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謂卜位者,皆是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六或許他們會在某段時期內,放任某些下屬隨意而為,但那是建立在不影響大勢的前提下
只要一切皆由自己操控,只要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那麼無論何等難事,皆有成功的可能對于這一點,所有的上位者都是深信不疑。
而暴相張謙,無疑就是這樣的一位「上位者」
但此刻,快步走下御冕的張謙,氣質神色間,雖然依舊保持著多年來從不改變的儒雅睿智,但眼神中的怒氣,卻是任誰都能感覺到。
一時間,身邊的親信隨從,周圍的親近大臣,皆是暗自心驚。不敢靠近輕擾。
習慣于將一切操控于手掌之間的上個者,無疑最是討厭突然而來的變化。
原本被他刻意壓制的蕭漠,眼看就要青雲至上,明明是個威脅隱患,卻偏偏奈何不得,這也就罷了,反正他的接班人張衍聖,也從中獲得了大量好處。
但通過楚靈帝,張謙卻震驚的得知,那個從小就被他精心培養的張衍聖,那個他最寵愛的孫子,那個他有生以來最得意的作品竟然在沒有得到他同意的情況下,擅自請旨去北方戰後之地為官!!
這是自當初張衍聖擅自請旨擔任樞密副承旨之後,第二次違背他的意願了。
張謙隱隱有種感覺,那個原本對他順從無比的張衍聖,那個一直在按照他的意願成長的張衍聖。恐怕已經不復存在了,如今的張衍聖,讓他感到陌生。
這種變化,竟是讓張謙憤怒之余,隱隱有些空虛與傷感。
而張謙的困擾,也不僅僅只是張衍聖的變化,和蕭漠的崛起。
就在剛才,在他與楚靈帝談話之時,張謙震驚的得知,楚靈帝竟然有讓八賢王入朝主政的想法一而在之前,楚靈帝竟是從未與他商量過!!
所有的種種加在一起,即使是老練深沉如張衍聖,也是有些失態了。
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小一小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小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
張謙的情緒波動是如此的明顯,以至于絕大部分人都不敢靠近,生怕禍及池魚,但文先生絕對不是其中之一。
他是張謙三顧茅廬請來的「文膽謀士」是朝中大臣皆有耳聞的「第四位參知政事民間閣老」即使張謙如今身為當朝宰相,依然對他恭敬有加,不敢輕慢。
只見文先生快步走到張謙身旁,皺眉問道︰「承相大人,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竟是如此失態?」
听到文先生語氣間的責備,張謙嘆息一聲,順勢將情緒間的異樣收回到心底深處,然後也不隱瞞,將他自己從楚靈帝那里得到的諸般消息,盡數轉述于文先生。
講訴完畢後,張謙皺眉道︰「先生,如今朝中形勢復雜啊,蕭漠勢力的崛起,已是不可避免,八賢王入朝參政,又是一大變數,今後我等行事,必然會多受節制,這些都還罷了,但子佳那孩子,竟然……先生,你可有策教我?」
聞听到種種變化,文先生也是皺眉不語,思索良久後,終于說道︰「八賢王與蕭漠的事情,都還罷了,慢慢謀劃,自有辦法,只要陛下還在一日,他們就奈何不了承相。關鍵還是子佳少爺,他是承相府的將來,承相你的延續,任何變化,都必須重視」
說到這里,文先生神色愈加凝重,緩緩說道︰「承相可知,那張廉學、牛咎山、秦軍三人,至今都沒有回歸承相府,在子佳少爺的隨從中,也不見他們的蹤跡。此外,項框也不見了。為何如此,承相卻是要問問子佳少爺了。」
張廉學、牛咎山與秦軍。正是負責護衛張衍聖的三大高手。
當初張衍聖擔任樞密副承旨、戰時監軍,張謙自然生怕其出現什麼意外,除了自己門下三大高手盡出之外,還想辦法調集了千余精銳禁軍擔任護衛,而這些護衛的首領,正是禁軍首席教頭項桓,而這個項桓,也是張謙的絕對親信之一。
察覺到文先生言語間的隱含含義,張謙身體一震。
無論是承相府的三大高手,又或是禁軍首席教頭項祖,都是智勇雙全之輩,雖然戰場險峻,瞬息萬變,但若說四人全部戰死,張謙卻是說什麼也不會相信的。
但如若不是這樣,又該如何解釋四人的失蹤?
難道,這些人的消失都是張衍聖的刻意所為?難道,張衍聖在這段時間做了什麼事情不願自己得知?難道。張衍聖想要月兌離自己的控制?
