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算是現在這十六路諸侯當中,對于漢室朝廷最為忠在現在的這種情況之下,上到聯盟盟主劉虞,下到一般的小諸侯,如今都沒有那個心情再去找董卓去關中火拼。
司隸一戰不單單是董卓軍心力交瘁,諸侯聯盟中的這些人也都已經到了自己承受能力的極限,他們各自的領地也並不是多麼的安定富饒,經過這幾年來的幾次巨大沖擊,大漢帝國的十三郡中能夠承擔如此大規模戰爭的郡縣可說是少之又少,現在諸侯當中的一些人的治下就已經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洛陽城的被焚毀,除了讓諸侯們心中不痛快以外,也讓他們心中的那點僅有的對漢帝國的死忠思想有了動搖。一個皇帝可以被掠走,都城可以被燒毀,先帝陵寢可以被盜掘一空的王朝,真的值得自己去賣命嗎?如果這個朝廷不值得自己去效忠賣命,那麼自己日後又要選擇哪一條道路呢?
這個問題是現在所有諸侯心中的迷惘所在,但不論各人心中的答案是什麼,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管選擇什麼樣的道路,大漢帝國的亂世已經不可避免的到來了,而在亂世中能夠立足的資本,不是靠一張嘴說出的忠孝仁義就能得來的,只有擁有足夠的力量,才能在亂世中謀得一席之地。
基于這種思想,諸侯們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自己的腳步,雖然還沒有人真正的說出散伙的建議,但眾人彼此之間卻已經心照不宣了。不過曹操在這些人中可說是一個另類,他名義上是出身于宦官之家,他的祖父曹騰就是十常侍中的一人,所以他在之前的宦途上,雖然也可說是得到了借力,但總的來說,卻為當世的士人所不齒。
為了這個由不得他自己掌握的出身,曹操可說是苦惱萬分。他一直以來都有雄心壯志,想要成為人上人,成為萬人敬仰地大將軍,希望能夠封侯夸官于京城,希望在自己死後能夠得到一塊兒「漢故征西將軍曹侯」的墓碑。為了這個理想,多年以來,曹操一直不停的逼迫自己將性格中的陰暗面隱藏起來,他本是一個從小頑劣的人。但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按耐下性子,廣讀經史,精研兵書。在自己曾經擔任過的每一個職位上都作出了讓他人驚詫的成績。
從棒殺權貴,到黃巾平亂,再到進入大將軍幕府,成為舉足輕重地典軍校尉。曹操這一路走來,付出了太多的艱辛,他本來寄希望于大將軍何進,希望能夠憑借何進的地位再進一步。但可惜的是,爛泥終究扶不上牆,何進死在了他自己地愚昧短視之上。而董卓的出現更是將曹操的將軍美夢擊碎。
盡管董卓也很是看重曹操。但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被天下地士人所認同。那麼也就注定得不到曹操這個一直重視士人評價的人的贊同,在權力與名望之間。曹操作出了明智的選擇,一出刺殺董卓地好戲讓曹操成為了義士,而首舉義旗的行為,更是讓天下士子對曹操刮目相看。但這一切還不夠。
看到洛陽被焚毀,曹操的反應和其他諸侯是不同地,其他人是冷漠,而曹操是義憤填膺,不管怎麼說,漢家朝廷對他曹孟德也一直不錯,如今見到朝廷蒙難,一向以忠臣義士自居地曹操當然不會坐視不理,況且他對眼前地局面有他自己的判斷。
薰卓會撤回關中,很明顯是因為關中長安出現了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極有可能是西涼地馬騰、韓遂兩人抄了董卓的後路。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關東諸侯再加上一把力,窮追至潼關,哪怕不去攻打關城,只是陳兵城下,讓董卓不得不分出重兵嚴防,就能夠策應在關中三輔地帶戰斗的西涼兵馬,只要他們能夠攻下長安,那麼這場曠日持久的戰斗,大漢的忠臣們就是最後的贏家!
