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多彌、白蘭等國的百姓就遭殃了。二十年戰亂。百姓紛紛流離失所,舉家搬遷,或龜茲,或疏勒,或喜馬拉雅山與昆侖山大山之中。只要能避開吐蕃大軍,哪兒都行。
剩下的百姓不堪忍受。多彌國,在將領桑格欽參的帶領下,百姓起而作亂,一舉擒獲國君,向吐蕃投降。谷卡巴心中萬分不願,卻也只得接受。緊接著白蘭國立即效仿,半月之後,也降了吐蕃。
不能再進行掠奪了。
此時的情形已經沒有當初嚴重。一是吐蕃軍隊已由原來的五十余萬逐漸削減為三十余萬;二是吐蕃自身經過二十年來的休養生息,民生慢慢復蘇,直接抽調給軍隊的物資有了長足的增加。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谷卡巴將目光投向了廣袤的中原大地。
對于中原的富足,谷卡巴極為景仰。相比中原大地,吐蕃只能算小國。不久,谷卡巴發現,中原崇尚的。竟是吐蕃盛產的金銀,而吐蕃匱乏的卻是其他物資。子虛八年,也就是杭州知府張永調任四川知州的那一年,谷卡巴遣使入京,揭開了兩國貿易的篇章。
第一次,谷卡巴挑選了一些禮物作為貢品,向中原進貢。天朝太後亦遣使臣到吐蕃下書撫慰。緊接著,谷卡巴立即開始討封請婚。
討封請婚,其實是谷卡巴掩人耳目之計。
在天朝上國,人們口中雖稱吐蕃為「友邦」,但骨子里卻將其視作「蠻夷」,也就是未經教化的野人。更加明白地講,也就是「尚不能算作人」。天朝公主乃金枝玉葉,無論怎麼嫁錯了,總歸是要嫁人的。而你吐蕃贊普根本就不能算作人,又怎會嫁給你?
這些,年近六旬的谷卡巴早就心知肚明。請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遣使。天朝既然不允,吐蕃就有理由不斷遣使請婚。討封號,乃不花天朝一分錢的事情,讓天朝有台階可下,以免請婚一直不允,雙方尷尬。
吐蕃國地廣人稀,到處皆窮山惡水,放眼即不毛之地。戰亂二十余年之後,人民休養生息,眼看著元氣漸復。這個時候。絕不能將軍隊的給養一下子全部壓給民眾。故此谷卡巴不斷地遣使中原,購進了大批的糧食和物資。
三年之後,谷卡巴掌握了四川大致的地形地貌。「四川四川,四面是山,大軍攻不進,火炮打不穿。」那里實在是一個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封閉自成而又容易防守的地方。谷卡巴立即調集大軍,作攻佔四川的準備。
平時軍隊的給養是作維持之用的。要打戰,就必須有所儲備。事有湊巧,吐蕃這次突然增大的糧食購買,正好遇到四川水土整治推廣良種之後的首次糧食傾銷。谷卡巴大為驚異,在低價購進大批糧食之後,反而停止了進軍。
自子虛八年開始,谷卡巴遣使入訪中原,同時也造訪了四川等地。當時四川的民生與吐蕃甚為相似。短短三年之後,就能有這麼多余糧外銷,這是怎麼弄的?若能搞明白了,吐蕃豈不是也能興旺起來。于是,谷卡巴吩咐與四川貿易的使臣深入民間,探尋究竟。
據貿易使臣回報,四川最先同樣是軍政,以軍為主。後改為政軍,以政當家。隨後,政又分為雜政和刑司,將傳統的問案審訊分離出來。再後,雜政還析出農具、醫館、教化、工匠等分支,每一分支與最先的軍隊地位等同。現在的四川,大到修水渠開荒,小到種什麼糧食載什麼樹,以及小孩入不入學堂之類的瑣事,官府都管。
世間事,並不是別人做出了樣子,自己就能夠學來。吐蕃的軍政,實際上是軍佛政。若要照四川的樣子進行分離,誰來統領全局,誰來負責軀干?權力分散固然不願,人才不足事亦難成。此外,將在四川高產的糧食移栽吐蕃,盡數不佳。而四川良種之一的佔城稻,還只是出自越南的下等品種。看來,要真正領會興邦之道,實非一早一夕之功。
