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正熱鬧之際,忽然飄來悠揚的絲竹之聲,不同于剛才有些喧鬧的喜慶之樂,這悠揚的絲竹之聲頗有空靈俊逸之美。有人道︰「咦,湖上那是船麼?」
眾人紛紛抬眼望去,一艘畫舫模樣的船只緩緩駛向岸邊,正對著的便是主位所在的玲瓏亭。
元祥拉了下阿和的衣角,說道︰「來了來了,可算來了。」阿和笑道︰「時候剛好,你來獻寶。」元祥轉向靖文帝,拜道︰「臣弟與泰成皇後商議一番,特選筆記傳奇中好辭佳作數篇,加以潤色,合成這一出曲戲,請皇兄和母後賞鑒。」
「哦?」元坤頓時興致勃勃,「選得都是什麼曲目?」
元祥答道︰「典故都是幼時與皇兄看過的傳奇書目,詞找人重做了一番,用的是南戲的調,比起咱們北燕的劇目別有一番不同。」
太後笑道︰「祥兒還有了這個本事,竟成了文人麼?」
元祥自豪道︰「兒子不會便去學嘛,也長了不少見識。這次的詞曲,兒臣敢說,是世間難得幾回聞的賀禮!」
阿和悄悄拉了下他的衣角。
元祥混不自覺,又道︰「也多虧的泰成皇後提議,也全靠泰成宮諸位多番準備,才有今日之曲。」
見眾人看向自己,阿和道︰「豫王殿下先別忙夸口,看看陛下與太後是否喜歡再幫我泰成宮邀功也不遲啊。」
「為什麼?」
「若是不夠精彩,臣妾也好撇清干系,另為陛下準備份禮物便好。」阿和說完,掩口而笑。
元祥看到周圍的目光,心中也明白了,笑道︰「你好哇,竟然想耍滑!」
這邊說著,那船已經駛到眼前,漂泊在離亭十幾丈遠的水面上。原來,那並不是一艘畫舫,乃是兩艘船以木板扣在一起,上鋪高台,更加寬敞平穩。高台下隱隱有幾名樂師,各持笙簫琵琶,若不細看幾乎不能察覺這樂聲從何而來,船周裝飾了彩絹紗簾,圍住了三面,只余一面面向亭中,正是戲台的正面。這麼做,除了美觀外更有能環住樂聲,使席上諸人听得更加分明。
台上此時站著一名艷妝女子,面敷薄粉,黛眉朱唇,峨髻高聳,廣袖飄逸,只听她開口唱道︰
「黃帝鑄鼎于荊山,煉丹砂,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登鸞車,侍軒轅,遨游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乃是一首樂府舊題的《飛龍引》。《史記》中則說軒轅黃帝在荊山鑄鼎飛升,時有飛龍降臨,來接黃帝升入天宮。傳聞不但黃帝飛升成仙,後.宮與群臣七十余人也一同乘龍升天。這一曲便是詠唱游仙,音調嘹遠幽揚,歌聲響起之時四下悄然。
又一名歌者上台,長袖玄端,衣袂翩然,乃是作男子妝扮,其聲更加渾然高亢,歌曰︰
「西海栽若木,東溟植扶桑。別來幾多時,枝葉萬里長。中國有七聖,半路頹洪荒。陛下應運起,龍飛入咸陽。赤眉立盆子,白水興漢光。叱 四海動,洪濤為簸揚。舉足蹋紫微,天關自開張。老胡感至德,東來進仙倡。五色師子,九苞鳳凰。是老胡雞犬,鳴舞飛帝鄉。淋灕颯沓,進退成行。能胡歌,獻漢酒。跪雙膝,立兩肘。散花指天舉素手。拜龍顏,獻聖壽。北斗戾,南山摧。天子九九八十一萬歲,長傾萬歲杯。」
尾音悠長,仿佛響徹湖畔,蕩氣回腸。待歌者下台,席上頓時轟然,有人連聲說道︰「好辭啊,真乃絕妙好辭!」
又有兩名少女攜手上台,妝扮清俊,一著朱衫一穿碧裙,豆蔻芳華好容顏。樂聲一起,那對少女齊聲唱道︰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淥酒生微波。落花紛紛稍覺多,美人欲醉朱顏酡。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
音色曼妙,且歌且舞。少頃,剛才的兩名歌者又重新出現在台上,四人一起和聲唱道︰
「當年意氣不肯平,白發如絲嘆何益。琴奏龍門之綠桐,玉壺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笑春風,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
舞羅衣,君今不醉將安歸。伴著這句詞,戲船漸行漸遠,只留一潭水波蕩漾著余音。眾人回過神來時,只見玉鏡湖平靜如許,方才那台歌舞好似虛幻一般,惟有清風陣陣,引得玲瓏亭上金鈴搖動,悅耳之聲仿佛天籟回響。
半響,元坤才撫掌道︰「不錯不錯,果然是人間難得幾回聞。」他向元祥笑道︰「軒轅、東溟、西海、扶桑,都是幼時朕與祥弟听師傅講的故事,彼時天真浪漫,那些美輪美奐的傳說也一直難忘。」
