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五歲那年,從死人堆里爬出來,參加了桑田游擊隊-_死人堆里,有我的父輩,也有日寇。漫山遍野都是血水,至今歷歷在目。這座山,叫做藏馬山。藏馬山上的杜鵑花,很美。
桑田游擊隊最早名為「桑東游擊隊第三支隊」,是我黨在黃河以北創建的紅軍隊伍,和陝北紅軍並稱為「北方兩朵紅花」。三支隊人員眾多、軍容整齊、裝備良好、戰績驕人,在桑田抗戰史中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
三支隊創建伊始,就從日寇手中奪取了根據地,建立了民主政權,還籌建了著名的「北海銀行」。根據中央決定,北海銀行于四八年十二月與華北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並組建中國人民銀行。從合並時的資本金總值和資產總量而言,北海銀行是我國國家銀行的最大一塊奠基石。此外,還建立了兵工廠和被服廠,兵工廠能自制槍支彈藥和小型迫擊炮,被服廠能染制軍裝和子彈袋,保證了部隊有良好裝備和整齊軍容。
根據地創辦機關報刊《抗戰日報》和《海濤》,幫助民眾辯明時局形勢,團結民眾一致抗戰,迅掀起了全民性的抗日救亡熱潮。《抗戰日報》社後改編為《大眾報》社,最終成為桑田省委機關報《大眾日報》。這是我國報業史上連續出版時間最長的黨報,黨和國家三代領導人先後為其題詞。
四二年冬,日寇五千余人在馬石山一帶掃蕩,某班十位戰士數次往返,沖破火網,安全救出群眾一千余人後陷入重圍。拼殺一整夜,全班只剩三人時,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與沖上來的日寇同歸于盡,這就是「馬石山十勇士」。類似還有「膠河八壯士」等普通戰士英雄群體。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人口僅八百余萬的桑東解放區,參軍人數達五十萬人,為新中國解放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桑東是我軍二十七、三十一、三十二、四十一軍等英雄部隊的誕生地。至今,二十七、三十一、四十一集團軍仍是我解放軍序列中的重要作戰力量。
桑東抗戰,始終在我黨正確領導下,紅軍各級干部先後進入桑東地區指揮作戰。解放區也舉辦了多期政工干部訓練班和軍事干部訓練班,培養了一大批土生土長的軍政骨干,後成為我軍各級指揮員。同時,桑東地區民風彪悍,無畏犧牲,勇于保家衛國,敢于與來犯日寇拼死搏殺,也是桑東抗戰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
我十五歲是四年。那一年,日寇掃蕩藏馬山。在兩架轟炸機先期轟炸的情況下,一個整編聯隊千余名日寇大舉進犯,卻遭到頑強抵抗,最終所剩無幾。日寇受此重創,此後一直未能在平陽縣形成有效統治。
抵抗力量是藏馬山匪幫「大刀堂」,共有武裝力量三百余,直接受其保護的家屬及鄉鄰有兩千余人,在藏馬山躲避戰亂的附近鄉民多達數萬。
大刀堂總瓢把子于家傲,時年二十一歲,不知其來歷,擁有不世武功。大刀堂一眾兄弟的武功戰法,均經其指點。被日寇轟炸並圍攻後,于家傲率領殘存百余名兄弟,利用山勢,憑手中一口大刀,與日寇展開殊死肉搏。日寇全副武裝,人數更是大刀堂兄弟的近十倍。
來犯日寇大部被消滅,大刀堂兄弟也損失殆盡。于家傲多處中槍後,毅然帶幾個負傷兄弟模進日寇指揮所,與日寇聯隊長九斤四兩玉石俱焚。
殘存日寇瘋狂報復,把大刀堂家屬村莊的老幼婦孺盡數屠殺,累積尸體三千余具。日寇連同伴尸體也未清理即倉惶逃竄。附近鄉民事後將尸體收集,埋葬在變成廢墟的原村址,形成一個方圓四五十米的大墳塋,從未有墓碑。
我父親當時是大刀堂的伙夫,一個連雞都沒有殺過的老好人,當著我的面,用菜刀殺死了一個鬼子兵,隨後被刺刀刺死。我的母親、祖父母及全部親人,均被日寇屠殺。
和我同樣的小伙伴,共有三十六個,都是大刀堂兄弟們的子弟。我們都很崇拜總瓢把子,背地里喊他師父。師娘當時正懷孕,此役後不知所終。師父教我們武功,師娘教我們識字,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德音在耳,銘刻于心。
此役,小伙伴們扛著比自己還高的大刀,與鬼子兵力戰不怯,在砍死數名鬼子後與敵攜亡。我劈死了三個鬼子兵,負傷倒地,僥幸未死。
參加革命隊伍後,我離開藏馬山,六十一年未曾返回。這次回鄉,是因為看到一則廣告,拍廣告的人,正是我師父的孫子于根順。于根順現為藏馬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如果說師父為保藏馬山平安而犧牲生命,于根順則在帶動藏馬山父老鄉親共同致富。他們都是很純粹的人。于根順今年二十二歲,員,極具乃祖父之風。
