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神明英發的皇帝
听得出永琰對自己能舉行這個經筵,感到非常高興;那熱情洋溢的語調,說話時比手劃腳,在在都顯示出他想做個好皇帝的決心。
這名男子如此優秀……她卻無法把他當成一生的伴侶;雖然從他鐵筆銀鉤,勁健雄渾的字可以看出,他的個性穩重、言出必行,但是……她除了無法想象,和那麼多女人共同擁有一個丈夫之外,也怎樣都無法接受要從此生活在深宮中的命運。
她想和秦崢一樣,到處游歷、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想終此一生活在牢籠里;她想去過各式各樣的人生,扮演別人在這大清朝里好好的活過……
秦崢已經走了好幾天,那一夜真的是他守護她的最後一夜。
不準再想,多想無用,他是不會回來了。就算十年後他能活著回來,也因為有戰功會被擢升為武官,不會再回到擔任侍衛的角色。她該要為他高興,他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多麼好的事?
可是為什麼她就覺得心酸難過?
她趴在自己的膝上,依靠著桌腳,強迫自己平靜下來,誰知……
竟然就這樣睡著了。等她醒來,那經筵官早不知何時離去,而永琰正在撫著她的臉,輕聲說︰「醒來吧……朕的腳麻了。」
她一個激靈,連忙爬出案桌底下,站起來就接到林誠眼里射來的冰刀,大概是在責備她好大的膽子,把皇帝的腳當成桌腳靠著睡覺?
「二月初三要不要去傳心殿觀禮?然後二月初四在文華殿听朕辯論,及闡發講書‘四書五經’的心得?你可以代替林誠的位置侍候朕。」
林誠立刻反對︰「皇上,這惜桐什麼都不懂,這不妥。」
永琰笑著拉她的手,對林誠說︰「沒關系,沒什麼事要她做,朕只是希望她能參與朕的重要日子。」
于是這件事就這樣敲定。初三那日永琰穿著代表至高無上,飾有十二章圖案的袞服,乘鑾輿出毓慶宮,前後均有文武大臣擁護,前引開道,後隨扈大臣在旁服侍,帶領皇帝進了傳心殿上香。
儀式繁多隆重,皇帝不辭辛苦一一照做之後,再命皇子上香。
這時惜桐才第一次見到嘉慶的二子──綿寧。長子早殤,而此時的皇二子已經十四歲,只比韻沁小一歲,但是他剛剛娶妻。婚禮盛大,還是由太上皇親自指婚、主婚。
由于這個綿寧成為道光帝後,成為史上有名的節省皇帝,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舊衣改成;省到和他那個荷待妻子、只準她喝粥度日的叔叔永瑆有得比;因此她好奇的多看兩眼,可這兩眼卻招來綿寧的怒視,害得她趕緊低頭。
想想,她這個身體才十五歲,和永琰的大女兒同歲,這清朝的皇帝還真的都是老牛吃女敕草啊!不知這些男人怎麼想的?她不由得全身起一陣顫抖。
抬頭看那個金光燦爛的皇帝;這次終于親眼見到他那冷靜肅穆的俊顏,在陽光底下閃爍,氣度舉世無雙……
她轉過頭不忍再看,怕看了自己就會屈服。趕快想──他是人,也是要吃飯、睡覺,大解、小解,指甲長了也是要剪,和一般人一樣,沒什麼特別;所以別把他天神化了。他會這麼風光的原因,只是投胎投得好而已,所以能得到這個特殊地位;自己別被這個盛大華麗的場面給催眠,因而愛上他這個形象!
誰知道第二天,她再也忍不住了!
在文華殿里聲姿高暢、條理分明地闡述自己心得的永琰,是那樣的獨特超群、挺拔偉岸,神明英發;她的心砰砰直跳,都被他的身影佔據了。
這是一場精采異常的辯論,所有大臣都被永琰的談論折服了,臉上現出欣喜之情,對永琰的執政充滿期待。典禮結束後,皇帝賞賜大臣們一杯甘馥的清茶。
最後為了給有幸參加經筵的大臣們獎勵,永琰帶領著群臣打開文華殿後門,到殿後的文淵閣,讓大家自由翻閱閣中的藏書。這個賞賜對文臣來說,真是天大的喜事,能見到皇家所有珍貴的藏書,是一生當中多難得的機會啊?
惜桐站在皇帝身旁,看著所有的大臣像瘋了一樣,拼命地翻閱著文淵閣中的書籍,有的人甚至哭著看手中的書。
永琰轉過身來,微笑看她,她悄悄地握拳舉起大拇指,向他表示──真棒!誰知永琰一愣之後,臉微紅起來,還瞪她一眼!
到了傍晚時分,他們才起駕返回太上皇所居的圓明園。
林誠接手侍候皇帝,她趁這個時候返回自個兒的房間清洗、休息。然後在皇上用夜宵的時候,到書房服侍永琰。
「你覺得朕今日的論述說得如何?」永琰伸手接過她奉上的茶。
「皇上您說得很好,不過……奴才說了,你可不要生氣。」她先給自己找好後路,免得他又說她女子干政。
「好,你說……」
正要說,誰知林誠又奉上托盤到永琰面前。
永琰一看,眉微皺揮手叫他拿下去。
「皇上,已經又過了二十天,您還是召來妃子吧!她們……」
喔,原來又是這檔事,她連忙低下頭,誰都不敢看,免得躺著也中槍,又輪到她該糟了。
「拿下去!朕今天累壞了,哪有精神做這個?」永琰轉頭過來說︰「你快說,朕有什麼地方說不好?」
林誠眯眼嗖嗖地射向她,若他的眼刀看得見,她這張臉可能已經被他砍毀了。
等林誠走開之後,她才細聲說︰「皇上,您說的政事上要守成、解決問題是非常好的做法,可是當百姓不是那麼安居樂業時,你就要選擇創新的做法,大刀闊斧的去掉不好的治法,接受大膽的新法,這樣才能挽回頹勢……」
看到永琰的表情一凝,她不敢再說下去。
她會這麼說的理由就是因為──史書上一直評論他太保守了,總是不敢稍離祖宗家法,所以清朝的頹勢一發不可收拾。雖然他是個勤政的好皇帝,可以說像他的祖父、父親一樣盡心政務,幾乎是宵衣旰食,一心為民了。但無奈的是官場頹墮委靡,積習難改,官員怠政,他是怎樣也救不了這個大清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