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德一行人離開「清園」後,中午前後趕到了「靜園」。眾人在那里吃過中飯,將高軍等小家伙留下,于午後再次啟程,南下前往範陽縣。找礦隊準備在那里過一夜,第二天再過易縣,然後沿著金陂關、飛狐縣、靈丘古道這條路,經由靈丘進入北漢的代州。因為途中到穿越太行山北麓,所以道路並不是很好走。按常生俊的說法,大家估計要花上十幾二十天才能到代州的雁門。再加上在當地找礦及返回的時間,這趟行程只怕要近兩個月。
听說要花這麼長的時間往返,于文德不由得有些著急。如今材料科的高爐和平爐都已經開始按照他提供的圖紙在施工,雖然爐子即便建好的,也肯定要等他回來後才能真正點火使用,但作為爐子的設計者,他自然不希望在這兩座爐子建好的時候自己不能參加揭幕儀式。
因此,除了在範陽縣休息的時候,不得不花少量時間去鐘員外府上拜訪了一次外,找礦隊基本沒在任何一處城鎮停留超過一夜的時間。基本上除了吃飯、睡覺外,其他時間都在馬不停蹄的趕路。他甚至打算要求找礦隊每天的行進距離不能少于四十里,只要不夠數,就是遇到鎮店也不住下,直到完成當天的限額才能休息,那怕是要露宿荒野也無所謂。
只不過他的建議太過死板,完全不考慮沿途的情況以及露宿荒野的危險,所以遭到了此次遠行安保負責人曾志林和楊新的強烈反對。于文德雖然是三哥,但是由于這次外出的行程需要听從曾、楊二人的安排,所以于三哥的建議最終並沒有被執行。
曾、楊二人根據常生俊的建議,寧可繞些遠,也要沿著官道前進。而且只要在天黑前無法到達下一處鎮店,那麼無論天色是否已晚,曾、楊二人都會讓隊伍停下住店休息,絕不會冒著露宿野外的危險繼續前進。除了不冒險趕路外,曾、楊二人還堅持執行出發前委員會定下的規矩,每天早、晚固定時間都通過電台與「清園」進行聯系,報告當日的計劃和實際行程,這既能讓在家的兄弟們放心,又能借機檢驗一下手里的短波電台通訊距離到底能有多遠。雖然按照魯悅和鐘濤的說法,短波無線電的傳播距離相當遠,團隊的這種車載台配合上足夠長的天線,傳個千兒八百公里也是可能的。但這畢竟是理論值,實際使用的時候會受到許多外部環境的影響,這次出行雖沒有上千公里,但二、三百公里還是有的,正好可以實驗一下。除了曾、楊二人的謹慎外,作為副手的常生俊,憑借著社會閱歷的豐富,對前進道路的熟悉,在此次出行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曾、楊二人的小心謹慎,常生俊的仔細警惕,再加上由胡知縣給開具的官憑路引,使得找礦隊雖然走的不是很快,但在遼國境內卻也是一路平安,沒出什麼差錯。在離開「清園」十天後,眾人到達了瓶形砦,也就是前世著名的平型關。此處已經是北漢境內,再向西南走一百多里,就能到繁峙縣,由繁峙縣往西數十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雁門縣(代州治所)。
眾人過瓶形砦又走了一天多的時間,在三月十九中午進了瓶形砦與繁峙縣之間的一處軍事堡寨大堡戍。因為此處是軍事要塞,找礦隊不能在此地過夜。所以,大家在略做休息後,便按照寨子里兵士的指點,繼續西行,去離寨子十多里遠的一座較大的村莊投宿。這座村莊叫李家莊,村子里有近二百戶人家,村民大多數都姓李。找礦隊到達村子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了,因為怕趕不到下一處村莊,所以楊新決定在這里住上一晚,第二天再趕路。
