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浮空基地 第兩百四十六章 直升機

作者 ︰ 阿布阿小布

第兩百四十六章直升機

接下來的戰況果然如小諸葛白崇禧所說的那般。自從1940年棗宜會戰後,第六戰區和第五戰區的**已經有很長的沒有跟日軍進行交鋒。即使是偶爾的小規模交火也處于守勢而日軍處于攻勢,現在兩個戰區的司令長官接到軍委會的命令都感到很棘手。

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孫連仲感到更是棘手,因為正司令長官陳誠已經趕赴新疆組織新編第二集團軍的訓練,現在他負責全權代理這個職位。相比第五戰區,他的任務更加重要,因為第六戰區守衛著重慶的門戶,所以他的很多力量都集中在江防軍上。

如何既能完成軍委會的命令,又能不出現重大的損失,而導致失去戰略要地呢?孫連仲決定派一個師試探性地進攻宜昌。他最終選擇了128師來執行這個命令。

128師是第六戰區中一直特立獨行的部隊,一直在長江和漢水之間三角地帶的河陽、潛江、監利、新堤一帶進行游擊戰,兵力約1萬余人。第128師和中央軍關系並不融洽,和新4軍也有摩擦,師長王勁哉將軍原系楊虎城部,因其部分骨干系紅軍長征後留下的部隊,該師的編制、訓練、作戰方法、對民眾的工作等,有著濃厚的共產軍色彩。其兵器、彈藥等,一如共產軍自足自給方針,但該師之裝備與質量和正規軍比較,相差甚遠。

之所以調配這支部隊,孫連仲是覺得即使有失,那麼也只是失去了游擊區域而已,況且這支不听調遣的部隊,正好將其吞並掉。

于是在補充了部分裝備後,第128師從南面進攻宜昌。從野外的游擊戰到攻城作戰,第128師顯然是沒有經驗的,其火炮比宜昌城中的日軍還要少上許多,根本無法提供火力資源。第一航空軍同樣派出了部分攻擊機和轟炸機來協助進攻,但是宜昌城中密布了許多防空炮火火力點,使得空軍的轟炸效果差了許多。而宜昌城中還有許多中國人,顯然不宜動用凝固汽油彈、毒氣彈等特種武器。事實上前幾天的轟炸中,就有不少炸彈落入了民房,而日軍的一些防空火力點,就設置在民房中間。

于是第128師的進攻很快被擊潰,損失了幾千人而毫無所獲。日軍甚至派出了一支步兵大隊,尾隨進攻,最後在強一天襲者的掃射下才慌忙縮回堅固的宜昌城。

第五戰區遭到的情況類似,武漢由于其戰略位置更加重要,所以有兩個師團的日軍在武昌和漢口駐防,第五戰區的進攻也毫無所獲。蔣委員長終于明白,現在還不是跟日軍作戰的時候,于是趕緊收回了之前的命令。

隨著第三此南昌會戰的結束,以及委員長收回了繼續進攻日軍第11軍的命令,中國的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平靜。利用這段空閑的,何俊才決定去一趟第一飛機制造廠設在貴陽的分廠,因為一個月前朱家仁就告訴他,研究2年多的直升機已經具備了實用價值。

早在半年前,何俊才視察在貴陽的第二航空發動機制造廠的時候就去過朱家仁的貴陽分廠,那個時候朱家仁心愛的蜂鳥還相當的簡陋。不過這一次,何俊才感到非常的滿意。

雖然重慶驕陽似火,不過其南面400多公里的貴陽卻相當的涼爽,這可能是當初一些軍工企業安置在這里的原因。唯一的困難是貴陽的平地很少,所以像飛機制造廠這種需要大面積的工廠就無法安置在這個區域了。直升機當然是例外。

能在炎炎的夏日中享受貴陽的涼爽天氣並不是何俊才感到滿意的唯一原因,他更加感嘆于朱家仁的團隊的創造性。在研制直升機的過程中,因為這種裝備的需求並不是非常的急迫,所以何俊才一改當初其他裝備和武器制造時的大包大攬,沒有給朱家仁現成的圖紙和技術資料,而是讓他探索。何俊才希望借此培養中**工的研發力量,老是依賴這穿越時空的知識可能會扼殺創新思想的培養。

結果朱家仁真的在兩年的中拿出了直升機的原型,並且完成了一系列的測試,成功證明了蜂鳥已經具備實用價值。而現在相距德國的福克烏爾夫公司在1936年推出的第一款真正具有實用性但卻無比簡陋的直升機F也就幾年的。當然這得益于空軍旗下的諸多工廠中的熟練工人、經濟管理局培養的軍事工業發展模式,也得益于在貴陽的第二發動機制造廠專門為其提供的在R2800上改進的昆侖氣冷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功率經過不斷改進,已經超過了2000馬力。

