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體上說,蔡琰進駐郟縣。對于弘農來說,是以客犯主。兵法說,若彼為主,我為客,唯務深入。深入,則為主者不能勝也。這是因為客在重地,主居散地的緣故。重地,指深入敵境,遠離自己城邑的地區。散地,指本國境內作戰的地區。
凡是在敵國境內作戰,普遍的現象是,進入敵境愈深,軍隊就愈是團結警惕;進入敵境愈淺,部隊就愈是松懈渙散。因為士兵的心理就是這樣︰被圍困就會堅決抵抗,迫不得已就會拼死奮戰,身處絕境就會听從指揮。
軍隊深入敵國,官兵就會高度警惕,行動一致。把軍隊投入無路可走的境地,他們只能死戰而絕不可能後退。只能死戰而最終有可能不會死,就能使士卒竭盡全力。因為,士卒陷入絕境。就會無所畏懼。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軍心反而會更加穩固。愈是深入敵境,愈是更加警惕,迫不得已就只能拼死戰斗。這樣一來,就能做到不需整治督促,士卒就知道加強戒備;不需號召強求,士卒就能完成任務;不需嚴加約束,士卒就能親密團結;不需三申五令,士卒就會遵守紀律。從作戰的命令發布之日起,士卒們白日涕沾襟,夜晚淚滿面,一旦投入絕地,置身于無路可走的絕境,反而人人都變得英勇無畏了。
在本國境內,信問通,則心有所恐;親戚往來,則心有所戀。意思是說,在自己的城邑打仗的時候,士兵依然與外界通了消信,便會知道外界的種種傳說,產生不必要的猜疑和擔心;士兵依然與親戚往來,心有掛念,就有可能因為怕死而不敢上陣沖鋒。散地,說的就是軍心渙散之地。將士們只知道建立功勛,感覺不到危險的逼近,是故紀律松弛,作戰能力降低。
因而蔡琰千里奔襲。逼近到距離弘農只有五十里地的廢城郟縣,有助于戰爭的勝利。而張濟未能迎擊蔡琰,則主要是因為沒有想到的原因。當時的弘農全郡,大部分已經荒廢。有潼關在,也不可能有其他諸侯率軍過境。于是,張濟的派遣的偵騎就走得不遠;偵騎的偵查的對象主要是哪兒有可供掠劫的油水,而不是有沒有敵情。
那時候的張濟,安住弘農,對潼關和洛陽兩個方向都漠不關心。派出的偵騎,就只偵查了郟縣。更由于弘農方向地勢較高,負責了望的士兵也不需要走近郟縣,相隔二十里地,就能夠一覽無余,故偵騎只走了三十里。大部分偵騎都被派往山區十一縣,偵查哪家的豬下了崽,哪家的媳婦回娘家之類的事情去了。
所以蔡琰南下登陸陝縣,東進恢復兩關並置辦鐵床,乃至洛陽收伏白波軍的事情,張濟都不知道。最後,蔡琰揮師西向,一來就進駐了郟縣。張濟這才知道了。知道了,卻已經失去迎擊蔡琰的機會了。
……
對于張濟來說,彼為客,我為主,士兵安全,人人顧家,千萬不過輕戰。應當集合部隊糧食,據城而守。並派遣輕騎,盡可能切斷敵軍的糧道。敵軍挑戰不得,輾轉運輸糧食不至。等到敵軍陷入困境的時候擊之,則無不勝矣。
那麼張濟又是怎麼做的呢?張濟覺得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根本就沒想過蔡琰這支部隊就是來攻打弘農的。張濟判斷了一下雙方的兵力,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優勢,立即便要點兵沖殺過去。
還好有個張繡攔了一下。但張繡阻攔的理由,卻是把郟縣當著一座城池,「如若硬攻,恐我軍傷亡不小。」張繡的想法是︰「我軍可遺小隊,假裝押運糧草往東而去,吸引敵軍來搶。敵軍動,我軍則動。倘若敵軍不動,我軍亦隱忍不出。」
注意這里,張繡的主意本來是不符合兵法的。但是,假如蔡琰不動,「敵軍不動,我軍亦隱忍不出」,其效果就與兵法上的正解相同了。而且張繡還說︰「我軍拒弘農,有山地十一縣補給。而敵軍遠來,需千里運糧。敵軍耗不過我軍。若耗到敵軍缺糧,則不攻自潰也。」也可以算是歪打正著了吧。
但是。蔡琰是誰?這可是古今第一才女。蔡琰又怎會不動?
