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等于兩千人的沒有盾牌的歌田良士兵完成了飛蛾撲火的壯舉。或許。那尸山里面還有沒有死透的。有兩只手可以幫到他們。一是打掃戰場時候的補刀,二是時間一直拖延。
緊接著,自軍營出來的那支兩千隊就到了。他們是生力軍。他們也具有飛蛾撲火的精神。而火卻是有限的,當他們撲來的時候,火已經基本上熄滅了。
這里的火,指的是劉備士兵的弓箭。換句話說,也就是箭矢射完了。劉備雖然輜重充足,但士兵攜帶箭矢的數量始終是有限的。最基本的配置,就是每人一壺十支。劉備士兵不止。他們每人帶了兩壺。雙倍的箭矢,算多了吧。
但是,他們卻經過了下關海溝的戰斗。而在下關海溝戰斗進行之中的時候,他們、包括劉備在內,都沒有想到還會在十方繼續戰斗。因而,他們都沒有為十方的戰斗而有所保留。結果,在海溝就消耗了接近一半的箭矢。
此戰開始之前,應該說更早些時候,還在吃飯之前,劉備的士兵曾經有過休整。在那個時候,軍隊進行了箭矢方面的調劑。調劑的結果就是,埋伏的那八百人,每人十支箭。引敵的四百多人。每人十二、三支箭不等。
引敵的四百人在引敵過程中,就集中放了七輪箭雨。士兵們普遍只剩下五、六支箭矢了。然後,在埋伏圈這兒,面對兩千飛蛾撲火的歌田良士兵,先是那八百伏兵射箭,然後引敵的四百人又返身加入。最後,殲滅了那兩千人。但箭矢的確是射完了。當然,說的是基本上射完了。個別士兵還是有一兩支箭矢的。
……
自軍營出來的那支兩千隊到了。表面上看,似乎應該打硬仗了。如果真是打硬仗的話,劉備軍雖然人少,但戰斗力強,也許還是能夠取得勝利的。但時間有可能漫長,並且自身傷亡有可能很重。
劉備此時心里想的,就是打硬仗。不惜耗費箭矢,就是為了盡快地消滅前面那兩千人。箭矢雖然寶貴,但總會有用完的時候。並且,當後面這兩千生力軍沖上來之後,由于距離過近,箭矢也幾乎會失去作用。所以,劉備的策略是,集中火力,先干掉一部分再說。
兩千生力軍來了。如果他們是漢軍,如果他們是袁術、劉表、陶謙的士兵,他們會怎麼樣呢?
毫無疑問他們會一分為二,沖向埋伏的兩個四百人隊。這是因為,遠遠地,他們就看見了那兩個四百人隊在射箭。在正前方。雖然有劉備的四百多人,但這四百多人的距離要遠得多,並且中間還有兩千多具尸體的障礙。
從尸體上踏過去。說的是自己人的尸體。表現的是一種前赴後繼的精神。並不是真的要從尸體上踏過去。只要可以選擇,士兵們都不會踩踏尸體的。那是因為,尸體這種障礙,比石頭更可怕。它是軟的,踩上去很難著力;它是滑的,踏上去很容易摔倒。更為可怕的還是,尸身當中還有沒有死透的人。一踩,「啊」的一聲叫喚,還會噴點血。一踏上去,腳腕還有可能被抓住。
因而劉備預測來敵會一分為二,沖向自己的兩個四百隊。劉備則準備率領另外為四百多人先往前跑,然後通過尸山,沖向右邊。那個時候,自己的兩個四百人隊分別與一千敵人交戰。自己這四百多人經過尸山,突然殺向右邊那一千敵人。集八百軍士之力,力圖盡快把那一千敵人殲滅或殺退。最後,再救援左邊的四百人隊。
經過尸山的路線,是無奈的。就尸山不會有敵人。而且敵人通常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走尸山。
但是,戰況偏偏就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了。
……
那支軍營出來的歌田良生力軍兩千人沒有一分為二。反而是走中間,直接踏向了戰友們的尸體!
