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統一戰線
陳海松離開保衛科又來到政治部宣傳科,找來張法森主任、胡永寧副主任、宣傳科長劉玉順。
他交代政治部要盡快模清張掖城及附近地區的知名人士,包括開明士紳、隱退的官吏、教育界名宿、著名醫生、宗教人士、工商界人士,列出名單查清籍貫、簡歷、社會關系,逐步建立起聯系。
對來自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東北等地的要重點了解,這些地方有社會關系的也要記錄。
他對有些不解的三人說︰「我們的身份遲早會公開,現在就必須著手準備。
按照我們紅軍的傳統,每走到一個地方就要把我黨的主張和政策宣傳到那里,成為播種機、成為火種,讓當地人民了解、親近、願意為我黨提供支持。
而剛才提到的那部分人許多是我們過去的斗爭對象,但他們又在當地很有威望和影響力,我們要讓他們了解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了解日本軍國主義霸佔中國領土、掠奪中國資源、奴役中國人民的侵略野心、了解我們的抗日主張和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讓他們認識我們紅軍是保護人民的仁義之師、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義之師、敢于站在民族戰爭最前線的威武之師。
感召他們接受我們的主張,帶動其他人主動幫助我們。」
張法森以前是總部政治部群眾工作部的科長,做根據地建設那是他的強項。
听說要公開身份,那就得建立紅色政權啊,高興地說︰「政委,張掖這里雖然人口少了點,但城市私營工商業多、農村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老百姓受地主軍閥盤剝,生活很艱難。
如果我們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一定能把群眾的革命熱情調動起來,很快就能掀起土地革命的,組建蘇維埃政權,成立游擊隊、婦女隊、兒童團,我們就能在這里扎下根,建立起穩固的甘北紅色根據地。」
陳海松听得哭笑不得,暗想我們的很多干部還沒有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還習慣于土地革命時期的做法,對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還沒有正確領會,必須要盡快統一思想,制定有效地張掖地區管理體制。
他說︰「同志們,西安事變以後,全國革命進入到國共合作聯合抗日的新階段,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成為次要矛盾。
我黨的發展策略是在抗日旗幟下團結各個階層、各個團體、各個民族中的進步力量,組成更廣泛的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爭取民族解放事業的最後勝利。
我們必須轉變斗爭策略,從階級斗爭轉變為合作抗日,從分田分地轉變為減租減息,從取締私人企業轉變為支持工商發展。
像我剛才提到的那些人都是敵人和我們之間的主要社會力量,是我們團結爭取的對象,只要他們不公開反對我黨政策,公開投敵叛國就不能像蘇區那樣公開反對、剝奪、鎮壓。」
「那我們還是不是?這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理論相背離啊。」胡永寧緊張地問道。
「中國社會有著自己獨特的階級構成,和歐洲、蘇聯有很大的區別。
除了貧苦農民工人和投靠帝國主義的大地主大資本家之外,還存在著數量龐大的自耕農、小業主、專業技術人員、開明士紳、民族資產階級。
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受帝國主義、反動軍閥的盤剝與壓迫,也有著不同動機的革命願望,在很多方面是理解同情支持我們的,是我們革命的同盟軍。
我們通過求同存異的政策取得他們的支持,就可以壯大我們的力量,削弱蔣介石反動集團的力量,沉重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力量。
我們不是放棄階級斗爭,而是依靠工農階級、爭取中間階級、反對剝削階級,在我黨的有力領導下,在抗日救亡的旗幟下組織更多的人參加到民族解放偉大事業中來。」
