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1925 卷二 甘陝鏖兵 二零七章 羽翼(2)

作者 ︰ 吳安平

二零七章羽翼

零式戰機,簡稱零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最主要戰斗機種,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它的蹤影。這種戰斗機雖然給美英帶來很煩,但由于其固有弱點無法克服,最後終于落得只能充當自殺式飛機使用。所謂的「神風特攻隊」,駕駛的飛機就是零戰。

二戰初期,曾產生所謂的零戰神話,日本將其視為不可能擊敗的無敵戰機,其主要優勢是優異的水平面回轉能力、高航程、低空良好的爬升率及二十毫米航炮。而所以後期淪為自殺飛機,主要是因為刻意降低重量追求低翼負荷導致機構強度不足易解體、幾乎無裝甲,無法高速俯沖,高速運功性能嚴重降低,二十毫米機關炮彈藥少且炮口初速不高導致射程低。

這些弱點其實綜合起來,都和零戰發動機性能不佳有關,而且其最初的設計已經限制了發動機性能的提高,無法提升功率,所以後來日本從頭設計重型零戰,並命名為「烈風」,可惜還沒造出來就挨了原子彈,不得不投降了。如果其一開始就發展重型零戰,二戰太平洋戰場的制空權究竟屬誰,還真有些不準。

吳安平希望巴玉藻等人參考輕型零戰,而自行研制重型戰機,無論結構材料還是航空發動機技術,他們掌握的資源都比日本要多要好,相應地,研制難度也就沒那麼大。

不過,到航空發動機,也就是飛行引擎,這本就是航空制造業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領域,吳安平為提高西北這方面的水平,可沒少費心。既然曾貽經這位對口的協和航空動力設備公司的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也在,他自然要多了解些這方面的情形。

吳安平給曾貽經提供了不少航空發動機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方案,但實際上這些資料的技術性太強,他雖然努力去看,卻還是有些看不太懂,只記住了一些關鍵名詞和大概的數據,哄哄外行人行,在內行業人面前就不得不露怯了。

現在,應該航空技術最發達的是英國,但僅僅十幾年前,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法國航空業還是處于領先地位。美國雖然發明了動力飛機,並且制造了第一架軍用飛機,但在參戰時連一架可用的新式飛機都沒有,以至于美國航空中隊裝備的六千多架飛機中,竟有近五千架是法國飛機。

當時比較著名的「斯佩德」戰斗機,采用的是伊斯潘諾-西扎v型液冷發動機,最大功率已達220kw,功重比為0.7kw/dan左右,飛機時速超過兩百公里,升限達到六千六百多米。

當時,飛機的飛行速度還比較低,如果使用氣冷發動機,冷卻就比較困難,而且為了冷卻,需要將發動機在外,這樣又增大了阻力。因此,大多數飛機特別是戰斗機,采用的是液冷式發動機。期間,旋轉汽缸的氣冷星型發動機曾風行一時,不過這種發動機因功率的增大受限制,在解決固定汽缸的氣冷星型發動機的冷卻問題後,便沒人再用。

一戰過後,活塞式發動機領域有幾項重要發明。

發動機整流罩的出現,既減了飛行阻力,又解決了氣冷發動機的冷卻困難問題,因此可以設計兩排或四排汽缸的發動機,為增加功率創造了條件;廢氣渦輪增壓器的出現,提高了高空條件下的進氣壓力,改善了發動機的高空性能;變距螺旋槳的出現,可增加螺旋槳的效率和發動機的功率輸出;內充金屬鈉的冷卻排氣門的出現,解決了排氣門的過熱問題。

同時,航空從業者發現,向汽缸內噴水和甲醇的混合液可在短時內增加功率三分之一;高辛烷值燃料提高了燃油的抗爆性,使汽缸內的燃燒前壓力由2-3逐步增加到5-6,甚至能達到8-9,既提高了升功率,又降低了耗油率。

雖然王助、巴玉藻都堪稱世界級的航空專家,而且分別主導了斯圖卡、梅塞施密特Bf109及蚊式、零式戰機的仿制,但到發動機,曾貽經更有發言權,而且他領餃的協和航空動力設備公司,就是專門研究及設計航空發動機的機構。

蔣百里他們是不大能听明白,但還是認真在听他。

曾貽經道︰「目前,氣冷發動機發展迅速,但液冷發動機仍有一席之地,比如鷲式、鷹式、鳶式三種新戰機,使用的就都是液冷v型十二缸發動機,當然其具體設計各有不同。shouda8.更新

