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崛起 第772章 歐洲的局勢

作者 ︰ 老沈陽

晚清崛起第772章歐洲的局勢-

第772章歐洲的局勢

不過土耳其那邊的情況如何,就不好說了,不過以後當他們看到自己這邊的工事以後,他們也一定會向這邊學習的,以後也就同樣地沒有問題了

李振華把與俄羅斯方面的戰事,向阿芙娜?艾比爾介紹了一下,阿芙娜?艾比爾卻是笑著說道︰「一切有你和他們倆人操心,我是放心的,那里也就不用我多管了」李振華不由得想道︰有妻如此,這是福還是禍?她竟然對于自己的國家會一點兒也不關心?

可是這幾年的時間里,她把一切工作都弄的有聲有色的,國力大為增強,經濟和軍事在周邊國家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然的位置,令人不可小視,難道這一切都是許峰和張靜江的功勞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你會用人也不能到了程度,可你自己國內的那些反對派,就這樣任你隨便把一切都交給了外人嗎?

想到這里,李振華不由得笑了,她這是在使用一個軟辦法,她就在這中華帝國里呆下去了,波斯那里她也不想回去了,于是李振華就問道︰「你難道就打算這樣在這里呆下去了?家里的事情你什麼也不管了嗎?」

「這有什麼不行的?反正我是不想回去了,我就願意這樣的守著你了要是願意,你可以把那個國家賣了,全部換成錢,要是願意管有他二人什麼事也耽誤不了,我何樂而不為呢?」

你這想的都是什麼呀?怎麼會有如此的想法呢?李振華不敢想下去了就先讓她這樣,以後再說不過她可也真夠偉大的,為了和自己的老公在一起,把什麼都可以扔掉了

李振華苦笑了一下自己要沒有她這樣放的開,自己早就已經在盯著歐洲那邊了按李振華的意思風玉清的情報部門已經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在對歐洲進行重點的關注,現在他們集中優勢人手,搞了一份關于歐洲各主要國家間的政治關系,這樣的一份文件,李振華看到以後,覺得這一份文件應該是真實可靠的,因此交待他們繼續關注歐洲的局勢

黑格爾曾說過,「人類從歷史中得到的教訓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得到什麼教訓」普法戰爭、一戰、二戰,歐洲大陸的霸權轉移,大國對立直接導致了歐洲近代文明的衰落大國的崛起于頹敗曾不停上演的悲喜劇,人們偶然瞥見的一幕,總會在今天或未來看見他們在繼續上演著

普法戰爭以後,法國失去了歐洲大陸的霸權勝利者俾斯麥未能保持一貫的自制與平衡,不僅奪取了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地區還侮辱性的讓普魯士皇帝在法國凡爾賽宮的鏡廳加冕為德意志皇帝,這導致法、德之間不共戴天的仇恨

法、德之間仇恨結出的苦果,一定會是有一場所大戰爆發、法、德之間的外交對立,如同套在一起的兩個磨盤,把俄國、奧匈帝國、英國、意大利、土耳其、塞爾維亞等國家都將會卷入其中,同遭磨難歐洲兩大政治軍事集團對立的格局不可緩和,他們之間的戰爭年代起點,很有是在巴爾干地區引發

歐洲大陸的中心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德意志帝國,對所有歐洲大國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俾斯麥的歐陸政策是在孤立法國的同時防止出現一個反對德國的大同盟

為此,他殫精竭慮地編織大陸聯盟國家外交體系,以維持與俄國的傳統友好關系以及與奧匈帝國的聯盟關系為防止俄奧為爭奪巴爾干擦槍走火,俾斯麥先後通過1873年「德俄奧三皇同盟」、1879年「德奧秘密軍事條約」和「德俄再保險條約」加以約束

同時俾斯麥為了轉移法國人對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的注意力,俾斯麥刻意推動法國開展海外殖民活動,讓英、法爭個你死我活果然法國在東南亞以及非洲和英國搶得不可開交,在突尼斯又和意大利劍拔弩張因此法國以後再對德國的戰爭中,不能在戰爭中獲得英、意的援手,這就是鐵血首相俾斯麥的真實目的

俾斯麥極力維護歐洲大陸的均衡,避免德國過多參與世界事務而導致與英國的利益迎頭相撞但德國統一後,經濟迅猛發展,對原材料進口地和制成品出口市場的需要與日俱增,俾斯麥執政後期,不得不對國內興的制造業利益集團讓步,也開始參與全球殖民競爭

