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 第五十六章 獨領一軍

作者 ︰ 過油肉

六月二十四,太谷大戰王師敗績的消息傳到長安。李淵冒著酷暑在太極殿緊急召見四品以上的官員。李承明作為李淵的培養干部第一次位列朝班。

「豳州刺史韋拒送來急報,豳州道的不少郡縣都被突厥人攻破。並州道行軍總管張瑾損兵折將困守太谷,現在太原城內能戰之兵不過兩萬老弱。說不定這個時候太谷也已經被突厥打破了。諸卿有何良策,但請暢所欲言。」李淵垂頭喪氣地說道。

「陛下,臣以為眼下唯一之策就是請上黨總管李世勣引上黨之兵北上馳援並州,同時請晉州總管丘行恭引兵北上太谷牽制頡利這樣或許可保並州不失。至于豳州之敵只是突厥用來牽制我們兵力的偏師臣下以為那不過是癬疥之疾從長安遣一大將足以御敵。」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道。

「父皇,兒臣以為劉弘基所言不差。兒臣願親領一軍星夜趕赴太原。」劉弘基話音剛落李世民就接著說道。話一說完朝中大臣紛紛贊同,皇太子李建成也對秦王「為國分憂」之舉大加贊賞,並馬上向皇帝表示自己願去豳州道驅逐突厥。

李淵考慮了一會後點點頭道︰「準。」接著又道︰「既然太子去豳州,那後勤糧草就有勞裴監了。」

裴寂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聖命。」

「父皇,兒臣認為為確保長安的安全還應當調燕郡王李藝的天節軍、趙郡王李孝恭的江淮軍全部趕來長安周邊駐防.」李建成接著道。

李淵立刻點頭同意。

李承明考慮再三後閃出朝班道︰「陛下,孫兒也願自領一軍往並州抵御突厥。懇請皇爺爺恩準。」

「萬萬不可,陛下,楚王如此年紀便獨領一軍讓突厥小覷我朝無人事小,萬一楚王陣前有什麼閃失事大啊!」 脾氣蕭瑀不等李淵說話就搶先說道。

李淵大笑道︰「我李家世代將門,十二三歲便上陣殺敵並不稀奇。再說,削平群雄,爭得天下,靠的是什麼?還不是金戈鐵馬陷陣沖殺。朕準了。」說完又道︰「封楚王李承明為左衛將軍著千牛龍武將軍史大奈與楚王一起統騎卒三千入並州。」

「有熟悉突厥戰法,騎射無雙的史大奈跟在身邊楚王這次必定安然無恙,等突厥兵退以後也不知道皇帝又要怎麼獎賞李承明。」殿上眾人大都是一樣的想法。

李承明想去並州的原因是他剛剛听到了李世勣的大名。第一他想見一見這位軍神級別的人物,至于自領一軍那只是隨口一說,皇帝許不許都無所謂。第二是想帶自己雋養的那三百多個孤兒出去見見真正的戰場廝殺。

七天後李承明帶著史大奈父子以及自己的一干下屬的和三千騎兵來到並州城外。與先自己一步到的李世民、李績、丘行恭合兵一處在距離圍城突厥約十里遠的地方安營扎寨。

張瑾在幾天前因為太谷糧盡又被突厥擋路歸不得太原無可奈何之下只得率部出城往南逃去。幸虧突厥的主要目的是太原沒有追殺才避免了再次損兵折將,六神無主的張瑾在南逃的路上遇到了李世勣,于是與李世勣合兵一處回救並州。

頡利圍攻並州已有六天,六天來四面合圍晝夜攻打,一刻都不停歇。雖說並州城里的唐軍只剩下不到兩萬老弱但並州長史裴秀達(裴秀章的哥哥)卻發動城中十四到六十歲之間的男丁全部登上城牆助戰。並州是北地重鎮,百姓尚武,民風剽悍。再者這些年突厥幾乎年年入寇城中百姓恨突厥入骨也怕突厥破城以後妻女財產不保,是以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並州城牆高大突厥又沒有重型攻城武器,所以六天過去了並州城巋然不動突厥卻已死傷慘重。頡利原以為可以輕取並州沒想到反而坐困堅城之下此刻氣的暴跳如雷。

李承明終于見到了李世勣,唐初將領中不世出之名將,隋唐演義里被神化了的人物。原名徐世績,字茂公。這位被李淵稱為「純臣」的人物除了個子高大外並沒有什麼出奇之出。他與王小胡和蘇烈也認識,原來他也給竇建德打過功。

李世民在中軍大帳里召集各路大小將領們商議軍情。眾人七嘴八舌地倒是說個不停,但都被李世民否定了。李承明被剛剛放出監獄戴罪立功的尉遲恭惡狠狠的眼光看的有些害怕。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蟬,不知道是膽怯還是心虛的緣故李承明在大帳呆著越來越難受于是自己悄悄溜了出來。

「大王,您怎麼出來啦?」守候在帳外的王七虎問道。

「里面太煩,你去集合衛隊,再叫薛仁貴把他的人也集合起來。我們出去轉轉。」李承明說道。

李承明的衛隊一共三百人,是從長安出發時剛剛組建的。除了他原來的十幾個護衛以外其他的都是李淵特別下令從左衛府里挑選的,李承明特意將史大奈的兒子史榮要過來給自己當將衛隊總管。他衛隊分為三隊,由王七虎、史汾、史榮各帶一隊。

不大會工夫,衛隊和那三百多孤兒就都已集合完畢。由薛仁貴帶領的那三百多孩子兵打著的旗號正是去年李承明讓人繡的那面「三百勇士」的大旗。李承明看了看那些孩子兵和他們打著的旗號越看越滑稽。這哪里是三百勇士,分明是三百兒童嗎!

