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一個兵丁,報告說孔融來了。田潤記起,是自己讓孔融打理青州的。孔融亦說好今日到的。于是說︰「孔融字文舉,孔子的嫡系傳人,大文豪,建安七子之首。青州無主,我請他打理。走,我們出去迎迎。」眾人轟然響應。只有鄒靖在嘀咕,不明白建安七子是什麼名堂。
出了書房,剛剛走了幾步,孔融就過來了。這一次,因為打理青州需要有幫手,孔融帶了五六個人同行。
「文舉叔,請恕晚輩迎接來遲啊。」田潤抱拳道。孔融還禮道︰「澤坤不必多理。你看這青州的事務……」
田潤說︰「青州事務,前面的黃巾軍肯定沒管。我呢,因為馬上就要離開,也沒管。所以就沒人向文舉叔辦理交接了。只好辛苦文舉叔了。」「無妨。黎民之事,乃份內之事也。無所謂辛苦。」孔融道。
「文舉叔先別忙,」田潤道,「我這兒正好有件事情,還請文舉叔幫忙。」孔融問︰「哦,何事?」
「這里不是敘話之所,屋里請,」田潤將手一肅,「請、請!」孔融走了兩步,回頭對跟隨的人道︰「你們就留在外面。」
……
田潤給孔融讓了個座。孔融坐下了。田潤拉了張椅子坐在孔融旁邊,道︰「這些,都是我軍前的將領,都是赳赳武夫。在文舉叔面前,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孔融道︰「好說、好說。」
「不過,還是有兩個人,可以介紹一下的,」田潤道,「鄒靖、鄒立安,原任幽州校尉。」鄒靖站了過來,向孔融施了一禮︰「見過前輩。」孔融答道︰「好、好!胸有丘壑,一表人才。」
田潤又道︰「還有一位,劉備、劉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劉備也過來向孔融施了一禮︰「備見過先生。」孔融站了起來,道︰「既是宗親,理應看座。」
張飛一把就拖過一張椅子,然後把劉備按了下去。惹得眾人一陣轟笑。
田潤道︰「先生見笑了。我們這兒,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樣,不太講究理數的。」「親密無間,其樂融融,很好,」孔融道,「適才澤坤說有什麼事……」
「哦,是這樣的,」田潤道,「籌集糧草的事,我犯了個錯。我沒想到各縣送來的糧草總共有四千多輛這麼多。幸虧我有貼心的兄弟給我指了出來……喏,高順高伏義,兗州五百統兵校。就是他指出了我的錯誤。」高順過來向孔融抱拳行禮︰「順見過先生。」孔融贊道︰「直言不諱,犯上直諫,忠義之士也。」然後起身,「伏義坐這里。給我另外拖把椅子來。」
早在攻佔青州城的那次,田潤就到過此屋。其它屋都沒有椅子,就這間書房有。而且,總共就只有四把椅子。自己、劉備、高順、孔融,這麼坐也剛剛好。于是,田潤就跟了一句︰「照孔先生的意思辦。」
……
再次落座之後,田潤道︰「糧草之錯,幸伏義及時指出,才未釀成惡果。我想退回一部分糧草,又擔心別人說我出爾反爾,因此需要一個借口。這個借口,就需要文舉叔叔幫忙想了。」
孔融道︰「信義之守,在乎大義。返糧于民,何須借口。澤坤只需將糧草留下,老夫替你返還就是了。」
「文舉叔叔真夠哥們,啊,不,是……是真爽快,」田潤說,「我就是想讓文舉叔叔幫忙返還的呢。」田潤感覺跟孔融談話,總是找不到當領導的感覺,就轉而安排做事了,「伏義,你知道有四千多輛,而別的將領都不知道,想必你粗略地進行過盤點。下面的盤點,本來應該讓你來施行,但你另有要務。我就讓立安盤點了。你沒有異議吧?」高順站起身來,抱拳道︰「不知有何要務?」
「你到城外,豎一桿大旗,招募新兵。嗯,你就帶黃巾出身的兵將過去。讓那些兵,到四里八鄉都走一趟,鼓動鼓動。就今天一日,招……」說到這里,田潤又改成問話,「你看招多少兵合適?」高順道︰「三千。最多六千。」
「行,你去挑士兵吧。兗州兵要用來盤點的,得留下。還有,健婦營和輜重兵不能動。黃川、郭路、張吉、陳康、朱義、羅望,你們跟著高順。」高順等人離開後,田潤又道︰「立安,你率李建、孟恩……對了,孟恩,你還沒表態呢。到底願不願意跟我?」孟恩伏地跪下︰「在下決意肝腦涂地,誓死追隨主公。」田潤道︰「好,起來了。李建、孟恩,帶兗州兵,對所有糧車進行盤點。立安有頭腦,你們要听立安的安排。」
「各位,」田潤面對眾將說,「以往,我都是獨斷專行,沒有與眾位商量。現在我決定,今後凡有重大行動,一定召開軍前會議,與大家充分磋商。避免再犯類似于這次糧草的錯誤。此外,各位如果有什麼諫阻之議,又不方便說的,可以匿名寫下,交到……什麼地方呢?」田潤笑了笑,「嘿嘿,我沒想好。要不,塞到我的被子里?好像不行,會被人發現的,那就失去了匿名的意義了。」最後,田潤清了清喉嚨,「軍前會議的事,就這麼定了。這件事,以後由玄德負責提醒我。匿名諫阻的事,以後我們再議。今天就這樣了,散了。」
……
眾人往外走,孔融沒有走。待眾人全部都走出書房了,孔融才問︰「敢問澤坤芳齡幾何?」田潤愣了愣,然後答道︰「慚愧,我的年齡過于荒誕,不好說。」孔融道︰「瞧你做事,果敢魄力,實不像十幾歲的模樣。海內多奇士啊。」感嘆完了,孔融又道︰「各縣增送軍糧的意思,澤坤想必能夠猜到。他們都怕你。怕你今日殺黃巾,明日自己又變成黃巾了。因此,他們都想讓你盡快離開。」
「我也想盡快離開的呀,」田潤道,「對了,兗州派了一千兵進駐濟南。我們要在濟南過河,您看……」
孔融道︰「老夫立即寫兩封信,分付兗州和濟南。待澤坤離去之時,老夫親送澤坤到渡口,可保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