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 第一百四十七章 沸騰的世界

作者 ︰ 阿布阿小布

孫科回到地面上後,還處于震驚中,他曾經對蘇聯的模式充滿了崇拜,沒有想到強大如斯的一個國家,也會像中國那樣被外敵入侵,還打得如此之慘。之所以請他也去看戲,是因為何俊才交付給他了幾項秘密的任務,他的耳邊還響著何俊才告訴給他的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唯有利益。為國家服務,可以犧牲個人的榮譽。」

蘇聯人顯然被德國人的突然進攻打蒙了。蘇聯西部66個機場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于機場,蘇聯西部城市、海空軍基地、通訊設施,在德軍航空兵襲擊之下嚴重受損,邊境軍區指揮機構基本陷于癱瘓。德軍在戰爭的第一天就前進了50至60公里。由于原始落後的通信網絡,駐扎在西部的蘇聯紅軍面對德軍的迅猛攻勢束手無策。在取得了絕對空中優勢後,德國空軍的戰術轟炸機進一步襲擊了公路、鐵路等交通網絡,摧毀了一些蘇軍地面指揮部,還襲擊了碉堡、工事、戰壕等小型目標。正如1939—1940年間的戰役一樣,德軍的進攻切斷了蘇軍前方部隊和後方指揮部的聯系,造成了蘇軍機械化部隊的癱瘓。

蘇聯人被德國人欺騙了,可以說,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演了一出很好的戲碼,雖然很多人看懂了,但是斯大林沒有看懂。

早在1940年7月,也就是剛剛開始「海獅計劃」的時候,希特勒就提出了進攻蘇聯的想法。希特勒認為,在大西洋上,德國海軍的潛艇戰正在切斷通往不列顛群島的食品和燃料供應線,此舉足以將英國活活困死。他還認為,在歐洲,英國只有說服蘇聯進攻曾與自己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德國,才有可能存活下去。希特勒對于斯大林及其領導的蘇聯持懷疑態度,試圖通過先發制人的襲擊徹底消除來自蘇聯的威脅。他認為,盡管美國截至此時在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但其對于英國的處境還是表示出了深切的同情。希特勒確信,美國在適當時候一定會卷進戰爭的漩渦。

到1940年底的時候,以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大帝的外號——紅胡子命名的「巴巴羅薩」計劃正式登場。毫無疑問,蘇聯將是一個強大的對手。蘇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且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遠非德國可比。戰前,蘇聯的工業總產值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希特勒的德國雖然征服了大半個歐洲,並奉行「以戰養戰」原則,但是,一旦蘇聯把整個國民經濟動員起來,德國仍不是對手。所以擺在德國人面前的只有突襲,秘密地突襲,這也是為什麼德軍一定要多「巴巴羅薩」行動計劃嚴格保密的原因。

所以在指令中,希特勒特別提到「切切不可暴露意圖」,並認為如果暴露了德國的意圖,將會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希特勒把保密的任務交給了德國兩個最強大的情報機構,其一是德軍諜報局,另外一個就是黨衛軍保安局。希特勒規定,由這兩個機構全權負責「巴巴羅薩」行動的保密工作。當然希特勒也知道,完全保守秘密是不可能的,畢竟要調動那麼多的軍隊,所以他還策劃了世界上最狡詐的欺騙行為,用欺騙手段擾亂視听,干擾斯大林的決策,從而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

在制定「巴巴羅薩」行動計劃時,德國專門制定了一項掩護「巴巴羅薩」行動的欺騙計劃。為了貫徹這一欺騙計劃,希特勒規定由最高統帥部參謀部國防處負責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的欺騙戰略,負責協調各軍種指揮部采取的欺騙措施和德軍諜報局長擬定的措施,在與各軍種參謀部和情報主任磋商後他有權發出指示,明確意圖,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欺騙的具體措施。德軍諜報局長卡納里斯負責發布假情報,情報的傳遞只能根據他的命令,通過嚴格規定的聯絡渠道進行。所以連「海獅」計劃也可以變為掩護「巴巴羅薩」行動的措施之一。

德國人在5月大規模轟炸倫敦並做出「魚叉」和「鯊魚」登陸計劃的目的就是在欺騙蘇聯。「魚叉」計劃要求,駐挪威、法國和丹麥的德軍著手對英國實施兩棲作戰,「鯊魚」計劃內容和「海獅」計劃相似。希特勒從A集團軍群中抽調出三個野戰集團軍,公開作登陸的準備,擺出一副渡海作戰的架勢。

