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傾城 正文 第一百四十二章 落定(五)

作者 ︰ 子夜妃子

暗夜中,香煙裊裊,一陣霧氣騰騰升起來,李承乾的面容在煙霧里漸漸看不真切,擺滿了時鮮水果的桌案上,金光閃閃的四個字格外醒目︰稱心之位。

李承乾的聲音低沉,似是從地底發出的一般︰「稱心,我就要成功了,到時候,我取了李泰的項上人頭來祭拜你……」朦朧的月光中,李承乾的臉龐稜角分明,顯得有些猙獰。

一只迷途的烏鴉聒噪的叫了幾聲,迅速消失在夜幕里。

明暗不定的內殿中,一座塑像的影子拉的長長的,顯得有些寂寥。

這邊魏王府中,也是朱門緊閉,木易的聲音有些顫抖,帶著不為不知的喜悅︰「主子,皇上真如此說?」李泰微微頷首,臉上浮現幾分志得意滿的微笑︰「父皇親口對我說,廢立之事指日可待,讓我安心等待。」

木易聞言松了一口氣,也大感歡欣︰「皇上一言九鼎,既然做出了這等承諾,主子您就且,安心等著吧。」李泰微微一笑,眼里卻顯得有些暗淡︰「旁人永不會知道,我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木易听得不真切,問道︰「主子說什麼?」李泰搖了搖頭,仰頭望著窗外的明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木易看著魏王獨立在窗前的背影,不知道為什麼,方才的歡喜稍減了幾分,突然覺得已經許久沒有看到魏王真真切切的笑容了,就連王妃進府的時候,他也只是一個勁的飲酒,有時候喝得醉了,嘴里便翻來覆去的叫著一個人的名字,酒水灑落了滿衣襟也不曾察覺。

就連長子李欣出世的時候,魏王也只是遠遠的站在門口,神情飄渺,嘴角含著一抹模糊的微笑,卻並不見得有多高興。木易在魏王身邊服侍多年,此刻卻不敢再深想下去,只是替魏王妃惋惜,那樣嫻靜典雅的一個人,只是可惜沒能得了魏王的歡心……

李泰對木易的心思毫無所覺,只是靜靜的凝望著宮城的方向,神情落寞。

武明空卻在內室與壁儀低聲細語︰「紇干承基當真被抓住了?」壁儀鄭重的點頭︰「千真萬確,是我親耳听見戴公公說的。說是紇干承基與齊王私交甚深,不知怎的被皇上知道了,就將他投入大理寺了。」

武明空面色凝重了起來,紇干承基可算得上是李承乾的心月復了,之前刺殺于志寧,就是紇干承基奉李承乾之命前往的。

一夜無話,武明空倒也睡得安穩。

只是沒有想到,事情爆發的這樣快。

武明空明顯覺察到了宮廷內的緊張氣氛。

在御書房時,藏在寶藍色廣袖之下的五指緊緊握住了匕首,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太子東宮與皇宮不過一堵牆的距離,如果事先有所準備,幾乎可以帶著人馬長驅直入,不費吹灰之力。

紇干承基下獄後的第二天,傳來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

先是紇干承基為了自保,供出太子李承乾的謀反計劃,後來又是侯君集的女婿賀蘭楚石來李世民跟前告密,說侯君集與太子勾結,有反心。

據說侯君集就常常在夜間驚醒,出一身冷汗。他的妻子,勸他道︰「你是國家的重臣,是不是做了什麼虧心事?如果真的做了,我勸你趕快去自首,或許還能保住項上人頭和咱們的家產。」侯君集心高氣傲,目空一切,哪里肯從?

李世民听完後大為震駭,蒼老的面龐上寫滿了震驚和痛心,不管怎樣,到底還是親生兒子,如今卻要兵戎相見……

李世民立即指定司徒長孫無忌、司空房玄齡、特進蕭瑀、兵部尚書李績,會同大理寺、中書省、門下省組成專門法庭進行調查審判。這個專門法庭幾乎匯集了當朝所有的高級官員,可見李世民對調查太子是否謀反一事的重視。專門法庭經過調查,認定謀反證據確鑿。

隔著一道半透明屏風的武明空將這些臣子們的回奏听得一清二楚,一顆心更是高高懸起。

不是沒有想過李承乾有異心,極有可能會謀反,只是心里有些失落,李承乾爆發的太早了,還沒有等到李治羽翼豐滿。潛意識里,武明空希望李治能登上皇位,繼承大統,可是現在的形勢看來,立李泰為太子的可能性最大。

不可否認,李世民為了立李泰,已經隱忍多年了,不可能會放過這樣一個好機會的。

一個謀反的太子,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李世民問侍從官員說︰「怎麼處置李承乾?」沒有人敢回答,那些大臣們紛紛低下了頭。