鷲式發動機的功率是不到五百千瓦,鷹式就超過五百千瓦,而鳶式發動機的功率則有七百千瓦,雖然各型發動機都各有優點,但從功率也可以看出,相比之下,鳶式發動機要先進許多。」

確實,就活塞發動機而言,二戰時期英國的技術最好,其生產的梅林系列液冷發動機,不僅曾在「颶風」、「噴火」、「蚊式」戰機上廣泛使用,美國的「野馬」戰機也使用過這種發動機。與其相比,二戰時德國的活塞發動機就有些不如。

「四款戰機中,只有隼式戰機使用的是十四缸的星型氣冷發動機,但功率卻超過一千千瓦。可見,在整流罩解決了阻力和冷卻問題後,氣冷星型發動機具備剛性大,重量輕,可靠性、維修性和生存性好,功率增長潛力大等眾多優點,長遠看,勢必要比液冷發動機更有發展前途,尤其是在大型轟炸機、運輸機上,氣冷發動機肯定會成為主導。」

吳安平稍微回想一下,便知道曾貽經所十分正確。

現在如果不算西北,最好的氣冷發動機應該在美國。美國的萊特公司和普?惠公司先後研制出的單排「旋風」和「颶風」以及「黃蜂」和「大黃蜂」發動機,其最大功率都超過了四百千瓦。到二戰爆發時,由于雙排氣冷星型發動機研制成功,發動機功率將能再提高一倍有余,可見其潛力之大,實在是超過液冷發動機。

吳安平之所以清楚這些,並非是簡單因為他能穿梭到後世,更主要是先前他向曾貽經轉交了一批發動機設計圖紙,其中既有液冷式發動機的,也有氣冷式發動機的,像先前提到的梅林發動機、旋風發動機和大黃蜂發動機等,就在其中。這些發動機圖紙在後世上也不容易搜到,即便搜到也只是很簡易,其來源還是依靠烏克蘭那個產業聯盟的各業專家團。

吳安平想了想道︰「既然隼式戰機能制造出來,明我們已經具備大功率氣冷星型發動機的能力,那麼想必要研制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甚至客運飛機,已沒有多大難度了吧?」

曾貽經和王助、巴玉藻對視,見他們示意自己先,便道︰「動力這方面的問題應該不大,交給我的發動機圖紙中,就有幾種雙排和四排氣冷星型發動機的設計,我計算過,每台雙排發動機的功率能達到一千兩百到兩千千瓦,而四排的則能達到兩千至三千千瓦,如果能裝四台四排的氣冷發動機,總功率將已經足夠大型轟炸機和運輸機使用,客機也沒問題。」

吳安平忍不住輕笑,曾貽經所的差不多正是後來B-29「超級空中堡壘」的動力設計思路,這卻不是他提供的資料,而且將來在沒有出現類似的大型轟炸機設計之前,「超級空中堡壘」的技術方案,他也不準備再拿出。類似的方案,就是在後世其實都很難找到很細致的,想要造出大型轟炸機,更多需要西北的航空專家發揮自身的才智。

「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和客機,要求超大載重、超遠航程,如果能實現提供的那種渦輪組合發動機的設計,那麼既能進一步提高功率,又能降低油耗。到時候裝兩台這樣的渦輪組合發動機,應該可以實現一萬甚至兩萬公里航路不加油,這已經應該可以劃到戰略級別了。當然,沒三五年時間,是很難實現這種超越的。」曾貽經又繼續道。

渦輪組合發動機?這是「海王星」飛機?吳安平隱約記得看到過這種飛機的資料,確實連續飛行一萬八千公里未曾加過油,不過他不認為西北五年內能夠造出來。當然,如果真能提前造出來,他自然比誰都高興。

「不過」王助接著曾貽經的話開口了,但他先用了個轉折詞︰「不過,大型轟炸機、大型運輸機及客機的制造,引擎只是一方面,機體結構、航電系統等都不是輕易就能完成設計的。飛機越大,設計和制造相對就越復雜,有歐洲高級技術人員及研究人員的加入,我們的技術實力其實是具備的,但還需要磨合,這時間我看最快也要兩到三年。」