下意識的,張謙不願相信。
自己的一切,將來都是張衍聖的,自己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張衍聖的將來,他為什麼這麼做?
無關乎理智或者信任,僅僅只是因為,張衍聖是他的孫子!!
然而,事情畢竟詭異,而且多年來文先生又從未錯過」
所以,張謙沉默良久後,終于喚來一名隨從,厲聲吩咐道︰「馬上將子佳喚來見我,不得耽擱!!」
那名隨從听到張謙言語嚴厲。身體不由一顫,連忙應是,不敢耽擱,匆匆而去。
文先生嘆息一聲,又轉頭看了一眼不遠處的王翰,說道︰「承相,雖說子佳少爺的事情更加重要,但八賢王入朝參政的事情,卻也是當務之急,還請承相大人切不可因此而心亂,早做謀劃為好。」
張謙明白文先生的意思,同樣轉頭看向了王翰。
此刻王翰正被一眾文武圍住小接受他們對于自己談判成功的恭賀,氣派依然雖然對于自己失了聖寵心知肚明,但他顯然不想讓更多人探知這一點。
注意到張謙的目光,王翰轉頭對視,點頭微笑,張謙也同樣是客氣的額首示意,氣氛融洽,但口中卻是說道︰
幾咒土不用擔心,我們的布局,馬就要集成。到那時。一照眾王翰再無翻身的余地。」
隨著王翰失了聖寵,張謙吞食王翰的權力,已是必然。
只是,隨著八要王即將入朝主政,這般步驟,卻是必須要加快進行。這樣一來,無論是為了日後能集中全力與八賢王相抗衡也好,無論是守住自己的勢力範圍,將王輸的勢力轉交于八賢王也好,都可從容應對。
畢竟,以八賢王多年來所積累的聲勢。以及楚靈帝對他的信任,一旦入朝參政,想要架空他,是完全不可能的。
听到張謙的回答,文先生點了點頭,卻是告辭道︰「既然如此,我也就放心了。承相在這里應對就是,我且去布置一下,看看能否得到什麼消息。」
「有勞先生了。」
張謙嘆息道。
他知道,文先生想要查探的消息,自然是張衍聖離京後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諸般經歷。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心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小
坐在轎先生閉上了雙眼,一片沉思。
並非在思考張衍聖或者八賢王的事情。手中資料不足的情況下,他不喜歡做這種無用功從某方面而言,他雖然才智絕頂,但卻最為吝嗇自己的腦力心智。
事實上,此刻的文先生,正在回憶二十年並,他出師之時,其師父對他的叮囑。
文先生的師父是一位隱士,雖然驚才艷艷,卻少有人知一就像世人不知道文先生的姓名來歷,只知稱呼其為「文先生」是一樣。他也不知道這位隱士的姓名來歷。只知道稱呼其為「老師」
隱士共有三個弟子,文先生並不是其中最為聰慧的一個,也不是其中最為刻苦的一個」但最早出師人是他。唯一得到該隱士嫡傳的,也是他。
那一日,文先生在他的兩位師兄或羨慕或嫉妒的目光注視下。來到了那個隱士的房中,作為離行前最後的告別。
進入隱士的房間後,文先生剛剛跪下,尚未發言,那名隱士已是當先說道︰「文華,今日是你出師之日,也是為師正式將你列入門牆之時。」
文先生當時年紀尚青,尚無今日的深沉城府,听到老師的話後,頓時就呆住了。
他不明白,自弓不是在八歲時就已經拜這位隱士為師了嗎?為何歷經十二年,今日直到出師之時,才反而算是剛剛入門?
