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進山本就沒有特別的目的,所以閑暇可以欣賞秦嶺大山瑰麗的風景。/.shouda8/.co
拘眼與城市中的人永遠無法明白巍峨大山橫亙于眼前的震撼。
無論南北東西,轉一圈,秦嶺大山充盈于眼。
上帝送給人類的100份禮物中,有三座大山,其中一座就是秦嶺。
廣義的秦嶺是橫亙于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于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秦嶺太白山相傳是春秋戰國時秦國的領地也是秦國最高的山脈遂命名為秦嶺。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于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礡,蔚為壯觀。居甘、陝南部和豫西,並有小部分伸入鄂西北,呈兩端微向北翹的「一」字形。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山勢西高東低。山脈北側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南側為低山丘陵紅層盆地和江漢平原。
秦嶺西段山勢較低,山峰海拔2000米左右。叢山之間夾有成縣、徽縣、兩當等盆地。嘉陵江上游以東的東秦嶺山脈走向為正東西向,褶皺緊密,山體碩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為中國東部超過3000米的少數山峰之一,山頂有古冰川遺跡。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
秦嶺是中國氣候上的南北分界線。特別表現在冬夏季風的巨大屏障作用。秦嶺對水汽也起阻滯作用,南坡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北坡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下。秦嶺以北的河流水量較小,流量變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冬季結冰。以南河流反之。習慣上以秦嶺北坡和淮河一線劃分,以北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氣候,以南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
秦嶺南北自然景觀各異.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山地秦嶺風景棕壤與山地褐土地帶;南坡為北亞熱帶北部含常綠闊葉樹種的落葉闊葉混交林、黃棕壤與黃褐土地帶;河谷盆地中栽植有亞熱帶經濟林木,如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櫚、茶、烏 、杉木、馬尾松和柏木等。
主脊偏居北側,北坡陡而短,南坡緩而長。水系也不對稱。山間多橫谷,為南北交通孔道。寶成鐵路沿嘉陵江河谷穿過山地。秦嶺山地對氣流運行有明顯阻滯作用。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干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秦嶺以北為著名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漢中佛坪為大熊貓產地之一。商洛地區的核桃、岷縣的當歸等均以高產優質著稱。
秦嶺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屬黃河流域的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因長期的農業開發,現多為次生林。秦嶺山區植物區系成分和動物種屬成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混雜性和復雜多樣性。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
秦嶺不僅分隔了黃河和長江,形成各具特色的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更滋養著自強不息、內斂厚重的黃河文化,凝鑄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的氣魄和膽識。秦嶺的重要,不僅體現在獨特的生態系統上,也體現在歷史和文化上。
古代對秦嶺的歷史記載,其中描述我國古代的山脈分布的專著首推《禹貢》,《禹貢》中對華夏大地的山脈有「三條四列」之說。秦嶺居中,列為中條;次則有「三河兩戒」之說,而秦嶺分地絡之陰陽;昆侖有三龍,而秦嶺為中龍;蔥嶺有三干,而秦嶺為中干,等等。所以,秦嶺在很久以前,就成為華夏大地的重要山脈。更有中華龍脈之稱,鎮壓中華氣運。
漢中地區、安康地區和商洛地區很早就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早、化遺址,可推斷在100-20萬年前,陝南地區就有了人類活動,在馬家鎮楊家村出土的銅鼎、編鐘、陶瓷等說明先民在秦嶺地區繁衍生息的歷史十分悠久,遍及秦嶺地區眾多縣城的多處原始社會遺址,證實了遠古人類在此活動的足跡。
《史記》、《漢書》中就有「南山檀柘;天水隴西山多林木;巴蜀廣漢本南夷,秦並以為郡,山林竹木果實之饒;武都地雜氐羌,皆西南外夷,武帝初開治;楚有漢江川澤山林之饒,或火耕水耨,以漁獵山伐為業」以及「褒斜材木竹箭之饒」的記載,足以說明秦嶺山區當時森林繁盛,而農業種植和捕魚伐木是主要的生產方式。
秦嶺南北的人文景觀亦各具特色。
秦嶺山脈西段有麥積山石窟,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余尊,壁畫1300余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北面的關中平原史稱"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人類農耕、定居,是物古跡薈萃之地。秦嶺之南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四川盆地」,其間的邛崍山脈和成都平原又是蜀漢文明的發端之地,根據對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的考古發現,早在3000年以前的商周時代,蜀的先祖即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青銅冶煉、玉石加工工藝,是明史上的一枝奇葩。間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寶(雞)成(都)鐵路經過的陳倉道、西安至寧陝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儻駱道、周洋道。在秦嶺北坡及關物古跡及流傳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許多帝王陵墓群、周代灃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樓觀台、張良墓、蔡倫墓等古跡。位于西安市南40余公里的終南山自古風景秀麗。《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附近還有翠華山、南五台、驪山等秀麗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余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秦嶺的北坡還有七十二嶺之說。按說秦嶺崇山峻嶺千溝萬壑,其山谷應不分南北,為什麼單是秦嶺北坡有這「秦嶺72峪」說法,且又是什麼時候開始流傳這種說法,這有待歷史學家去考證,我想可能兩點原因。一則西安(長安)自古帝王之都,而秦嶺北坡距離西安很近,長期的歷史浸造就了秦嶺北坡地區豐富的歷史、地理、宗教、人文內涵,這是被人類不斷涉足和充分開發的地區,歷史上帝王將相把這里作為避暑狩獵之地,文人墨客把這里作為尋幽詠懷之處,僧侶隱士把這里作為修身養性之所,逃犯流民把這里作為避難存身之家,商販旅人把這里作為通渝達蜀之道,所以為了區分秦嶺北坡的各個峪口自然就會有相對流傳廣泛的地名;另一則古人常常用七十二來形容多,就好像我們熟知的「孫悟空72變」、「工農兵學商72行」等,72峪也不過是為了形容峪口的眾多,其實如果查看地圖或者沿山邊細數起來,會發現秦嶺北坡遠遠不止這72峪,不過因為很多峪較為小(短)或不太出名,就沒有被羅列進去。
秦嶺古稱「南山」,《詩經》有「節彼南山」,《禹貢》稱「終南惇物」,《山海經》亦稱「南山」等等。根據歷史記載,南山之名由來已久。《史記》中謂「秦嶺天下之大阻也」。秦漢而後,朔有「南山天下之險也」。特別經韓愈貶潮州詩「雲橫秦嶺家何在」,秦嶺之名隨韓詩而遠揚。南山亦稱終南山,左傳有「終南九州島之險也」。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則說︰「蓋終南脈起昆侖,尾餃嵩岳」。到了清同治年間,更有毛鳳枝著《南山谷口考》,「東起潼關,西至寶雞,凡南山谷口北向者,得一百五十」,正是陝南秦嶺的山地。
張太平回憶起前世在網上了解到的關于秦嶺的介紹,大多是對于地理分布和氣候人文的講述,都屬于官方數字化的宣傳,關于大山深處的自然景觀的描寫卻不見多少,或者是沒有進入到那個領域不太了解。
現在處身與大山環繞中,和原始的生態自然景色直接面對面,才能親身體會到秦嶺大山的險峻奇特與巍峨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