麼多……不過,左兄當面,寧遠也問一句,規矩中說只用舊詩,老詩。寧想想問︰有些當朝詩人已經作出來的詩作,或者名氣不顯,或者沒有著本立集,是否也可以用的?」
左治世笑道︰「自然可以……不過,當朝許多詩集都沒有成冊,都用進來,卻十分的難辯,所以,若不用成集的,或廣為流傳的成詩句子,那必然是要夠得上當世名句這樣的規格。而且引用出來,全詩若不是上佳之作,在坐的眾人,只怕也不會通過……」
「哦,這個寧遠倒沒有意見。不知渙之兄對這點有沒有什麼意見?」
「自然是沒有的。當世知名的句子,大家博學,自然或多或少也是听過的。便是寧遠兄那幾首名詞好詩,眾人若是要拆來用,那許偉也不可能否定……」許偉看似捧著蘇三,其實是抱著必勝之心來的……
蘇三呵呵一笑,拿著手中的扇子,點了點許偉笑道︰「那渙之兄剛才的出題,蘇三接著了便是。」
輕松地笑了笑,眼光在一樓里一掃而過,便拿著扇子一敲手心,抬起了頭看著許假道︰「有了……」
眾人見這麼刁難的出題,蘇三這麼會子的功夫,便有了應對,不由都來听他的接題。
蘇三這才輕輕地道︰「忽聞水上瑟琶聲,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許偉的頭兩句,說愁上西樓;蘇三卻對著︰上了西樓,卻聞琴音,愁更愁。端是接得好……
可是,有人卻道︰「接錯了,接錯了,這兩句,我怎麼沒有听過?」
有人起了頭,大家一齊都交頭接耳起來,結果誰也沒有找出出處……
左治世有些撓頭,看來許偉不好應付,這蘇三也是個不好相與的主。你來長短句,我就給你找偏門。可說是偏門,任誰都能品出蘇三,這兩句詩詞的妙處。若說不是名句,只怕也說不通,關鍵是這詩詞的出處……
左治世自己也想了一圈,再想不出來,去看老宗,卻見老宗也是一臉急色,卻不知道要拿哪本詩集來印證……
許偉在西樓里也是听得一愣。這接是接得極好的,可是這接題用的詩句,和詞句,他也沒有听過。心想蘇三這麼大一個才子,再也不可能亂用的,可苦想了半天,卻沒有結果!只能張望著身邊的人,卻見他們也俱是搖頭……
左治世沒有法子了,便對蘇三道︰「寧遠兄,可否指出接題中所用的詩與詞,都是哪位先生的手筆?」
「喔,你們都沒有讀過這位老先生的詩詞嗎?」蘇三一本正經地道︰「這自然是無名氏先生的詩集啊!無名氏先生,生于武陵,一生窮困潦倒,只以寫詩作詞為生。一生作下的詩詞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這詩句,這詞句,都是從那上面選出來的……」
「叭」地打開了扇子,蘇三輕輕地笑道……
一萬、八千首詩詞?
大家倒抽了一口涼氣,心想著蘇三是不是在開玩笑,卻見蘇三一臉的正經……一時之間,大家都奇怪地看著蘇三。
別說這個無名氏沒有听過,便是那一萬八千首的詩詞數量,也早把他們嚇著了。一天作一首,一年也才三百六十五首,十年也才三千多千首詩詞?三十年每年每天都在作詩才有可能……
這根本不可能嘛……可是蘇寧遠的神情又不像是在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