希特勒還制定了其他一系列的欺騙措施,以強化「巴巴羅薩」行動的欺騙效果。這些作戰計劃中,有真正要實行的作戰計劃,也有純出于欺騙目的而制定的假作戰方案,假計劃滲雜于真計劃之中,令人真假莫辨,搞不清希特勒下一步的征服目標到底是誰。大規模的德軍東調因此而被掩飾一時。在這些真真假假的作戰計劃中,「馬利他」戰役是要征服希臘,「向日葵」戰役是要入侵北非,兩戰役除了自身的戰略意義外,更重要的是其欺騙意義,如A集團軍群的東調就是在「馬利他」戰役的掩飾之下進行的。另一些計劃,如佔領直布羅陀的「黑葡萄」戰役、佔領法國南部的「阿提拉」戰役,則純粹是紙上談兵,喧囂一時,完全是「巴巴羅薩」欺騙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把人們的注意力從蘇德邊境移開。德軍進佔巴爾干,完全是德國侵蘇之前的準備工作之一,這是不可能瞞過蘇聯情報機構的,但希特勒竟然利用巴爾干行動來掩護「巴巴羅薩」行動。他借口要在巴爾干地區采取軍事行動,頻繁地使用了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運輸網,從而有效地掩蓋了「巴巴羅薩」行動的準備工作。希特勒成功地使斯大林相信,德軍在東歐的調動是為了征服巴爾干,德軍1941年4月、5月間在巴爾干進行的軍事行動已經排除了它在6月份進攻蘇聯的可能性。

除了在軍事上進行欺騙外,德國還利用各種機會散布假情報,旨在使蘇聯情報機構誤入歧途。德蘇的經貿合作一直在進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被大肆渲染,在預定的進攻發起回到來前不久,德國最高統帥部宣傳處還策劃了一項欺騙行動。他們大張旗鼓準備迎接蘇聯貴賓。蘇聯客人下榻的賓館里擺滿了鮮花,掛起了紅旗,晚上德國人還秘密裝飾柏林火車站,以便迎接蘇聯客人。盡管這些準備工作都是秘密進行的,但沒有賓館服務人員和火車站職工的配合很明顯是不行的,因此消息很快傳了出去,秘密成了新聞。宣傳處還散布謠言說斯大林即將到德國南部的巴登療養,給人一種德蘇關系友好的印象。

德國情報機構竭力隱瞞德軍的大規模東調,為東線德軍的出切尋找借口。如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出現在波蘭境內,宣傳處說這是必要的「防範」措施,要保護勝利果實,反對可能的侵略。宣傳處還利用電台的听眾點播節目,讓人覺得德軍的精銳部隊還在西線,東線德軍僅僅是些老弱病殘之輩。

為了給德軍在東線大量出現提供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希特勒對其高級軍官講,「巴巴羅薩」行動是防止蘇聯改變其對德政策時的緊急計劃,德軍在東線集結是為了防止蘇聯「先發制人」的打擊。他還竭力讓德軍下級官兵知道,加強蘇德邊境上的兵力是防御性的,德軍在東線大量集結,只是增加蘇德談判中的籌碼,逼迫蘇聯讓步,確保對英戰爭的勝利。對于德國的盟國,希特勒也不放心,竭力對它們隱瞞真相。除了芬蘭較早知道德國的行動計劃外,羅馬尼亞、匈牙利甚至意大利都是在戰爭前夕才知道「巴巴羅薩」行動的詳細計劃。日本人則自始至終未被告知「巴巴羅薩」行動。

在這一系列的組合拳面前,斯大林被打暈了,他自始自終也不相信德國會進攻強大的蘇聯。即使紅色間諜佐各爾送來了情報、美國送來了被破譯的日本外交電文、丘吉爾的來信、駐柏林的外交使團發回的情報、波蘭傳來的德軍正在修正機場的情報、波蘭戰俘營中戰俘西遷的情報、柏林的蘇聯地圖被搶購一空的情報、德軍不斷越境進行偵查的情報都沒有得到斯大林的重視。反而固執的斯大林堅定了自己的看法,這是英美的詭計,是希望將蘇聯拉下水的詭計。所以他反而嚴禁蘇軍自行決定反擊,而遭到襲擊後的蘇聯指揮機關的癱瘓使得層層匯報變得更本不可行,導致了更大的指揮混亂。

總之,德國成功地欺騙了蘇聯,讓它在最初的時候輸得很慘。第二天一大早(那個時候中國已經是上午了),整個世界都在討論德國的奇襲和蘇聯加入戰事的影響。英國人早就預料到這一天,所以在第一時間內就按照預案宣布在戰爭中支持蘇聯,雖然英國和蘇聯比德國更加不對付。而美國也在第二天宣布了支持蘇聯的決定。

德國的入侵對于中國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這可能鼓舞德國的盟友日本。要麼讓日本取消南進策略,保留更多的兵力在大陸,從而進攻蘇聯。要麼日本就可以抽調精銳的關東軍,再也不需要跟蘇聯對峙在滿蒙邊界。鑒于蘇聯在抗日戰爭初期曾經大力援助過中國,雖然它在今年的4月因為自己的利益拋棄了中國(那時志願飛行員全部撤回了蘇聯,軍火的援助也暫停了,只有商貿還在繼續),但是在這個時候,國民政府還是站在道義的高度宣布了支持蘇聯的政策。並且提出對蘇聯進行援助的想法,具體的方案交給中蘇友好協會的會長孫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文閱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