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參加一下投票調查︰豬腳如果發行貴金屬貨幣,到底是傳統的圓形方孔形式好還是近代銀元的形式好?謝謝
想好了之後,朱厚照同學開始真正的悠閑起來了。
某人開始享受生活。
一杯清茶,一把藤椅,一叢樹蔭。忙碌完畢在樹蔭下的椅子上一躺,這就是生活啊……
朱厚照同學的活的相當滋潤,沒辦法,誰讓人家是皇帝呢。
不過閑適的生活也只是暫時的,因為他是皇帝——書房里頭有半人高的奏折需要閱讀。朱厚照同學一咬牙,從藤椅上蹦起來,然後去書房批那奏折。
自從新版朱厚照同學出現以後,他就開始自己動手批改奏折。這樣直接導致了司禮監沒有走上後來的道路。明朝初年,太監識字被嚴格禁止,但明宣宗設置了太監學堂,鼓勵太監識字,于是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筆太監用朱筆記錄,再交內閣撰擬詔諭並由六部校對頒發,其實是為了讓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的權利。但自明武宗時宦官劉瑾專權以後,司禮監遂專掌機密,批閱章奏,實權在內閣首輔之上。現在朱厚照同學出現了,直接導致了劉瑾同學的不被重用,從而司禮監沒有了以後的那種巨大的權利。問題代價是朱厚照同學比以前更累了……
這時候朱厚照同學無比想念以後的君主立憲制度。皇帝依然是皇帝,雖然沒有實權,但是十分清閑啊。
朱厚照同學放下筆,繼續開始了他的思考大業。
明朝的政治制度是相當完善的,在此不得不稱贊朱元璋先生建立的政治制度的美妙。
後來某只竟然四十年沒有上朝朝廷一樣正常運轉,經濟文化軍事全面發展。只有在抗日援朝戰爭中皇帝才露了一次面拍了一次板。
朱厚照同學不想把自己陷在這些俗務對朱厚照同學來說相當的晦澀——八股文是朱元璋先生規定的公的腦袋里頭有這個時代的記憶,但是他畢竟是另外一個時代的靈魂做主導。那些記憶對他來說就像一個龐大的數據庫,但是他只有數據庫查詢和管理系統而沒有外層的應用軟件。
朱厚照同學下定了決心,他對周圍的執筆太監說道︰「擬旨,以後這些奏折的批復就由內閣三位學士共同決定,至于意見不統一的,按人數多少為依據。然後將所有的奏折以及批復一本不落(la)的備份,只有那種一致認為沒法解決的再來找朕決定,或者請示朕召開大廷議。」
旁邊候著的司禮監太監將朱厚照同學的話記了下來,然後送給了庶吉士擬旨。
朱厚照同學將此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大規模批寫的奏折處理完,然後伸了個懶腰——舊版的朱厚照同學因為憋屈將內官監撤銷掉了,否則在旁邊提醒皇帝言行的人會因為這個懶腰讓朱厚照同學十分不舒服。
————————
朱厚照同學閑來無事,開始構思前幾天想到的報紙發行有關的問題。
他想了想,貌似在現在這個條件下,並不需要印刷機。在大明,人力是十分廉價的,而且皇帝辦報沒有太多的限制。獨家發行更不用考慮銷路問題,所以不會受到規模限制——現代報紙業用印刷機是因為規模太小用人工成本高。
想到這兒朱厚照同學很高興,這意味著以現在的條件也可以進行報紙的印刷了。
朱厚照同學開始思考報紙的傳播問題,明代的邸報是用驛站傳遞的。那麼假如發行報紙,用驛站傳播是否可行?
邸報是傳播過一份原件然後到了再抄寫,那麼發行報紙是總印刷然後運過去還是發過樣本去再本地印刷?假如是總的,運力是否能夠滿足?假如用傳播樣本,是否會對時間有影響?這是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于是我們的朱厚照同學再次糾結了……
不僅是這點問題,傳統的驛站是否能滿足報紙的印刷和發行?
是否有必要建立現代郵政業?
哎——,作為一個身負神聖使命的穿越者,責任重大啊……
朱厚照同學開始找相關人士咨詢,同時開始在自己的數據庫里頭搜索。
經過再一次的深思熟慮,朱厚照同學作出了重要決定︰報紙發行,直接改革原有的邸報;用總印刷的方式進行,因為分著印刷花費肯定巨大。而且,在運量巨大的情況下兩者花費時間差不多。在運量較小的情況下,總印刷更是有時間上的優勢;至于郵局問題,一定要改,但是還是先把報紙問題忙完了再說吧……
報紙的名字一定要醒目。嗯……,叫大明日報?大明皇家日報?大明晚報?大明時報?
首先排除大明皇家日報。
呃,對了,貌似日報是指從凌晨到上午開始印刷並發行的報紙,而晚報是指傍晚前出版的綜合性城市報紙,幾個小時即出版一期的則是時報,從這一點上來說應該叫晚報。
而在後世在中國,日報就是中央報的代名詞。非中央報的才叫晚報、都市報、商報、時報等等。作為大明的中央報紙,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更傾向于日報。而且「日報」兩個字更有氣勢。
算了,我的地盤听我的,誰說日報不能代表晚上出版的了?現在某才是創始人,我說了算!!!!!
朱厚照同學一陣得意,然後他在心中將在醞釀中的報紙命名為了《大明中央日報》。為什麼加上「中央」兩個字,因為更有氣勢(揍他!!!)。
然後朱厚照同學放下了毛筆,拿出了羽毛筆在紙上開始畫格子。畫了一半,他突然停下了筆,然後恨恨的將紙張團成了一團扔進紙簍。他滿面無奈的回到了自己的臥室,然後支開了所有人。
他拖出了自己的箱子,開始翻找。
(求推薦!!!求收藏!!!求評價!!!求點擊!!!本書每日一更,時間充足的情況下酌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