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傾城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二章 暗涌(一)

作者 ︰ 子夜妃子

果然,過了幾日,李治的身體慢慢有了好轉。李世民自然是欣慰不已,眉宇間也輕松了許多,一掃往日的陰霾。武明空每每看著他和沒事人似的說笑,就覺得一陣心寒。

韋貴妃病死也在預料之中,沒有想到連紀王,也听說是病懨懨的了。

是否帝王,都是如此……

李世民的父愛,也是有限的啊。

武明空想著李世民的吩咐,待韋貴妃之死漸漸平息下去,就獨自去了燕妃處,燕妃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忙不迭命人端上一些時令水果來,武明空看著依舊鮮亮的櫻桃,不知道為什麼,失去了往昔的興味。

又怕燕妃看出什麼苗頭,強作歡顏,閑談了幾句就說道正題上︰「……依皇上的意思,這後宮不可一日無主,表姐賢良淑德,深得人心,這主持後宮的重擔,以後還得表姐來挑了。」

燕妃微微一怔,心里大喜,在韋貴妃死後,她不是沒有想過這件事情,但覺得從各方面來說,楊妃應該比自己更能勝任,現在听說這日後主持後宮的人竟然是自己,如何不喜?

武明空看著燕妃驟然明亮的面龐,微微一笑,心里暗道,只希望她不要如韋貴妃一般,得意忘形就好,李世民如此安排,也不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楊妃是李恪的生母,而李恪如今勢頭正足,名望甚高,不比燕妃之子李貞,為人低調,沒有什麼建樹,若燕妃執掌後宮,對于李貞不過是錦上添花,對于李恪,若楊妃掌管後宮,那可就有一番折騰了。

武明空可不相信李恪是無欲無求的人,畢竟也是幾個庶子中最為出色,身份也最高貴的人,生出異心那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便笑著向燕妃道謝。

燕妃看著武明空的沉靜,心念一動,想到武明空與自己的表姐妹關系,素日待人的和善,知道此次自己能得到皇上的賞識,她必定也說了不少好話,就笑著握住了她的手︰「我們姐妹,何須這麼客氣。」

語氣里帶了幾分感激,武明空微微一愣,也沒有點破,略坐了坐,就告辭了。

已經是初秋時分,卻絲毫不見寒意,武明空看了看明朗的天空,長長的嘆了口氣。

總覺得今年的每一天,都太過漫長。

到了初二,韋貴妃死後不過八九日的光景,從黔州傳來消息,太子李承乾病逝。

可想而知李世民的心情,御書房頓時沉悶下來,人人大氣也不敢出,唯恐不稱李世民的意。李承乾雖然是廢太子,可從小也是在李世民身邊長大的,血濃于水,他英年早逝,李世民焉能不心痛?

武明空就想到了韋貴妃宮中的那個巫蠱人偶,不光是有李治,還有李承乾,難道這僅僅是巧合?

還是,從一開始,李治就設計好了,命人藏下那兩個巫蠱女圭女圭?

這樣說,李治裝病,不僅僅是為了報復韋貴妃那麼簡單,更大的目的,還是為李承乾病逝尋找一個合情合理的借口吧。

李世民縱然有通天之才,對這些巫蠱之術卻也是深信不疑。不然,哪有近些日子來術士們在宮城的進進出出。

武明空深深嘆息,李世民這樣明智的人,對于死亡,還是有不可磨滅的懼怕,所以已經開始尋求術士煉制的仙丹,祈求長命百歲,武明空心中卻很清楚,那些所謂的仙丹,不過是名頭上好听,對于人體也是有極大的害處,長此以往,對身體有百弊而無一利。

可惜,自己人微言輕,又沒有真憑實據,哪能就此推翻歷代帝王的根深蒂固的看法,從秦始皇到如今,眾人對于仙丹的效用,都是深信不疑。

一個念頭在武明空腦中飛速閃過,如果說李承乾之死當真與那個巫蠱女圭女圭有關,那麼,李治必定月兌不了干系。甚至,李承乾之死,極有可能是李治下的手。

想到此處,武明空覺得背脊處一陣寒冷,帝王之爭,果然從來都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必定有人會流血喪命。

李世民為李承乾之死,專門罷早朝,以國公禮安葬,之後也沒有了任何大的舉動,長安也沒有任何流言蜚語,這一場巫蠱風波,最終以韋貴妃的病死為終結,並沒有造成大範圍的影響,知道其中內情的人也不多,武明空不得不佩服李治的高招。

不知是否是感到了光陰的流逝,一向穩坐宮城的李世民想要親自去征伐高麗,這一消息無疑是在朝中炸開了鍋。

褚遂良上奏疏說道︰「天下便如同人的整個身體︰長安洛陽,如同是心髒;各州縣如同四肢;四方少數民族,乃是身外之物。高麗罪惡極大,誠然應當陛下親去討伐,然而命令二三個猛將率領四五萬士兵,仰仗著陛下的神威,攻取他們易如反掌。如今太子剛剛封立,年齡還很幼小,其他藩王情況,陛下也都清楚,一旦離開固守的安全地域,越遼海的險境,身為一國之主,輕易遠行,這些都是我所深覺憂慮的事。」

