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0五章異動
建安侯府雖然是沒有正式的搬進去使用,但苗五他們幾個也早就搬進去了,新宅子,那必定是要有人住著,漲漲人氣的,要是沒有人住的房子,人氣贏弱,房子就破敗得特別的快,許多房子就是如此,哪怕再新的,只要幾個月一兩年沒人,等到再搬人進去看時,就幾乎都能趕上有人家的,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了-_()
原來的王家小院里,也就留了幾個人,還特地的僻了房間來供那些建州來的學子們住,雖說是離著考場偏遠了些,但有府中的一輛馬車,及林府特地調派過來的兩輛馬車,合共三輛負責接送,是以也不見得比那些住得近的人要多花時間,而且,建州來的學子們,每天的三餐,都可以去建林酒樓用餐,建林酒樓專門在後院里僻了個大房間,擺了幾張桌子,足夠容納二十多人同時用餐的,而且時間上也沒規定,隨時來隨時有吃的,這對建林酒樓來說,反正火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並不存在什麼麻煩不麻煩的說法,而且每人吃的也都一樣,三菜一湯,每天換著花樣。
當然了,他們若要是想到正堂前去用餐,那就和其他食客一樣要收錢了,畢竟的,整個建州這次來參加常舉的也有二三十人,可以說是歷年來最多人的一次,這都要歸功于建州這些年的免費讀及建安局花了大力氣去印並且平價銷售的功勞,幾年下來,效果顯著,讀的人是越來越多,有不少以前因家庭窘迫被逼著丟了本而另謀出路的學子,也都重新的將撿了起來,因為小東家可是說過呢,要感謝的話,你能好好用功,將來考取了,為父老鄉親服務,那就是最好的感謝。二三十人要佔了許多的位置,如果讓他們到正堂前用餐,必定會影響了酒樓的生意不是。
至于早點,他們可以在建林酒樓吃,也可以去建安小食鋪去,建安小食鋪也和建林酒樓一樣對建州學子免費開放,但比起建林酒樓來,花樣當然是少得可憐,所以,一般也就早點的時候,會有人去吃點。
由于有了建林酒樓帶頭,其他酒樓,也都相應的跟著給他們家鄉來參加常舉的學子們開放了伙食供應,這些在長安開酒樓的,大部分都是有個家族的,比如說範陽盧氏的隆望樓,比如說清河崔氏的鴻運樓,他們的根並不在長安,而是在鄉里,拉攏本鄉士子本就是他們一直在做的,而且沒得辦法,現在建林酒樓就是長安飲食業的風向標,況且還有個山外山總跟在建林酒樓後面,建林酒樓有什麼,他們很快也會有什麼,這前面的兩家都這麼做了,如果他們不跟著做,豈不是要被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的?
因為王冼的前期名聲已經夠響亮,所以,常舉這一天,林家上下根本不擔心王冼的成績,在他們看來,只要小郎君不交了白卷,那中舉肯定是沒問題了,是以,當日里,林家上下是該干嘛還是干嘛,只不過是派了幾個孔武有力的家人一路護送著去了,但等他們出了升平坊,就被打發回來了,原來程老魔王他們幾個早就派了護衛在坊街口守著,有老魔王的護衛在,自然用不上林家護衛,所以,只跟了那個林老太爺派來服侍的丫環和丑丑去,丑丑好假不假的也是王冼名義上的僮,肯定是要跟了去的。
據說這次的常舉很得重視,本來科舉就是朝廷重視的了,現在這一屆更是引人矚目,听說主考官從原來慣例的禮部侍郎改成禮部尚,而且規矩也嚴格了許多,一經發現夾帶等等舞弊行為,將終生不得取仕,所以這一屆的常舉,大家都小心謹慎,等人全都入場了,竟然沒被搜出一個舞弊的人來,可以說是自晉以來,最為守規矩的一次科舉。