陳海松看著幾個目瞪口呆的老革命,心里也不是滋味。但還是繼續說︰「此次攻佔張掖地區我們不需要在這里建立政權,也不需要發展根據地。
因為華北形勢緊張,我軍不久肯定會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離開這里東去抗日。
河西戰略地位突出,蔣介石不會允許我們長期駐扎,寧可多得我們兩個師的番號,也不會讓我們建立起連接新疆的國際通道。
蔣介石一定會派中央軍前來接管,離開了紅軍的支持,建立再多的政權也會遭到解散,留下的革命者會受到迫害,我們再也不能讓永昌、山丹、臨澤紅色政權迅速被鎮壓,大量當地群眾慘遭殺害的悲劇重演。
我們在張掖期間只需要通過宣傳演講、張貼標語、散發傳單、文藝演出等形式把黨的抗日的主張和減租減息政策、為人民服務的形象印刻在群眾心里,埋下革命的種子就行。
最多派出工作隊,到張掖地區廣大農村去宣傳抗日主張。當然對願意參加革命隊伍,參加到民族解放戰爭中的進步青年可以招收進來,將來帶走。」
胡永寧問道︰「如果有地下組織找到我們尋求幫助怎麼辦?」
陳海松說︰「一旦與地下黨取得聯系,在不暴露他們身份的的情況下暗中幫助他們發展組織,擴大力量,提供武器裝備,訓練軍事人員,甚至可以留下一些傷殘戰士當地落戶。
但要告誡他們,不得發動土地革命,不宜在國統區展開武裝斗爭。
盡量用合法途徑比如打進鄉村政權,甚至于縣政權之中,利用請願、投訴等合法的手段來團結、保護貧苦百姓,擴大黨在農村的影響力。」
「同志們,形勢的發展變化需要我們去了解去認識,並順應形勢的發展來改變我們的策略,這是黨的事業的需要,更是救國圖存的現實需要。
要和過去的敵人聯合,要接受反動的國民黨政府的領導,我和你們一樣,心里很不舒服。
但是凶殘的日本軍隊已經打到了家門口,無數老百姓就要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作為一名中國人,作為一名中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糾纏于過去。
希望你們盡快擬定出獨立師發展張掖地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施意見和具體計劃,送黨委會研究討論。」
在食堂里,陳海松端著小米粥,手里拿著一個大鍋盔,走到後勤部桌旁,坐下和朱良成、李康強等人邊吃邊聊起來。
開玩笑說他們後勤部門現在是整個獨立師最舒心的部門,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彈藥有彈藥,是名副其實的大財主。
朱良誠掩飾不住內心的自豪,直說是政委指揮的好,不然他們這些人都被押到西寧受罪去了。
陳海松問起臨澤的西路軍兵工廠,旁邊的兵工廠廠長張強難過地說︰「20日,馬家匪兵四面包圍了臨澤縣城,戰斗部隊都在城外村莊駐守也被包圍。
城里是總部後勤機關、婦女獨立團二營和兵工廠、醫院、輜重部隊,戰斗部隊只有一個警衛連,齋同志命令總部四局的秦基偉同志擔任城防總指揮。
秦基偉同志要求所有人員全部參加戰斗,傷員婦女往城牆上運送磚石瓦片木棍,打退了馬匪軍的多次進攻。
第二天敵人加強了進攻,城頭多次發生肉搏戰,我們彈藥不足,磚石也快用盡,危急時刻,五軍黃超政委率領13師余部沖破敵人包圍,與我們會合。
黃政委和鄭部長他們商量後考慮到兵少彈絕,援兵未到,決定乘敵人駐地松散連夜突圍,突圍前,除了把供給部的軍費帶上以外,其他物品全都搗毀,不讓物資落入敵人手里。
我們趁陰天下雪離開臨澤,半途被敵發覺,騎兵四下沖擊,隊形就散了,部隊保護黃政委和鄭部長帶著經費向西南去了,我們被騎兵趕上受傷被俘。
當晚被你救出,進入張掖後,我也曾在敵人的戰利品中尋找,沒有發現那些機器設備,估計現在還在臨澤,但願敵人沒有進一步破壞,拉回來修修還應該可以用。」
陳海松也很痛惜,對張強說︰「別難過了,將來我們造一個更大的兵工廠,不僅能修槍,造炸彈,還要造槍造炮造子彈。
臨澤一時回不去,你們可以考察一下張掖的現有工業、小作坊,張掖、民樂一帶的鐵匠鋪、鞭炮廠挺多,也許我們可以利用他們制造出手榴彈、炸彈、地雷等輔助武器。
同時也能培養一批軍工戰士,搞不好還能發明幾種新式武器來呢。」
劉子貴激動地一拍桌子,「我怎麼就沒想起來呢!」震得桌上盆碗亂跳。
感謝各位書友的關注,這幾節因為涉及到思想的轉變,有較多的理論敘述,冰雪覺得是必要的情節,因此請大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