何俊才對這次看到的「蜂鳥」非常滿意,從蜂鳥甲到蜂鳥乙,再到現在的蜂鳥丙,一架架原型機比當初的雛形更加接近何俊才對直升機的映像。

蜂鳥丙不但在鋼管焊接的機體上裝上了殲五熊貓式戰斗機使用的特種航空金屬,而且朱家仁頗為有心地為它涂裝了最好看的涂裝。兩個青天白日的空軍徽章被涂在了機身後部的位置,將綠色的機體點綴了出來。

蜂鳥丙去掉了前兩個型號的復雜的雙層旋翼共軸設計,而是改用了四葉的蹺蹺板式旋翼。這種旋翼由木材精心制成。普通的自動傾斜器可進行總距和周期變距操縱。尾梁後部有兩個槳葉的全金屬尾槳。尾槳由機頭的發動機通過傳動軸提供動力,糾正旋翼旋轉帶來的偏力,這個尾槳到是在何俊才的提示下朱家仁才設計出來的,之前他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苦惱了好久。

蜂鳥丙由兩名飛行員操作,還可以額外帶上三人或者500公斤的貨物,算是一款輕型的直升機。它的旋翼直徑雖有13.5米之長,但是在強大的昆侖之心的帶動下可以使得自身以最快2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飛行。

為了突出中國空軍一向注意火力的特點,在其下方還安置了兩挺12.7槍,由副駕駛進行遙控。當然如果遇上有武裝的敵人,及時是高射機槍,也能使得只有薄薄裝甲的蜂鳥嚴重受損。基于這個原因,蜂鳥被何俊才視作偵查用輕型直升機。他代表空軍經濟管理局全面考察了蜂鳥直升機的情況後立即批準了正式生產的命令,此直升機正式定型為直一「蜂鳥」偵查直升機。首期訂購為100架。

得知研制兩年的成果得到了空軍經濟管理局的認可後,在場的男女老少們高興得跳了起來。何俊才乘機宣布了另外兩個命令。一就是貴陽分廠徹底從第一飛機制造廠中分出來,廠長仍然由朱家仁兼任,另外選一名副廠長負責生產工作,朱家仁主要負責何俊才交付的另外兩款直升機的研發。

有了直一「蜂鳥」的設計經驗,這一次朱家仁的任務要輕松許多。何俊才交給他的是一款中型多用途直升機和一款雙旋翼的重型直升機設計要求和部分資料。前者來自于後世蘇聯的米4,後者來自于後世美國的CH47支奴干。

朱家仁特別喜歡那款雙旋翼重型直升機,從草圖上看很像他當初在紙上所畫的「飛行香蕉」。雖然朱家仁不這神奇的老板是從那里找到這樣的資料的,但是他對設計制造這樣一款直升機非常有信心。

何俊才不但在對第一直升機制造廠下達的兩項新的設計任務中明確了飛行參數的要求,還明確了標準化和安全性的兩項要求。他要求第一直升機制造廠的新設計中必須有80的部件采用標準件,這樣就可以將生產的任務分散到跟空軍經濟管理局密切關聯的那些民營企業中去,減輕第一直升機制造廠的生產壓力。

安全性則更是需要考慮的,雖然直升機飛得沒有固定翼飛機高,也沒有它快,但是直升機幾乎沒有滑翔的能力,一定旋翼出現故障或被擊毀,那麼直升機就會旋轉著摔向地面,飛行員跳傘幾率也小。對此何俊才特意要求航空研究院幫助制定直升機的防毀標準。對于偵查型、運輸型以及後續的攻擊型直升機制定幾款不同的標準,確保最大程度保護飛行員的安全。這是中國空軍直1940年下半年以來制勝的法寶,這些越來越有經驗的飛行員們成為了中國空軍中的骨干人物,撐起了一片藍天。

何俊才登上的專屬座機後,還透過舷窗望了望暮色中的蜂鳥。中國時候有了竹蜻蜓這種玩具很難說清,但是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玩過它。雖然直升機比其復雜千萬倍,但是物理原理是一樣的。當飛行的夢想被證明可靠後,就有許多中國人想著將竹蜻蜓變成中國人的飛機。這種飛機的優勢是明顯的,無需跑道直接起降,低空懸停。其實要從飛離地面的角度,直升機比螺旋槳在前部的固定翼飛機的飛行原理更加直觀。

現在在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畢業,並在美國數個航空公司考察、工作過的朱家仁的帶領下,中國人終于克服了艱難,自行設計出了它。作為後世來的人,何俊才為中**事工業中負有的創新和攻堅克難的精神感到欽佩,他沒有任何理由不支持這些人的行動。

第兩百四十六章直升機

第兩百四十六章直升機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浮空基地最新章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文閱讀 | 抗日之浮空基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