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 第一百六十二章 攻擊機

作者 ︰ 阿布阿小布

第一百六十二章攻擊機

第四飛行團全權負責了第二次南昌會戰的空中支援,對于何俊才來說,這些事情已經不需要他來操心,因為中國空軍已經成熟了起來。在第二次南昌會戰後,第四飛行團的三個戰斗機大隊出現了數名王牌和雙料王牌飛行員,王遠波為他的座機添加了5個擊落的標識。

第十三和第十四獲得了「復仇者」的稱號,他們投擲的凝固汽油彈將參與南京的日軍第3師團和第6師團驅趕出了攻擊陣地,並燒死了足足一萬人,這些都是在事後第49軍清點日軍尸體的時候現的。從擊斃的日軍士兵和軍官身上,第49軍搜出不少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照片和日記,這些日記和照片逐漸被《大公報》刊登出來,中國的民眾得以第一次親歷那悲慘的一幕。第3、5、6、9、13、16師團,特別是第6師團和第16師團,這幾個「野獸」的師團被所有的中國人所銘記,也被所有的中人銘記,復仇者的稱號正體現了這一思想。

對于何俊才來說,他需要統管空軍的整體情況,現在他頭疼的一件事情是新編第一集團軍成立了後,要設立一個陸軍航空師,下設3個團,要求裝備對地攻擊機6個大隊,另外還有運輸機和偵察機若干。在空戰中原來新一軍的陸航一團損失了一半的作戰飛機,現在只能合並為一個完整的-153攻擊機大隊。何俊才將全國可以改裝成攻擊機來使用的作戰飛機統計了一下,現還可以裝備兩個-153攻擊機大隊和一個攻擊機大隊,剩下的何俊才將空軍第一飛行團和第二飛行團的兩個攻擊機大隊轉手給陸軍,連飛行員也暫時借調一半給他們。這兩個飛行團都擁有2,可以擔負對地攻擊的作用,何俊才給計劃給這兩個飛行團補充上兩個戰斗機大隊,這樣西北和華北的防空就不需要第四飛行團來支援了。當然賣給陸軍的飛機和武器,特別是火箭彈讓何應欽肉疼無比,但是何應欽不得不拿出黃金和物資來交換這些武器,因為新一軍已經充分證明了空中的力量可以彌補中隊在訓練和地面火力上的不足,趁著中國佔有的制空權,正應該充分揮這種優勢。況且裝備的是中央軍,這樣黃埔系手上又有了一張王牌,這可是那些地方軍閥難以獲得的優勢,有多少人也比不上有一個攻擊機大隊。

隨著空軍掌握了制空權,何俊才越來越急需一款強力的對地攻擊機。其實如果技術水平足夠的話,現在何軍手上有一款現成的非常好的攻擊機可以仿制,那就是浮空基地警戒大隊第11大隊的殲一,殲一是在原來浮空基地上的訓練機改裝的,而這款訓練機是以20世紀末巴西Ebraer飛機制造公司研制的「級巨嘴鳥」為原型制造的。「級巨嘴鳥」的主要作用就是對地攻擊。所以殲一作為對地更加合適,而參加空戰則不是最優,欺負一下日軍的老式戰斗機和轟炸機還可以,但是隨著現在日軍海軍逐步提升零式的性能,日本陸軍也拿出最新的一式隼戰斗機,殲一在戰斗中已經有所吃力,這也是這幾次空戰殲一輕易不出動的原因。

何俊才已經在著手準備給浮空基地換裝,等到這次戰事稍緩,就將第11大隊的殲一全部換成最新的殲三野馬式戰斗機。而所有的殲一和那十架中央航校退還的雙座教練機將永久的封存到四川的某個山洞中,作為永遠不能對外曝光的秘密存在。

雖然殲一最適合,不過殲一采用的是渦輪螺旋槳動機,內部設備也是現代化的。所以難以仿制。近期航空研究院在渦輪動機方面已經有所突破,但是估計還要1年的時間才能實用,何俊才等不到那個時候。

綜合考慮下來,何俊才選擇了「仿制」美軍在戰後才投入使用的一款螺旋槳攻擊機。同時也是螺旋槳攻擊機的絕唱A-1Skyrader天襲者。這款攻擊機美軍一直使用了30多年,其足跡遍布了世界各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越戰開始後,對于空中力量較弱的北越,美軍先後投入一千余架A-1系列攻擊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它和它所投擲的凝固汽油彈被越軍視為最憎惡的武器。

