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問題,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搞經濟的人頭疼。寫進小說的作者頭疼,閱讀把經濟問題寫進小說的讀者更是頭疼。因此,田潤發展經濟就不說了。肯定有說漏了的方面,今後也不準備再補了。
回過頭來,說說田潤的水軍。劉備進攻青州,其著眼點,就是在賭田潤到底有沒有水軍。沒有,則摧毀船塢,搶奪巨船。並且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以搶奪的巨船在青州附近海面游弋,隨時摧毀田潤準備重建的船塢。如果田潤建有水軍,則劉備全軍投降。那麼,田潤到底有沒有水軍呢?答案是︰沒有。
田潤為何沒有想到組建海軍?不對,問錯了。田潤怎麼可能沒想到?不想建海軍的人,為何那麼在意海船?因而,可以判定,田潤早就具有組建海軍的想法。
想了,但是卻沒有建,這才是田潤這邊的真實情況。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對敵情估計不足。二是追求盡善盡美。
……
對敵情估計不足,估計很多人都會。在古代,我國是走在最前列的。海外各國。都是蠻荒之地。有的,甚至連人煙都沒有。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再長,在歷史的長河里,個人生命的長度都是微不足道的。因而,這個人提前做與延後做,從歷史的角度看,都是差不多的。這是巨大的差距所造成的。兔子跟烏龜賽跑,兔子睡一覺,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只有敵情逼近了,差距縮小了,才不能允許睡覺。對于海外,田潤想,美洲大陸和澳洲大陸也許還沒有人煙。而其它島國,好像還是在唐朝派出鑒真和尚之後,才慢慢發展起來的。因此,急什麼呢?且讓我睡一覺再說。
對于劉備,田潤還是相對重視的。但是,三國英雄里面,田潤最重視的是誰?難道是劉備?不,不是劉備。讀者應該能夠猜想得出,最重視的,應該是曹操。
到三國,第一問題,是能否在曹操的統治之下活命;第二個問題,是能否與曹操抗衡;第三個問題,是能否制約曹操的發展;第四個問題,是能否趁曹操還沒有發展壯大之際予以殲滅。數到劉備沒有?沒有。
田潤很幸運地躲開了第一第二兩個問題。一上來。就是第三個問題。到190年春,與曹操交手的時候,田潤已經有人口幾百萬,士兵二十幾萬;而那時的曹操,就只有一萬余兵,還沒有人口,沒有地盤。于是,第三個問題還沒有正經去想,就已經解決了。
有一個道理,是田潤在以往商戰里面深有體會的。那就是︰越是壯大,就越是好發展。既然自己已經遠遠將曹操拋在了後面,那曹操就不可能再有機會了。既然曹操沒有機會,田潤就不需要再如臨大敵了。因而在虎牢關,田潤並沒有特意去殲滅曹操,而是將曹操與其他諸侯同等對待了。
那不是田潤大意或者輕敵了。上位,與下位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處于曹操之下,才會有殺曹操之心。而那個殺曹操之心,也不是因為私仇,而僅僅出于自保。處于曹操之上,就不必了。既然沒有私仇。那麼就應該像海納百川一樣,有容乃大了。
後來,曹操略有發展。但因為受到田潤的影響,其發展速度想快也快不了。剛剛有了一點起色,曹操就死在了關羽的手里。之後,田潤看過戰報,詢問過郭嘉,然後明白,真正說起來,曹操應該算是死在了田蘭的手里。而田蘭,田潤認為自己是了解的。田蘭是沒有多大本事的。田蘭都可以把曹操滅了,其原因當然不在田蘭,而在于田蘭所擁有的實力。而田蘭所擁有的實力,實際上就是田潤的實力里面很小的一部分。