李承明在三百衛隊和三百少年的擁簇下從西北方向出寨。王七虎先派了十幾騎前面探路,然後大隊開始沿著緊靠汾河的官道打馬向並州西門而去。六百多匹戰馬,馬蹄紛飛,塵煙滾滾,密集的馬蹄聲就像連綿不絕的鼓點,倒是也有些氣勢。

因為天氣干旱,汾河的水位下降了不少,露出很大一截河床。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動,時不時地就能看到躍出水面的魚兒。李承明看了看火辣辣的太陽真想月兌了衣服跳到汾河里泡一會。

「大王,前面有幾百個突厥兵在河里洗澡。」剛走沒多久,前面派出的斥候就回來報告說。

「估計有幾百?都在河里嗎?」李承明拉了拉馬韁繩,讓「赤風」停下來仔細問道。

「大概三到四百,大部分在河里,岸上穿衣服拿兵刃的不超過五十個。」斥候答道。

李承明看了看自己的部下們,心里有些猶豫。他原本只是想出來瞎轉轉,順便遠遠地看看突厥人的營寨,如果可能的話在抓幾個突厥人的斥候。並沒有想過能和大隊突厥遭遇,現在要不要打呢?因為天氣酷熱他的部下也都沒有未披盔甲,只穿著單衣萬一這是突厥人的詭計就完蛋了。況且他手下真正能戰的也不過三百人,那些女圭女圭兵只能搖旗吶喊不敢指望他們沖鋒陷陣。可要是錯過這個機會就太可惜了,發愁啊!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豈台小子智,先聖之所營。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詎敢憚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節,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擬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緣岩驛馬上,乘空烽火發。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釋兵仍振旅,要荒事方舉。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這首詩是隋煬帝楊廣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寫得氣度渾厚、堂堂正正,是李承明剛剛學會的。眾人听著李承明的吟聲,都不覺神情飛動,心中勃勃涌起一種豪壯氣慨,只想縱馬飛馳,直沖敵陣,大呼決戰。于千萬人中取單于首級,獻至朝闕,名震當代,威揚後世。

「諸位,我想突襲這股洗澡消暑突厥兵,你們怎麼看?」李承明吟完詩對著身邊的幾個主要手下說道。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李承明剛才吟的那首詩的緣故眾人都是一臉興奮地請求李承明趕快下令攻擊。

李承明考慮了一下後開始分配任務。他命令王七虎帶一百人對付岸上那五十多個負責警戒的,史汾和史榮帶兩百人用弓箭射殺河里洗澡消暑的,薛仁貴帶那些女圭女圭兵負責搶突厥人的戰馬。

「搶一匹馬賞錢三吊。射殺一個突厥兵賞十吊。不用梟首報功,你們說殺了幾個我就賞你們多少。慌報軍功的斬立決。戰斗要快一柱香以後必須馬上返回,現在出發。」安排完任務後李承明說到。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河里洗澡的突厥人越來越清晰了。李承明的心控制不住的砰砰狂跳,幾乎就要跳出胸膛,下唇上已經被他咬出一道口子,一小股鮮血帶著腥味流了出來。

馬蹄聲早已驚動了岸上警戒的突厥人,報警的號角立刻響起來。一張張強弓拉了起來,只待唐軍進入射程便給他迎頭一擊!

兩百步的時候王七虎帶著的那隊人打馬加速,一百五十步的時候集體張弓搭箭和突厥人對射。這些人都是百戰余生的大唐雄兵,左衛府里的精銳。騎射之技僅次于李世民的玄甲軍。僅僅付出三人中箭落馬的代價他們就已經沖到了突厥人的眼前。拔出腰刀和他們對砍起來。

河里的突厥人正涉著齊腰深的河水吃力地向岸邊跑著。

楊不悔飛快地從馬上跳下來,深吸了一口氣彎弓搭箭向最靠近岸邊的人射去。李承明很是郁悶,看來這個楊不悔只會站在地上射箭。

片刻工夫那些負責警戒和看馬的突厥人就被砍殺殆盡,王七虎也帶著他的部下和史汾、史榮一起沿著河岸打馬飛奔,對著河里的突厥人不停地放箭。

不好意思,今天和朋友出去辦事,更新晚了,抱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李承明最新章節 | 大唐李承明全文閱讀 | 大唐李承明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