蔡琰欲攻弘農,當時能夠調動的兵力為一萬五,而弘農則有兵五萬。且弘農城高池深,蔡琰又沒有什麼攻城器械。一般來說,是攻不下來的。也就是說,蔡琰要做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敵軍太強大了。那麼,敵軍有破綻沒有呢?就這樣憑空猜想又怎麼能夠知道呢?派偵騎探查,又能知道多少呢?蔡琰認為,只有通過戰爭的本身,才能有效地發現敵軍的破綻。為此,蔡琰拋出了一個巨大的魚餌,以一千士兵的生命,一千架馬車一千匹馬的財富,去吸引敵軍攻擊。然後在戰斗之中,去了解敵軍。
這樣的用兵方式在三國之中誰曾有過呢?賈詡,被稱為毒士;乃以歷史上勸李傕殺入長安為依據,指的是賈詡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顧漢室興衰的行為。主動犧牲千名士兵性命,卻只為了換取一個偵查敵軍的機會,這樣的用兵,實際上前所未有,就連田潤、田蘭也不會這樣做。
看上去,蔡琰很有武則天的潛質了。其實也不全是。紙上談兵的時候,士兵。只是一串串數字,而不是活生生的生命。蔡琰這樣用兵,主要還是她自紙上談兵而來,第一次實戰,還沒有與普通士兵建立感情的原因。蔡琰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心狠手辣的人。
……
偵察到了,敵軍有一支強大的騎兵。張濟軍的步兵,不強,也不弱,普通。但那支騎兵夠強。不僅如期地吞下了巨大的魚餌,而且還幾乎將趙雲帶領的兩千士兵殲滅殆盡。這一支騎兵,是張濟的最大優勢。必然也是張濟的最大弱點。若這支騎兵處于危險之中,張濟必定會派兵救援。
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就簡單了,就是如何能夠讓這支騎兵處于危險之中。蔡琰的第一反應是挖陷阱。但對方有五千騎兵,不可能挖那麼大的陷阱。第二反應是挖小坑,絆馬腿,又因為土質不夠堅硬而不能成功。然後蔡琰還想過撒荊棘等等。最後,蔡琰決定用絆馬索。
次日,張繡繞道自東而來,讓蔡琰的絆馬索落空。敵情有變,蔡琰亦變。最後,蔡琰想到了地蹚槍兵,想到了以車沖馬,戰勝騎兵已經有了十足的把握。然而,這不是蔡琰的目的。蔡琰的目的是要佔領弘農,因而必須得放出幾個求援的騎兵。
當時,蔡琰還想過一策。就是伏擊這幾個求援的騎兵,其中再留幾個活口。然後讓自己的士兵化裝為潰敗的騎兵,卻詐開弘農的城門。但是,蔡琰所帶士卒中並沒有專門的騎兵。雖然有拉車的馬匹,但若要化妝為騎兵,還需要鞍韉等物品,最多只能化妝出幾十人。幾十個人,連詐來的城門都守不住。而且,就算守住了城門,後續部隊沖進城內,也很難保證能夠戰勝弘農的四萬士兵。
那就伏擊援軍吧。伏擊援軍,可以大量地消滅敵軍有生力量。讓本來兵多的弘農城變成兵力空虛。
至此,佔領弘農城的計劃已經形成。接下來,就是要驗證幾個環節。比如,地蹚槍兵到底行不行,等等。當時,在想清楚了這一切之後,蔡琰才把陳康、王越、趙雲再次叫上城樓。
……
綜觀蔡琰奪取弘農郡之戰,王越可有可無,但趙雲不是。如果沒有趙雲,蔡琰固然同樣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但勢必會死傷更多的士兵。在蔡琰的心里,王越是田潤的,所以對于王越的安排就成了擺設。趙雲有可能是自己的,于是趙雲就派上了用場。
這一時期,人心向古。婚姻不需要三從四德的約束。所謂節烈之說,乃宋以後的事情。所以蔡琰對婚姻的態度,既鄭重又隨意。趙雲的長相,蔡琰非常滿意。心中偶爾也會泛起與趙雲親熱的畫面。只不過趙雲到底與田潤是什麼關系,蔡琰始終未知。若自己將來自立門戶,趙雲到底是跟著自己走,還是給自己一槍?因此,蔡琰就遲遲沒有與田潤談起自己的婚事。
