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這天一早,浩浩蕩蕩的皇家儀仗隊從午門出發,向順天府遵化緩緩行去。「遵化」即有「遵從君王德化」之意。康熙十五年,介于章皇帝陵墓安葬于此地,康熙將之設立為陵墓重地。並將自己的陵墓也建在那里。而康熙此行就是去見他死去的父親的。
想他那可憐的父親幼年登基,孤兒寡母無所依,被攝政王壓制多年至其死去才得以親政。後又搶了異母弟弟的嫡福晉撈不到一個好名聲。最後死在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天花上。
康熙回顧著腦子里僅存不多的順治帝的身影,喈喈哀嘆不已。康熙自有有記憶起董鄂妃便已入宮,雖他父親不是個專情的主,但也為了董鄂妃鮮少將心思放在他身上。在康熙看來,他父親這皇帝著實做得不稱職。但子不言父之過,況人死為大。康熙對這位不稱職的父親還是心存敬意的。
遵化雖屬于京畿地區,但按這樣的腳程也要走上個一天半。期間康熙不可能一直坐在鑾駕里,他得出來騎騎馬活動活動。這會,康熙回頭見太子正騎馬跟在後頭,跟一位身著親王服飾的人說著什麼。
那人見康熙,便策馬向前,作揖道︰「皇上聖安。」
「二哥何必多禮。多日不見,二哥倒是越發有精神了。朕听說,前些日子你府里誕下一麟兒。可有賜名?」
「回皇上,奴才三日前已定名保綬,交予宗人府定案。」
「綬者,紱維也。二哥取名依舊是別有深意。」康熙扯出一抹假笑,看著前方說道。
裕親王不知康熙出此言為何,只得穩妥地回一句︰「奴才才疏學淺,自視慚愧。」
此人正是康熙的異母二哥裕憲親王,他自成年出宮分府得了個和碩親王位,這麼多年也未在朝廷上分擔何種要職。康熙素來多疑,即使有幼年「願為賢王」之言也不願分予實權與他。幸而先帝的皇子少,至今活下來的也只有三位。康熙將他們封了親王也就晾在一邊,與這位倒是友愛綦篤。
父親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達昌瑞山主峰的中軸線上,其位置至尊無上,規模浩大、氣勢恢宏。其所處位置也算得上是一塊無論是風水還是景觀都上等的寶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當年他父親到這一帶行圍打獵,被這一片靈山秀水所震撼,當即傳旨說︰「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孝陵的位置就由此定下來。
康熙沒少來過這里,這孝陵的左邊就是前幾年剛完工的——他自己的壽宮。自古帝王都喜歡在生前建好壽宮,不可謂無道理。帝王陵寢向來規模宏大以匹配其皇天貴潰身份,建起來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再想他那可憐的父親,死後陵寢還沒開始建。匆匆忙忙建好一個主建築後再匆匆忙忙停柩。這看著他這個兒子都自愧不孝。
時至下午三四點左右,康熙到了昌瑞山,這一帶都是重兵把守。他也不急著入孝陵打擾他父親清淨。而是先在一旁的齋宮入宿。先沐浴淨身吃齋三日後再入地宮為父親上香進貢。康熙入內換上一套干淨的衣物再出來時,透過窗口看到一群和尚向隆恩殿的方向走去。
這些和尚衣著打扮與江南寺廟中的不同,他們身著紅衣紅裙,披著黃色的披單,戴著紅色的帽子,即是滿族人信奉的喇嘛教。康熙也在慈寧宮偏殿佛堂里看到過三佛並座的三世佛像——是喇嘛教寺廟中常見的佛像之三。
有時候,宗教信仰也是一種好武器。滿族人通過喇嘛教和蒙古、西藏及西北一帶建立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堅固了大清的統治。
吃了三天的齋飯,第四天康熙一早,沐浴之後穿上朝服,向隆恩殿步行而去,從下馬牌到隆恩門將近五公里,沿途建築依山形而建,疏密有致。直至隆恩門,後頭隨性的侍衛、大臣紛紛停住腳步,于隆恩門外兩側分開側立。皇家的祭祖儀式,切勿許外人入內。