王況已經開始準備收拾東西了,來長安,他該做的都已經做完,連本來沒有預料到的事也都做了不少,可以說,這次的長安之行,不光是王況自己所獲頗豐,朝廷上下,上自李世民,下到一個九品小官,也都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間接得了好處,所不同的只是好處的大小而已,大頭的當然是朝廷了,而王況要回建安的消息也沒刻意的隱瞞,是以,這些時候王況的縣候府前也是人山人海。
官員耳目都靈通著呢,升平坊麼,進不去,建林酒樓和林家鋪子雖然是林家有份,但客來客往的,也不是接納人情禮物的好去處,知道的那會說這是前來給建安侯送行的,不知道的還會以為他們是來行賄或者結交鄉黨之類的勾當,因此當打探到縣候府上已經有人,而且在頤政坊街口並沒有像升平坊一樣有千牛衛守著,就都把禮物送到了縣侯府,還擔心王況拒絕,基本上,全都是禮物抬過來一放下,然後敲一敲縣侯府的門,有人應聲了,就馬上走的。讓苗五哭笑不得的是,這些禮品里,絕大部分都是沒署名誰送的,剩下一些署名的也只署個姓,比如說就有好幾單署了「範陽盧」的單子,卻沒說是誰,讓王況想找人也是找不到。
所幸的是,這些禮物基本都不是很貴重,還是以新奇古怪的東西為主。大概是受了千里送鵝毛這個典故的影響,畢竟才發生沒多長時間,在世人的記憶里還是深刻,又知道王況現在不缺錢,地位麼,除了皇帝,還能有誰給得了?而名聲,那也不是現在的他們能給的了,因此也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王況的敬意。
這樣的禮物,王況自然是沒了任何的借口去退,即便要退,那你也得找到主人呀,沒的辦法,幸好縣候府房間院子多的是,就讓苗五組織了人手分類的歸放,踫到很少見的東西了,再送到林府中來給王況看是不是王況需要的。
常舉完的第二天,王況和王冼天還沒亮就趕著出發了,王況也怕,他最怕的就是那人山人海的送行,最怕的就是繁瑣的禮節,所以,只通知了程處默他們幾個在十里亭見面,結果,他們一行出了坊街口,建安縣候要回建安的消息就不脛而走,王況他們呢,又拉了大包小包的兩大馬車東西,行走速度自然是快不了,等他們剛到十里亭,後面就陸陸續續的趕來不少人給王況送行,只一柱香工夫,那些離著升平坊住得近的中層官員就來了不少,據說後面還有趕來的,這讓王況嚇一跳,還來?沒見這十里亭已經擠不下了麼?所以,趕快的,匆忙和來送行的二十多位官員喝過了送行酒就上路了,只留下程處默及徐國緒他們幾個在十里亭招呼後來的人。
平盛田這次也跟著王況,他的尚食監雖然機構是在長安,但目前而言,整個工作重點卻是在建安,尤其是明年還有流水大席和天下大比,從明年開始,流天下大比就改成了一年一次,所不同的是,逢單數年是天下所有的廚師來參加大比,而逢雙數年則是由那些沒有名次的人和上一年的第二到第九名比,而上一年得了名次的這九名則必須來,否則將取消他們的名次。
能勝過這九人的就有名次,不能勝的就沒名次,當然了,這個大比並不影響到曾經拿到過名次的人的利益,只是用他們做個參考罷了,這就給那些因為路途遙遠或者是另有要事而不能及時在上一年來參加大比的人又開個路子。目前平盛田的班子成員,現在都在建安呢,這也是大唐的唯一的一個怪現象,機構設在長安,辦公卻在遠離了萬里的建安。
不過平盛田卻不是要回建安,而是到了池州就要分開,先回家去,這是王況要求的,劉邦得了天下不是說過這麼一句麼︰富貴不返鄉,有如錦衣夜行。平盛田回鄉里去,也是給他家里一個定心丸,讓家人放心,不要再為他舍棄了考舉選擇了烹飪而對平盛田有所埋怨,而且,如果平家人願意,可以選擇去長安定居,也可以到建安來,長安那里,王況已經讓苗五給平盛田物色院落了,尉遲保琳送給王況的那個院落是不好再送人,而且,魏小五他們也需要一個處所來處理一些事情,苗五還在那留了人和魏小五接頭,總歸是不能讓魏小五的人手常往縣侯府跑的。
