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對于他們的這趟旅程,項秀充滿期待,對于朝堂千篇一律的歌功頌德,討要各種費用的行為,項秀早就沒了興趣,還是貼切實際的好,
這不,費才,方方,田宮,于謙等人的私訪,或許會為自己,更或者是大秦帶來新鮮的血液。
他們除了正事以外尋訪人才,也是功課之一啊,所以他們帶來更加實際、確切的東西和人才,有這些東西和人,項秀相信自己的執政生涯不會孤單。
這邊皇宮雞飛狗跳,人人自危,而京城里除了高門大戶知道些事情外,尋常百姓依然過著和往日一樣的生活。
內大臣樊凡在白天接到官家的御令後,就一直在京城晃蕩。
對于怎麼在京城的各個茶樓、戲院、妓院等地打探消息,樊凡相信沒有人比自己更有優勢。
在給了路邊的閑漢們一些錢財後,他們會給自己在京城的狐朋狗友帶話,到時打听起來還不是兩個手指捻田螺----輕而易舉麼。
當然消息多了也不好,這不坐在一個茶樓的樊凡,埋頭苦思,那些個老大臣們派人「守門」到底上不上報吶,怎麼上報才好吶,想了一會,樊凡放棄了,讓跟班的太監會皇宮報告去了。
對于自家堂弟的龜毛性格,樊凡表示理解不能,按理說,這些大臣才開動的時候,官家那絕對會有奏章報告的,但是一直沒有情況啊,弄的樊凡頭痛,不知道要怎麼報告,所幸讓太監自己如實回答去。
---------------------樊凡父親的艷麗桃花史-----------------
樊凡是理郡王的親生兒子,這個理郡王可不是個簡單人物,不過在厲害的人,總有打眼的時候。
這不三十年前那個理郡王不就娶妻不慎,被先皇降爵,親王變成了郡王,不然樊凡繼承爵位怎麼著也是郡王啊,哪里想現在還是個貝勒,不過如果不是那場變故,這個樊凡又怎麼可能的兩任皇帝的青眼吶。
那時理親王在朝政上,努力取得了先皇的信任,得到不少權柄,本來該家和萬事興的理親王府,卻開始家犬不寧,歸根究底還是那個親王爵位罷了。
大秦律例,親王爵位二代始降,稱為恩露,而親王以下卻是世代降級,皇室降到公為止;外姓最高爵位為公,而降到四品奉恩將軍為止。
三十年前,理親王嫡福晉過世,皇室憐其無妻主持王府大局,給理親王找了個禍水繼福晉。
理親王福晉因為一直沒有子嗣,所以對其他女人打壓的十分狠辣,那些年流產、早殤的子嗣不比這些年項秀死的子女少,而且更為狠辣的是,但凡那些著了福晉道的女人,都失去生育能力。
理親王為了無嗣而大為光火,所以理親王府年年進新人,那時理親王對于所有看著好生養的女子,就想弄回府。
而福晉急人所急,但凡理親王看上的,用盡手段把人弄進了王府。
為此理親王的名聲,在京城和周邊不是一般的差,什麼的那還算好的了,那幾年京城官宦人家都把女兒鎖在家里,就怕那個色魔看上了自家女兒。
而事情鬧得越來越大了,終于有一天,福晉把一個郡主弄到了府里,那個郡主也不是個惹的,因為出生高貴,而且和理親王又有了「事實」,所以先皇降下聖旨,那個郡主就成了理親王的平福晉。
對于那個平福晉的存在,也算理親王自己提議的,畢竟總不能讓人家郡主當個側室吧,休掉福晉又與禮不合,而且理親王和福晉多年夫妻,多少還是有些感情的。
為了這個平福晉,理親王和郡主鬧的不可開交,最後惹得先皇降下聖旨,說理親王道德敗壞,撤出一切職務,降爵郡王為止。
于是兩個福晉在王府里斗法,斗得天昏地暗,郡主查出福晉當年做的齷齪事,一把扳倒福晉,獨大王府,但是郡主卻被福晉擺了一道小產,並且終身不孕。
那個時候樊凡的母親還是理親王的一個侍妾,理親王由于之名聲名赫赫,所以侍妾多如牛毛,格格才是皇家正經妾室,而且侍妾不上玉牒,所以理親王為了養得活家人,不得不貪污、搶佔民田,為了錢財,那位親王在降為郡王後,無所不用其極。
郡主本著我得不到,誰也不想得到的思想,把持後院,雖然她沒有像福晉那樣讓其他人絕嗣,但是生一個死一個、懷一個流一個的絕嗣做法,讓王府的名聲更是江河日下。
但是樊凡還是在理郡王的保護下,出生了,可惜,理郡王是個男人,就算在小心也有疏忽的時候,于是2歲的樊凡被郡主派人拐走,賣到邊遠鄉間,還處死了樊凡的親娘,理由就是沒有照顧好樊凡。
理親王在樊凡「死」後,萬念俱灰,覺得自己這輩子估計沒有兒子命,也就對沒有了什麼追頭,摒除雜念,又開始認真辦差,重新得到先皇的信任。
樊凡在被賣到鄉間的時候,那個人販子發了善心,所以樊凡被賣的是個土財主人家。
那個財主家庭巨富,可惜就不出個讀書人,而且兩老夫妻恩愛,沒有妾室做亂,可惜沒有子嗣。
所以在把樊凡買回去後,什麼東西都給他最好的,或許也是基因好,樊凡沒有被嬌慣壞了,在稍大些的時候,更是對讀書做學問感興趣的很。
樊凡父母都不是學問人,為了樊凡,那是多方尋訪名家,終于有個終日躲在深山的名士看上了樊凡,收了樊凡當關門弟子,由于父母和師傅的無私教養,樊凡可以說是文成武就。
不過樊凡由于長于鄉間,所以難免沾染些鄉間習氣,樊凡在父母和師長面前是一個模樣,離了他們,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小時候仗著孔武有力,沒少收小弟、打人,猶如混世魔王般混跡鄉間。
不過好在樊凡人品不錯,運氣也不錯,所以在一表人才的長相下,另外一面倒也沒被家人發現。
後來樊凡開始考科舉了,這時的科舉還不是清朝那些個死板考法,天文地理,一切只要朝廷用得到,那麼就是考題,靈活的很,就算是上一屆的狀元,也不敢說能在下一屆考個好成績。
于是運氣一向爆棚的樊凡帶著僕從,到了京城,在考了個狀元後衣錦還鄉,可惜那時父母已經去世了,父母為了不打擾自己考試,硬是讓族人瞞了下來。
于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樊凡為父母守孝三年,而後又有師傅去世,于是又是三年,在那六年里,樊凡不在是個文明混混了,變的成熟英武不凡。
求點擊求推薦,其他的有啥給啥吧,沒有給個人場也好,被人留下顛三倒四的印象,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