康熙帶著太子和幾位宗室入隆恩殿,其正殿上方掛著章皇帝的畫像,下頭一案桌擺放著青銅香爐和諸多貢品。康熙于三日前見到的喇嘛正在正殿側邊靜坐,他上前點燃三株香放入香爐內。再跪下對著畫像行三叩九跪禮。
整套儀式下來,差不多用了一整天,直至夕陽西下,康熙才回到齋宮,整個人是饑腸轆轆。康熙這回連在心底偷偷抱怨都不敢了,這是先帝的壽宮,不該想的、不該說的,都應杜絕。
第二日,康熙只身前往地宮,這是是先帝停放靈柩的地方。地宮通道拱壁上嵌了很多燭台,康熙剛進地宮時,說心里不打顫是假的。任一大活人跑到人家墳墓里去,也不會不害怕吧。幸而地宮建得如一地下宮殿,室內放著很多先帝生前用過的陪葬品,牆壁也經過精心打磨。康熙一步步走著也就坦然以對了,倒是專心看起了這地宮的裝飾。
這些裝飾都是康熙八年以後才搬進去的,康熙初年水災連年不斷,江南還發生了痢疾。當時民間獻神化紙送鬼神,此來彼往。松江府的疫情更是極大,棺材店貨源斷檔,據說有人死了六七日還買不到棺材下葬。國庫庫銀連年撥予賑災,哪有精力管這地宮之事。是以,只好委屈他那可憐的父親幾年了。
停靈柩的地方是個規模宏大的大殿,大殿正上方放的就是先帝當年……的棺材。里面是否有尸骨康熙忘了,但整個地宮既然沒有任何異味,那他猜測也就一衣冠冢,尸體應該已經土葬了。
對著那靈柩行完該行的大禮,康熙不敢多停留,立刻退出大殿走回頭路。再次看到外頭的藍天時,他忍不住松了口氣,地宮里頭的空氣太過濕重,讓人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太子和幾位宗室自康熙入內便一直侯在外頭,直到康熙出來,他們也忍不住松了口氣,上前跪道︰
「皇上……」
「有什麼事去齋宮再說吧,勿擾了皇阿瑪安寧。」
幾位不敢多言,起身隨著康熙遠離地宮。
這番下來,隆恩殿也拜了、地宮也去了。康熙的孝陵祭祖之行算是告一段落。明天他得去孝陵以東的景陵看看。那里雖是他自己的壽宮,但已經有兩位已故皇後的靈柩停放進去了,其中一位還是太子的生母。
太子自宮內出發開始,一路上就寡言少語,看上去沉穩很多。其實康熙覺得,太子這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他生母元後為了生他難產致死,康熙對元後敬愛如斯,未有遷怒她的孩子,還依照她的遺言悉心照顧他。雖然立他為太子多屬功利性的考慮,但康熙對這孩子的確是真心真意。但自小沒有母親的關愛、加之康熙深厚的寄望,已然讓太子的心理發育不健全。即使後來無子的孝昭皇後,太子也不肯親近她。
康熙是不知道太子心里怎麼想他那已故的生母,但每次謁元後陵,太子情緒低落都是真的。對此,康熙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多日來一直想要把這孩子扭成一個心理健全的人,但做起來並不簡單。他也不想就直通通地直接口頭教育,且不說這半點效果都沒有,太子又是個敏感之人,惹得這孩子胡思亂想就得不償失了。
景陵剛完工三年,是座比較新的壽宮。和諸位先祖的壽宮不同,它並非對稱布局,而是根據神路走向順地制宜隨曲就彎地布置。兩位皇後已經先行入葬地宮。
這日,太子帶著宗室為兩位皇後進貢、參拜。康熙一人沿著這神路一直逛下去。他是懷著純欣賞的目的來看自己的陵墓的。雖說死後才要住到這來,但死後就看不到了啊。
謁陵一行前前後後花了七天時間,正月十二這天中午,康熙終于坐在了乾清宮休息用膳。多日累計的奏折也在南書房等著他。關于年前的禮部尚書介山請辭之事,康熙雖未查到他為何如此急于卸任,但介山一向與明珠來往密切,明珠一黨所犯諸事想必也少不了他。目前,索額圖已在兩年前被他革職論處,且現在羅剎外患在即,不是查辦明珠的時候。
介山授明珠之求在科舉中動手腳他可以暫時不管,在禮部排除異己他也可以暫時不計。操辦明珠不過是早晚的事。這邊康熙雖是如此之想,擬聖旨的手還是一用力,在黃卷上點出一點墨跡。康熙倒是毫不在意,讓傳旨太監搬去給介山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