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西北亂戰(16)
銀川的交接頗為繁瑣,除西北軍剛投誠的萬余將士需要安置外,蘇聯人、馬鴻賓等政要以及共產黨員都需要各別應對。蘇聯人倒沒什麼,先關起來就是;馬鴻賓等銀川政要,雖讓余鐵鵬、李章看著來氣,也不好在這時另生波折,請示吳安平之後,便仍由其暫領施政事宜,只是需改施甘陝推行的政策。
劉伯堅、鄧曉平等共產黨員卻有些麻煩。
一來吳安平已略知真實歷史的發展脈絡,明白共產黨對中國之崛起居功甚偉,而且人才鼎盛不遜歷代,更想與其協力,加速民族復興進程,是以總是寬容以待,二來另一兄弟蘇韻成現下也是共產黨員,這不免讓余鐵鵬、李章愛屋及烏,同樣難生敵對之心。但劉伯堅等雖自身自由,卻一再勸余鐵鵬、李章將蘇聯人一並釋放,這卻讓兩人不勝其煩。
另外,作為軍人,余鐵鵬、李章在解放軍之中雖堪稱巨頭,但在馮玉祥、鹿仲麟、張之江等一干西北軍宿將面前,卻嫌資歷尚淺,也不敢以勝利者自居。這也說不上妄自菲薄,有些人虎倒余威在,並不能因其落魄就該小視。對這些人,余鐵鵬、李章也是連道久仰,熱情勸慰,以顯己誠,以安其心。
馮玉祥態度尚好,只是決意隱退,不過在此之前,他想與吳安平見上一面。對這位從未謀面的對手,他的看法極為復雜。
說不恨那是假話。他一生數次起落,總能化險為夷,並在順逆之間越發壯大。直至發動北京政變,與北洋諸系大戰南口,雖最終落敗,也是一生功業巔峰,絕不曾料到竟會在一個新手面前徹底翻覆,將一生驕傲盡付流水。說起來,正是吳安平扼殺了西北軍的重振之路,雖則是他主動挑釁,但原諒自己容易,寬容他人卻難,如何能沒絲毫怨氣?
說佩服倒也不假。吳安平年不過二五,據共產黨調查通報說,其家不過慶陽西峰一普通農家富戶,其人不過甘肅法政學堂的輟學生,雖曾在廣州停留一段時日,想投考黃埔軍校,卻又因事折回甘肅,實際未有入學。這樣一個人,不到兩年之間,竟在甘陝立下偌大基業,驟而起兵,連戰連捷,擁兵數十萬眾,竟至連自己也敗于其手,轉折之大讓人實難想象。
雖然吳安平通過電台,說明願親來銀川與馮玉祥會面,但作為落敗者,馮玉祥卻不願、不能、也不好仍自恃身資,坐等吳安平來拜會自己。他已婉拒,並申明願與鹿仲麟、張之江、張自忠、宋哲元等一起至西峰,與吳安平會面。說起來,即便他灰心沮喪,決意隱居,一干部眾的前途卻也不能置之不管,這些還要看吳安平如何處置,他也沒本錢擺什麼高姿態。
電波往來穿梭,細則不必多說,吳安平對西北軍的整體收編框架,還基本令馮玉祥滿意。有些內容涉及解放軍的構架原則,吳安平不願讓步,那也無可奈何。
例如,鹿仲麟、宋哲元、劉汝明等人,還期望吳安平像閻錫山一樣,收編之時並不將西北軍各部打散,馮玉祥雖知不可能,還是試探提出這一要求。果然,吳安平堅決不答應,話已說在前頭,數萬西北軍若真心投誠,必須按解放軍既定的規則來,甘軍、陝軍、直軍以及楊虎城、李虎臣等部怎樣被收編的,現在的西北軍也必須照樣進行,絕不可能有例外。
寄人籬下與融合發展,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吳安平絕對不允許在其軍隊內部,出現一些各有利益的團體,這方面他態度很堅決,而且說得很透很坦率,沒有轉圜余地。馮玉祥雖然失望,但想到自己治軍,如遇到同樣狀況,也必是同樣態度,也就釋然,不再做非分之想,耍弄一些小聰明。
