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 第一百三十八章 萊茵演習行動

作者 ︰ 阿布阿小布

第一百三十八章萊茵演習行動

第一百三十八章萊茵演習行動

在這座豪宅樓上的會談室中,秦曉飛向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和他的潛艇總指揮鄧尼茨道出一個天大的秘密。英國海軍部已經掌握了德國海軍即將實行的萊茵演習行動,一次針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撒網行動已經開始。秦曉飛展示了來自國內的一些情報,當然他對兩位德國海軍的最高指揮官說這些情報是來自英國的一些朋友,要知道日本的海軍是師從英國,兩國的海軍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秦曉飛出示的情報顯示,皇家海軍的戰列艦及其他軍艦己作好部署,密切留意俾斯麥號進入大西洋時將會途經的各條航線。當雷德爾看到列表中那英國的「英王喬治五世」號、「羅德尼」號等8艘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勝利」號、「皇家方舟」號2艘航空母艦以及其他大量的從屬艦只的豪華攔截編隊後,感覺一股冷汗從頭頂冒出來,這相當于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半數力量,英國人可真是舍得。

雖然驚訝于這些情報,但是雷德爾經過痛苦地思考後,仍然發現自己只能堅持原來的決定。因為在海獅行動中,就轟炸英國的艦艇和港口,雷德爾已經跟空軍元帥戈林反目;在登陸的規模和目標選擇上,他跟陸軍又發生了很大的分歧。現在看著空軍和陸軍都取得了很好的戰果,他率領的海軍相比之下則顯得毫無成就,只有鄧尼茨的潛艇發揮了很大的效果,擊沉了很多英國的商船和貨船。

從雷德爾的角度,他非常為難,跟傳統的海軍大國——英國相比,德國海軍奮力也追趕不上。所以雷德爾開戰前一直希望避免跟英國和美國的戰爭,即使要開戰,雷德爾也希望1945年以後再打,這樣他就能有把握生產出更多的水面艦艇。看小說就到葉子•悠但是戰爭的進程不是他能控制的,當希特勒向舊世界發出挑戰的時候,雷德爾意識到了肩上的壓力。一直以來,他都堅持用潛艇部隊去打擊英國跟美國和各個殖民地之間的聯系,但是德國空軍和陸軍對他的這種行為非常不滿意,現在陸軍已經開始進攻非洲,隆美爾及其部隊準備由克里特島入侵利比亞。但是英國保持了一直很強大的艦隊在地中海中游弋,意大利的艦隊試圖挑戰大英帝國的力量後遭到了失敗,現在德國統帥部嚴厲要求海軍出擊大西洋,襲擾盟軍的船舶以使英軍暫緩派出護航運輸隊,令雙方在地中海及北非的勢力暫時平均。

秦曉飛明確地告訴雷德爾,現在英國人已經知道德國另外的主力軍艦,包括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因機械故障或戰損而不能參加該行動,而俾斯麥號的姊妹艦提爾皮茨號還未完成海上測試,所以伴隨俾斯麥號行動的只可能有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秦曉飛申明,像他這樣的外部人士都知道了這個消息,那麼英國人肯定要采取針對性的行動,秦曉飛極力地建議等到水面艦艇的力量強大起來後再行動。

但是雷德爾考慮的是另外一個問題,一是統帥部的命令難以推卻,第二是他對俾斯麥號還是有一些信心的。俾斯麥號的標準排水量為41,700噸,滿載排水量更是達到了50,000噸。俾斯麥號的載油量較大亦令其可參與類似太平洋上的遠距離行動。它的主炮為雙連裝8門毫米/SKC34炮,其主炮射速很高,射速為3發/分,這是同期戰列艦的最高水平;主炮塔采用前後對稱呈背負式布局,艦橋前後各布置兩座,射程亦不低于納爾遜級的45倍口徑16英寸主炮,性能在當時很先進。主炮穿甲彈采用「高初速輕型彈」,在中近交戰距離擁有很好的威力。其裝甲防護沿用「ncreentalArorSchee」的設計模式(稱為「全面防護」),擁有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防護尺度,其主裝甲堡側壁覆蓋了70的水線長度和56的舷側高度,同時裝甲總重量達到同期戰列艦中的最大比重,佔標準排水量的此外該艦在實現大防護尺度的同時,依賴大防護尺度提供的空間補償,將主水平裝甲安排在第三層甲板,讓其與主舷側裝甲同時重疊在彈道上,使艦體要害部位的防護也得到了很大強化,超越同期建造的其它戰列艦。它的TDS(魚雷防御系統)設計為抵御250千克TNT的水下爆破,實際上卻可以抵御400千克heante烈性炸藥。此外它的裝甲材料也很優秀。堅固的焊接艦體和優質的裝甲保護,以及30.8節的航速,令俾斯麥號能有效地吸引及相當程度上應付任何敵軍戰列艦。其主炮的威力亦可輕易地摧毀遇到的敵方護航運輸隊。以上條件可使俾斯麥號突破並進入大西洋的廣闊水域,由德國油輪負責補給燃料,逗留在大西洋並攻擊敵方護航運輸隊而不被英國及美國的航空器、潛艇及軍艦發現。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俾斯麥號就是為了作為在大西洋水域中的襲擊艦而生的。這也是它的宿命,或者說它不會懼怕這樣的挑戰。雖然鄧尼茨也在勸雷德爾接受秦曉飛的建議,但是雷德爾考慮良久後還是決定沿用原來的計劃,他仍然對秦曉飛的情報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感謝。

