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袖言情小說NO.36營救秦王(8)——軍令狀
秦王用計謀騙得了姬冰為其療傷,姬冰性情單純,沒有想這麼多,她確實是踏踏實實地在幫秦王醫治,秦王、蒙毅和那些受傷的士兵都痊愈了,整個秦軍士氣大振,各營官兵紛紛請戰,但是燕丹實力依然很強,加上他聯絡了各路反賊,齊聚山下,想要輕易殺出去著實不易啊。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秦王氣色大好,也開始計劃突圍的事了,一直關著門挨打,也是時候反擊了。他召集了各營將軍一起商量突圍方案,小宇作為改編護府軍的主帥也被請去一起商議。
「眼下山下的反賊越聚越多,我們幾路求援信使都沒有沖出去,咸陽方面怕大動作調動兵馬引起其他反賊注意,全國大亂,而各郡縣根本不知道這事,現在我們這里已經危如累卵,多遲疑一天,就多一天危險,反正不會有援兵了,不如拼死一戰,今天就全軍出擊,和燕丹決一死戰。」蒙毅手下的一個親信將軍說道,不虧是跟著蒙毅征戰多年,分析得很透徹,蒙毅也微微點頭似乎也是這麼個意思,各營將領也紛紛表示贊同。
小宇沒表態,埋頭計算著什麼,張良急了,他為人謹慎不能眼看著所有人去送死啊,「不妥,眼下我們兵力不足五萬,而且拖家帶口還帶了一大群宮婢,內侍;燕丹在山下一直以逸待勞,我查看過山道,各處都有陷阱伏兵,燕丹坐等著我們去自投羅網呢。請記住這樣殺下去無異是自取滅亡。」
「你是誰啊?」那些將軍各個心高氣傲,看張良一介書生打扮,紛紛質疑。
「這是我的軍師。」小宇解釋道。
「公子,我早就想說了,我看您這軍師怎麼這麼眼熟啊,似曾相識啊。比如當年刺殺秦王鑾駕的似乎有他吧。」秦王的一個貼身護衛軍將領問道,話中明顯帶刺,顯然這人應該是扶蘇的人吧。
「沒錯,他正是當年行刺過父王的刺客。」小宇大方承認了,詞語一出眾人驚愕,連張良都慌了,小宇怎麼直接就承認了。禁宮護衛甚至拔出了兵刃,秦王沒有表態,靜靜看著,看小宇接下來怎麼說。
直接硬踫硬這顯然不是性格謙遜,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小宇的風格,經過姬冰的事小宇想了很多,一個沒有權利和實力的人,那就是任人魚肉的待宰羔羊,昨天小宇就發過誓,自己要強大,自己不要再逃避了。而且那個人這麼發問,肯定也是有備而來,一味躲閃反而顯得做賊心虛,
小宇冷笑了一下,站起來看這在座的那些落井下石的將軍說道,「是刺客又如何,我敢請問各位在座的將軍,哪些是土生土長的秦國將領,據我所知你們多數都是來自異國,有些甚至和秦軍作過戰,殺過我大秦不少將士,不是嗎?」
眾人惶恐,確實正如小宇所說在座的將軍大多來自異邦,而且很多是降將。
「降將可以改旗易幟投奔我大秦,刺客為何不可。」小宇又對著秦王說道,「父王,兒臣知道收留刺殺過您的刺客是大不敬之罪,但是我想問父王,您願意大秦多一個敵人,還是多一個朋友呢。」
「哦?!我兒說的有幾分道理,那你那個軍師當初為何要殺寡人,今日為何又要效忠我大秦呢?」秦王很淡定,嘴角甚至還有一絲笑意,和劍拔弩張殺氣騰騰的眾臣形成了鮮明對比。
小宇又面向張良說道,「子房,你說說當初為什麼刺殺父王,現在為什麼有投奔我,為大秦效力的始末吧。」
「稟君上,小人年少之時受墨門中人蠱惑,一心認為大秦是天下之公敵,故此確實參與過對您的刺殺;而今在下看見了大秦一統天下,四海之內再無戰事,百姓得以安養生息,知道了君上的宏圖大志,故而在下投靠胡亥公子,願意輔佐公子和君上,開創萬世不朽之大業。」張良的口才小宇很放心,他一番慷慨陳詞,讓眾將都默默點頭了。
「好志向,寡人也不是小氣的人,今天寡人就賜封你為中郎將軍餃,望你好好輔佐好亥兒,為我大秦多立大功!」秦王爽朗地笑了,秦王都這麼說了,眾人還能說什麼呢,那個舉報張良是刺客的將軍,更是吃了憋。
「那中郎將大人,不知道有何高見呢。」說這話的是剛剛提出硬拼的夢遺親信,剛剛張良的反對明顯讓他很沒面子,而且僅靠幾句話就讓秦王敕封為了中郎將,多少有點不服氣吧。
「我家公子已有對策。」張良笑了笑。
「那敢問胡亥公子現在有何妙計啊。」那將軍見張良把皮球踢給了小宇,轉而為難起了小宇來。
「5天,至多再等五天。五天之內,自然有神兵天降,不知助我們突圍出去,更可大破燕丹和眾反賊,讓其全軍覆滅!」小宇說得很堅定,也很自信。
「五天?!胡亥公子,我們軍糧也至多撐到五天了,加上敵軍越聚越多,五天後還不知道能聚到多少,這五天我們耗不起,再說你憑什麼說五天後能破敵,五天後真能有天兵天將來幫我們不成!」那將軍不以為然道。
「將軍不信,在下可立下軍令狀。五天之內如果我無法破敵,我願獻上項上人頭。」小宇淡定地笑了笑,某有點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氣勢。
「亥兒,這話可不能亂說,軍中無戲言啊!」秦王也有點著急了。
「父王,兒臣有分寸,也有這個把握。」
「好,寡人相信你。我讓您掛帥做全軍主帥,蒙毅做你的副將協助你,一切听你號令。如果真能破敵,寡人必有重賞。」一邊以這些老將的建議,一邊是資歷尚淺的兒子的軍令狀,秦王再三權衡,打算賭一把,相信小宇。現在既便是殺下去,也沒有幾分勝算,倒不如相信自己兒子一回,搏一搏吧,風險往往和機遇是並存的,秦王願意冒一回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