此前南口戰敗,石友三、韓復渠感前途渺茫,曾投閻錫山。他們擺出的態度是︰「我們算你的部隊,你給我們糧餉,但是不能解散我們的軍隊,還是我們自己帶。要不然的話,我們就跟你拼命。」
閻錫山當時同意了,始有馮玉祥五原誓師,石友三、韓復渠在晉軍吃飽喝足,又率部重歸西北軍之事。對吳安平來說,他此刻與閻錫山當時情形大為不同,優勢太過明顯,而且出發點也全不類似,要收編就是徹底收編,自然不可能傻到為將來留下隱患。
有些事電報說不清楚,必須當面詳談,基于不同的理由,吳安平和馮玉祥都對在西峰的會面很是期待。而由于此前馮玉祥在銀川的一通命令,此刻非但中衛宋哲元、第五路軍劉汝明、第七路軍門致中各部已放下武器,向解放軍投誠,乃至留守綏遠的李鳴鐘、蔣鴻遇部也發來電報,稱支持馮玉祥的決定,等待解放軍前去交接駐地。
除這些外,還有一件事,也讓吳安平喜不自勝。
失去蹤跡的孫連仲、吉鴻昌部,終于由暗轉明,浮出水面,解除了吳安平最後的擔心。不過這並非全是馮玉祥的功勞,在他的命令下達前夕,解放軍的搜索隊已在西峰北面,發現了這三千多人的蹤跡,當時各路搜索隊、坦克小隊、新兵營,正急速向那一塊區域集結,準備將其圍剿。
馮玉祥的命令只能說是及時阻止了一幕慘劇的發生。吳安平心量再大,也不可能任由孫連仲、吉鴻昌在自己的月復地,縱橫逃竄,故一旦包圍圈合攏,解放軍火力之強打擊之猛,絕對是前所未見。董志 已是平原,無任何險地關礙供孫連仲、吉鴻昌利用,其既有暴露,便再無僥幸之理。
能發現孫連仲、吉鴻昌部的蹤跡,也有幾分趕巧。
當時,一支搜索隊踫到兩三個彭陽人,衣衫不整,夾襖都沒穿,凍得臉僵皮青,瑟瑟直發抖。這幾人自稱是帶三五匹騾馬的小型馬幫,往西峰販賣生皮、羊毛、豬油等雜貨,再采回成衣、糧食、日用品至彭陽販賣。半年以來,道途平安,從未有任何差錯,但今天拂曉卻在行經黃家大灣之時,遭到一股匪徒突然襲擊,貨物全被劫去,他們也被綁在一起,憑鞋底暗刃割斷繩索這才逃月兌。
這事有些離奇。黃家大灣距西峰已不過幾十里,若說在其他地方,還有一些山匪殘余,可能襲擊過往路客,那還說得過去,黃家大灣離西峰這麼近,卻實在不可能出現類似的事。解放軍對匪幫絕不縱容,不算陝南,只在甘肅就已剿滅幾十股悍匪,總數雖不算多,但也是殺得人頭滾滾,輕易再听不見有人遭劫之事。
搜索隊反復盤問那幾個馬幫客,發現劫匪身上流露出明顯的軍人氣息,雖然其頭至尾沒說一句話,但行事自有規範、規矩,與尋常匪徒大不相同。搜索隊立刻將情況報告至西峰,吳安平、蔣百里等稍加分析,便已判定這一路劫匪,極有可能出自失去蹤跡的孫連仲、吉鴻昌部,隨即調動部隊,從四面八方趕向黃家大灣。
劫那些騾馬客的正是孫連仲、吉鴻昌的部下。
突襲西峰的計劃是吉鴻昌吉大膽提出的,孫連仲以為具備可行性,便上報至馮玉祥、宋哲元那里。馮玉祥、宋哲元認為,即便孫連仲、吉鴻昌的突襲行動不成功,也能給解放軍帶來混亂,這遠比幾千人馬在正面戰場發揮的功效要大,而一旦成功,擒敵擒首,直擊要害,那更是攻佔外圍一兩座縣區,也換不來的天大戰果。
