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髒病突發逝于北京一間斗室,死時身邊無人,牆上有臨死時痛苦掙扎的抓痕。
這個世界,沒有王小波,已經十四年了。
我讀過王小波寫的每一個字,從成名作到未竟稿,再到習作,再到情書。每每翻開,每每沉迷其中。也曾經追看過張愛玲,追看過米蘭昆德拉,或者其他名家,但都是看完文集就算了,不會去追每一個字,甚至想了解這個人。
現在大家很忙的,是很奢侈的,成套的更是不能。王小波死時,還沒有網文一說。
陪女兒在書城選書的時候,我隨手掂起了一個王小波的集子,里面收了兩個中篇︰《三十而立》和《我的陰陽兩界》。我就站在書架旁邊看了兩個小時,實在是欲罷不能,雖然早就看過多次,家中也藏有王小波的全部作品。《三十而立》講的是,許由和王二是發小,小時候往往是王二鼓動,兩人一起做壞事,許由承擔後果。上學時兩人做實驗,王二在實驗台上揮了一根雷管,炸了,許由的「臉里崩進了好幾根試管,現在有時洗臉時還會把手割破。」
引的這句話,基本是王小波小說語言的特色吧。一本正經的信口開河,一臉嚴肅的胡說八道,荒誕不經的真實。寫出來是假的,看上去也是假的,卻是沉甸甸的真實,假的比真的還真。這大概就是王小波小說語言的特殊魅力吧。換言之,他寫得很嚴肅,但肯定不真實,你讀起來也沒人會當真。王小波直接把真實說到了骨子里,送進了意識深處,讓你產生閱讀和思考的快感,能夠會心一笑。
如果換做普通的敘述,大概是這個爆炸曾經、仍在、並將長期影響許由的臉。臉是很重要的,臉的變化影響心情,影響性格,影響命運,諸如此類的意思。但是遠不如「還會把手劃破」那麼直截了當,那麼生動形象,輕描淡寫的就讓人牢牢的記住了。即使你閱讀是為了消閑,不願動腦去想,同樣也可以知道明白故事,不影響理解。
王小波的小說,多以嗡嗡嗡時期為背景,主人公多叫王二。王二通常被主流人群排斥在外,當學生是被幫助的對象,當工人是被挽救的對象,當知青是被改造的對象。生活不順心,前程諸多障礙,王二既不是逆來順受,也沒有奮起反抗,凡事都沒那麼認真,活得很特別。
雖然這種生活和心理狀態就掛在我的嘴邊,我在想如何表達出來時,卻發現我無能為力。王小波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講了很多這樣的故事和道理。不管有沒有道理吧,都是王小波的道理。
王二的世界通常是這樣的——天空烏蒙蒙的,地上有風塵,牛高馬大的王二騎了輛破舊的自行車,去郵局取包裹。營業員隔窗扔了條鐵鏈出來,「鎖上!」王二就把自己鎖了,等著叫號。世界是喧囂的,生活在別處,王二蹲在地攤上吃著鹵肉火燒,很香,生活很美好。
王小波後期的作品和未竟稿,比如《黑鐵時代》收錄的,更多的幻想和思辨意味,更加的荒誕不經和黑色幽默,帶人進入他那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和瑰麗多彩的精神世界,不是那麼寫實了。但讀來還是對現實世界的解構,帶著淡淡的苦澀,字里行間仿佛能看到王小波微微翹起的嘴角。
《紅拂夜奔》中這樣描述︰「皇上對李衛公優寵有加,常把紅拂召進宮去叮囑說︰你要經常做魚給李卿吃!魚補腦。吃魚吃得李衛公滿身的腥味,飯後散步時常有大隊的貓跟在身後。」還有,「皇上來了一看,撫棺大慟︰李卿李卿,勤勞國事,累得自己的腦子變成了豆腐渣!然後含淚下一道旨意,禁止天下人吃豆腐,只他自己例外。」
關于著文,王小波的標準是「把小說寫得盡量好看」。關于做人,王小波對自己的要求是「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看他的書時就會想,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思考,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活。
王小波這樣形容自己,「一個又高又瘦又丑的家伙,渙散得要命,出奇的喜歡幻想。」對照王二,不難發現王小波和王二有相通的地方,雖然寫作的人都反對將他創造的人物和他本人對號入座。
王小波為人為文,都頗多波折。作品先是在台灣獲獎的,大陸卻一直未能出版。就在有出版社準備出版其作品時,王小波溘然長逝,了去了紛爭,回了他的精神家園。這個世界的一切,再和王二無關。
正是「孤獨生前事,寂寞身後名。」逝後哀榮的作家其實不少,比如《城堡》的卡夫卡,《1984》的奧威爾。
哥已不在江湖,江湖上有哥的傳說。
王小波頭上只有「作家」這一頂帽子,連作協會員都不是,更沒有行政職務或者社會頭餃。另外,他還有一張貨車司機的駕照,考出來之後,還沒來得及用,就死了。也許這是王小波做了準備,實在不行,就開貨車養活自己吧。
回頭想想,我以前學著寫文章,曾經努力的模仿過王小波老師,下面是我以前寫一個片段。
「‘知識’們偷完大半的雞以後,幸存雞的飛行能力大有提高,振翅高飛,直達樹梢,大有返祖復古的跡象。當然,‘知識’們雖然是城里人,但到底還是人,人都是沒有翅膀的。他們只好降而求其次,改成偷鴨子。無奈鴨子的味道大不如雞,所以男‘知識’們都覺得河陽屯呆著沒勁,陸續找到門路回城了。幸虧如此,否則你現在去河陽屯,說不定能看見鴨子蹲在樹杈子上。」
故事講了一個農村青年的奮斗經歷和情感旅途。有抑郁,有陰霾,付出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喜歡的女孩可能是成了新娘,我坐在席間和張三李四一起喝酒。酒是紅色的,地毯是紅色的,新娘也是紅色的。整個世界都是紅色的。
因為這個故事不會讓人爽,所以沒有寫完。我也是需要讀者的,雖然我不以文為生。
我就記住了一點,小說要寫得好看。雖然我仍舊不太清楚,王小波說的好看,和我想的好看,是不是一樣的好看。
除王小波外,另一個對我有影響的作家,是卡爾維諾,著有《意大利童話》,《宇宙奇趣》等。還有梅里美,著有《卡門》。米蘭昆德拉,著有《生活在別處》。別的暫時想不起來了。
ps——
1991年,小說《黃金時代》獲第13屆台灣《聯合報》獎中篇小說大獎,小說在《聯合報》副刊連載,並在台灣出版發行。獲獎感言《工作使命信心》發表于《聯合報》1月16日第24版。這次獲獎使王小波對寫作有了信心,「寫出《黃金時代》之前,我從未覺得自己寫的好,而《黃金時代》一篇,自覺寫得尚可。這篇小說是我的寵兒。」1995年,小說《未來世界》再次獲第16屆台灣《聯合報》獎中篇小說大獎。1997年,《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式于北京學館舉行,引發熱潮。10月,《沉默的大多數——王小波雜文隨筆全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