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東贊提筆蘸了墨,在紙的空白處寫下幾個大字,寫完一頁又換了一張……在一旁侍候筆墨的內侍,看到紙上的字,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半晌,祿東贊停下筆,抬眸深深地看著李昔。伸手展開第一張紙。立刻,殿上一陣低笑。這笑聲帶著嘲弄。沒錯,他的字確實很難看,而且不是普通的難看。只如一個初寫字的孩童,白紙之上的字跡仿佛是用蝌蚪拼湊而成。祿東贊好似沒有听到那譏笑聲,沉穩而堅定地直視著面前的女子。他只在乎她……李昔將目光從紙上移到他的臉龐,溫柔中帶著鼓勵,祿東贊的喉頭滾動了一下,開口道︰「我,吐蕃祿東贊,也許並不如大唐男子俊美多才、字寫得也不夠好。但我只為了你,帶著莫大的勇氣,帶著我積累了許久的感情,帶著我對你的誠意,來到長安。今天,我站在這里,面對著殿內所有人的目光,無論敵意或善意,我告訴自己要從容,要鎮定。因為我要把心里的話對你說出來。」在祿東贊的話語聲中,漸漸地,殿內的嘈雜聲听不見了,重歸于死寂一般。眾人將所有的目光放在了祿東贊的身上。其中屏聲斂氣洗耳恭听的大多是女子。她們臉上流露出驚異,驚異這位吐蕃大相的執著,這種通俗易懂,不含任何修飾的告白那第一張紙寫赫然寫著︰「努力」「為了你,我會努力讓遙遠的吐蕃成為你永遠樂于駐足的家。」祿東贊說完,又拿起第二張紙,「我希望能與你在一起。」這張紙上不是字,而是一副畫。畫得可以說是「慘不忍睹」。但依然可以從畫中分辨出來,畫得是一位身披戰袍的女子。接著又拿起第三張紙,上面寫著「冬天、春天。」祿東贊俊美的面龐上不現笑容,那神色凝重肅穆得罕見。一雙鳳眸幽暗晦澀,墨如玉石,深如夜空,沉沉冷寂充盈其中。如此漂亮的眼眸啊,雖曾剛剛目睹過眾人的譏笑、嘲諷、不屑,但那堅定沉穩的目光里卻仍是不見任何的遲疑、退縮。「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日見許兮,慰我旁徨。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這是我唯一一首能背誦下來的古詩。雖是《鳳求凰》,又何嘗不是我心中的凰求鳳。七百多個日夜思慕如寒冬,任城,今**願意送給我一個春天嗎?」殿上偶有低泣聲響起,這些話,在古代可謂是石破天驚。但誰人能否認它的美麗與感動呢。他的漢語不夠好,語言不夠華麗,漢字寫得不美,畫也是一塌糊涂。然而他卻用最簡單的言語,最樸實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正因為簡單和樸實才顯露出這種感情的堅貞與真誠。
李世民輕嘆一聲,轉頭看向李昔,「任城,你意下如何?」
公主的駙馬都是由皇帝指定的,李世民公然于眾問她,在外人來看,是給她了天大的體面,而李昔自己卻不這樣想。
說不同意,就會失去一個出宮的好機會。
說同意,又顯得恃寵而驕,不矜持。
問題的關鍵,李世民的心里究竟是作何想?沒有人能猜得透。
既要表明自己的立場,又不能答得太露骨。
李昔站起身來,走到大殿中央,與祿東贊兩兩相望。
他凝了眸子看她。
她望著他,輕輕笑了,再轉身望向殿中的每一個人︰「曾經,我听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女孩子與佛的對話。她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她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她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她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她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她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佛曰: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她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佛曰: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大殿靜寞。
李昔垂眸,對著李世民俯身一拜,「父皇,兒臣沒有話要說了。」
這便是她的答案了。
含蓄,有理,讓人不忍生隙。
「好,你退下吧。」李世民點頭。
長袖內,祿東贊緊握著拳頭,身子輕輕發顫。李昔的這番話,他听得清清楚楚。不管她跟不跟他走,都讓他受益匪淺。更何況,退殿時李昔對他的明眸一笑,已讓驚喜溢于他的心間。
祿東贊沉默了片刻,跪下施了大禮,「小臣懇請皇上允婚」
李世民只揮了揮手,阻止了他另外尚未出口的話,卻問道︰「吐蕃各處你都曾去過嗎?」。
祿東贊不明所以,如實道︰「小臣尚有幾處沒去過。」
「嗯。」李世民輕合上眼眸,緩緩說道︰「朕听聞,納木措湖是很美的地方。」
祿東贊道︰「是。」
李世民不再說話,時間在無聲的流逝。
「皇上。」過了不知多久,祿東贊輕喚了一聲。」
李世民睜開眼楮,望著這個英俊而機敏的年輕人,道︰「就讓任城公主代朕去看看吐蕃的納木措湖吧。」
李世民說完,起身離席而去。
殿內一片嘩然,祿東贊欣喜叩拜︰「小臣謝皇上。」
貞觀十五年,冬。
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
當然,隨行的還有任城。
文成公主畢竟是嫁與吐蕃贊普,聲勢浩大。遠比下嫁給吐蕃大相祿東贊氣派得多。故史書上,只撰寫了文成公主。對任城公主卻是只字未提。
李昔對這些卻是全然不在乎。李世民還是很體恤她的,明著派李道宗為文成公主送親,實則顧念著李道宗與李昔的父女之情。吐蕃遙遙千萬里,再相見時卻不知在何年。
文成公主進藏,送親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給的陪嫁十分豐厚。有「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還攜帶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等。
文成公主獨用一輛馬車,以示尊貴。
李昔的馬車緊隨其後,車上還坐著相隨相伴的蝶風。
蝶風睫毛微垂,似還有千萬種放心不下,默坐在車內。明德殿內,李昔曾鄭重又問了她一次,她執意要與李昔而去……
長路漫漫無期,間或听得遠遠一聲聲催馬吆喝聲,無不預示著此時已離長安越來越遠。那種對未知的恐慌慢慢浮上心頭。
懵然生了一點點懷戀的心,傷感使她忍不住掀起車簾,再次回望一眼漸遠的城牆。
它已漸漸淡出視線。
祿東贊一直騎馬伴在李昔身邊,他見她掀起車簾,便深深地望了她一眼,正欲再言,忽地生出幾分凜冽之色,遠遠望向遠方,李昔不知他為何警覺起來,不由也順著他方向看去,只見極遠處的地平線上揚起一點淺淺的黃色,她尚未明白,卻見隊伍驟然騷動起來,立時將文成與李昔的馬車層層圍在中央。
祿東贊那種似笑非笑的神情越來越深,對著戒備的侍衛道︰「不必驚慌,是唐人。」
李昔屏息凝神,那一點黃色漸漸臨近了,細看之下竟是兩匹馬揚起一人多高的黃沙,如一段小小的屏障慢慢逼近。
蝶風悄悄靠近她的身邊,亦不知來者何人,只緊緊握住她的右手,感受到彼此手心淺生的冷汗。
待得奔到近處,馬匹翩然馳近。馬上之人一襲銀甲白袍,于灰藍天色下熠熠生輝,愈加襯得他眉目英挺,恍若日神東君耀然自天際落。
李昔頓覺有溫熱的霧氣自心頭涌起,凝成眼底一片白蒙蒙的氤氳,熱淚盈眶。
她從不曾想到會是他來,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他這樣又是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