于是,孫連仲、吉鴻昌率第六路軍在北線戰場露幾次面,便只留幾千部屬在同心城及劉汝明部,繼續與解放軍糾纏,他們兩人卻與精挑細選的三千南口老兵,秘密離開同心,經環縣潛入了隴東。為避開環縣的解放軍左純庵部,這支部隊只能穿行在山嶺溝壑之中,晝伏夜行,而為隱秘計,更棄用馬匹全靠步行,一些重武器也留在同心,未曾攜帶。
但進入隴東他們才發現,這里的真實情況與預料相差極大。雖然已進入冬季,但因經濟的活躍及為準備即將到來的建設熱潮,環縣、慶城、彭陽等地的道路上,居然人流、車隊來往穿梭,更勝往常。這便使他們不得不更為謹慎,只能在更荒涼的鄉野間行軍,還需避過拂曉及入夜前,一直奔忙的鄉民及隴東集團派駐各地的考察人員。
這既使路程趨遠,又降低了行軍速度,是以直到李章率部包圍中衛,孫連仲、吉鴻昌還未抵達西峰近郊。但更麻煩的是,本來兩人已預算好行軍時間,干糧補給只帶了三天用量,這一耽擱便不足用,雖然兩頓並作一頓,但原定的標準本就不高,總有士兵饑餓難耐,早早就將干糧吃個干淨。
這支部隊晝伏夜行,所選道路又遠離村寨,解放軍一來沒作防備,二來駐軍多在人煙稠密的鄉鎮及交通要道,是以任憑孫連仲、吉鴻昌等深入隴東,竟沒有察覺。但孫連仲、吉鴻昌只能施行精神鼓勵之法,希望士兵忘掉饑餓,因為怕暴露行跡,並不敢到農戶家中買糧、征糧,士氣不可避免也有些低落。
西北軍畢竟遠不及後世那支偉大的紅軍,孫連仲和吉鴻昌的紀律再嚴,也擋不住個別士兵為填飽饑腸鋌而走險,所以就有了日歇黃家大灣,而專職警戒的士兵竟化身為匪,劫奪騾馬客糧食及貨物之事。
他們想不到這麼倒霉,竟當真招來大禍,尤其是其畏懼處罰,竟沒將搶劫之事上報,而只是招呼相熟的兵友,悄悄分享了一頓飽餐。孫連仲、吉鴻昌兩人還被瞞在鼓里,渾不知連自己都在忍饑挨餓,而部屬之中竟先後有數十人曾圍灶大嚼。而正因這口月復之欲,使眼看夜間便能成功發動突襲,使西峰陷入混亂的秘計,竟在最後一刻,盡付東流。
解放軍的搜索隊、新兵營、坦克小隊,向黃家大灣急速集結。除坦克小隊為恐驚動潛伏之敵,遠遠便熄滅引擎,在外圍等待外,解放軍數千全副武裝的新兵,在教官帶領下,已從兩里之外,包圍了孫連仲、吉鴻昌等藏身的坡坳。那里有一座林子,雖然樹葉早已經掉光,但在地形起伏不大的董志 上,卻正是最佳的藏身之所。
解放軍繼續縮小包圍圈,匍匐向前挺進。而此時,在樹林中藏身的孫連仲和吉鴻昌,卻剛剛接到馮玉祥全線投誠的命令,正為接下來要如何做爭論不休。
孫連仲傾向于執行此項命令,取消夜襲西峰的計劃,他對吉鴻昌說︰「情勢很明顯,就算我們能制造一場混亂,也已經于事無補。銀川、中衛落入解放軍掌握,馮總司令和宋總指揮他們想必也正受其挾持,除非我們抓得到吳安平本人,這才有本錢交換,不然的話,怎麼做都是置眾長官安危于不顧。」
吉鴻昌卻是一心想將計劃進行到底,孫連仲所說的道理他並非不懂,但一番辛苦,歷經艱辛,眼見西峰就在眼前,卻非但不能進攻,還要向解放軍投降,無論如何,這都讓他難以接受。他反駁孫連仲道︰「你怎知就抓不到吳安平?況且,我們已是挽救西北軍的唯一希望,如果不力求反轉局面,這支軍隊便將消亡,情勢同樣很明顯。」
孫連仲苦笑道︰「你說得道理我明白,但你想過沒有,我們這些人誰都沒見過吳安平。先不說他身邊的防衛肯定非常嚴密,就算其沒有防衛,在二三十萬人口的西峰,去抓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你說這可能性有多大?」