如此一來,田潤就有點把天下英雄不當一回事的感覺了。孫堅失蹤,田潤一次都沒有派人去尋找過。孫策崛起,田潤也沒有在借糧給袁術的時候下爛藥。田潤都已經不關心孫策了。
田潤對于劉備,要比孫策關心一點。這是因為,田潤與劉備結過義。雖然恩斷義絕,卻還沒有完全敵對。前段時間,有一些行動是專門針對劉備的,但目的卻是為了劉虞。劉虞滅亡之後,北方就劉備一個癬疥。因而田潤才派田豫出關尋找。結果沒有找到,那劉備多半就是逃到島國去了。
也好。如果劉備是個禍害,就讓她去島國禍害吧。因而,田潤覺得這樣的結果相當不錯。畢竟還是有情分的。關羽犯了兩次嚴重的錯誤,田潤都沒有殺;對劉備,田潤就不準備趕盡殺絕了。田潤沒有想到劉備會具有大規模跨海作戰的能力。
……
追求盡善盡美,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合理。換個說法。要做就做到最好,好像就合理了。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理想情結。不做則已,要做,則往最好做。對于一些任務性、被迫性的事情,人們或許會敷衍塞責。但對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會傾盡全力,達到自己有可能達到的最上限。
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客觀上,只能達到某種程度。這是自己無法改變的。在現在這個時候就是。田潤知道內燃機、蒸氣機的原理,但是卻做不出來。簡簡單單的「氣缸」二字,就難住了田潤。氣缸,就是一種引導活塞在其中進行直線往復運動的圓筒形金屬機件。圓筒形金屬機件以及活塞,田潤都能夠制造得出。但是,就是不能加工到那樣的精度。精度不到,一是漏氣,二是摩擦磨損,根本就無法使用。因而,氣缸是剛剛起步的重工業無法完成的任務。
做不出氣缸,就做不出蒸氣機和內燃機。盡管有煤有水,盡管還找到了石油,也只能干瞪眼。不過,田潤並沒有為此而懊惱。田潤希望做到的只是在可能的情況下做到最好。
不能使用機械力,那麼就只能使用人力和畜力了。但那個劃槳的方式卻是可以改變的。很久以前。田潤向馬鈞提過這事。馬鈞當時想了,沒有結果。後來就忘了。然後,在190年冬,造船的時候,田潤再次向馬鈞和鄭渾提起。這一次,馬鈞很快拿出了一個方案。
馬鈞的這個方案,其實並不屬于發明。因為馬鈞的方案,就是原來的翻水車。馬鈞只不過將翻水車改變了一下。原來是將水往上提,現在改為將水往後送。還是采用的龍骨葉板鏈條傳動。其執行部分仍然以長條形臥于水中。但驅動部分則改了一下,改成了前後兩排共八人驅動。
田潤拿過方案之後,贊賞了一下。然後詢問為何不使用畜力。馬鈞說,畜力的好處僅在力大;但畜牲卻沒有人听話。如果畜牲發脾氣了,該快不快,該慢不慢,那就糟了。因而還是人力好些。田潤認可了這種說法。
不過,田潤卻沒有認可翻板刮水的方式。田潤覺得螺旋槳應該是能夠生產出來的,就說出了自己的構思。馬鈞、鄭渾二人均對螺旋槳的構思大為驚嘆。螺旋槳對于現代人來說,應該很熟悉。電風扇,就是一種螺旋槳。只不過電風扇扇的是風。田潤的螺旋槳則準備用來推水。
鄭渾很快就把螺旋槳就做出來了。田潤一看,根本就不行。鄭渾做的,就是風車那種螺旋槳。槳葉很窄。窄葉槳通常在高速的環境下使用,如飛機。而在田潤的船上,因為是人力驅動,轉速一定不高。轉速不高,那槳葉窄了,推動力就不夠。
加寬槳葉,這四個字,對于現代工業來說,再簡單不過了。但是,在田潤這里,卻難住了所有的能工巧匠。他們不斷地試制,不停地拿給田潤看,也多次地拿水中檢驗其推力,結果卻一直沒有成功。一來二去,把造船的進度都耽誤了。最後,田潤決定,前十艘船,做成民用漁船。以馬鈞的龍骨葉板刮水的方式推動。戰船先不做。