曹操對自己的這個判斷很自信,所以他興沖沖的跑去盟主劉虞的營帳,向劉虞建議馬上分兵追趕董卓的人馬,根據時間來計算,董卓的部隊肯定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進入潼關,趁著這個機會窮追猛打,既可以殺傷薰卓的有生力量,又可以讓董卓陷入東西夾擊的險境,可以說的一舉兩得的舉措。可當曹操見到了劉虞,一番長談之後,事情的結果卻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盟主劉虞竟然不支持他的想法。
劉虞這個人,雖然有治政安民的才干,但卻少了一種對于軍事戰略的敏感和對大局情勢的把握。讓他當這個盟主,維持一下聯盟之內的秩序與和諧也就算了,真要讓他領導群雄開創一番事業,那就是難比登天。劉虞能率領著諸侯打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是他能力的極限,現在他對戰爭也是感到深深的疲倦,所以當曹操找到他,要求他帶領兵馬追擊薰卓的時候,劉虞第一個反應就是心中不痛快。
不過
劉虞下決心拒絕曹操的,是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劉虞屬劉備對繼續追擊董卓並不贊成。劉虞不是沒有主見的人,但在軍事戰略方面,他更多的是相信劉備,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在劉備的手下有一個值得人信任的軍師。李林的才干就算是劉虞也是欽佩不已,他很想將這個人才招攬到自己手下,不過可惜劉備已經捷足先登,劉虞也就不好奪人之愛,挖自己宗室兄弟的牆角了。
在兵進洛陽的路上,劉備就向劉虞提出不要對董卓窮追不舍,理由就是以董卓軍中人才的智慧,他們不可能不清楚被人兩面夾擊的危險,也不可能不明白自己在撤退途中很有可能會被諸侯聯軍追趕,但他們依然撤退的那麼瀟灑,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心中已經有了定計,有備自然無患。這些想法並不全是李林交給劉備的,李林其實只對劉備說,薰卓軍很可能在退往長安的路上布置下埋伏,要劉備千萬小心,劉備此時的心意已經發生了改變,不願意再繼續為了一個不好解決的董卓耗費自己的力量,所以他就那樣對劉虞進行了勸諫。
劉備的說詞如今又被劉虞拿來做為勸說曹操的理由,可惜曹操並不吃這一套。不管是歷史上的曹操還是現在的曹操,其實在心里都是一個很驕傲而且很固執的人,他自幼精研兵書,加上天資出眾,所以自從他從軍以來還未曾一敗。正因如此,曹操在軍事戰略方面尤其固執己見,他覺得,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是不可能在董卓軍手下吃虧的。面對劉虞的理由,曹操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來,董卓是因為關中告急所以不得不急急忙忙的撤兵回長安,在這種情況下,他又怎麼可能會有心情和精力去在路途上設置埋伏呢。在曹操的眼中,董卓軍撤退的動態絕不是有恃無恐,而是慌不擇路!
認識上的差別必然導致人與人之見的矛盾,曹操此時已經將劉虞看作是一個懼怕董卓勢力,不敢為朝廷出力的懦夫了,所以他在听完了劉虞的拒絕之辭之後,便站起身冷言道︰「既然盟主不願追趕董卓,那我也不再強求,曹某手下還有幾千將士,追擊董卓一事,就由曹某一人獨力承擔吧!」說完,曹操向劉虞一拱手,就要轉身出帳。
劉虞這個人其實在人品上還是很好的,他之所以不同意曹擦去追擊薰卓,從本心上來說本是一番好意,不想讓曹操中了董卓的奸計,此時見到曹操竟然要一意孤行自己去追趕董卓,劉虞心中大急,連忙勸阻道︰「孟德,如今董卓軍中人才濟濟,實在是不容小看啊!還是等我召集各鎮諸侯,大家一起商討一下,再做定奪也不遲啊!」
曹操听後,微微冷笑一下,傲然道︰「盟主的好意,曹某心領了,告辭!」說著話,一轉身挑開帳簾揚長而去。剩下劉虞在帳中不住的嘆氣。
且說曹操回到自家營盤,擂起聚將鼓,將自家文武召集到中軍帳中,布置追趕董卓的計劃。這次隨曹操來會盟的,是曹操所有的家底,他曹氏一門的兄弟曹仁、曹洪,夏侯一門的夏侯兄弟,還有前來投效他的李典、于禁陳宮等人。
听到曹操要憑著自己這一鎮兵馬去追擊董卓,曹操手下的將領們並不是如何看好這個計劃,曹仁是曹氏宗族中最有軍事天賦的一個,而且他自己也從小立志成為一員名垂青史的名將,所以他自幼便熟讀兵書戰策,現在也可說是員有勇有謀的大將了。因為他和曹操是宗族兄弟,所以說起話來,並沒有多少顧忌,于是曹仁便向曹操道︰「兄長,董卓退守關中,這沿途豈會沒有護衛,小弟以為,董卓軍動向可疑,兄長不宜犯險追趕!」
曹操沒想到自家的兄弟也不同意自己去追擊董卓,臉色一沉道︰「薰卓狼狽而逃,豈會安排什麼詭計!子孝不必多言,我意已決,即刻出兵!」曹仁張了張嘴,他沒想到這次曹操竟然這樣急于求戰,連自己的話都听不進去了,無奈之下,曹仁只好將目光望向了曹操的謀士陳宮。
曹操對于智謀之士還是很恭敬的,尤其是陳宮這樣的智者,曹操更是加意籠絡,平日的政務軍務也都常常與陳宮商議,對于陳宮的建議,也是采納的多。所以如果說在這個時候有誰能夠勸住曹操的話,那就非陳宮莫屬了,不過,當曹仁看向陳宮的時候,卻發現陳宮正緊緊的皺著眉頭,臉上忽而現出殺伐之意,忽而又變作悲憫之色,心中似乎在掙扎著什麼。終于,陳宮的臉色緩和下來,變得冷峻異常。
「主公!」沒等曹仁向他使眼色,陳宮自己先抱拳向曹操說道︰「我贊同主公追擊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