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A:LU:(求推薦!!!求點擊!!!求收藏!!!另外,誰能將那個星級改一下啊,一星實在太難看了,個人認為這本書還是能到三星的水平的,給個五星鼓勵下嘛)
謝遷同學的眼楮瞪圓了,他額頭上的皺紋也明顯了許多。
朱厚照同學並沒有放過他,繼續說道︰「因為現在條件簡陋,所以只能現在京城建一一處這樣的所在。此處名叫圖書館。先在京城建一所京都圖書館,然後擴展到每省的省會(找了半天沒找到明朝的省會的稱呼,先用這個)。等到以後有條件了,再拓展其到每一個鄉鎮。朕要讓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有書可讀。」
看著白發蒼蒼的謝遷同學那搖搖欲墜的樣子,朱厚照同學心里生怕他就此心髒病發作,「嗝兒」一聲就此過去。
謝遷同學激動的說道︰「原來吾皇的志向是如此遠大,微臣自愧弗如。微臣替天下百姓謝過陛下。」說著就要跪下行禮。朱厚照同學趕緊托起來,但是謝遷同學很執拗,不得已他受了這一禮。問題是某人很有點心安理得……。
朱厚照同學又說了︰「謝太傅請告訴告訴中華書局,印制的每種書都要抽出十五本來給京都圖書館,另外每省也要留十本的份額,訂書的錢國庫出了。這種造福天下的好事朕替他們決定了。」
他自言自語道︰「至于這個圖書館的建造問題,是交給翰林院還是禮部好呢?……」
頓了一下,看了看太傅的反應,只見其仍然是一副激動的樣子,繼續說道︰「這樣吧,還是交給謝太傅您來負責吧。要注意圖書館收書的時候,不要管是什麼內容的書,都要收進去,不管是什麼學說,也要收進去。要知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還有,這個圖書館,今天朕回去之後教人寫個章程給你送去。另外圖書館建設的資金就由國庫出,以後就靠著辦借書證的資金來維護,不過進書還是要從國庫進。」
謝太傅應之。
朱厚照同學志得意滿的走出了中華書局印書院的大門,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如果那些朝臣們見到這個表情肯定會崩潰的。
………………
接下來朱厚照同學又參觀了自己的大明皇家書局。因為謝太傅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能造福更多人的中華書局上面,所以對這個大明皇家書局有些疏于打理。
不過謝遷同學還是最起碼達成了朱厚照同學的目標。
現在朱厚照同學手上拿著的是一本大明皇家書局出品的書。
這種書精美、質優,有著不次于中華書局出品的書的內容。這種書精美的就像一種藝術品。朱厚照同學心里說,逢年過節的送這種書可要比送別的要高雅多了,就算是結婚訂婚送禮也要送幾本書,小孩兒滿月生日也要送書,拜見的見面禮也要送書,哇哈哈哈哈。
朱厚照同學有心將自己的看法散布出去,于是對著周圍書局里頭的人說了。某人預計這種看法很快會傳播遍大明,自己將會財源滾滾來,某人心里邪惡的大笑。
——————
回到皇宮之後,下午朱厚照同學又無聊了。
去干什麼捏?研究院?算了老去影響不好。
還是出宮看看吧。
于是朱厚照同學帶著一群人出去了。
到了外面,數不盡的花紅柳綠,看不盡的繁榮似錦,就像一幅畫兒一樣。朱厚照同學用閑適的心情看著這幅大明生活圖。
這次出來,朱厚照同學重點看了人們手中拿的筆,以及所看的書。他發現現在已經有些人開始用羽毛筆了。
至于書,中華書局印本已經開始流行並佔主要地位。但是,由于書局新創,發行的書的種類還是很少,所以中華書局的書並沒有佔據壓倒性的優勢。
看了兩三個時辰,朱厚照同學突發奇想,有空要去國子監看看這個大明最高學府預科是什麼樣子的?
正在想著,突然朱厚照同學看到遠處一個門外擠了一群人。
某人骨子里頭愛圍觀的天性被勾引出來了。他對周圍人說道︰「走,過去看看。」
到了之後,因為很密集,所以朱厚照同學沒有向里頭擠。
他踫了踫外層的一個老者,然後問道︰「請問老丈,這兒是干什麼的?」
那位老者回頭看了看朱厚照同學,似乎對某人踫他很不滿意。但是看在某人十分有禮貌的情況下,他還是說道︰「這位後生啊,這兒是通政司,我們是等著拿邸抄稿件的。」
邸報?!!
邸報,有時候也被稱為「邸抄」、「朝報」、「雜報」等。
中國古代官府用以傳知朝政的文書抄本和政治情報。因為由地方政府派駐,故稱「邸報」。漢朝已經有邸,但正式發行邸報是唐朝以後。唐朝邸事稱「邸務留後使」,由各地節度使派駐首都長安,負責呈進章奏和通報消息。以後有人抄麥牟利大約始于宋朝,發展成一種手抄的類似報紙的出版物。明崇禎年間開始有活字版印本。
其內容除了常見的政治報道如皇帝的詔諭、官員的升遷罷黜、經濟報道朝廷各部門的財政收支、教育報道、軍事報道、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和時事評論外,更重要的是關于政治問題的討論、對官場黑暗的揭露,甚至包括對皇帝本人的批評,如馬經綸批評萬歷皇帝有‘五罪’、雒于仁批評萬歷皇帝縱酒、、貪財、尚氣,等等,可見當時社會是何等開放和自由!
這一狀況在天啟年間雖曾中斷了兩年,但在崇禎皇帝一舉粉碎閹黨集團以後又重新恢復。崇禎皇帝除了要求軍事報道要防止泄密以外,對于言論自由沒有加以任何限制。不但如此,他還明確宣布了‘朝廷不以語言文字罪人’的原則。隆慶、萬歷以來,民間報紙亦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于慎行《谷山筆麈》中提到的‘報房賈兒博錙銖之利’,沈榜《宛署雜記》記載的作為國家征稅對象的‘抄報行’,明代小說中描寫的以「販賣新聞」為業的民間報人,等等,都證實晚明中國已經出現了具有合法性的、相當發達的民問自由媒體。這一奇特的現象很值得深思,是否可以說晚明中國已開始步入初步民主化進程呢?
當然這都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