如果劉備軍還有箭矢的話,那就方便了。可惜,只有個別士兵了。轉眼之間,個別士兵也沒有了。個別士兵的最後一兩支箭矢立即射向了密集的歌田良人叢。然後,就真的沒箭了。
劉備這邊沖了十幾步,停住了。劉備一時之間不能明白歌田良軍隊的用意。自己原來以為的無人之地尸山,已經變成有人了,原來的想法肯定不能實施了。
兩邊埋伏的兩個四百人隊距離尸山有一截距離。兩名領隊的千夫長由于平時就沒有真正下過命令,因而對于這種意料之外的軍情,不能做出反應。
于是,戰場之上,劉備的三路人馬均原地不動。而只有歌田良兩千生力軍在前進。
在這個時候,菊佐帶著兩千多岡崎士兵出來了。他們被前面的廝殺所驚動。岡崎哨兵偵察後回報,劉備的人馬正向十方撤回,僅剩下四百多人。菊佐聞訊之後,立即集合了士兵,越過了原來的陣地,向劉備靠攏。在菊佐看來,劉備這些人,雖然不了解,但卻是說打就打,動了真格的。人家一千三百來人,轉眼就剩下四百來人,這樣的人,就是兄弟;這樣的人,就是自己人。
……
此時,岡崎士兵距離尚遠,離劉備的四百多人大概有五百步左右。他們看見了劉備的四百多人。同時還望見了歌田良沖鋒而來的兩千生力軍。當然,兩千生力軍腳下的兩千多具尸體是無法從遠處望見的。
看看距離,歌田良的追兵一定會先于他們追到劉備。于是,岡崎士兵就大聲喊叫。喊叫的意思,就是讓劉備趕快撤退;把敵人留給岡崎人的意思。劉備听見了。回頭一望,看見了岡崎士兵。
劉備听不懂岡崎士兵到底喊的是什麼,但是能夠猜到。實際上劉備此時並沒有處于危險的狀態,而且還略佔上風。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就誤以為岡崎士兵是來搶功來了。對于搶功一事,在乎的人通常是將領。劉備倒是不在乎的。但是,劉備不願意大好的戰局被別人攪亂。這就跟下棋的人,不希望旁觀者多嘴,是一個道理。
于是,劉備就下令,全軍沖鋒。「殺——」劉備自己提起雙股劍身先士卒地沖了上去。劉備這樣的命令,是從田潤那兒學的。這個時候進攻的命令,首先是擊鼓,其次是揮旗。輪到將領口頭下令的時候,就一個「進」字。「進」字,遠不如「殺」字響亮。因而學過一次,就終身運用了。
這樣的命令方式的確很好。不僅劉備身邊的四百多人能懂,而且遠處的另外兩個四百人隊也能懂。于是,劉備全軍。從三個方向,往中間殺來。
中間就是那兩千歌田良生力軍。面對劉備的這個方向,本來就有歌田良士兵剛剛走過尸山。那些走過尸山的歌田良士兵就迎向了劉備軍。另外兩個方向,歌田良士兵都在尸山範圍之內。但由于兩個方向的劉備士兵較遠,還沒殺來,喊殺聲就听見了。于是,有歌田良士兵橫向移動,走出尸山範圍迎戰劉備士兵。
……
轉眼間,三個方向都展開了戰斗。戰斗的位置,都在尸山的邊緣。
兩軍相逢,勇者勝。說的是士氣。士氣這個東西。有的人認為它是精神層面的東西,其實不全對。兩條同樣粗細的棍子擊在一起,誰斷?說不一定。但如果一根棍子不動,由另一根棍子擊來的話,斷的必然是那根不動的根子。這是初級物理的相對速度所不能解釋的。
初級物理認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沒動的那根棍子,之所以說它沒動,無非是因為選擇了地球作為參照物。假如有另外一個、跟擊來的棍子同步運動的物體的話,以那個物體為參照物,那麼,動的反而不動,不動的反而在動。
這就是坐而論道了,也就是閑得無事瞎聊天。既然是瞎聊,當然允許亂說。你打我,說成是我打你也是一樣的。反正都是相對運動,而且作用力與被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所區別的,就是作用點的材料有點問題。
有甲乙兩個人,很難說他們誰打了誰。他們之間,誰先動的手也說不清楚。他們施與對方的力量都是相等的。區別在于,作用點的材料不同。甲用的是手掌,乙用的是臉。嘿嘿,瞧見沒有,就因為材料不同,人們都冤枉甲打了乙。按照相對運動的學說解釋,哪有呢?
