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落櫻郡主 作品相關 三國中吳國是怎麼滅亡的

作者 ︰ 晴天vs

晉滅吳之戰,是統一全國的戰爭,也是強者消滅弱者的一場戰爭。晉具有各方面的優勢,但仍經過長期準備,精心策劃,嚴密部署,終于迅速取勝。弱小的吳國面對強敵,反而輕敵大意,毫無有效全面的防備措施,結果一敗涂地。

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的滅蜀,使司馬氏勢力進一步加強。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子司馬炎嗣相國、晉王位,繼掌魏國朝政。同年十二月,司馬炎廢魏元帝曹奐,自登皇位(即晉武帝),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改元泰始,都洛陽。這樣,魏滅蜀、晉代魏,變三國鼎立為晉與吳的南北對峙。

司馬昭曾有滅蜀之後三年就滅吳平天下的設想,但滅蜀後,因師老民疲,又缺乏滅吳所必不可少的一支強大水軍,滅吳之舉暫停。司馬氏轉而采取措施整頓內部,如任用賢能,廢除苛法,減免賦役,勸課農桑,興修水利,以此緩和社會矛盾,恢復經濟,加強實力基礎。司馬氏還特意厚待歸降的蜀國君臣。如封劉禪為安樂公,後來還征用諸葛亮孫諸葛京「隨才署吏」,其他蜀國降臣封侯者有50余人,以此穩定巴蜀之眾,又示意東吳,收買吳國人心。晉代魏後,晉帝司馬炎又遣使與吳講和,作緩兵之計。但與此同時,司馬炎抓緊時間,開始作進攻吳國的軍事準備。

晉泰始五年(269年),晉武帝以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守襄陽(今湖北襄樊);衛奡都督青州諸軍事,鎮臨菑(今山東臨淄北);司馬都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以這些地區作為進軍的基地。羊祜是極力主張並參與密謀滅吳的主要大臣之一,他曾在襄陽與東吳名將陸抗對峙,善施恩惠,如主動送還吳軍俘虜、吳國禾麥、吳人射傷的禽獸等,使「吳人翕然悅服」。吳人北來歸降者不絕。

泰始八年(272年),司馬炎以王浚為益州刺史,密命他制造大船,訓練水軍,「為順流之計」。王浚遂著手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往來……舟楫之盛,自古未有。」一支強大的水軍在長江上游逐漸建立起來了。

正當晉朝國力日盛,積極準備平吳的時候,江東的孫吳卻是每況愈下。早在孫權晚年,由于賦役苛重,吳國人民的不滿和反抗已有所發展,社會矛盾加劇。晚年的孫權,「性多嫌忌,果于殺戮」,搞得朝臣人不自安。孫權死後,圍繞繼位和權力問題,引發了一連串的宮廷內爭和帝位更迭,進一步加劇了吳國的混亂。及至吳元興元年(264年),孫權之孫烏程侯孫皓被迎立為帝後,情況更加不可收拾。孫皓昏庸無道,即位後盡情享樂,好酒色,興土木,搞得吳國「國無一年之儲,家無經月之畜」,人民揭竿而起,朝臣離心離德。孫皓對西晉的威脅,毫無戒心,有時也派兵攻晉,但多因草率而無功。他迷信長江天險可保平安,從未認真在戰備上下功夫。名將陸抗覺察到晉有滅吳的意圖,曾不止一次上疏要求加強備戰,他還預見到晉兵會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特別要求加強建平(今湖北秭歸)、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西陵峽口)的兵力。王浚在蜀造船所剩碎木順江而下,吳建平太守吾彥取之以呈孫皓說︰「晉必有攻吳之計,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終不敢渡。」孫皓對陸抗、吾彥的建議和警告,一概不予重視。

陸抗也在憂慮中死去。吳國的衰落,孫皓的昏庸,為晉的順利滅吳,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咸寧五年(279年),王浚、杜預(時羊祜已死)以吳主孫皓「荒婬凶虐」,上書建議司馬炎「宜速征伐」,舉兵平吳。

司馬炎即于這年十一月開始了平吳的大進軍。

晉軍基本上按羊祜生前制定的作戰計劃,分六路出擊︰鎮軍將軍、瑯玡王司馬自駐地下邳向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由和州出擊),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方向進攻,平南將軍胡奮出擊夏口(屬今湖北武漢市),鎮南大將軍杜預自駐地襄陽進軍江陵(今湖北江陵),龍驤將軍王浚、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順江流而下。晉軍東西凡20余萬,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行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總統眾軍。為了協調行動,司馬炎命王浚的軍隊下建平時受杜預節度,至秣陵(即吳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時受王渾指揮。晉軍分路出擊,意在迅速切斷吳軍聯系,各個擊破,其中西面晉軍主攻,東面晉軍牽制吳軍主力,最後奪取吳都建業。

這年十二月,王浚、唐彬率軍7萬沿江而下。明年(即太康元年,280年)二月克丹楊(今湖北秭歸東),尋進逼西陵峽。吳軍于此設置鐵鎖橫江,又作鐵錐暗置江中,以為以此即可阻止晉軍前進,竟不派兵防守。王浚早已預作大筏數十個,縛草為人,立于筏上,使水性好的士卒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即著筏而去,又用大火燒融鐵鎖。晉軍順利排除了障礙,一路勢如破竹,進克西陵,繼克夷道(今湖北宜都)、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長江南岸)。

與此同時,杜預率領的晉軍,幾乎兵不血刃,奪取了江陵,胡奮克江安(今湖北公安西北),所到之處,大多不戰而勝。

隨即司馬炎又命王浚為都督益梁二州諸軍事,要他和唐彬率軍繼續東下,掃除巴丘(今湖南岳陽),「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順流長騖,直造秣陵」。同時命杜預南下鎮撫零陵(今湖南零陵)、桂陽(今湖南郴縣)、衡陽(今湖南湘潭西)。于時王浚遵命即克夏口,與王戎聯軍奪取武昌,隨後又「泛舟東下,所在皆平」。至此,晉軍主力已完全控制了長江上游地區。

至于東面,太康元年正月,主渾率晉軍已抵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一帶,準備渡江進逼建業。吳主孫皓慌忙異常,急令丞相張悌率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等率兵3萬,渡江迎擊。結果晉軍大勝,臨陣斬殺張悌、沈瑩、孫震等吳將士5800人。吳國上下大震。王渾率軍逼近江岸,部將建議他乘勝直搗建業。但王渾以司馬炎只命他守江北,拒納建議,停軍江北,等待王浚。這時瑯玡王司馬的晉軍也進抵長江,威脅建業。

三月,王浚軍東下抵達三山(在今江蘇南京市西南)。吳主孫皓遣游擊將軍張象率舟軍萬人抵御,但吳軍毫無斗志,「望旗而降」。孫皓企圖再湊2萬兵眾抵抗,這些士眾卻于出發前夜,即盡逃亡。至此,吳國已無兵可守。各路晉軍兵臨建業。孫皓用大臣薛瑩、胡沖計,分別遣使奉書于王浚、司馬、王渾處求降,企圖挑撥離間。按司馬炎原先的規定,這時的王浚晉軍應由王渾節度,而王渾屯兵不進,又以共同議事的名義,也要王浚停止進軍。但王浚不顧王渾阻攔,于三月十五日以戎卒8萬,方舟百里,鼓噪而進建業。吳主孫皓面縛出降于王浚軍前,吳亡。晉統一全國。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落櫻郡主最新章節 | 穿越之落櫻郡主全文閱讀 | 穿越之落櫻郡主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