子虛十三年,谷卡巴完全喪失了向四川學習治國之道的信心。然而,當谷卡巴再次準備進兵的時候,卻發現西夏、大理、吐谷渾等國礪兵秣馬、枕戈達旦。垂涎三尺之意,均表露無遺。
此時,谷卡巴對于四川,要的已不是佔領,不是掠奪,而是政要人物。故此。谷卡巴拜釋迦桑布.達賴為先遣營元帥,拜洛追堅參、本欽、班智達等人為大將,點兵十萬,攜帶直接購買和經西夏轉手後購買的足夠大軍吃上三年的近百萬石糧食,秘密駐扎四姑娘山上。
谷卡巴交待,除了對吐蕃本國的防備之外,要盡量推遲介入諸國對四川的戰爭,避免消耗;但在四川大廈將傾之時,一定要率先沖進成都,活捉四川政要首腦。
四姑娘山高聳入雲,終年冰封雪蓋,雲遮霧繞。釋迦桑布的大軍在上面吃著四川出產的糧食,虎視著四川。
兩千余里川蕃道,偵騎隊返回時用了十八天。若由武林高手單人獨行,則只需十天。但大軍不同,大軍行進要用四十天。
按照谷卡巴的部署,通麥和四姑娘山每日互遣小兵聯絡。三月下旬,聯絡中斷。月底,四名小兵齊至通麥,帶回了四川雷又招大軍進軍吐蕃的消息。
在八美附近一個叫做協德的地方,一個小兵正好遇到雷又招大軍自刺巴龍轉出,當即便躲藏了起來。兩日後,大軍過完。小兵亦增至三人。然後,三人抄小道急速趕路,又追上了一人,故此四人齊至。
小兵趕路,雖比大軍快捷,但由于走的是翻山越嶺的小道,故此也快不了多少。也就是說,雷又招馬上就要兵臨通麥了。
與此對應,消息也傳到了四姑娘山上。由于八美距四姑娘山只有四百余里路程,故早在三月中旬,小兵就報至釋迦桑布軍前。
釋迦桑布立即召集洛追堅參、本欽、班智達三位大將緊急蹉商對策。
四姑娘山。位于小金與汶川交界之處,距灌縣二百余里路程。而灌縣離成都卻只有一百二十里地。所以,算起來,四姑娘山應屬于四川的近畿。
深入敵國月復地,周圍有許多敵國城邑的地區,在軍事上把它叫做重地。奮力疾戰才能夠生存,不奮力疾戰就會全軍覆沒的地區,叫做死地。像四姑娘山這樣的,離開本國,進入敵國近畿作戰的地區,兼有重地和死地的特點,軍事上就叫做絕地。
凡是在敵國境內作戰,普遍的現象是,進入敵境愈深,軍隊就愈是團結警惕;進入敵境愈淺,部隊就愈是松懈渙散。因為士兵的心理就是這樣︰被圍困就會堅決抵抗,迫不得已就會拼死奮戰,身處絕境就會听從指揮。
軍隊深入敵國,官兵就會高度警惕,行動一致。把軍隊投入無路可走的境地,他們只能死戰而絕不可能後退。只能死戰而最終有可能不會死,就能使士卒竭盡全力。因為,士卒陷入絕境,就會無所畏懼。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軍心反而會更加穩固。愈是深入敵境,愈是更加警惕,迫不得已就只能拼死戰斗。這樣一來,就能做到不需整治督促,士卒就知道加強戒備;不需號召強求,士卒就能完成任務;不需嚴加約束,士卒就能親密團結;不需三申五令,士卒就會遵守紀律。從作戰的命令發布之日起,士卒們白日涕沾襟,夜晚淚滿面,一旦投入絕地,置身于無路可走的絕境,反而人人都變得英勇無畏了。
指揮三軍。就像指揮一個人的手臂一樣。調動他們去作戰,不需要告訴他們全部的計劃;讓他們去爭取有利的形勢,而不需要對他們指出其中的危險。將他們置于絕境,然後讓他們自己去求生存。把軍隊陷身于危險之中,才能鼓舞士氣,精誠團結,上下一心,轉敗為勝。吐蕃贊普谷卡巴秘密安置十萬大軍于四姑娘山上,實是深得兵法的精要。
現在,釋迦桑布與洛追堅參、本欽、班智達三位大將就非常團結。在四姑娘山這個特定的地方,以往的些許摩擦,誰都不在意了。
