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 第375章 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作者 ︰ 老沈陽

正文第375章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第375章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第375章中德膠澳租借條約

第三天王欣出發了,她要從上海走海路去b 斯,需要辦的商品,已經提前用電報通知了在上海的盛宣懷,盛宣懷馬上回電報,要求他們再考慮一下去b 斯的人選問題,就不能派別人去嗎為什麼要派王欣去呢?

馮國璋只好是用電話給他解釋了半天。

十天以後,一支貨船隊從上海出發了,王欣踏上了前去b 斯的漫長路程,李振華沒有到上海去送行,只是在王欣出發前給她打了一個電話,讓她各方面自己注意,和她再一次的約定,兩年內一定會去看望她們,但是後面事情的發展,卻讓他沒有去成,但是兩位夫人卻是回到中國來看他來了。

此時北京情報處給李振華搞了一個中、德談判的副本,讓李振華看一下,如有特別提醒的是不能隨便讓那個翁師父簽約的,副本的內容是這樣的︰

翁同和代表清政f ,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協商中、德《膠澳租界條約》。

條約包括膠澳租界、鐵路礦務及山東全省辦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內容有︰(1)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租與德國,為期99年。租期內膠州灣歸德國管轄,德國得以制定章程約束它國(包括中國)之來往船只。

(2)膠州灣沿岸ch-o平100里內,劃為中立地區,德國官兵有權自由通行,清政f 在該區域內‘派駐兵營、籌辦兵法‘,須先與德國會商辦理。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阻攔。

(3)中國允許德國在山東築鐵路兩條,一條由膠澳經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通往濟南,一條由膠澳往沂州經萊蕪縣至濟南。德國並有權開采鐵路沿線30里內礦產。

(4)山東省內任何工程須用外國人員、資本、器材時,首先應與德國商辦。

通過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山東全省成了德國的勢力範圍。但德國並不以此為滿足,它是要以山東為基地,繼續擴張勢力,直到把黃河中下游都作為它的勢力範圍。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又是瓜分風ch-o期間外國通過武力強佔中國港口、割佔租借地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德國以租借名義,強索海港,駐扎軍隊,實行赤luolu 的殖民統治,為別的列強開創了一個惡劣的先例,使別的列強也想對中國采取同樣的手段。

出了正月以後,東北的雪也開始化了,李振華開始了他的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以前在防城的建設,那是圖個天高皇帝遠,為了讓別人管不著,但是現在自己的勢力範圍逐漸擴大,清政f 也對自己無能為力了,現在東北這里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有利于自己的大規模建設,那自己也就賴在這里不走了。

他知道當年的新中國,就是在東北的這塊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個重工業基地,這里的煤炭、鋼鐵、石油、糧食等資源是相當豐富的,以後有了鐵路,再加上港口,那j o通也是十分便利的,自己為什麼不好好地利用呢,,但是面對各國列強的虎視眈眈,自己不能不防啊。

要是外國列強把軍艦開到上海,用艦炮向上海來上幾炮那損失可就大了,自己在那里別說沒有軍隊,就是有也是防不勝防的,可在這里就好多了,守住了旅順港口,海上就沒事了,北面從陸地上對付俄軍自己是早就有了對策,根本就不怕他們,因此東北是一定要很好地建設的。

這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太少了,要讓更多的山東、河北、河南的老百姓遷徙到這里來。讓他們拉家帶口的來,同時那些日本出口的小姑娘也收容了,給那些俄國大兵,一想到這兒他自己也笑了,這是不是有點太不人道了,仔細一想也沒什麼不人道的,生存和繁衍後代這是生物的基本法則,沒有違背這兩條,也就談不上什麼人道不人道了。