俾斯麥去職後,這一利益集團一直在鼓噪建立強大海軍,重瓜分殖民地德皇威廉二世登基後,推行了爭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俾斯麥穩健自制的外交政策被拋棄繼任的首相比洛承認缺乏俾斯麥那種「在空中同時玩8個球的能耐」,對德、奧、俄三國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這3國與英國的微妙互動無法把握,因此只推行一種相對簡單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將德奧同盟固定下來,同時放棄在俄奧之間的協調與制約

俾斯麥之後的德國外交決策者,嘗試與英國正式結盟以減少海外擴張的阻力,他們卻不管英國有無這樣的現實需要,以及是否符合英國的外交傳統要命的是,當恪守「光榮孤立」傳統的英國不願意和德國正式結盟時,德國外交決策者的想法竟然是,通過武力恫嚇和施加外交壓力來逼英國就範如此簡單粗暴的政策,完全不符合復雜的地緣政治處境和外交態勢,同時這也不對英國「紳士」的脾氣

德國咄咄逼人的態度引起了英國人的極度警惕,一個有能力絕對保護大英帝國的國家,就是一個能絕對摧毀大英帝國的國家,因此德國的友好承諾不具備外交意義有諷刺意味的是,1890年俾斯麥去職後,德國稱霸歐洲和挑戰英國世界霸權的情勢越來越明朗,因此英國不得不與法、俄調整在殖民地上的沖突,一致對付德國而德國皇帝在屢遭英國拒絕後,惱羞成怒,堅定了要把英國拉下馬而代之的決心俾斯麥能同時玩8個球,他的繼承者就只剩下玩大英帝國這1個球的本事了——最後還玩砸了

法國一心一意對德復仇是他們的最大的目標,普法戰爭後,法國建立了共和國執政的激進黨人秉承平民主義與和平主義的雅各賓主義傳統,和「自由、平等、博愛」的信念,堅決反對殖民活動法蘭西殖民帝國的建立,完全是由一小撮野心勃勃的冒險家、軍人和傳教士,在或多或少月兌離政府管制的情況下完成的

他們通過廣泛佔有殖民地、原料輸入和市場開發,並巨額輸出資本獲取大額利息,法國增強了綜合國力,得以繼續在歐洲大陸佔據大國地位正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300多年來,法國一直夢想擁有歐洲大陸霸權的權杖而不可得,不料通過建立世界殖民帝國,卻牢牢佔據了世界強國的地位這也使法國在法、德外交較量中,重獲得了某種均勢

盡管戰敗的法國還是歐洲乃是世界的頭等強國,但高盧人傲慢、富于幻想和沖動的性格,決定了法國不可能安于現狀,也不可能忘記復仇盡管阿爾薩斯-洛林的居民絕大多數講德語,其並入法國版圖是波旁王朝對德擴張政策的產物,但高盧人清楚地記得30年前的故事,卻不記得300年前的教訓

于是「阿爾薩斯-洛林」的繩索,同時捆住了法、德這兩個歐洲的大國,使兩國在外交上失去了彈性,沒有了緩和的余地法國為了對德復仇,與宿敵英國協調了殖民地沖突,與俄國成為盟友,花大價錢爭取到了意大利的中立,與傳統盟國土耳其和奧地利反目成仇,卻根本不願意而且也不能與德國達成和解

作為一個地緣政治處境惡劣的國家,法國歷史上不時被周邊國家侵犯,就是對周邊國家進行侵犯當時的法國決策者未曾奉行過穩健、平衡與開放的外交戰略,因此法國總是在勝利與失敗之間搖擺著,勝利經常轉瞬即逝,失敗卻無法挽回,從拿破侖第一帝國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國事實上從歐洲霸權的頂峰螺旋狀的向下滑落,這種滑落絕大部分原因是法國一貫的挑戰外交、冒險外交和復仇外交政策所造成的

現在法國外交「成功」地將俄、英拉到了對付德國的陣營中,有機會就可以如願以償地跟德國打了一場復仇的戰爭了,但結果如何︰也就沒有人知道了

不過還是有人知道的,那就是遠遠地在一邊看著的李振華他知道以後的結局就是︰勝利者法國變成了一個次等強國,甚至還比不上普法戰爭後的法國

奧匈帝國,現在就如同是冢中枯骨,盛裝死尸,自波旁王朝路易十五決定,與特雷斯女皇統治下的奧地利,通過聯姻建立友好關系以來,奧地利從未對法國產生地緣政治上的威脅,兩個拿破侖帝國與奧地利發生戰爭,多的是因為兩個拿破侖都認為奧地利妨礙了他們的擴張意願,盡管這個判斷並不正確未完待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晚清崛起最新章節 | 晚清崛起全文閱讀 | 晚清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