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 第379章 維新派來訪

作者 ︰ 老沈陽

正文第379章維新派來訪

第379章維新派來訪

第379章維新派來訪

這一天李振華在奉天的住所里來了幾位客人,他們是由雅琪領來的,李振華回來以後,雅琪向他一一作了介紹,首先一位便是大名鼎鼎的粱啟超、另一位則是譚嗣同,這兩位都是「維新變法」的領袖人物,听了雅琪的介紹,李振華就知道他們是干什麼來了。他馬上對二人來了個「久仰,久仰」然後請二位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听他們有什麼高見。

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主力,他馬上開始向李振華介紹他們的那一套綱領,李振華對他們的情況,應該說是十分了解的,再听他們一回,也就是多了解一些而已,他們都是維新改革的j 進人物。

尤其是譚嗣同,富有才華,他的詩寫的很有氣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拔起千仞,高唱入雲」這幾句就足以說明了,他是一個典型的l-ng漫主義者。有些山水詩融入了個人的生命感受,抒發了他沖破網羅、追求個-ng解放的積極進取j ng神。詩風恢闊豪邁帶著濃郁的l-ng漫主義s-彩。

他們二人足足在這里,和李振華足足說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意猶未盡,但是在李振華看來他們的這些行為,從思想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行動上卻是又過于冒進了,這是歷史早已經證明了的,因此他沒有對他們表示什麼,即沒有說反對,也沒有說支持,只是說要再在考慮一下。

譚嗣同和粱啟超二人的奉天之行,看來目的是沒有達到,但是李振華表面上對他們卻是很熱情,梁啟超和譚嗣同二人覺得李振華也不過是在名義上是個維新派(這是他們自己劃分的),但是實際上卻只能是個保守派,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洋務派,因此他們在奉天也沒有多作耽擱,很快他們就失望地回去了。

送走了他們,雅琪又對李振華說道︰「還有兩位客人呢,你現在見不見?」說完對李振華調皮地一笑,李振華問道︰「是誰呀?值得讓我的夫人領來。」

「他們的名字你可能沒有听到過,不過在南方可是很有名氣的。」

「誰呀?」

「他姓孫,單名一個文字,還有……」

沒等她說完,李振華馬上就抓住了雅琪的斷了她的話,李振華急忙說道︰「是誰?你再說一遍。」

這一回輪到雅琪奇怪了,于是說道︰「孫文呀,你這是怎麼了?」

「快請快請」這可是李振華後世所熟知的國父啊。

王欣急忙把人請了進來,李振華一看果然是他,就是比照片上的人顯得年輕了一些,李振華急忙走上前去和他緊緊地握手,這讓孫文可有些不適應了,人家在整個的大清,那麼有名的一個人物,對自己這樣的小人物如此的熱情,這真讓自己有些受寵若驚了。

孫文倒也省事,進來就和李振華說︰「我一心想要讓我中華民族強大起來,但是一直是沒有一條好的路子可走,眼看將軍在為國為民作出了許多的工作,我是十分佩服的,因此前來,請將軍收留在下,讓我為富國強兵也作一些工作。」

李振華一見國父如此要求,心里非常高興,他看一眼孫文旁邊的另一位問道︰「這位仁兄如何稱呼?」

「這一位也是我志同道合的一位朋友,名叫黃興。」

太好了,這可是辛亥的兩位領導者啊,這絕對是與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志啊。

李振華清他們談一下目前對當前形勢的看法,于是孫黃二人就和李振華談了起來,李振華認真地听著他們的說話,不時地也ch 上兩句,他們的目的和思路,要比那些維新派的人們強多了。

他們一直從中午談到晚上,他們才停了下來,李振華的意思是讓他和自己在一起,但是孫文卻說他要到鐵路建設的第一線去,為中國的鐵路建設多出一把力,李振華考慮了一下,同意了他的要求,他知道在原來的歷史上,孫文對鐵路建設是非常熱心的,那就讓他在那里去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吧。黃興就讓他到部隊里去,他打仗也是很勇敢的,以後再讓他具體去管理什麼工作吧。

第二天李振華把詹天佑請來,向他介紹了一下孫文,兩人一見很是談得上來,李振華對詹天佑說道︰「這一下好了,你就多在家里一些,讓孫文先生多到下面去跑一跑,你就多在家里搞一些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工作。」

詹天佑一听很高興︰「這樣最好,我到下面去有時就顧不上家里的工作了,這一來,孫老弟可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他們一起到下面的工廠去看了一下,孫文對李振華說道︰「我在西方國家時,見到他們有在列車上加裝武器的,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我們不仿也仿制一輛,以備以後的戰爭時使用。」

李振華馬上說道︰「好,就請孫先生畫出一張圖紙來,我們共同參謀一下,然後馬上就可以投入生產了。」

孫文也曾被人稱為孫大炮,那也是說他的工作喜歡雷厲風行,說干就干,他馬上和詹天佑要了紙和筆,立刻就畫了起來,一會兒一張鐵甲列車的圖就出來了,李振華看了一下,修改了一些地方,這樣就更加完美了,孫文馬上說道︰「李將軍,不曾見過鐵甲列車,卻比我這見過的想法要好多了,看來你真是軍事上的天才啊。」

李振華馬上就說︰「天才可不敢當,只是在軍事方面經的事多了,想法也就出來了,這主要還是受你的影響啊。」

遵照李振華的指示,情報部-n把康有為的資料全送過來了,李振華認真地看了起來,1895年的甲午戰爭由于中國人沒有敗給日本人,也沒有出現那個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他也沒有搞什麼「公車上書」,但是他在幾年之間多次上書皇上,要求維新變法,對于德國進佔膠澳一事,他又搞起了「公車上書」,面對德國人的入侵和賣國的「膠澳租借條約」,在他的鼓動下,那些今年進京趕考的舉子們,湊了一千多人,給光緒皇上上了一個折子,要求皇上開辦學堂,政治改革、變法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 | 晚清崛起全文閱讀 | 晚清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