吉鴻昌愣住了。他剛才只是著急反駁,才隨口那麼一說,其實只要稍稍一想,便知想在西峰抓到吳安平,無異于痴人說夢。
不過,他們兩個已無需爭論了。
孫連仲的副官有些慌張的跑過來,一臉驚駭地報告道︰「師長,大事不好,我們被發現了,我們,我們被解放軍包圍了,樹林外面足有四五千人。」這師長是稱呼孫連仲的,吉鴻昌此時還是旅長。
要說憑這三千西北軍,就算遇上多一倍的北洋軍,也斷不會畏懼,但解放軍則不同。潛入隴東之前,第六路軍曾在北線戰場與解放軍交過手,以一團圍攻攻其一個營,打了整整一上午,也沒撈到好處,反被其援軍提前趕到,若非走得快,那個團就基本剩不下幾個人了。西北軍從未打過這樣憋屈的仗,也難怪副官緊張不堪。
「沒打起來?」吉鴻昌急問道。
「沒。解放軍也是悄悄潛過來的,被警戒哨發現後,不知為何就突然停止前進,只是還在不斷增兵。」副官擦著汗回答道。
孫連仲側耳聆听,轉身對吉鴻昌道︰「你細細听,四周有掩不住的轟鳴聲,看來解放軍的坦克部隊也在附近,頃刻就能趕到。我們必須早作決斷了。」
吉鴻昌當然知道他所說「決斷」是指什麼,也知道既然部隊暴露,便再沒有其他選擇,不過畢竟心中憋悶,只陰沉著臉不吭聲。
孫連仲嘆口氣道︰「走吧,隨我出去,參觀一下解放軍的軍容風貌,或許,過不多久,我們就是其中的一員了。」
吉鴻昌賭氣道︰「我寧願不當兵。」
孫連仲莞爾道︰「你吉大膽可舍不得。」其實,他心情也極為沉重,但越沉重就越要顯得輕松,仿佛只有這樣,才能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更顯從容。南征北戰十多年,到今天看,竟不知收獲是什麼。如果一切就此完結,那壓抑不住的雄心可甘停歇?如果還有未來,那會是怎樣的未來,他又能從中收獲什麼?
兩個小時後,吳安平在西峰見到了孫連仲和吉鴻昌。他有些佩服兩人的想象力,如果不是陰差陽錯、機緣巧合,解放軍還真有可能會在西峰載個跟頭,每每想到這里,他都忍不住驚出一身冷汗。
「這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會面,但我向你們保證,這絕對將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吳安平的欣賞和喜悅,怎樣都掩飾不住。
「你就是吳安平?也沒怎麼樣嘛」吉鴻昌還有氣,故意挑著眉道︰「面目平庸,還不如我老吉」
吳安平模著鼻頭,苦笑道︰「這一點,咳,咳,我有自知之明。」他並不動怒。
孫連仲吁了一口氣,倒有些心安了。這樣的領袖或許稍缺威嚴,但更讓人願意與之親近接觸,如果真有在解放軍立足的志向,這應該算個好消息。
當然,只憑一兩句話,就要判定一個人秉性如何,這多少有些太過隨意。但是,孫連仲覺得,要觀察吳安平,差不多一兩句話已經足夠。原因其實很簡單,作為解放軍的總司令、西北臨時政府的掌權人,吳安平根本沒必要在一個師長和一個旅長面前惺惺作態。話說得難听一些,這一級別的人物還不具備讓他惺惺作態的資格。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