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 第一百二十三章 野馬出世

作者 ︰ 阿布阿小布

第四飛行團在奇襲廣州機場後很快回到了重慶,浮空基地重新成為空軍經濟管理局局長何俊才的旗艦,只有在浮空基地上,何俊才才能保證足夠的安全。

雖然在這個月,蘇聯跟日本簽訂了中立條約,蘇聯撤回了幾乎全部的援華戰斗人員,停止了軍事物資的供應。南斯拉夫和希臘投降了軸心國。不過似乎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中國的抗戰形勢,經過4個月的沉寂,不但陸軍打了一個打勝仗,空軍還獨立地打出了兩個漂亮的大仗。

不過從後勤的角度來講,蘇聯停止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後,中國損失的飛機的補給以及損壞零部件的更換長期還是存在問題的。身為空軍的當家人,何俊才自然需要應對這些問題。于是在4月28日這天,他來到了成都的第三飛機制造廠。

原來冷冷清清的試飛場上熱鬧非凡,廠方將簡易的試飛場打扮得漂漂亮亮,一些彩旗插在試飛場邊的黃土上,隨風飄揚。在觀禮台的位置搭了一個小棚子,剛好能遮擋越來越厲害的陽光。今天除了何俊才帶著經濟管理局的一幫人來以外,裝備部黃光銳,以及第四飛行團第四大隊大隊長王遠波和數名飛行員也來到了這里。

今天這里舉行的是首批殲三「野馬」戰斗機(仿美國的P-51G)的驗收儀式。從去年底試飛完畢後,第三飛機制造廠就調集資源開始了殲三「野馬」戰斗機機體和其他配套裝備的生產和組裝工作。4月初,由貴州大定的中央第一發動機制造廠生產出來的第一批30台灰背隼發動機抵達了成都,于是第三飛機制造廠開始組裝整機。

經過性能的測試,第一批由中國自己生產的發動機在性能和穩定性上稍弱于從英國引入的10台原裝發動機,換句話說就是還有提高的空間。但這對中央第一發動機制造廠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這可能是中國第一次生產出航空用的發動機,甚至說是第一次生產出發動機,這可是飛機制造中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甚至在後世中國的噴氣式發動機還不能自產呢。

黃光銳,這個中國最早的王牌飛行員,最早的飛機工業締造者之一,在試飛場上撫模著殲三「野馬」戰斗機那漂亮流線型的機體和螺旋槳,登上幫助台仔細查看了發動機和機體連接的鉚釘,發動機的進氣口和出氣口。

「沒想到啊,沒想到。」黃光銳眼眶都濕潤了,「我們國家也能自行設計和制造戰斗機了。」。黃光銳幼年時隨父親去美國,16歲時學習飛行。1922年底,黃光銳攜帶飛機器材回國,任大元帥府航空局航空隊隊長。1923年7月,黃光銳協助航空局長楊仙逸研制出一架飛機。孫中山命名這架飛機為「洛士文號」。然後黃光銳歷任航空局局長、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廣東第八路軍航空處處長、廣東空軍司令部參謀長、司令。1936年率領廣東空軍歸附南京政府、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航空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第二廳廳長、航空委員會副主任兼技術廳廳長、兼任中央航空研究所所長。有了上述履歷,黃光銳對國產飛機的制造情況當然非常熟悉,其實中國在1924年最早投入戰斗的那架飛機就是他手工制造的。

「黃部長,我們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飛機自行制造並裝備,你這個裝備部部長會越來越忙的。」何俊才在一旁說,他也在仔細查看這批飛機的制造細節。

「何老弟,哦,不,副總司令。」,黃光銳意識到何俊才已經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稱兄道弟,「忙點好,這樣忙著心里踏實」

「哈哈,黃兄,在私下的場合,我們還是以兄弟相稱。你不必在乎這些虛職的拖累。」何俊才悄悄地向他說。

「哈哈,故所願也。我自己感覺這批飛機似乎比我們現在的P40和雅克1這兩款最新式的戰斗機外形還要漂亮。跟浮空基地上的殲一型戰斗機外形有點類似,是進行了借鑒吧?」黃光銳評頭論足地說。

「是的,殲三‘野馬’戰斗機的外形靈感的確來自殲一戰斗機。因為這兩款戰斗機的特點都是速度快,所以在氣動外形方面采取了類似的設計。」何俊才解釋到,其實殲一型戰斗機是巴西巨嘴鳥改的,而巨嘴鳥又仿制于氣動外形爐火純青的野馬,所以兩者相似是肯定的。