吳安平急切道︰「也就是,最晚三年後,我應該就能看到大型轟炸機和運輸機的出現?」

王助點頭道︰「差不多是這樣。」

吳安平知道王助不是信口開河之輩,自然便將這個「三年」記在心中,他是真希望類似超級空中堡壘B-29這樣的大型轟炸機,能率先出現在西北的。這樣的飛機航程極遠,能滿足遠距離跨海轟炸的需求,在海軍沒成長起來之前,要進攻隔海向往的敵對區域,遠程大型轟炸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

吳安平又問道︰「有這麼多新式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做參考,能整合更先進的統一型號的發動機嗎?」這話是對曾貽經的。其實,這也是成立協和航空動力設備公司的目的所在,將來西北總是要月兌離仿制,生產完全自主設計的飛機,這時就需要協和動力提供最優秀的航空發動機。

曾貽經苦笑道︰「提供的那些個航空發動機設計,都是足夠優秀的方案,雖然各有其優缺點,但要將各種新技術整合成一體,卻沒那麼容易。相對比較,鳶式戰機的發動機最先進,目前我們只能做到依照相同思路,改進鷲式及鷹式的液冷式v12型引擎,所以剛才們看到的這兩種戰機,實際比圖紙上的原型機,性能還要優越,升限、載重、航速、航程都有提升。」

鷲式戰機即斯圖卡ju87,鷹式戰機即梅塞施密特Bf109,這兩種戰機雖都能排到德國最優秀的二戰飛機之列,但在二戰中後期,等到英國、美國的優勢戰機出現,卻顯露出很多不足,再佔不到什麼便宜。兩款戰機的許多弱點,其實直接與航空發動機的制造水平相關,德國這方面相比英國、美國大大不如,自然只能逞一時之威風。

「鷲式和鷹式的發動機改過?」吳安平皺起了眉。

「怎麼?有什麼不對?」王助、巴玉藻、曾貽經等齊齊問道。

吳安平見大家都在看他,立刻意識到自己的表情不對,忙解釋道︰「軍用飛機自然越先進越好,這能有什麼不對?我只不過是有些惋惜而已。」

巴玉藻疑惑道︰「有什麼可惋惜的?」

吳安平看了一眼曾貽經,向眾人道︰「諸位應該有意識到,我們各方面的技術提升將是飛速的,不僅先前如此,以後也是如此。這自然值得高興,但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

「為滿足現實需要,我們即便仍在不斷提高,但總是要先定型一個設計,然後將這種產品大量制造,並為軍隊裝備起來。然而,我們的提升如此之快,可能只隔一兩年時間,後續的設計就會比之前定型的先進太多,如果只是這樣還好,實際橫向比較,其他國家同類裝備的水平,這時可能已接近我們定型的設計,而與我們後來的設計相距很遠,那麼,這時我們換不換裝?若要換裝,現役裝備如何處理?」

「可能當時我們的現役裝備,也就剛列裝一兩年,其實和嶄新的也差不多。要是數量少,那不礙事,也不用更換,可以同時列裝,若數量大,總需要讓出些位置,淘汰下一些來。所以,我就在想,如果目前準備列裝的裝備,相比三五年後,已經不算很先進,淘汰下來正好賣給其他國家,但如果還是很先進,就不免擔憂技術擴散的問題。」

王助、巴玉藻等航空專家,乃至蔣百里、余大成等軍方人員,聞言不禁面面相覷,想不到軍隊列裝竟還有這樣的道。

吳安平見狀,又笑道︰「我剛才有些想岔了,先進就先進些,問題不大,或許更方便將來處理,大家不用多想了。不過,剛才所倒是真的,我們日後再換裝時,還是要多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他確實是想岔了。

斯圖卡ju87、梅塞施密特Bf109、英國蚊式這三種軍用飛機,對解放軍來,都只是暫時的過渡裝備,將來肯定是要更換的,不是五年後,就是十年後。但是在這期間,解放軍的作戰任務很多,空軍需要壯大規模,戰機的裝備數量自然就很多,這樣一來,當需要更換新一代戰機時,這些數量巨大的第一代戰機如何處置,就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其實,這些戰機用到二戰也不落伍,又由于其血統純粹,本就是德國和英國二戰時的產品,所以吳安平早就打定主意,到時解放軍換裝,正好把換下的二手裝備分別賣給德國和英國,讓它們去死掐,而自己悶聲大發軍火財。在這時空,兩國會不會照舊打起來?會不會接接受西北的二手裝備?答案其實一點也不難猜。

