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 第二十二章 工業之母

作者 ︰ 阿布阿小布

戈壁月復地,祁連山下的甘肅玉門,東鄰萬里長城「邊陲鎖鑰」嘉峪關,西通「藝術明珠」敦煌莫高窟。「春風不度玉門關」,本是荒蕪之地的玉門,最近一年突然繁華了起來。1938底,孫健初、嚴爽、靳錫庚等愛國學者在抗日戰爭的隆隆炮聲中來到石油河畔的老君廟旁,1939年,玉門油田正式投入勘探開發。1939年3月,位于老君廟北15米處的1號井人工挖掘方井見油,8月11日,老一井探明K油層,由此揭開了玉門油礦工業開發的序幕。1940年5月,中國有桿泵采油技術開始用于玉門老君廟油田。

國共合作後,為了加速對玉門油田的開發。經過國共兩黨的協商,從延長油田的老設備緊急調運到玉門油田,玉門油田開始了生產,只是老設備的生產難以跟上資源消耗的步伐。

最近幾天從蘭州運來了好多的機械設備,隨行還來了不少蘇聯專家,正式依靠這些專家,玉門油田才建立了完善的石油勘探、開采、運輸和煉化,以及石油相關的機械設備制造的產業鏈。

而新疆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吐魯番、哈密盆地,還有青海的柴達木盆地,也來了一群神秘的牧民。他們似乎不再關心羊群,而是到處豎起高高的桿子,還經常向其他牧民打听哪里有「黑油」。四川的各個地方也有一群同樣的人,不過由于是在中國政府強力控制的區域,他們的行動更加公開。

這些人正是實施中國政府根據何俊才的提供的材料制定的能源發展計劃。玉門油田由于遠離戰區,同時政府的控制力相對較強,被定為主要石油開采和煉化的地點。事實上,在1942年以前,中國開采的90%的石油都是來自玉門油田。後來玉門油田為其他中國各大油田以及海外的石油開采基地輸送了很多的人才和技術。可以說,後世中國的所有油田都是以玉門油田為樣本建設的,中國有油田的地方,就有玉門人。

但是除了玉門油田外,其余的油田都是處于秘密的勘探中,其中一些原因是因為部分石油資源處于交戰區或易被攻擊的地區,例如四川油田;有的油田未在中央政府的完全控制下,比如新疆和青海的油田。

何俊才可知道後世有一種觀點是「中國貧油國的帽子讓中國取得抗戰勝利!」。

日本的侵華戰爭能夠在抗戰初期節節勝利,並且能夠攻陷首都南京,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機械力量比中國強大,這其中包括日本的坦克和飛機。

眾所周之,抗戰初期中國沒有自己的機械化力量,中隊甚至連自己的運兵車都大多是馬車和火車,很少有汽車。而中國後來用來抗擊日本空襲而組建的飛虎隊,也是在南京被攻克之後由美國人陳納德利用美國國會援助組建的。缺少機械化力量,是中隊屢遭敗績的一個原因之一。

但是,日軍的機械化作戰需要大量的石油。而中國當時沒有油田,日本本身又是資源匱乏,沒有石油,當時離日本最近的產油地區,就是東南亞的文萊,同時通過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也可以購買西亞的石油,但是這些地區,都是控制在英國勢力之下的。

日軍的作戰,需要石油,但是因為日軍和法西斯德國同是軸心國集團成員國,德國在歐洲,在1939年征服了法國,控制了整個西歐,並且威脅著英國,日本在亞洲,已經佔領的當時中國首都南京,為了防止這兩個軸心國集團的盟國東西相互照應,美國和英國開始控制對日本的軍需物資的出口,尤其是橡膠,鋼鐵和石油。

中國當時有豐富的資源,但是唯獨缺少石油。石油是戰爭的血液,沒有石油,坦克飛機就是一堆廢鐵。

日本在中國找不到石油供給,同時英美開始限制日本的石油進口,所以,佔領英美控制下的產油和橡膠的東南亞地區,同時控制日本海上生命線馬六甲海峽事在必行。

為了能夠保證日本能夠穩固的控制東南亞這個戰略物資的重地,日本決定先解決威脅日本海上安全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何俊才原來的歷史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和入侵東南亞,是在同一天開始的。隨著英國重鎮新加坡的陷落,日本控制了它想要的。但是,珍珠港事件和進攻新加坡,讓美英終于下定決心向日本開戰。美國這個強國進入到中國的抗戰中,從物資上還是大量援助中國,「駝峰航線」和「滇緬公路」就是當時支持中國抗戰的重要補給線。