「其實黃兄」何俊才接著說,「這批飛機這麼快能達到裝備的程度還有一個秘訣哦。」

「哦,快說。我就奇怪新建的三廠怎麼能這麼快就生產出來呢。」黃光銳高興地說。

「你看這氣泡型的座艙蓋和這工程塑料的座椅,還有輪胎。殲三「野馬」戰斗機有40的部件都是在成都周邊的航空工業區中的私有企業生產,然後到這里組裝的。」何俊才說到。

「啊這樣的產品質量是否可靠?這些氣泡型座艙蓋在空中的堅固程度和防彈程度如何啊?」黃光銳驚訝地說。

「當然質量上是嚴格檢查的。其實不僅我們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把控。三廠還派出了質量控制專員,對所有供貨商的生產過程進行了嚴格把關。」何俊才將後世的「全面質量管理」應用到了經濟管理局。

「若真如此,到不失為一種在戰時加快生產速度的方法。」黃光銳點了點頭。

「其實不僅如此,社會分工越詳細,效率越高。以後我們也可以采取這種方式,將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工作外包,能讓我們的成本更低,以後我們要面向全世界銷售軍工產品。」何俊才自豪地說,他有這個信心。要知道後世的米國靠賣軍火可是發了一大筆財的。

-----------------

這批30架殲三「野馬」戰斗機已經由第三飛機制造廠的試飛員完成了全部的試飛,武器也都安裝好了,只等軍代表的驗收,今天何俊才就是來出席驗收儀式的。這是國產飛機第一次裝備國民軍,所以何俊才非常重視。

戰爭時期一切從簡,何俊才發表了簡短的講話宣布儀式開始,王遠波和其他幾名飛行員就迫不及待地跑向拖到跑道上的幾架殲三「野馬」戰斗機。從一開始,他們就注意到這種飛機半徑達到兩米的四葉螺旋槳,看起來太帶勁了。坐進去以後,水泡型座艙中視野非常好,甚至後方都能清楚地進行觀察,而且小小的機頭並沒有擋住下方的視野,讓起飛和降落更加方便。雖然昨天已經飛過教練機和戰斗機,但是今天又一次推動節流閥的時候,王遠波再次為那強烈的推背感所吸引。

雖然改為國產,但是水冷的灰背隼發動機依然動力強勁,隨著轟鳴聲越來越大,王遠波駕駛的那架殲三「野馬」戰斗機起飛後以大角度的方式直插雲天。隨後幾架「野馬」一一起飛。幾架戰斗機在空中組成了三個雙機編隊,由于灰背隼強大的動力和野馬較為富裕的機內空間,野馬的可改動性非常之大,一開始就設計了摩托羅拉的無線電設備的安裝點和接口,所以空空和空地通信都不成問題。甚至三廠還在計劃將一部縮小的對空搜索雷達塞進去呢。

空中的六架殲三「野馬」戰斗機連續做出數個翻滾,然後一個殷麥曼轉彎改為反向航行,繼而俯沖從試飛場通過。

「600公里每小時」耳機中傳來王遠波沉穩而興奮地聲音,這可是在近地面的情況下取得的,要是到6000米高度,估計能達到640到650公里的速度,這可比英國噴火式發動機還要高,這個時候的「野馬」是全副武裝的啊。中國人創造了世界記錄

最後一項測試是火力,六架殲三野馬戰斗機兩兩俯沖下來,對靶場上的鋼板進行了射擊。寬大的野馬機翼上安裝了航空機槍,是所有現役戰斗機中火力最強的。當初之所以沒有選擇20口徑的航炮,是因為航炮射擊連續性較差,而且對付日本人的飛機已經完全足夠了。

連續的射擊聲響起,王遠波這批有經驗的飛行員都能很準確的掌握射擊點和頻率,射出的子彈幾乎全數打中了鋪開的鋼板。檢驗人員隨後查看鋼板,這些10厚的鋼板在100米的遠處被航空機槍子彈洞穿。這些航空機槍的制造設備都來自美國,火力果然很強大。

最後的降落也很完美,小小的機頭讓著陸過程更加容易,而且殲三「野馬」戰斗機采用了先進的前…起落架。飛行員再也不用擔心拿大頂的現象出現。由于灰背隼發動機強大的動力提供,「野馬」不需要後…方式帶來的傾斜機翼的動力提升。

總體上講,何俊才對野馬非常滿意。現在三廠可以以每天一架的速度生產野馬,過上一個月增加一條組裝線後,會改為每天兩架,只要發動機和武器配備齊全,其他配件都不是問題。蘇聯停止軍事援助後的飛機和配件問題,現在算是解決了。

不過在正式裝備之前,何俊才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給三廠,以及今天來觀禮的其他飛機制造廠經理交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文閱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