回到現場來看,劉備的士兵從三個方向沖往戰斗的位置,沿途基本上都是沒有阻礙的。士兵們速度沖得很快,氣勢很足。而歌田良士兵就差了點。三個方向的士兵都是從尸體上踩過的。那個時候,是沒有多高的速度的。出了尸山之後,這才能夠跑起速度。但是沒跑幾步,劉備的士兵就到了。
也就是低速的歌田良士兵遇到了高速的劉備軍。兩軍相比,氣勢上歌田良處于下風。
……
氣勢弱于劉備軍,戰技也弱于劉備軍,如果人數再少于劉備軍的話,那簡直就是死魚——不擺了。不對,歌田良生力軍不是兩千人嘛。人數怎麼會少于劉備軍呢?
總人數並不等于實際參戰人數。劉備的人馬,一千二百多人是總人數,參戰的人數,等于總人數。沒有一人怯戰,沒有一人磨洋工。這主要是源于劉備嚴明的軍紀,其次還源于前面的連番告捷。而歌田良軍隊就不同了。總人數雖然有兩千,但參戰人數卻一半都沒有。全部兩千士兵,大致上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就是參戰的士兵。這些士兵有五百多人。第二部分,是位于尸山,位置過遠,短時間內趕不到戰斗位置的士兵。這部分士兵有一千來人。還有一部分士兵,明明是可以趕到戰斗位置的,但他們卻猶豫了,他們不知道應該趕到哪個戰斗位置。這部分士兵有四百多人。
于是,人數較少的劉備一方,反而變成了人數較多。以一千兩名多人對付五百多人,戰技高于對方,氣勢也高于對方。于是,如摧枯拉朽,砍瓜切菜。迅速將那五百多人殺死。
之後,那猶豫的五百多歌田良士兵到達到戰斗位置,很快,他們也一個個奔赴了黃泉。
……
劉備是三面作戰。跟圍城一樣,缺一面。剩下的一千歌田良士兵是可以跑掉的,但是他們卻沒有跑。他們繼續向前,前赴後繼,視死如歸。劉備軍就再花了一把力氣,成全了他們。
劉備軍在最後面的一段戰斗,也就是成全那視死如歸的最後一千歌田良士兵的時候,沒有做出明智的選擇。前面,劉備軍的優勢,最重要的因素來自于戰場的位置。也就是尸山外面一點的地方。然而,接下來又殺了一千人。原來的平地,就又成了尸山。在這個時候,如果是軍師級別的將領來指揮,就會命令士兵們退後。退開之後,返回再戰。還是在尸山的外面。但劉備並不是軍師,劉備不知道這個奧妙。而且,就算是某個軍師告訴了劉備,劉備一時半會兒的,肯定還會擔心暫時的後退會不會影響士兵的士氣。
因為這樣的差異,使得劉備士兵所在的位置也變成了尸山之內。于是,劉備士兵的腳下就有問題了。前面所說過的那些尸山的情況,在這里同樣發生了。最後,劉備士兵把那歌田良士兵全體殲滅了,但是自身卻付出了較大的傷亡。
劉備軍原有一千二百七十九名,戰後清查死亡兩百二十一人,重傷一百五十五人,輕傷不算。八成以上的傷亡,都發生在與最後那一千歌田良士兵的交戰之中。
……
戰斗結束得很快。劉備軍與這兩千生力軍的戰斗過程,還不到一刻鐘。在戰斗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岡崎士兵就趕到了戰場的邊緣。但他們並沒有投入戰斗。
他們並不是不想投入戰斗,更不是害怕了或者其它什麼原因。他們被驚呆了。從菊佐開始到最底層的士兵,都被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