察覺到文先生的疑惑,隱士笑著搖頭。悠悠道︰「痴兒,若為師早已經將你列入門牆,收為嫡傳弟子,為何當年未讓你行拜師禮?為何這些年來一直對你隱瞞姓名來歷?甚至,你連我門的傳承祖師都不知曉,又怎算是為師的弟子?這十二年來,為師雖然傾囊相授,但實際上,只是對你的一種考驗罷了,你勿要責怪為師。這也是本門的規矩,當年為師也是如此。」
當時,文先生雖然震驚,但對該隱士的崇敬,卻讓他沒有考慮其他,只是再次跪在那隱士身前,恭恭敬敬的行了拜師禮,奉上拜師茶。
隱士笑著接過拜師茶,輕輕品了一口,接著說道︰「你既然已被列入門牆,關于本門來歷,為師也不瞞你。本門名為「帝儒」乃是儒家的分支,專習帝王之術、攻心之策,關于這一點,我想在這十二年來,你應該早有了解。本門祖師,乃是魏朝太尉賈詡,傳承距今。已有七百余年。而為師姓高名彥,雍州人士,乃是本門第三十三代傳承,一生無名,少有作為,這些你記住即可,離山後也不用特意打听。」
說話間,高彥卻是將一本名錄冊子遞給文先生,文先生打開一看,卻是「帝儒」傳承七百余年來,所有的弟子名冊,其中記錄之人,竟大都皆是無名之輩。
有觀于此,文先生心中不免失望,但還是恭敬應是,將自己的姓名填寫于名錄上,雙手捧著還于老師高彥。
高彥接過後,又說道︰「我「帝儒。傳承七百余年,弟子不過百余,雖少有名震天下的梟雄名臣。但大都皆是那些梟雄名臣府中的倚重謀士,每人皆是才智高絕,隱于幕後,影響天下大勢,所以,本門雖然無名,但你切莫小瞧。」
「弟子不敢。」
文先生連忙道。
卻是文先生想明白了,「帝儒」一脈的傳承弟子,雖然大都是無名之輩,但老師高彥的才智絕對是世上少有,更何況,「帝儒」傳承,最重自保,又多是謀士之術,傳承子弟少有名氣,也可以想象。
看到文先生若有所悟,高彥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文華,為師問你,你覺得你大師兄如何?」
文先生微微一愣,不知高彥為何詢問這些,但還是答道︰「大師兄乃是老師門下,學習最為刻苦用功之人,博聞強記,胸懷大志,弟子不如。」高彥又問道︰「那你覺得你二師兄呢?」
文先生又道︰「二師兄聰慧過人,才智天降,舉一知三,世間少有,弟子不如。」
高彥笑問道︰「那你可知,為何為師獨獨收你為嫡傳?」
文先生思索良久後,遲疑的問道︰「可是因為,弟子志向不如大師兄,聰慧不如二師兄?」
高彥哈哈大笑,說道︰「正是如此。本門行事無忌,不論善惡,但唯有三點規矩,皆是關于弟子傳承,名曰「傳承三戒」你要切記,不可違背。其一,本門之弟子,最重悟性,然天生聰慧過人者,不可收錄于門下;其二,本門傳承,皆是謀士之學、帝王之術,胸懷大志者,不可收錄;其三,本門弟子,首重自保,貴族門閥子弟,亦不可收錄。言及于此,切記切記,望你自行領悟。」
說完了這些,高彥再也沒有其他吩咐。就這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
當初文先生雖然答對了老師高彥的詢問,但只是腦中靈光一閃,隱有所悟,待高彥將三點規矩講明白之後。文先生反而更加糊涂了。
為何「帝儒」一脈的規矩,皆是關于弟子傳承的?為何不能收錄聰慧過人者為弟子?不能收錄貴族門閥子弟為傳承?為何不能收錄胸懷大志者為後輩?
文先生想要請教老師,但高彥根本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時光流水,二十年轉眼即逝,文先生看的多了,想的多了,感悟的多了,尤其是讀了《賈詡傳》之後,終于明白了這般規矩制定的原因。
「帝儒」一脈弟子,出師之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已是了解,在這樣方面,自然不會有什麼規矩。
而傳承三戒,也有其深刻的含義。
「帝儒」一脈,傳承的是帝王心術、講究的是為達目的,不論善惡、不折手段!!學習之後,本就容易讓人養成偏激的性子。
而資質平庸者,懂得舍棄;出身貧寒者,知道退縮;志向不大者,明白知足。
與此相反,天生聰慧者、胸懷大志者、出身高貴者,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這三種人,最容易行事偏激,如若沒有目標,則就罷了,如若有了目標,則會不擇手段的將之完成。
若是這三種人再得到了「帝儒」傳承,只會愈加的執拗偏激,只會愈加的行事不折手段!!
最重要的是,這三種人,一旦確立了目標,那麼他們的目標。無論是善是惡,決不會而「帝儒」傳承,就會成為他們達到目標的最佳手段!!