吳安平先前擔心曾貽經改進ju-87和Bf-109,很可能使先進技術流入德國,但只是轉念一想,就發現其實這樣反而對中國更有利,而且德國確實需要比原本歷史上更強大一些。況且,曾貽經的改進利用的是梅林發動機的技術,沒超出當時英國的水平,對西北來,其實一點風險性也沒有,恰恰相反,屆時應該更能大賺一筆。

這些事現在還沒苗頭,也白,所以吳安平干脆轉移話題,又道︰「統一發動機型號的事,再難也得繼續下去。具體的要求是,單台液冷發動機能的功率需要提高到一千三百千瓦,單台氣冷發動機的功率需要提高到三千八百千瓦。如果能將各類優秀活塞式發動機的技術完全吸收,這樣的目標並非不能達到。」

「另外,除雙排及四排氣冷星型發動機、渦輪組合發動機需要繼續仿制外,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槳扇發動機和渦輪軸發動機,這些劃時代的噴氣式發動機,也需要進行仿制或預研。我們的最低目標是始終要處在時代最尖端的位置,而最高目標則是要保持對各國三十年的技術優勢,為此,諸君還需加倍努力。」

噴氣式飛機不,吳安平之所以為螺旋槳飛機的液冷及氣冷發動機提出具體數據目標,是因為其通過洛夫娜委托產業聯盟的航空專家,已如當初波涅夫般,綜合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最尖端航空技術,拿出了當時時代橫向比較最全面最優秀的各種飛機的設計方案,他轉運回西峰的相關圖紙足有三噸多重。

三十年代的這種世代全優戰機,其實仍屬于螺旋槳飛機,但後世設計的三十年戰斗機的性能,已超過歷史上螺旋槳戰機的巔峰之作「野馬」p-51,真正可堪稱螺旋槳飛機永遠難以逾越的巔峰。而到四十年代,就應該全力發展噴氣式飛機,螺旋槳飛機就算還有潛力可挖,也只能在相對狹窄的領域應用了。

噴氣式動力出現後,無論民用還是軍用飛機,都有朝大型化發展的趨勢,相對來,設計比螺旋槳飛機復雜很多,所以到現在為止,產業聯盟那些實際水平很高的烏克蘭航空專家,還未拿出拿出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噴氣式飛機的全優設計。

無論螺旋槳飛機還是噴氣式飛機,對西北乃至中國來,來自後世的這些設計都將構成這時空所謂的「中國風格」。波涅夫的全優坦克設計方案,以及已經開始進行的全優艦船設計方案、全系列世代火炮設計方案,接下來也都是會這麼用。

螺旋槳飛機的三十年代全優設計方案,受西北目前的工業能力限制,算時間內還無法實現,但已經可以確定,要想使飛機性能達到全優設計的要求,液冷發動機功率起碼要有一千三百千瓦,氣冷發動機功率則起碼要有三千八百千瓦。

當然,那三噸多圖紙中,其實包括航空發動機的設計方案,但沒必要現在就拿出來,還是先要自行設計,然後才能比較,有比較才有領悟,王助、巴玉藻、曾貽經、錢昌祚等人的收獲也才最大。現在只要有二戰雜牌飛機用,就足夠解放軍橫行,所以對更先進新式飛機的需求也不是很急迫。

曾貽經點頭不再話。

巴玉藻這時卻道︰「其實鳶式戰機的引擎,已經足夠先進,我們大可在此基礎上改進,並不需要再另起爐灶。」他這話倒是不假,鳶式戰機就是蚊式戰機,上面安裝的梅林發動機是十多年後的型號,而實際上前後二十年,梅林發動機都是世界最好的發動機,西北已領先時代十年,看起來確實沒多大必要另起爐灶。

吳安平不得不解釋,半真半假道︰「我另有一類新飛機的設計方案,目前只有飛行引擎方面還差些。如果能研究出合用的引擎,我們就能領先時代二十年,這樣的誘惑算不算大?」

巴玉藻驚訝道︰「如果真是這樣,那自然要拼盡全力去做」

吳安平遂不再,轉換話題,將話題轉向了直升飛機。目前,直升飛機在西北還沒人研究,不過同樣是那句話,這並不著急,就當閑聊,給眼前這些航空專家及軍方高層提前吹吹風就好。

就這樣,十幾個人一直聊到夜深,才抵不住疲倦,各自分頭休息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鐵幕1925最新章節 | 鐵幕1925全文閱讀 | 鐵幕1925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