因為有著程處默他們在十里亭擋著,所以在離開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追上來,都在十里亭被程處默他們攔下來了。
但是,在王況走後的當天朝會上,李世民又宣布了一個驚天消息,任命現建安縣令林明為伏羅及唐林兩州總管,秩正四品上,和黃良比肩,不受嶺南道的節制,也就是說,這兩州歸了林明管,而且嶺南道監察史沒有權利對這兩州行使監督權
正四品上,這是中州刺史的品級,這讓許多人嗅出了味道來,但是,建安侯已經離開了長安,想再上門那是沒辦法了。而這正是王況和李世民的交換條件,用林明管兩州,更方便他在這兩州做些動作,誘使林邑人向往大唐子民的待遇和政策,從而自動的申請去國設州,但是由于事關大局,王況不希望這兩州被太多的世家安插了人進來而拖了後腿,這些世家子弟,可能不會搗亂,但總是會在行事上選擇對他們本族有利的方式來,一家不要緊,要是來個十幾家二十幾家,這麼多的人,你拖一點後腿,他再拖一點,一疊加起來,影響就不小,所以,王況寧可用那些還在本州的官員,雖然目前不知道他們的想法,但畢竟,他們在那里干了多年,對本州狀況的了解遠勝過其他人,這些人的背景都不深,在那麼偏遠的地方當官的,其背景甚至比福州縣令黃遠知還遠遠不如
至于建安縣令的空缺,王況則推薦了岑余子來接替,對岑余子來說,中縣縣令接上縣縣令,是升官,但最重要的是,建安畢竟是州治所在,即便以後唐興縣也是可以升到上縣,但在同等條件下,州治所在的父母官有更多的機會上位,所以,對岑余子而言,可不僅僅是提前四年當上上縣縣令這麼簡單。而岑余子的位置則由唐興縣丞接替,一級一級,一個接替一個的往上提拔,所以,朝中大佬們這時候發現,整個建州已經沒了任何的位置給他們塞人進去
塞不了人進建州不要緊,這些個人精也從建州帶動周邊的州縣這個先例上大受啟發,紛紛的打起了嶺南道南邊最大的州,也是和伏羅、唐林兩州接壤的驩州及驩州西邊的棠粥的主意的主意,不管怎麼著,林明主政伏羅和唐林,肯定是會要將這兩州也帶起來的,而且,大佬們也隱約覺得,這是要為建東的發展布下一個基地,父子二人,一北一南,建東有事,那麼離建東最近的林明就能用最快的速度加以馳援,但卻是沒人發現,王況的目的不在此,就連李世民也以為王況是要給林荃淼創造一個強有力的後援,什麼後援最能讓林荃淼放心?那自然是莫過于其父了
伏羅和唐林這兩州,其實就是兩縣兩州,唐林州只有一個唐林縣,伏羅州則只有一個伏羅縣,這其實也是李唐給這兩州的土著的優惠待遇,一班人馬,兩套班子,這和其他番族的首領能封到王是一樣的道理,並不是他們有這麼大的功勞,而是安撫其心的手段,是以,此時的李唐,不是沒有異姓王,而是異姓王不少,都是番族首領,不然,當初李世民一許諾說如果王況功勞夠大也可以封王的話一出口,不光是王況要被人口水淹死,就連李世民估計也要好幾個月甚至幾年不得安寧。
而這兩州北邊的驩州則有忠義、九德、浦陽、越裳四縣,而且整個驩州是從前隋就納入中原版圖的,全州上下都已經將自己徹底的視為大唐子民,和驩州的情況一樣,棠州的子民也是如此,而且相對而言,這兩州的漢人是佔了多數的,棠州比驩州略小,轄日落,文陽,署州三縣,漢人的比重雖然也是最高,比起驩州還是略差。
第四0五章異動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