第二天一早,楊新起床之後,從借宿的老百姓家出來,發現天色有些陰沉,似乎是有要下雨的跡象。于是,他將曾志林、于文德、宋飛揚以及常生俊找了來,打算和他們商量一下,是否看一看天氣變化再走。
不多時,幾個人就聚到了楊新借宿的這戶百姓的家里。大家各自找地方坐下後,楊新把自己的擔心說了一遍,然後就希望眾兄弟發表意見。
頭一個開口的是于文德,他說道︰「我不同意老二十五的看法,這天雖然略有些陰,但怎麼看也不像是馬上要下雨的樣子。咱們這一路上已經走了十多天了,照這個速度,只怕還得走上四、五天才能到雁門。再加上找礦的時間、聯系當地商賈的時間,甚至可能還要加上組織開采的時間,這樣一算,只怕得花上個把月時間。咱們返程再走十幾二十天,那回到良鄉得到什麼時候了?哥哥我在上個月找到鐵礦之後,可是向大哥他們拍胸脯保證過,三個月內一定把鋼給煉出來。可按咱們現在的進度,只怕到了我保證的期限,咱們都未必能回到良鄉,更別提煉鋼了。到時候,我說了半天大話,結果做不到,你叫哥哥我這臉往哪兒擱。」
見三哥有些著急,宋飛揚連忙勸道︰「三哥您別著急,老二十五這不是在跟大家商量嘛,也沒說就一定等天氣變好再走。況且,您這次來北漢找礦,也是為了團隊出力,也不是您成心耽誤煉鋼的時間。兄弟覺得,大哥他們也肯定能理解您,不會怪您說話不算數的。」
「就是,就是」曾志林也開解道,「二十二哥說的沒錯,都是自家兄弟,誰還能埋怨您不成。況且,二十五哥這也是為了保險起見。咱們畢竟是在別人的地盤上,多些小心也是應該的。」
于文德听了卻一擺手,說道︰「你們老是說小心、小心,可咱們這一路上走來,不要說什麼山賊強盜了,就是那些官軍對咱們都沒有怎麼刁難過,根本就是一帆風順嘛。昨天我也听本地的村民說過,此處離下一個村莊不到二十里,離繁峙縣城也不過六十多里。咱們走得快點,天黑之前就能到繁峙了。即便走得慢些,或者中途真下起雨來,咱們也完全可以在下一座村莊歇腳,完全沒必要在這里傻等。」
看得出來,于文德這次是打定主意一定要繼續前進了。這與他此前的表現完全不同,此前他對曾、楊二人的行程安排從沒發表過什麼意見,無論心里是否願意,都能遵照執行,從來沒有端過當哥哥的架子。今天之所以會一反常態,一來估計是壓抑的太久,需要發泄一下。二來,楊新的提議確實是有些過于保守了,也難怪一向好脾氣的于三哥會不滿。
由于于文德這番說辭听著也有些道理,再加上他是三哥,有些事不能太過拂他的面子。但找礦隊的安全又不能不考慮,所以楊新和曾志林此時都有些為難。因此,兩個人都很想听听常生俊的意見,都希望他能憑借自己的經驗,為二人提供可靠的建議。
于是,曾志林問道︰「常隊長,你在這方面比我等有經驗,依你之見,咱們是走是留?」
見曾、楊二人一同看向自己,曾志林更是直接提問,常生俊知道他們是想征求自己的意見。從常生俊的本意來說,他是支持楊新的建議的。以他多年的經驗,現在這種天色,十有都會下雨,而且雨還不會太小。
可是,他雖然被叫來開會,而且還是游騎兵小隊的頭兒,但他終究還是個下屬。在他看來,幾位爺之間無論怎麼爭論,那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爭論完了,人家還是結義兄弟。可自己這個下屬要是摻合到中間,可就要犯忌諱了。盡管這位于三爺在「清園」兄弟中不是什麼領軍人物,但畢竟在眾兄弟中排行老三,除了李大爺外,其他幾位主事的爺見了面都得恭敬的稱他一聲三哥。可既然其他兩位爺要征求自己的意見,自己也不能不說話。更何況,這位曾爺是他的頂頭上司,不回應對方的詢問是不行的。