秦曉飛看見難以扭轉雷德爾的想法了,于是拿出了一個備用的方案,就是緊急地讓俾斯麥號上的四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安裝上最新的對海和對空搜索雷達,並在俾斯麥號和伴隨的歐根親王號安裝最新生產出來的雷達干擾設備。秦曉飛還提出讓他的助手,負責雷達和雷達干擾設備的江東勝登艦參與這次行動,全程負責雷達方面的技術支持。另外秦曉飛還建議讓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分出幾艘遠洋潛艇在北海待命,一旦真的俾斯麥號遇險,可以緊急前往支援。這個備用方案很快被兩位德國海軍的決策者采納了——

剛瑟?呂特晏斯海軍上將站在指揮室的裝甲舷窗後面,看著忙碌的甲板。他是俾斯麥號1940年8月24日正式服役以來的第一任艦長,對于自己能指揮的這艘德國海軍中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他感到非常的自豪。在1940年攻佔挪威的戰役中,他曾經指揮「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瑙」號戰列巡洋艦和「希佩爾」號重巡洋艦擊沉了一艘運兵船、一艘油輪、英國「光榮」號航空母艦和隨行的兩艘英國驅逐艦。這是世界上首次以用艦炮擊沉航空母艦(即使到今天為止也只有這一次)。

1941年1月22曰,呂特晏斯再次指揮兩艦開始萬里游獵,在這次游獵中,呂特晏斯指揮兩艦,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戰列艦追不上,巡洋艦打不過,戰列巡洋艦與之較量又吃虧」。決不與敵人戀戰,打完就走,聲東擊西。最大限度的擾亂大西洋航線。所以他在指揮襲擊艦方面非常有經驗,這也是為什麼雷德爾力推呂特晏斯來指揮德國最精銳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和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

呂特晏斯這次出擊的任務就是切斷英國的大西洋交通線,雖然他在出擊前曾經反對以兩艦出擊,他建議雷德爾等「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修復完成,「提爾皮茨」號完成海試後共同出海。這樣英國海軍如果同時面對這些德艦,必須把所有的戰列艦集中使用,才有取勝的可能,同時,憑借當時英國數艘航母的艦載機,也不足以同時擊沉這四艘軍艦。但是雷德爾鑒于統帥部的壓力,不得不硬著頭皮下令出擊。

上次的出擊中,呂特晏斯體會到雷達和艦載機方面差異帶來的信息劣勢,所以在指揮俾斯麥號後,他非常注意在這兩方面的改造。現在艦橋前方有一群人正在檢查前兩天在船台上安裝的對空搜索雷達的效果。在艦炮下方的對海搜索雷達的上方安裝的這座小型的對空搜索雷達能有效發現100公里外的空中目標,這比對海搜索雷達遠了40公里的範圍。而且在對海搜索雷達的上方加裝了一個防護蓋。按照那個的總工程師江東勝的說法,這是防止主炮射擊之後的震動對這部雷達的精度產生影響。一開始呂特晏斯並不理解,但是航行到北極圈附近,他看過主炮上厚厚的冰坨子後終于理解了。同行的另外一艘歐根親王號同樣完成了雷達的升級改造,這樣德國艦隊的視力大大增加。

不光如此,呂特晏斯5月18日上艦前就被告知,艦載的4架阿拉多-196型水上飛機也已經完成了雷達的改造。現在有兩架這樣的水上飛機飛在兩艘艦艇的50公里範圍外,通過電報保持著聯系,為艦艇提供更遠的警戒範圍。

5月18日萊茵演習行動開始以來,這兩艘艦艇先取北航向,再取西北航向,成功地穿過挪威海,向格陵蘭方向前進,駛向冰島與格陵蘭之間的丹麥海峽,即大西洋入口。由于艦隊的航線距離北極圈很近,因此英國航空偵察沒有發現德國人。由于此次的主要目標是運輸隊,呂特晏斯希望能在濃霧的幫助下悄悄地突入大西洋。

5月23日傍晚,俾斯麥號上的水上飛機被回收後,對海搜索的雷達發現了60公里外的兩個目標,而這兩個目標從速度和航向上看是在丹麥海峽巡邏的快速巡洋艦。呂特晏斯希望借著夜幕和雷達的優勢溜出丹麥海峽,突入大西洋。不過雷達干擾機的操作手很快報告,已經接受到敵艦的雷達掃描信號,也就是說,自己被英國海軍發現了。得知這一消息後,呂特晏斯命令兩艦加速行駛,希望在天亮前擺月兌跟英國人的接觸。

抗日之浮空基地第一百三十八章萊茵演習行動(章節目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文閱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