誰都知道,李世民是出名的慈父,他想改立太子不假,可沒有殺李承乾的心思,內心深處,還是希望給李承乾一個好歸宿的。只是,一個謀反的太子,誰又敢站出來為他說些什麼

通事舍人來濟卻站了出來,建議道︰「陛下仍然是慈父,太子得以終其天年,當屬最好的結局。」李世民眼中閃過一道贊賞之色,頷首笑道︰「來濟言之有理。」那些大臣們有的露出了驚訝的神色,有的則非常鎮定,譬如長孫無忌。

武明空就深深看了一眼來濟,看來,也是一個聰明人

只是,槍打出頭鳥……

那些老臣們還沒有出言呢

李世民親自審問侯君集︰「我不想讓那些辦案的文吏來侮辱你,所以我親自審問你。」侯君集無言答對,面露愧色。太宗對侯君集說︰「和你永別了,從今以後,只能看到你的遺像了!」因此哽咽落淚。

武明空在心里微微一笑,看來,君臣二人都是演戲的高手啊。

李世民于是在十字路口殺了侯君集,查抄了他的家產。侯君集臨刑的時候,顏色不改,對監刑將軍說︰「我侯君集難道是反叛的人嗎?只是失誤受挫到了這個地步!然而,我曾經做過將領,滅了兩個國家,也還有點小功勞。請替我向陛下求情,請陛下能為我留下一個兒子,將來能為我守孝掃掃墓,上上墳吧。」這話後來傳入了李世民耳中,也為侯君集留下了一線血脈。她的妻子和一個兒子,都被流放到了嶺南。

君子立功,守以謙沖;小人得位,足為身害。

侯君集一生,起步平庸,但在爭戰年代,始終效命于唐太宗,所以能夠,後來率軍遠征,克敵制勝,確實有功于國,然而他又棄前功而構後罪,貪贓任性,直至圖謀造反。

這樣的一生,也稱得上是傳奇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武明空唏噓不已,侯君集也稱得上是戰場上叱 風雲的名將了,怎麼會落到如斯田地

而李承乾生在蒸蒸日上國運雄強的唐初治世,他的父親是正直剛強的李世民,母親是明理溫婉的賢後長孫皇後,父母感情自始至終牢固穩定,他自己是名份上無可爭議的「嫡長子」,從小就被重點培養。當時朝中也是絕對的正臣當道,沒有哪位大臣出來跟他做對。父母派到他身邊的臣子也都清正忠直,勇于進諫。

他的近身侍從中當然有唯唯諾諾的小人,但也沒見有誰「主動教他學壞」,大不了都是隨波逐流听之任之罷了,頂多是宇文士及那一類的,要到趙高的級別還差得遠。至于李承乾的政治才能,那是連勢利眼的史官們都不得不承認「裁決庶政,有大體」的——李淵死後李世民為父守孝,在近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只處理最要緊的政務,其余全都交給李承乾,而李承乾在這一時期的表現羸得了朝廷上前身後的一致稱贊,那年他十八歲。

然而到了幾年後,就傳出了李世民听說承乾「好嬉戲,頗虧禮法」的消息,于是賞賜東宮官員于志寧、孔穎達,要他們對皇太子加強規劃和勸諫,並說出了「我十八歲尚在民間,知道民間疾苦,即位以來尤有過失,皇太子生于深宮不明世失,定會犯錯。」這樣一針見血的話。

武明空回想著李承乾由養尊處優的太子一步步走至謀反這樣一條萬劫不復的道路,只能說,一步錯,步步錯。

其實,與李泰沒有一點關系。李世民或許的確是寵愛李泰這個四兒子,可是一開始,他並沒有絲毫反感李承乾的意思,只是李承乾,從最初就選錯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說的殘酷一點,李世民可以不要李承乾這個兒子,可是李承乾卻不能失去李世民這個父親。

有時候,父子之間的關系,也是君臣關系。

隨著李承乾的被廢,重立太子也被提上朝綱,宰相岑文本公然站在了李泰這一邊,這幾乎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岑文本之所以敢這麼大膽,身後必定站在李世民。

縱然是名臣,也得會揣摩聖意,才能在風雲詭譎的朝堂之上佔據一席之地。

武明空卻想到了長孫無忌,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一個很感念舊情的人,對于舊人,一般抱有極大的寬容,尤其是在光陰一點點流逝之後,李世民經常想起以前的人事,也不免發出一些感慨。

長孫無忌從李世民十幾歲時就跟著他一起打下這個天下,他的話,在李世民心中一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依稀記得那日,李治提起過長孫無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牡丹傾城最新章節 | 牡丹傾城全文閱讀 | 牡丹傾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