現在用于建設的人不少,一是還有那兩萬多參戰的清軍,二是幾萬人的俄軍戰俘,這些人就先用來建設鐵路吧。現在急于要修建的鐵路是從關內到奉天,二是從奉天經鞍山到旅順港口,再有就是撫順煤礦到奉天。原來東北的幾位將軍對鐵路建設,也不是完全不感興趣,只不過他們的動作不大,他們對于鐵路的走向也基本上都勘測完畢,土方工程也已經搞了一部分,現在就是要對這些工程繼續進行。

那些清軍也樂得參加鐵路建設,一邊拿著晌銀,一邊工地上上還要給補助一些銀子,同時他們又不用去打仗,何樂而不為呢。另外還給他們發了工作服,他們覺得比穿著那些長袍要好多了,他們的熱情很高,他們決心要在三月份完成由山海關到奉天的路基工程,然後轉到奉天到旅順港口的鐵路建設中去。

這一天北京的情報處又來了電報,他們說翁師父已經和德國人簽約了,他們把《本給了李振華。

條約原文如下︰

一八年三月六日,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

山東曹州府教案現已商結,中國另外酬德國前經相助之誼,故大清國國家、大德國國家,彼此願將兩國睦誼益增篤實,兩國商民貿易使之格外聯絡,是以和衷商定專條,開列于左︰(原來字是豎排,從右向左書寫)

第一端膠澳租界

第一款大清國大皇帝y-將中、德兩國邦j o聯絡,並增武備威勢,允許離膠澳海面ch-o平周遍一百里內(系中國里),準德國官兵無論何時過調,惟自主之權,仍全歸中國。如有中國飭令設法等事,先應與德國商定,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攔阻。該地中派駐兵營,籌辦兵法,仍歸中國,先與德國會商辦理。

第二款大德國大皇帝願本國如他國,在中國海岸有地可修造、排備船只,存棧料物、用件整齊各等之工,因此甚為合宜,大清國大皇帝已允將膠澳之口,南北兩面,租與德國,先以九十九年為限。德國于所租之地應蓋炮台等事,以保地棧各項、護衛澳口。

第三款德國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國不得治理,均歸德國管轄,以免兩國爭端。茲將所租各段之地開列于後︰

一、膠澳之口北面所有連旱地之島,其東北以一線自y n島東北角起至勞山灣為限;

二、膠澳之口南面所有連旱地之島,其西南以一線自離齊伯山島西南偏南之灣西南首起,往笛羅山島為限;

三、齊伯山、y n島兩處;

四、膠澳之內全海面至現在ch-o平之地;

五、膠澳之前防護海面所用群島,如笛羅山、炸連等嶼。至德國租地及膠澳周遍一百中國里界址,將來兩國派員查照地情,詳細定明。在膠澳中國兵、商各船與德國相j o之國各船,德國擬一律優待;因膠澳內海面均歸德國管轄,德國國家無論何時,可以定妥章程,約束他國往來各船;此章程,即中國之船,亦應一體照辦,另外決無攔阻之事。

第四款膠澳外各島及險灘,德國應設立浮樁等號,各國船均應納費,中國船亦應納費,為修整口岸各工程之用;其余各費,中國船均無庸納。

第五款嗣後如德國租期未滿之前,自願將膠澳歸還中國,德國所有在膠澳費項,中國應許賠還,另將較此相宜之處,讓與德國。德國向中國所租之地,德國應許永遠不轉租與別國。租地界內華民,如能安分並不犯法,仍可隨意居住,德國自應一體保護;倘德國需用地土,應給地主地價。並中國原有稅卡設立在德國租地之外惟所商定一百里地之內,此事德國即擬將納稅之界及納稅各章程,與中國另外商定,無損于中國之法辦結。

第二端鐵路、礦務等事

第一款中國國家允準德國在山東蓋造鐵路二道︰其一由膠澳經過濰縣、青州、博山、淄川、鄒平等處往濟南及山東界;其二由膠澳往沂州及由此處經過萊蕪縣至濟南府。其由濟南府往山東界之一道,應俟鐵路造至濟南府後,始可開造,以便再商與中國自辦干路相接。此後段鐵路經過之處,應于另立詳細章程內定明。