如此種種,如若他們的目的達到,固然「帝儒」一脈名揚天下,然天命勝人為,一旦失敗,「帝儒」一脈就很有可能斷了傳承,最重要的是,無論成敗,天下都要遭受大劫難。
這傳承三戒,或許是「帝儒」一脈的祖師爺賈詡一生的感悟。
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小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小
而文先生之所以突然想到了這些,卻是因為張衍聖。
眾所周知,張衍聖是文先生的弟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文先生最初,並不願將張衍聖收于門下,理由自然是「帝儒」一脈的傳承三戒。
在那時,王翰尚不是一朝承宰,張衍聖也不過三歲余,自然沒有什麼「志向高遠」或是「出身高貴」之說。
但讓文先生猶豫的是,張衍聖實在太過聰明了,不僅聰明,而且早熟,不僅早熟,而且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了「思索」二字。
聰明、早熟、善于思索。這是「帝儒」一脈追尋弟子之時,最看重的品質,也是最為顧忌的品質。
事情總有兩面性。
可惜,文先生實在耐不住張謙的屢屢懇求,又喜歡張衍聖的性子聰明,最終還是違背了「帝儒」一脈的規定,最終將張衍聖收于門下,一生所學,傾囊相授。
聊以欣慰的是,經過張謙與文先生的刻意培養,張衍聖從小就向著兩人所希望的那樣發展,才華橫溢卻不自負,出身高貴卻不猖狂。人生最大的目標志向,也只是和張謙一般,不過是保住張家一族的富貴與傳承罷了。
但如今,文先生隱隱發覺,自己似乎做錯了。
張衍聖這些年來,或許並非當真是如自己和張謙所願的那樣發展,只是他的一些心思,一些想法,一些特質。被自己與張謙合力壓制了下去,以至于他、張謙、乃至于張衍聖,對此都沒有發覺。而如今,不知因為何事,張衍聖那些被壓制的某些特質,那些被張衍聖下意識隱藏的心思想法,竟是無可抑制的突然爆發了,竟是讓他產生了月兌離張謙的心思文先生雖然尚未與張衍聖接觸,但一生最擅長的就是人心,僅僅只是張衍聖對楚靈帝的一個請求,以及一些信息資料,就與八賢王和蕭漠一般。隱約猜到了張衍聖的目的。
想到「帝儒」一脈傳承的種種手段,以及那「傳承三戒」文先生更是眉頭大皺,有些後悔,似乎自己這些年來,教給張衍聖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一些。
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小一一小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小
就在文先生暗思之時,轎外突然有人稟報道︰「文總管,屬下剛剛得到消息,八賢王與蕭漠,此刻正在「青雲樓,密談,而少主也正往那里趕去,但因為防備嚴密的關系,密談細節,卻無法得知。
「知道了。」
文先生緩緩答道,同時也陷入了深思。
卻是文先生突然想到,八賢王也如張衍聖一般,是一個天生聰慧之人,而且出身高貴、志向遠大。
或許,是因為「傳承三戒」的關系,對于集合了「天生聰慧」「出身高貴志向遠大」這三點于一身的八賢王,文先生總是隱隱有些顧忌,總覺得他那英明神武的氣質外表下,隱藏著一顆偏激至極的心。
而就在文先生暗思之間。他所乘坐的轎子穿街走巷,終于回到了承相府。
但文先生卻不知道,在承相府所在街道轉角處,一處茶攤之中,正有兩位半百老者,緊緊的盯著他的身形,直到不見。
「沒想到小師弟竟然成了當朝承相的文膽謀士,當初老師選他為嫡傳繼承人,果真不假。」
其中,一位面容和藹的老者小悠悠道。
「老師雖然才智通天,但也不一定做什麼都是對的,至少,小師弟他沒有選到一個好主人。」
另一位老者
「也不能這麼說,如若張謙老死,他和我們也算是共奉一主了,可惜,他更忠于張謙。哎,本來還想與小師弟敘舊一番的,但下次見面,就是不死不休了,有他存在小對小主人的影響限制,實在是太大了。」
面容和藹的老者,眼中突然閃過一絲狠色。
與此同時,青雲樓。
八賢王等待良久後,終于等到了蕭漠的回答。
「王爺,您也知道子柔的性子,更清楚子柔這段時間所面對的形勢,王爺為國為民,子柔固然欽佩,也願意助王爺您一臂之力,但至少在一兩年之內,子柔無法直接為王爺說話辦事
這番話大意就是,蕭漠同意與八賢王結盟,改革時政,但僅僅只限于出出主意,或者隱晦的幫忙,沖鋒陷陣的事情,就只能謹謝不敏了。
但八賢王卻不在意,得到蕭漠的答復後,只是大笑道︰「只要子柔肯助本王,無論如何,本王只會有喜無憂!!以子柔之智,與本王合力,不僅文人特權可收于國,其他時政弊病,譬如臣權與貴族特權過大等等,解決之期,也不遠矣。」
听到八賢王之言,蕭漠只覺得目瞪口呆。
原來他不僅僅想限制文人特權,還想要限制勛貴特權與臣權!!