釋迦桑布.達賴開門見山,首先說道︰「據探馬回報,四川大軍排成四列行進。小兵潛伏了兩日,大軍方才過完。照此推算,川軍兵力定然不下十萬之眾。據我們以往偵察得知,川軍總兵力本來就只有十萬。如今傾巢而出,突襲我國後方,事態非同小可,我軍斷不可坐視不理。不知三位將軍有何良策?」
「啟稟元帥,正所謂‘知己知彼,方才百戰不殆’。我們首先應該弄清楚川軍究竟想要干什麼。」洛追堅參首先道︰「依卑職看來,川軍定然已經探知我軍的所在,而且誤以為我軍就是吐蕃的主力,想避開我軍鋒芒,這才奇兵突襲,直插我國後方。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國還有贊普的二十萬大軍在通麥恭候大駕。故川軍此舉,對我國根本無關痛癢。」
本欽接過話頭︰「我來說兩句。咳,嗯。川軍以四路進發,可見行軍之急速。川軍過完之後,探馬趕上四姑娘山,歷經四百余里。與此同時,川軍依然向通麥行進。我軍若是現在就兼程追擊,算起來,已經差了八百里了。按每日縮短五十里計算,需要半個月之後才能追上。而那時,川軍早就到了通麥。追擊,也就起不了什麼作用了。所以卑職認為,川軍這次繞道迂回的目的,肯定就是為了防止我軍的尾隨追擊。」
班智達道︰「卑職以為,四川此番全軍突襲我國後方,根本就是自投落網。我們應該利用四川後方空虛的大好時機,即刻拔營,兵分兩路。一路沿川蕃道追擊,至通麥城外,與贊普的二十萬大軍前後夾擊川軍;另一路則直取成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四川的根本之地一鍋端了。何去何從,還請元帥定奪。」
洛追堅參道︰「班智達所言,甚有道理,但似乎還有些缺陷。從四川這個方向攻到通麥城外,右邊峭壁之上是高聳入雲的雪山,左邊懸崖之下是怒濤翻滾的寒江,道路十分狹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四川的大軍根本就施展不開。川軍如果想要繞道,南有墨月兌,北有普拿,都是一等一的絕地,也休想繞得過去。而且贊普守軍有二十萬,川軍卻只有十萬,也是我眾敵寡。通麥城完全可以說是固若金湯,沒有絲毫危險。
「我軍若是兵分兩路,其中一路,奔行三千里,只是為了取得夾擊川軍的效果,能夠得到的好處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倘若再有其他意外,還有可能得不償失。所以,卑職認為,分兵兩路不如合兵一路,盡全力攻佔成都,方為上策。」
本欽道︰「洛追堅參此言甚是。臨行前,贊普交待我軍,要活捉四川政要首腦人物。如今四川軍隊傾巢而出,等于是給了我們一個大好的機會。我軍完全可以快速攻入成都,待捉住張永、張尚之等一干要人之後,立即回師吐蕃。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與大理、西夏、吐谷渾等國交戰,避免消耗;另一方面,仍可以夾擊偷襲通麥的川軍。」
班智達道︰「本欽這個方案完全可行。真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元帥,你看,還有沒有什麼遺漏之處?」
釋迦桑布.達賴元帥略為沉吟,在腦中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才道︰「好。班智達,你先帶一萬人馬下山,守住山口。本欽,你帶五萬士兵隨後攻取灌縣。洛追堅參,你跟隨本帥,率剩下的四萬人馬,押運糧草輜重,明日清晨出發。那時,如果本欽已經攻下灌縣,我們就直取杜鵑城。班智達待糧草輜重過完之後,至灌縣接替本欽進行防衛。本欽則趕到杜鵑城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