第二款蓋造以上各鐵路,設立德商、華商公司,或設立一處,或設立數處,德商、華商各自集股,各派妥員領辦。

第三款一切辦法,兩國迅速另訂合同,中、德兩國自行商定此事;惟所立德商、華商公司,造辦以上鐵路,中國國家理應優待,較諸在中國他處之華洋商務公司辦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專為治理商務起,並無他意,蓋造以上鐵路,決不佔山東地土。

第四款于所開各道鐵路附近之處相距三里內,如膠濟北路在濰縣、博山縣等處,膠沂濟南路在沂州府、萊蕪縣等處,允準德商開挖煤斤等項及須辦工程各事,亦可德商、華商合股開采,其礦務章程,亦應另行妥議。德國商人及工程人,中國國家亦應按照修蓋鐵路一節所雲,一律優待,較諸在中國他處之華洋商務公司辦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亦系專為治理商務起見,並無他意。

第三端山東全省辦事之法

在山東省內如有開辦各項事務,商定向外國招集幫助為理,或用外國人,或用外國資本,或用外國料物,中國應許先問該德國商人等願否承辦工程,售賣料物。如德商不願承辦此項工程及售賣料物,中國可任憑自便另辦,以昭公允。

以上各條,由兩國大皇帝批準,中國批準之約到德國柏林之後,德國批準之約j o給中國駐德國大臣收領,作為互換之據。

此專條應繕四份,華文、德文各二,由兩國大臣畫押蓋印,各執華、德文一份,以昭信守。

大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大德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初六日

總理各國事務大臣、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翁;

大德欽差駐扎中華便宜行事大臣海。

看著這樣的一份賣國的條約,李振華冷哼一聲,這就是翁師父多方爭取的結果嗎?按此條約,那就是把膠澳地區(青島)給了德國人了,後來德國人先後在這里投入了五千多萬馬克的資金,他們的已經完全把這里當成他們自己的國土來進行建設了。

駐北京情報處隨後來的電報又說了,當全國人民知道了條約的內容以後,人們無論是洋務派,還是保守派,他們全都在大罵翁同和賣國,那些所謂的「清流派」們。原都以翁同和為北派的領袖,但現在都以他為恥了,他們把原來翁同和給他們寫的字、畫、對聯等,全都付之一炬,還有些人跑到翁同和的府上,向他的院子里扔石頭,堵著他的大-n口,大罵翁同和。

李振華覺得人們這樣作大可不必,翁同和有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簽這樣的條約的,那一定要有太後和皇上的恩準才行的,要是沒有太後和皇上的同意,他根本就不能簽字的,這事雖然是想給翁同和一個教訓,但是李振華沒想到這個教訓會有如此之大。

馮國璋和徐世昌也有同樣地的看法,這一次這個翁同和可是給太後和皇上背了黑鍋了,這一次翁同和可是把李鴻章的「黑鍋」專業戶的專利給搶走了,不過老百姓們的是非觀念可是非常的分明的,對于翁同和是恨,但是對于自己,那些平頭老百姓卻敬愛有加了。

近年來由于李振華所作的關于大興工業和教育的作法,讓很多的人對于政治實事有了新的認識,這也算是「開啟民智」吧,人們紛紛在報紙上對國家的政策進行批判,一些年輕有為的士子和官員也加入了進來。

徐世昌對李振華說道︰「這些人的言論,可是要觸及清政f 的病根了,n-ng不好要出變故的。」

李振華見到報紙上已經出現了更多要求「維新變法」的呼聲了,他說道︰「這下子朝庭里就要lu-n了,不過也好,‘大lu-n才能大治’的。」冷不防冒出了一句後世人們都知道的偉人的話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 | 晚清崛起全文閱讀 | 晚清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