看到蕭漠神色間的驚訝,八賢王才發覺自己的失態,自嘲一笑後,說道︰「子柔見笑,是本王過于激動了,實是這些弊病,本王英然看的清楚,但數十年來,無法言明,也輕易不敢言明,今日有了子柔這個。知己,卻是一時失態了。」
「哦?八王爺您還想要限制臣權與勛貴特權?」
八賢王點頭道︰「是啊,子柔,想必你也能看得明白,貴族特權之多,不遜于文人特權,只是貴族數量不如文人,所以隱患不顯罷了,但無論如何,總歸是一個隱患,必然要加以限制,不能任其發展。天下亂于流民,流民產于土地兼並,的土地兼並者,皆是這些勛貴!!當然,我朝貴族,祖輩皆是有功于國,本王也不能虧待了他們,但卻也絕不能讓他們日後成為國家的拖累。」
「至于臣權」說到這里,八賢王冷笑道︰「當年太祖之所以放權于臣,正是有感于千年來朝權更替,乃是因為君臣兩方,君強則昧,臣強則逆,于是設立規矩,使君臣平衡,以保楚朝千秋萬代罷了,但時至今日,我朝歷代君王,只記得太祖那句「垂手而治」一再的放任臣權擴大,若不是軍權一直掌握在我皇室手中,說不得哪天就有人造反了。然時至今日,那王翰張謙,竟是把手伸到了軍權之中,臣權過大,已是到了不得不治的時候了。本王無意盡收臣權,但卻也必須要讓臣權限制在太祖之時!!」
蕭漠點頭,暗自苦笑。這八賢王,諸般想法志向,竟是什麼都不瞞他。
不過也是,既然已經將自己有志于限制天下文人特權的事情說出來了,那麼就無所謂再多說點什麼了。
畢竟,從各方面而言,限制臣權與勛貴特權,招惹的麻煩,要比限制文人特權小得多,可解決的方法也要多得多。
同時,蕭漠也不得不承認,眼前這位八賢王,確實是當今朝野間少有的睿智之輩,楚朝的各般弊病,竟是看的一清二楚。
恐怕,等他限制了文人特權、勛貴特權與臣權後,就要改革歷法,重定土地軍隊經濟之法了。
有時候,一個人如若太聰明小實在不是好事。
果然……
見到蕭漠神色間若有所思,八賢王又解釋道︰「不過子柔放心,本王絕非魯莽無知之輩,三權限制,各方各面,形勢復雜,本王雖然心中急切,但也絕不會一同進行,而是分步行事小心布局。」
說著,八賢王又是一聲長嘆,道︰「按本王的猜想,僅僅是限制文人特權,即使一切順利,就需你我至少三五年之功,更遑論限制臣權與勛貴特權了,那不過是將來的打算罷了。更何況,你我也不能將心思全部放在限權二字,畢竟,諸般法度的改革,祜除時弊,防患未然,才是正途」
或許,這些心思想法,已是在八賢王這里憋得太久了,如今終于有了施展的機會,又有了蕭漠的贊同,一向威嚴如他,一時間竟是言語不絕。
不過,蕭漠總覺得,八賢王並非當真這般興奮,至少,他的眼神,依然冷靜如舊,隱隱間不斷的打量著自己,不放過自己的絲毫神色變化。
八賢王今日之言論,對蕭漠而言,既是一場推心置月復,也是一次考幕…
不過,八賢王的種種言論與設想,大都是有利于國的,諸般法度的改革,想法也近乎于成熟,遠比如今楚朝所用舊習要先進。
剛開始,蕭漠還是在無奈的听著,但漸漸的,被八賢王的想法所吸引,暗生欽佩,竟也是不由自主的參與其中,將一些後世的想法講出,進行討論。
就在兩人剛剛談的興起之時,房間門外,突然傳來了鄧尚全的聲音。
「王爺、少爺,張衍聖大人回來了。」
還未等蕭漠與八賢王應聲,門外又有八賢王的親隨稟報道︰「王爺、蕭大人,承相張大人求見。」
一一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公一心一一小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小
比︰這章字數比較多,更新晚了,見諒。閑話幾句。三國英雄輩出,但杰出謀士更多,也讓人更為印象深刻,三國最出色的謀士為何人,針對這一點常有辯論。大多數人都認為是郭嘉,但蟲子認為是賈詡,奇怪的是,很少會有人認為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