因此,他略一思忖,便打定主意把話說得圓滑一些,只講路上可能出現的情況,不給出結論。他向曾、楊等人一抱拳,說道︰「屬下剛才也看過天色,以屬下的經驗,恐怕今天還真有可能會下雨。當然,到底何時會下,會下多大,屬下就說不準了。至于隊伍是否現在就上路,屬下一切都听各位爺的安排。」
常生俊這句話說了等于沒說,曾、楊二人明白他作為一個下屬,不敢隨便說話。因此,二人也不再難為他。曾志林想了想,說道︰「我看,不如這樣。反正離這里二十里還有一處村莊,就算半路下雨,咱們也應該來得及到村里避雨。所以,咱們一會兒還是繼續趕路,只是出發之前,讓大家都做好防雨的準備,以免被淋壞了。」
「好吧」楊新見事已至此,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只得同意。
隨後,找礦隊的所有成員都行動起來。一面準備車馬,一面準備防雨的各種用具。楊新還特別叮囑宋飛揚,一定要注意放在他乘坐的馬車上的電台,千萬不要讓雨給淋了。這東西可是寶貝,一旦壞了,那可就耽誤事了。
經過一番收拾,找礦隊出了李家莊,向下一站進發。結果,走出來不過十來里地,天色就變得越發的陰沉,不多時就下起雨來。開始的時候,還只是毛毛細雨,但很快就越下越大,最終變得了瓢潑大雨,並且還伴著陣陣冷風。
盡管眾人都帶著氈帽、披著簑衣,曾、楊二人穿得還是現代的雨衣,但在如此大雨面前,除了坐在車里的少部分人外,其他人還是很快就渾身濕透。此時雖已經是陰歷三月、陽歷四月,但在這個沒有溫室效應的年代,天氣還不暖和。再加上,冷風這麼一吹,那滋味實在是讓人夠受的。就連坐在車里,裹著氈毯的于文德都有些受不了,更別說那些騎馬的人了。
此時,于文德一邊發著抖,一邊不住的後悔,後悔自己早上怎麼就那麼固執,不肯听老二十五的意見,非要著急趕路。這下可好,才走出沒多遠,就踫上了這麼大的雨。自己坐在車里還好些,外面騎馬的兄弟和手下們可就遭罪了,他們在心里恐怕已經把自己罵了無數遍了。
于文德在車里不住的後悔,車外的曾志林和楊新卻沒工夫埋怨自己的三哥。這會兒,他們倆正和常生俊在商量,是就地找地方避雨,還是加快速度,趕到下一座村莊再說。
常生俊看了看周圍的山嶺,又看了看依然在冒雨趕路的兵士,對曾、楊二人說道︰「二位爺,依屬下看,咱們還是繼續趕路的好。」說著,他指了指周圍的山嶺,解釋道︰「二位爺請看,這四周都是連綿不絕的山嶺,這個季節山上的林木長得也不夠茂盛,這麼大的風雨,咱們就算躲到樹木下,也起不了多少遮風擋雨的作用。這里離下一座村莊也就不到十里路了,屬下覺得不如大家多堅持一陣,等到了村子里再歇息避雨。」
曾、楊二人覺得常生俊言之有理,便催促眾人加快速度,趕到下一個村莊再找地方避雨。隨著曾、楊二人的命令發出,隊伍的行進速度明顯加快,眾人在滂沱大雨中奮力前進著,常生俊安排的哨探更是一馬當先飛馳而去,巨大的馬蹄踏在積水中,濺起一團團的水霧。
大約又走了一個時辰左右,那座眾人期盼已久的小村莊終于在蒙蒙雨霧中顯露了出來。前出的哨探也已經回來報信,說是這座村莊比之前離開的那座小不少,也就五、六十戶人家的樣子,因為下著大雨,所以從村外也看不到村里有人活動的跡象,不好判斷到底有多少村民,估計也就是三、四百人的樣子。
听說村里只有五、六十戶人家,曾、楊二人都有些失望。之前那座村子有近二百戶人家,找礦隊都不得不分散居住在老百姓家里,而眼前這座村子更小,只怕大家今晚要自己搭帳篷睡覺了。不過,無論村子有多小,也總比大家在雨里淋著強。于是,曾、楊二人趕緊招呼大家進村,先找地方避雨,睡覺的事到時候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