回鄉的感覺就是,為抗日為革命付出生命代價的老區,仍舊很窮。幸而有于根順這樣的好干部,逐漸改變家鄉的落後風貌。
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我見到了活下來的兩個小伙伴。一個叫馬奮,參加了國民黨部隊,一生親手格斃日寇三十余,官至少將師長,在台灣退役後經商,巨富,投資建設了以「大刀堂」命名的大酒店和滄海至藏馬山的高公路。另一個叫趙山虎,也參加了桑東游擊隊,歷次戰斗中格斃日寇二十余。游擊隊整編時,生性耿直的趙山虎月兌離隊伍,回藏馬山務農一生,現為一小村莊村主任。
我從未說起過參加革命隊伍以前的事情,但我覺得這也是抗戰,也是為民族解放事業而流血犧牲。為國家為民族而犧牲的的英雄,不應忘記。藏馬山上的杜鵑花,很美。
《解放軍報》文章,題為《藏馬山上的杜鵑花》,署名梁青山。
此文刊出,一片靜寂。
但無論是解放軍各級指戰員,還是地方各級領導干部;無論是黨史軍史研究者,還是專家公知教授精英,都認真研讀此文,精心解讀。
十六啊大召開在即,現任中央黨校校長極有可能擔任總記。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面臨新舊更替。維護社會穩定,確保順利交接,是當前一段時間的最大政治任務。軍隊之穩定,則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和保證。
是時也,中央軍委前領導人之一,梁青山上將,突然拋出此文,是何種信號?
全文不足兩千字,惜墨如金,點到為止,就像一個穿透光陰的記憶符號。敘事樸實,娓娓道來,放佛一智慧老者在與兒孫談心。
仔細研讀,文中信息量卻是極大。涉及抗日,土匪抗日,游擊隊整編,老區政策等一系列敏感問題。摳摳每個字眼,都是意味深長,總體上仿佛透著一股思想解放的意味,很耐琢磨,很費思量。
讀者有心,各有解讀,卻也模不清頭腦。每個讀者都可以按需取舍,但在更明確的信號放出之前,卻沒人敢隨便引申揮。
三日後,《解放軍報》刊評論員文章,題為《紀念為國捐軀的壯士》,肯定了群眾自抗日救國的積極作用,三百兄弟被稱為「三百壯士」。文章稱群眾自抗日,體現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革命意志,是我黨我軍戰勝困難克敵制勝的堅實基礎。
《藏馬山上的杜鵑花》和《紀念為國捐軀的壯士》被轉載到了方興未艾的各大論壇上,普通老百姓才得以了解此事。迷茫之余,網民們開始努力尋找自己的觀點,以及持相同觀點的群體。
古怪的是,前文僅寥寥數語,後文壓根沒有提及抗日,各大論壇卻出現了許多正面抗日紀實貼。點擊率暴高,引起激烈辯論,甚至展到雙方邀約真人PK一決高下。真人PK的結果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大網站均卻未及時刪帖。
龍的天空原創聯盟,已經沉寂數月的《尋找無雙》再次被重磅推薦。讀者熱議,于家傲的事跡有幾分屬實,作者婉兒與于家傲是否有關。對照《尋找無雙》和《藏馬山上的杜鵑花》,有好事者決定「人肉」婉兒,但因車票太貴而放棄。
隨後,《尋找無雙》的跟風作品在各原創站出現,多為現代人穿越到三四十年代,在各地展抗日武裝並取得輝煌勝利。雖然點擊率頗高,惜乎後來全部太監。否則網站太監。
七日後,《光明日報》全文轉《藏馬山上的杜鵑花》,並配以簡短編制按,稱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正確組織和引導群眾,聯合一切愛國力量,是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無往而不勝的法寶。
由《滄海日報》端,各地報刊均刊了一系列老革命老干部的回憶文章,體現了各地人民在民族危亡時自覺抵抗外侮的英雄事跡,為繁忙創作的軍史作家提供了許多生動素材。
《大眾日報》推出創刊六十二周年紀念專版,用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和「三支隊」老戰士的采訪實錄,表現出在血與火的年代,黨的新聞工作者做出的杰出貢獻。
各地電視台也組織了訪談節目,知名人士侃侃而談,各種論調都有。但並沒有造成世界大亂……
新華社記者和解放軍報記者聯合到藏馬山采訪之後,八一電影制片廠有關人員到藏馬山聯系《尋找無雙》攝制組,洽談合作拍攝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