到191年11月,具備強勁推動力的螺旋槳還是沒有試驗成功。田潤就只有十艘民用漁船,沒有戰船。水軍也還沒有開始組建。
……
田潤的巨船,說是民用漁船,實際上是非軍事「國營」漁船,船上人員並不是真正的百姓。
孟林擔任船長的那艘巨船,在救起劉備和紀美花岸之後,曾經在大島歇腳。歸來之後,孟林曾經將航海情況向上級進行了詳細的匯報。孟林匯報的情況,到田潤這里的時候。又已經去掉了經濟方面的枝葉,只剩下了「屋久島有人居住」七個字。
這算個什麼情況呢?田潤在上一世,知道得雖然不詳細,但還是知道島國是有人的。田潤曾經听其他玩三國游戲的人說過,島國上面有很多武將,內政都不錯。田潤就記住了一個名字,叫做卑彌呼。因而,孟林的匯報沒有能夠向田潤提供嶄新的信息。
……
劉備此時的六萬軍隊,已經有五萬能夠在水面作戰。但達到水軍級別的人卻不多。加在一塊,也不過兩千人左右。因而劉備的五萬士兵還是不能一次性到達目的地。
在全面佔領島國之後,劉備戰船制造的重心發生了轉移。劉備還是認為,決定勝負的始終是陸軍。水軍,現有兩百多戰船、五條指揮船,已經足夠了。主要就去造超級運兵船了。不過,由于運兵船太大,工藝十分復雜,截止9月,總共也只造了兩艘。
劉備的軍隊真的具備遠程跨海攻擊能力嗎?這得看「遠程」遠到什麼程度了。實際上,根據以往的經歷,劉備的攻擊能力是不能超過五百里的。超過五百里,就不能保持編隊,就不能形成戰斗力了。
因而田柔在安排攻擊青州的行動時,並非直接由島國出發。而是通過長奇島、珍島、泰安半島、夢金浦里四個跳板型島嶼,將整體距離分割開來。其中的每一段距離,都少于五百里。
說9月,是因為劉備9月就開始出兵了。對,劉備準備在冬季開戰而不是夏季。但距離過遠,調動船只過多,籌備糧食巨大,一切都在拖延時間。待劉備軍到達夢金浦里的時候,就恰好是11月了。
……
什麼叫不遺余力?就是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去,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不過,那是理論上的。且看劉備的不遺余力。
劉備出動戰船兩百艘,指揮船五艘,運兵船一艘,士兵總數超過萬人。留下的士兵約有三萬八千多人,戰船二十多艘,運兵船一艘。這就是現實當中的不遺余力了。劉備做到的是,集合最大攻擊力。不能形成攻擊力的,留下就留下。
五艘指揮船,劉備和閻柔、三斗在一艘,四名水軍將領梁寬、趙衢、盛曼、蔣舒在另外四艘。除此之外,陸軍將領公孫續在劉備船上,鮑隆、霍弋、董厥、魏邈在另外四艘船上,嚴綱和王頎在運兵船上。武系將領已然全部出動。
……
沒有選擇風和日麗的日子出發。這是因為,自夢金浦里至青州,尚有三百里海路,六天後才到。六天之後的天氣,這會兒是沒辦法預測的。總之在這11月份的嚴冬季節,是不可能出現大風暴的。
六天三百里,每天是五十里。其實如果船少的話,是能夠走得快一些的。船多了就不行。得以最慢的那艘船的速度為準。這個道理,跟陸軍行進速度的計算差不多。
還有就是,清晨起錨的時候,會有一些船只因為鐵錨未能抓實海底,被海流沖走。被沖得不遠的,就返回原位。大隊這邊,也會派出一些船只到近處尋找一番。找到了,帶回。找不到,就算了。凡是種種,都會延緩前進的速度。
仿佛是天佑劉備一樣,五天,平安無事地過去了。僅有不到十艘船失蹤。這對于如此巨大的船隊來說,是相當少見的。清晨,船只編隊。由于即將到達青州,還特別對弓箭等兵器進行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