鼓勵山民們南下尋路,這個舉動超出了駐守弘農郡的本份。也可以說,蔡琰是在為田潤開疆闢土做準備。但蔡琰卻不想讓王越知道。直到送走王越之後,蔡琰才發布了告示。
南方到底有什麼?蔡琰是知道的。大致的地形,蔡琰也心中有數。就自立門戶而言,漢中、益州非常合適。然而,天不遂人願,過了一段時間,山民報告說,找到的是南下荊州的道路。
不管怎麼說,找到南下荊州的道路,意義也非同小可。蔡琰還是非常高興的。且把自立門戶的心收起,去看看荊州。于是,蔡琰帶著丫環及親兵,另外還帶了一個百人隊,攜帶充足的物資,踏上了南下的山路。
……
郭嘉這種人精,又怎麼會把心中的想法和盤托出。到時候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就不好了。並且,關羽仗著與田潤結義的身份,傲慢自大,專橫跋扈。兩番沒有听自己的話,都造成了損失。這讓郭嘉的心里十分不滿。讓關羽知道自己的厲害就成了。
郭嘉沒有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說出來,但事情還得做。打了敗仗,對于郭嘉自己也沒啥好的。于是,郭嘉就趁著關羽服軟的當口,把當夜的調兵權拿在手里。隨即,讓關羽派出幾名親兵,再次去踏堪了一下。
士兵們睡到子時,被叫了起來。列隊之後,人含枚,馬摘鈴,悄悄進發。走到善堂,郭嘉吩咐列隊。然後讓關羽帶五千人往高平進發,並囑咐,前進二十里之後,轉往大寨方向。命令張遼也率五千兵往新習方向前進,到達新習之後,折往南下,與關羽的部分合圍大寨的敵軍。
等到接近天明的時候,大寨的敵軍撤銷埋伏,起身列隊,則進行攻擊。由于大寨的敵軍隊形本來就是個埋伏圈的形狀,左右相距遙遠,故關羽和張遼的兩路人馬不需要統一行動。各自見機而行便是。交戰之後,張遼部需要在慶宜方向留出缺口,讓敵軍潰逃。敵軍能夠逃跑,則不會拼命,于是將更容易擊潰敵軍。
命令眭元率三千兵,趕赴胡狀一帶。黎明時分,掩殺敵方潰軍。郭嘉自己,率五千人,埋伏于濮陽南門附近的清河頭,再一次掩殺敵軍,並待機搶奪城門。
听了郭嘉的安排,關羽心道,大寨,位于敵軍寨門正北三里。不是說,在敵軍營寨大門與其上風設伏處之間的地段設伏嗎,怎麼變到大寨去了?待要問,各軍已紛紛啟程。關羽也只好將疑問埋在心里了。
……
于禁正如郭嘉預料的那樣,在金堤上派遣了士兵,隨時觀察風向及黃河河面情況。北方則主要由寨門雕斗上的士兵負責了望。于禁確實也做出了「今夜有風,敵軍必來劫營」的判斷。
為什麼「今夜有風,敵軍」就「必來劫營」呢?這是因為,如果無風,劫營需要殺到軍營之中。而殺到敵方軍營之中,是非常危險的。有風就不同了,根本就不需要進入敵方軍營,只需要到上風之處放火就行了。如此輕易就能挫敗敵軍的機會,稱職的將領是絕對不能放過的。因此,「敵軍必來劫營」。
要反擊這種劫營,首先得弄清這種趁風放火劫營行動的安排,而並不是郭嘉對關羽所說的在「軍營的上風之處,設下一個埋伏。」趁風放火劫營,行動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小股人馬趁風放火,二是大部隊營門附近設伏。放火之後,軍營內的士兵見到火起,紛紛起來,開始救火。在救火無效的情況下,營內的士兵就會出營,以便逃離火場。這時,埋伏在營門的附近的敵軍大部隊才會出動,對我軍以沉重的殺傷。反劫營,如果只是在上風處設下埋伏,只能殲擊小股放火的人馬,而不能給劫營敵軍以重擊。必須任由敵軍放火,而在營門外設下一個更大的埋伏圈,才能打擊敵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