李世民不听他的諫議。當時大臣們多有諫陰太宗征伐高麗的,李世民說道︰「八個堯帝,九個舜帝,也不能冬季種糧;鄉村野夫及兒童少年,春季播種,作物才生長,這是得其時令。天有它的時令,人有他的功效。蓋蘇文欺凌國王暴虐百姓,老百姓翹首企盼救援,此正是高麗應當滅亡的時令,議論者紛紜不休,只是因為未看到這個道理。」

這一決定就此擱淺,不過,武明空有一種感覺,他並沒有就此罷休。

之後,李世民親臨兩儀殿,皇太子李治在旁侍奉。李世民對眾大臣說道︰「太子的性情,外面的人可曾听說過嗎?」。司徒長孫無忌答道︰「太子雖然沒有出過宮門,天下人無不敬仰其德行。」

李世民欣慰的笑道︰「我像李治這個年齡,不能夠循規蹈距,照常規辦事。李治自幼就待人寬厚,古諺說︰‘生男孩如狼,還擔心他象羊一樣。’希望他稍大些,自然有所不同呀。」長孫無忌說道︰「陛下神明英武,乃是撥亂反正的大才;太子仁義寬厚,實是守成修德之才,志趣愛好雖然不同,但也各當其職分,此乃是皇天保護大唐國位而又降福于萬民百姓。」

八月,壬子,李世民又對司徒長孫無忌等說︰「人們苦于不自知過錯,你可以為聯言明。」無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我們這些人承順都應接不暇,又有什麼過錯可言呢?」李世民說︰「朕向你們詢問我的過失,你們卻要曲意逢迎使我高興,朕想要當面列舉出你們的優缺點以互相鑒誡改正,你們看怎麼樣?」眾大臣急忙磕頭稱謝。

李世民又說道︰「長孫無忌善于避開嫌疑,應答敏捷,斷事果決超過古人;然而領兵作戰,並非他所擅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正通達,面臨危難不改氣節,做官沒有私結朋黨;所缺乏的是直言規諫。唐儉言辭敏捷善辯,善解人糾紛;事奉朕三十年,卻很少批評朝政得失。楊師道性情溫和,自身少有過失;而性格實怯懦,緩急之務不可依托。岑文本性情質樸敦厚,文章做的華美;然而持論常依遠大規劃,自然不違于事理。劉洎性格最堅貞,講究利人;然而崇尚然諾信用,對朋友有私情。馬周處事敏捷,性情正直,品評人物,直抒胸臆,朕近來委任他做事,多能稱心如意。褚遂良學問優于他人,性格也耿直堅貞,每每傾注他的忠誠,親附于朕,如同飛鳥依人,人見了自然憐憫。」

听了這兩番話,武明空哪里還听不出李世民的弦外之音,先問問眾大臣對太子的看法,再夸贊一番長孫無忌,就是再遲鈍的人也看出些道道來了。

甲午,李世民任命刑部尚書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江、淮、嶺、峽四州兵馬四萬人,又在長安、洛陽召募士兵三千人,戰艦五百艘,從萊州渡海直逼平壤;又任命太子詹事、左衛率李世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步騎兵六萬人以及蘭、河二州投降的胡族兵馬進逼遼東,兩支部隊合圍並進。庚子,各路大軍會集在幽州,李世民派行軍總管姜行本、少府少監丘行淹先行在安羅山監督眾工匠制造練習登高沖鋒用的雲梯。當時遠近的勇士紛紛應召當兵以及獻出各種攻城器械不計其數,李世民都親自加以挑選淘汰,取其方便簡易的器械。又手書詔令傳令天下,說道︰「高麗蓋蘇文殺死君王肆虐百姓,其情形實在是忍無可忍如今朕要親自巡幸幽、薊二州,向遼東、碣石一帶興師問罪,所經過之地的營房,不要過于勞費百姓。」而且說︰「從前隋煬帝殘暴百姓,高麗王卻對百姓仁愛,以人心思亂的軍隊去進攻求安思和的民眾,所以不能取得勝利。現在朕略說必勝之道有五條︰一是以強大進攻弱小,二是以順應時勢去討伐倒行逆施,三是以安定去乘機進攻敵方的內亂,四是以逸待勞,五是以百姓悅服的國家去進攻百姓積怨的國家,何愁不能取勝以此布告黎民百姓,不要產生疑懼。」于是各種行軍征戰的物資費用減少了一大半。

武明空原本對行軍出征之事沒有多大的興味,但每日在御書房出入的臣子漸漸多了起來,耳濡目染,也看通了些門道,心中漸漸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或許,這就是天意吧。

這是否可以算作是自己日後成為女皇武則天的試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牡丹傾城最新章節 | 牡丹傾城全文閱讀 | 牡丹傾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