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帝國建立 第36章︰人口構成缺陷

作者 ︰ 看蛙

深夜九點半,三原縣南城區體育館內依舊是一派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場景。

8萬多人!

這對于三原縣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畢竟,雖然三原縣號稱擁有19萬人口,但實際上,那只不過是身份證和戶口本上的一個數字而已。

在近十幾年來,像三原縣這樣的小城市幾乎都在面臨年輕人口流失的問題!

每一年,三原縣都會有一批高中生背著行囊,在父母親人的簇擁下離開家鄉,前往那個他們將要呆上數年的象牙塔。

而每一年,當那些大學生畢業後……無論學習的何種專業,但凡能留在那些繁華的大城市的他們又有幾人會回到家鄉發展?

畢竟,在那些大都市里。只要你肯努力,善于抓住機會,總還是有施展抱負的空間的……而如果回到那些山溝里的小縣城中,連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都用不上的工作又能有多少機遇和前途呢?

因此,對于每一屆畢業大學生來說。

但凡能夠留在大城市的,就絕對不會輕易選擇回到家鄉——為了數年所學能物盡其用者……

為了自己的夢想能有一個廣闊的天空翱翔的夢想者……

為了大城市的先進繁華,已經離不開那種種商業街、快餐店、娛樂項目甚至是那窄窄的擁擠感的人……

總之,因為各種各樣的現實考慮,畢業生自己和他們的親朋好友大多會覺得留在那些大城市更好、更有機會、眼界更寬、未來的路也會更好……

而回到家鄉,則要麼是在家鄉的發展會更容易,要麼就是在繁華都市中拼搏的失敗者!

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二者皆有。

除了每天離開的大學生就抽走了三原縣這樣的小縣城很大一部分人口外,還有那些懷揣著各式各樣的理想,決定前往他鄉淘金的人們。

有人出賣力氣,有人選擇靠技藝吃飯……甚至就連小城市的有錢人也會覺得這小城市的錢賺的太慢,從而想到那些大城市去開店、賣房、大把的撈金!

總之,在地區經濟明顯的不平衡發展的大環境中,人們自然會自覺不自覺的向往那些收入更高、機會更多、物質生活更豐富,甚至在社會醫療服務和教育水平都更好的地區「移民」。

這種情況尤其在那些人口眾多的邊遠貧窮,甚至連環境也在為了給那些飛速發展的大都市提供資源和基礎加工品的過程中被破壞了的地區中極為常見。

在三原縣,這種情況雖然不像一些貧困的地區那麼嚴重。

但注冊人口19萬,實際人口勉強才能達到12萬,其化水平化、社會技能低級化的人口為主!

這樣的一個數據無疑說明了三原縣本身也是一個被大城市掠奪走了本身的優質人口的小城市。

從地區經濟發展的角度上來講,那些重點發展的大型、巨型城市就好像是一只只永遠吃不飽的怪獸一般!

他們借著地理優勢、集群優勢、經濟文化優勢,甚至是最直接的行政優勢去將周邊甚至更遠一些地方的那些小城市、鄉村的優質人口和資源一起源源不斷的吸收到自己體內,並借此開始更高速的發展,將那些弱勢城市更加遠的甩在身後……

這樣的行為在短時間內的效果當然是很明顯!

因為,在數據上我們能看到那些大城市所創造出來的巨大經濟、文化效益!

在直觀的體會上,我們也會看到那些繁華的大都市所展現出來的讓人炫目的繁華燦爛!

那些高樓大廈……

那些車水馬龍……

那些高檔奢華的消費場所……

這一切都是人類為了迎合自己的口味而所不斷創造、完美的作品!

在小城市,你享受不到那讓你走到腳軟的繁華商城。

在鄉村,你看不到那麼多賞心悅目的美女。

甚至,在那些為了發展經濟而破壞了環境的小地方,連景色都比不上大城市的高級公園或海灘……

這就是那些大都市所展現出來的巨大效果!

而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對于那些被無聲無息的抽走了優質資源的小城市來說,這就是一件不那麼好的事情了。

也許,在這些小城市中,人們能直接看到的只有好處!

比如,那些大城市來的商品,那些先進的加盟商店,那些新奇完美的商品……人們不會注意到他們身邊的人的流失。

人們不會想到,自己的城市在幾十年前經常出現省級、國家級的運動員。

人們不會想到,當年那座低矮的破教室中有多少優秀的教師,又走出了多少朝氣蓬勃的優秀人才。

人們不會想到,自己身邊的美女為什麼越來越少……她(他)們又去了哪里?

時光荏苒。

可那些不斷從小城、小鎮、小鄉村中不斷吸收資源的大都市卻不會停止。

一個發展到了盡頭……

就會有另一個新興城市誕生。

一個失去了活力……

就會有另一個在某種優勢的推動下以驚人的活力和速度發展起來。

也許,有那麼一時間……因為世界經濟泡沫破滅之類的原因,這些巨型大都市終于放緩了腳步……

但很快,聰明的人們就會重新推動經濟、更新科技……

總之,一切就又開始高速運轉。

舊的幾十層的高樓推倒,不久後就會成為嶄新的百層大廈。

這樣的不斷進步,永不停歇。

人類社會的腳步永遠向前邁進。

在這種發展模式下,大都市會聚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口,創造更大的經濟文化效益。而三原縣這樣的小城市,則只會越來越離不開大城市所創造的經濟體系,逐漸成為一個無法自給自足,只能為大都市提供資源、加工和人口的補充點。

……

而對于沈來說,三原縣最大的問題也就在于此。

原來他在選擇三原縣作為預定的建立村莊的地點的時候,主要是參考了未來的很多成功的領主的發展經驗,就是大部分中高級領主在初期都擁有一個天時地利的發展環境!

例如,在未來很有名的‘雲王秦晟’,就是因為建村的地方位于雲省原始雨林的深處,在初期避開了幾乎所有勢力的鋒芒,悶頭發展了10年才借著一次機遇一舉殺出雨林,奠定了他雲省之王的地位!

沈所選定三原縣的初衷自然是看中了它的地理環境,不但有崇山峻嶺作為屏障,而且內部有三個不小的平原能提供能至少發展成縣城級的空間。

集中三原縣人口的一個重要目的也是要借此盡可能的清空北原、東原兩地,好在過幾天選擇一處隱蔽的地方建立村莊。

可眼下,當8萬多三原縣人齊聚縣體育館一帶的時候,沈自然一眼就發現了人群成分竟然有將近5比1的比例是老年人。

而剩下的人群中則大多數都是中年人,或者三十多歲的人群居多。

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口是由16歲~28歲的少年、青年人群構成的。

顯然,這樣的人口構成在末世中顯然不算上佳,在面對大群的異界軍隊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因為能戰斗的青壯年人數不夠而隨時崩潰。

一想到這三原縣的平民可能會在一次戰斗中就大規模潰敗,被殘暴的異族們殺的血流成河的情況,沈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而他心中原本打算和三原縣的市民各佔一個小平原的想法也不得不發生了改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末世之帝國建立最新章節 | 末世之帝國建立全文閱讀 | 末世之帝國建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