元祥點頭道︰「臣弟也是,前日泰成皇後曾說要用心準備件禮物,讓陛下盡興,臣弟就有了這個念頭。」
阿和心想︰臭小子真會說,明明是我的主意……不過見元祥這般高興得意,她也就微笑一下,不去戳穿。
倒是元坤笑道︰「怎麼,元祥竟會想到排演南戲?這是泰成皇後的主意吧?」
他居然知道。阿和笑道︰「以南戲排演確是臣妾的主意,曲目挑選則是豫王殿下的功勞。」
元坤滿意地點點頭,太後也說道︰「哀家剛才便說公主心思巧妙,如今一看果不其然。祥兒也十分用心,今日一曲令人耳聰目明,當真不同凡響。」
「太後謬贊了。」阿和趕緊謙虛一下。
元祥卻道︰「母後喜歡,改日兒子唱給你听吧。」
元坤大笑︰「甚好甚好,母後哪天若是耳目有恙,就叫元祥來唱歌好了。」說得眾人也跟著笑了起來。
想是太後見那戲船有趣,宴會也漸入尾聲,便提議道︰「不如準備幾艘畫舫,與眾人一起游湖賞景如何?」元坤當然答應,命內侍總管前去準備。片刻,三艘畫舫準備妥當,眾人登船游玩。元坤扶了太後,卻被蕭太後說道︰「你且去吧,哀家這畫舫上只叫幾個老親戚來游戲玩笑一番,累了便回宮,不必陪著了。倒是陛下你,不要嫌老人家嗦,趕緊為哀家添幾個孫子孫女才好。」說罷使了個眼色,元坤便看見第二艘畫舫上不但有四位皇後,還有不少貴族女眷坐在其中,名義上是在謁見皇後。蕭太後催促著元坤去第二艘畫舫,元坤也知道母後的用意。雖然有些不願,還是遵從了太後的意思。
***
畫舫的一角,阿和避開眾女,躲在船廂之外圍簾之後的一席長台上,半倚著欄桿,看著碧色的湖水。與大吳宮中不同,這里的湖中沒有茂密的蘆葉和盛開的蓮花,只是清清靜靜的湖水,偶爾能看到幾尾魚兒,也並非是亭子附近的那種花哨錦鯉,竟有常見的白鯇和香魚。玉鏡湖如此天然去雕飾,倒讓見慣了吳國那些精修湖垸的阿和生出幾分親切之感。
忽然一人在她旁邊坐下,問道︰「喜歡釣魚麼?」
「咦,陛下你怎麼……」卻被元坤噓了一下,偷眼看向船廂里,那些鶯鶯燕燕的女子們聊得正歡,倒也沒發覺皇帝不見了。
「你藏得倒好,朕轉了兩圈才發現,嗯,這個位置好。」元坤笑著,把她往里推了推,自己又擠進去一些,更不容易被發現。
「可是陛下你一來,臣妾就想走了。」阿和無奈,繼續看向水面。
「對了,還沒說呢,皇後這麼出神的看向水面,可是喜歡釣魚?」
「不喜歡,坐不住。」阿和老實回答。
「那吃魚呢?」
「嗯,這個喜歡。清蒸澆汁就好,糖醋的要多醋少糖,紅燒的最好切成魚段……」
「就記得吃……」原來她盯著湖面在想這個。
阿和顯然沒說完︰「這邊的香魚,烤著吃最好,外焦里女敕,脂香可口;那邊的草魚,可以做成魚頭湯、水煮魚和糖醋魚……」
「朕倒不知皇後精于廚藝。」
「臣妾就是最常說的那種︰只會說不會做。」阿和嘿嘿一笑,元坤忍俊不禁。
「這個湖如今冷清了點,待到春夏會熱鬧一些。」元坤看向遠方,不知不覺日頭開始偏西,到了華燈初上之時。秋日黃昏的寧靜,越發顯得湖面清幽。
「臣妾覺得這樣就很好了,這樣靜靜的看著,就會覺得很舒服。」阿和誠懇地說道。
「是麼。」元坤有些意外,微笑道︰「朕其實也很喜歡這個湖,偶爾來水邊坐坐便覺得心曠神怡。之前內侍府提議往湖中多投些錦鯉,以便美觀。朕倒覺得放些尋常的草魚、江鯉便好,想吃的時候還能順手便抓。」雖是說笑,但靖文帝登基之後,確是一改宮中鋪張奢華之風,事事以節儉務實為上。這玉鏡湖也是,少數觀賞用的錦鯉圍養在玲瓏亭周圍,其他湖水便開始養育魚蝦等物,有專人照看供御膳房直接取用,既節省了部分花費,又免得湖水疏于照料。此舉雖好,但曾為太後等後.宮中人不解。今日被阿和一提,頓時有種遇故知的感覺,心中覺得舒暢許多。他笑道︰「改日朕釣兩尾大魚上來,請皇後發落。」
「那臣妾就不推辭了。」
另外一艘畫舫停在不遠處,不是太後的船駕,而是給外臣準備的那艘。船頭一個人正對著他們招手,見他們注意到了,開始指天畫地地比劃起來。
阿和奇道︰「陛下,那位是豫王殿下?」
元坤仔細瞧了瞧,道︰「好像是。」
「咦,他在說什麼?」
「好像在說他那邊很無趣,想到我們這邊來。」
「哦,那怎麼辦?」
元坤忽然笑道︰「好辦,派艘小船接他過來。」
阿和點點頭,到底是自家親弟弟,雖然年幼,可如今這船上美女如雲,叫他過來也毫不避諱。
「不過在那之前,」元坤拉著阿和的手說道︰「咱們先回宮吧。朕想喝魚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