所以,因為中國當時沒有石油,日本為了戰略物資的供應就攻佔東南亞,為了能控制東南亞,就必須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所以偷襲珍珠港,從而爆發了太平洋戰爭。這才能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盟國,得到美國大量援助物資,才能夠堅持抗戰,知道勝利。同時日本逐漸開始遭到美軍的打擊,一步步走向失敗。

所以,中國貧油國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是讓中國取得抗戰勝利因素。

基于這樣的考慮,何俊才強烈建議所有的石油生產工作秘密地進行。而邊關的石油勘探更是必須防備著「北極熊」,只有在中日戰線穩定下來。且蘇聯被德國拖住了腳步的時候才可以秘密投入生產。

石油主要成分為甲烷,同時含有少量的乙烷和丙烷以及一氧化碳、氮氣等。通過對石油的煉制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以及各種機器的潤滑劑、氣態烴。通過化工過程,可制得合成縴維、合成橡膠、塑料、農藥、化肥、醫藥、油漆、合成洗滌劑等。因此,石油被廣泛運用于交通運輸、石化等各行各業,被稱為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黑色黃金」、「經濟血液」。石油的流動改變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格局,只要沒有一種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國際間石油的爭奪就不會停止。不可否認,何俊才那個時空海灣地區爆發的幾次戰爭,石油是其背後的重要動因。

石油對于中國的抗戰也是非常重要的。-16等活塞式戰斗機需要的汽油來自于石油,「殲一」和後續的渦輪螺旋槳等戰斗機需要的航空煤油來自石油,運輸車輛需要的柴油來自石油。在原來的中國歷史上,燃油全部來自國外進口,幾乎每進口一噸燃油就需要消耗一噸的燃油。現在有了充足的燃油供給,不但能令空軍全力出擊,還能省下進口的配額,讓給其他緊缺物質。同時石油也是其他化工品的主要原料,例如飛機上大量使用的塑料和有機玻璃。

中國有沒有石油呢?相信這個問題中國很想知道,日本也很想知道。1914年美國的克拉普率領的一支打井隊,在他們認為最有希望找到石油的陝北到處打井找油,結果一連打了七口井卻一無所獲。1938年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的經理富勒等人又來到中國,到處鑽探打井,結果也是徒勞而返。還有其他一些洋人,在中國的土地上轉悠了一圈後,同樣兩手空空。于是,他們得出了「中國貧油」的結論。為了使人們相信他們這一結論的正確,還搬出了堅信不疑的唯海相地層生油的理論,認為中國大地多為陸相地層,從岩石的種類和生成年代來看,不存在具有商業價值的石油礦藏的可能性。從此,中國貧油的論調甚囂塵上,鼓噪中華大地。

但是後世來的何俊才卻知道,中國有很多油田可以開采。只不過現在不敢或不能大規模開采。要是這樣搞得日本不南進,而是就近解決能源問題,那何俊才就是歷史的罪人了。但是這不妨礙中國秘密進行勘探,何俊才甚至還推薦了一個能人。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的李四光,何俊才知道後世真是他帶領著技術專家在中國找到了一口口油田,甚至還遠赴蘇丹,幫助他們也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

中國政府正是在何俊才的建議下秘密完善自己的石油產業鏈,通過公開的玉門油田來開采石油和煉化石油。並且也將玉門油田作為中國石油的發源地,培養技術人才,在需要的時候能快速開采出已經勘探好的新油田。

到1940年底中國已經在蘇聯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在玉門油田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玉門油田具備了年產10萬噸的規模,基本能滿足目前中隊的燃油開銷。到了1941年底,已經玉門油田已經具備年產25萬噸的規模,除滿足中隊的抗戰外,還支援了蘇聯一部分。

特別是到1942年以後,中國政府加強對新疆、青海的控制。盛世才歸順了中央政府,蘇聯從新疆撤出了自己的勢力,全力對抗德國的入侵。中國政府開始在新疆克拉瑪依,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開采石油,中國的石油產量在1942年底達到了50萬噸。除了抗日戰爭需要外,還有力支持了民用生產,以及支援了蘇聯的對德戰爭。

1943年底,隨著各油田開采規模的擴大,以及四川油田、長慶油田陝甘寧盆地的開采,中國石油年產量突破了100萬噸,對盟國是一個大大的利好。通過對蘇聯的石油支援也順利償還了前期對蘇聯的債務,這讓孫科大大松了一口氣,他可是擔心抗戰勝利後那30年的資源債務負擔呢。

到1945年抗戰結束的時候,中國的石油年產量雖然已經達到500萬噸,仍不能滿足戰後復蘇的需要。但是在何俊才前期的建議下,中國政府開始對國內的石油資源進行保護性勘探和研究,而是在支援了東南亞和中東的民族解放運動後幫助他們建立石油的開采和煉化工業,中國轉而使用國外的石油資源。甚至將一部分石油回灌以前開采完的幾個油田。

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文閱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