何俊才專門到成都第三飛機制造廠,向廠長王寅專門下達了設計和制造「強一」天襲者的任務,要求他在3個月的時間內要拿出樣機。

王寅覺得壓力很大,但是他看見何俊才遞過來的一疊厚厚的資料後覺得也許3個月的時間也不是太離譜。因為主要的設計圖紙和三視圖什麼的何俊才都已經給出來了。況且按照設計要求,這款飛機的大部分零件都是跟現有戰斗機的零件通用的,比如動機、整體式座艙、機輪、油箱和武器,只需要重新設計帶厚裝甲的機身即可。

事實上,王寅從看到這款攻擊機的第一眼就深深地愛上了它。之前三廠「設計」制造的殲三野馬式現在已經開始正式的生產,設計團隊只有少數人留下來繼續對殲三進行優化,大部分的人都可以轉來設計這款漂亮的、渾身是刺的攻擊機。現在飛機制造廠和飛機設計所還沒有分開,王寅得抓緊時間利用資源將這款飛機盡快設計和制造出來。這可是名留青史的事情啊。

設計任務上,「強一」天襲者要求裝備20毫米翼炮4門,機身及翼下有多達10個以上的武器裝置點,武器搭載量要求達到3000公斤以上,機體空重為4噸。要知道這個載彈量已經高于現有大多數轟炸機了,連日軍一式陸攻最高載彈量也不過2噸而已。這還是一單單座的攻擊機啊。「強一」天襲者沉重的機身來源于其強大的裝甲防護,由于是承擔對地任務,所以在設計要求上,最高度僅要求過450公里小時即可,而裝甲則要求抵抗住12.7機槍的射擊,重點部位,例如油箱和座艙要求能抵御20航炮的攻擊。另外設計要求上對「強一」天襲者的滯空時間要求能達到10個小時,這樣才能長時間地配合地面作戰。同時何俊才也希望它能充當全天候的作戰飛機,在夜間和天氣情況較差的情況下也能支持地面作戰,甚至充當截擊機來使用,所以在設計上要留有後續修改的余地。

設計要求中,特別要求「強一」天襲者能具備在樹梢高度低空掃射攻擊的能力,這樣敵軍難以組織防空火力。同時要求它能以近似垂直達85°進行俯沖轟炸,確保投彈精度。

坦白地說,當王寅看到設計要求的時候,感覺設計難度很大。但是何俊才告訴他至少航空動機一項上,他不用擔心。位于貴陽的第二動機制造廠已經在R-2800倍黃蜂動機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完成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款氣冷動機——昆侖的設計,2個月後就可以試產了。

掌握了後續展歷史的何俊才可以很輕松地對一款二戰初期的航空動機進行優化。原本R-2800倍黃蜂就已經是一款很經典的氣冷動機,性能已經堪比液冷動機,搭配精心設計的兩級機械增壓器或機械-廢氣渦輪增壓器。在後世的航空博物館或航空展覽會上,R-2800總是放置在中央位置。甚至有的航空史上說,如果沒有R-2800動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國的取勝要困難得多。經過何俊才給出的材料,第二動機制造廠已經將其優化到戰後的最優狀態,功率從1230升到現在的2000KW。

前些時間何俊才還將一項萊特公司在戰後明出來的技術應用到了排氣量為2800立方英寸的R-2800倍黃蜂上,那就是渦輪組台動機技術。在設計圖上,動機的排氣驅動三個沿周向均布的廢氣渦輪,每個渦輪在最大狀態下可出150kW的功率。這樣,昆侖動機的功率將提高到2450kW,同時耗油率也低達0.23kg。這個要求足以以一個動機的動力支撐「強一」天襲者沉重的機身,並且達到10個小時的滯空時間。

航空動機作為飛機的心髒,得了了空軍經濟管理局的大力投入。優勢的資金、人員和設備被投入到其設計優化和制造的環節。在戰爭中,第一動機制造廠和第二動機制造廠一邊生產一邊優化,現在已經達到日產航空動機10多台,累計生產了1000台的好成績。但是隨著飛機制造廠的需求越來越大,產量還是不夠,經濟管理局已經通過了兩個航空動機廠的擴展計劃,他們將在原地擴展一倍的土地,修建新的工廠,搭建新的生產線。

第一動機制造廠的生產的羅-羅公司的液冷動機——灰背隼,也運用上了何俊才提供的最新改進,功率從783KW提高到1238KW,還有提高的空間,已經足夠滿足戰斗機的動機的需要。優化後的動機代號為「巫山」。從嚴格意義上講「昆侖」和「巫山」已經不是原來的動機,不受羅-羅公司和普-惠公司生產專利的限制,中國人走出了自己的動機路線。

戰爭的時候不能有半點的遲疑,何俊才要求王寅立刻投入足夠的人員到「強一」天襲者設計和制造中,甚至要求他在設計即將完成的時候就搭建一條新的生產線來準備組裝「強一」天襲者。因為中國實在是太需要一款有力的攻擊機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攻擊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文閱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