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 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險關

作者 ︰ 過油肉

六月六日下午李承明得到薛萬徹傳來的消息,他已經順利拿下潼關。兩天後李承明終于在避開沿途的幾個縣城以後疲憊不堪地到達潼關。

潼關城,號稱天下第一險關。歷來定都長安的王朝都把潼關當成最後的屏障,李唐自然也不例外。這里的守軍足足有兩萬人,要不是薛萬徹借口奉皇帝命去洛陽拿溫大雅問罪的話光憑六千步卒又沒有攻城器械是根本不可能拿下這座險關的。

李承明凝視著潼關,良久不語。

「大王,入關吧「薛仁貴催促道。

李承明點了點頭,策馬入關。

薛萬徹將李承明迎上潼關城頭指著東面道︰「大王請看,那險要的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一輛車通過,連長戟都揮舞不開,自古以來,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只要據守此關一個月,天下局勢必有大變。」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果然不愧為天下第一雄關」李承明贊道。

「馬相公,你辛苦些,立刻替我寫一封討李世民檄傳檄天下。」吟完杜甫的詩以後李承明立刻說道。

薛萬徹愣愣地看著李承明道︰「大王好才華」

李承明笑了笑道︰「薛將軍,命人準備兩面白布,請馬周些些字上去,然後豎在潼關城頭。」

「大王想寫什麼字?」馬周問。

「就寫趙氏孤兒,切齒不忘屠岸賈,楚王承明,誓報父仇興大唐。」李承明道。

薛萬徹和馬周一起應聲道︰「是」

「薛將軍,父親和四叔的首級你先派人用石灰腌了,等問李世民討來身子以後再合葬吧」李承明又道。

薛萬徹點了點頭。

李承明轉身向城下走去,邊走邊道︰「原來的潼關守將是誰?他現在什麼態度?城里的糧草還能堅持多久?」

「是左驍衛大將軍新興縣公馬三寶,他還沒有表態。糧草還能堅持一個半月,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已經請謝將軍帶人去周圍的幾個郡縣去征集糧草了。」薛萬徹跟在身後一一解答。

「馬三寶?是不是平陽姑母家的家奴?」李承明問。

「正是他」

「薛將軍,我馬上去寫一封信,你派人帶去太原給柴哲威。」李承明突然想起他的表哥柴哲威來,要是能把他拉過來柴紹也不就等于和自己綁在一起了嗎那麼馬三寶??????

武德九年六月十一日,李世民發布太子令,任命原門下省侍士及為太子詹事,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左庶子,杜如晦為太子左庶子兼太子中允,房玄齡為太子右庶子兼太子舍人,任命張公謹為太子家令,任命侯君集為太子左右衛率府將軍。

武德九年六月十二日,尚書省向朝廷三省六部九寺十六衛府及天下諸道郡州縣發出上敕,宣布免去裴寂尚書左僕射職務,以司空餃在京榮養,免去楊恭仁中書令及吏部尚書職務,出任陝東道大行台右僕射,兼領洛州都督;原尚書右僕射蕭瑀升任尚書左僕射,原中書令封德彝升任尚書右僕射,太子詹事宇文士及任中書令,太子右庶子房玄齡任中書令,兼領吏部尚書,太子右庶子高士廉守侍中,太子左庶子杜如晦出任尚書省兵部尚書。撤銷五月廿六日上敕,廢河東道大行台,免去趙王李孝恭河東道大行台尚書令職務。

武德九年六月十三日,尚書省發布上敕,廢天策上將府建制,原天策府從署除弘文館外,盡行裁撤。次日,再發上敕,改封原趙郡王李孝恭為河間郡王,改封原任城郡王李道宗為江夏郡王。

在此期間,尚書省連發數道省文,行文山東道行台尚書令並州都督李世勣,要求他將原楚王府長史,現山東行台尚書右僕射王小胡「執歸長安待罪」。

顯德殿上房玄齡侃侃而談道︰「為保持朝局穩定,三省九卿均不做大的更動,這是定計,殿下雖不盡滿意,卻也不能急在這一時。還是等平了李承明以後再做打算的好。」

「那外郡州縣的官員呢?」李世民點頭問道。

房玄齡答︰「是,外官此刻尤其動不得。」

李世民道︰「內亂在即,外面帶兵的武將,一動不如一靜,這些我都慮及了的,我沒準備放一個外任武官,可為什麼連文官也不能動?」

房玄齡嘆了一口氣︰「臣這些日一直在留意尚書省的抄報,今年南方北方的大旱已成定局。此刻更換地方州郡官員,新人經驗不足,又對轄地所知甚少,民生經濟正在凋零之時,實在沒有時間等他們慢慢模索熟悉;故吏雖然守舊,畢竟是熟手,大災之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臣擔心的是,一地外官施政不當,遭殃的只是一地百姓,若是朝廷用人失當,遭殃的便是天下黎民了。換上去的新人若是不中用,不僅救民賑災的事情辦不好,就是明年的春耕恐怕都要耽擱了,一年的災只怕就要變成兩年。太子初秉大政,不宜有大的失政,臣以為,即使要換,也要等到明年秋糧下來以後再說,且應一道一道地換,兩個月換一道,走一步看看,謹慎些好」

李世民初時神情淡漠,到後來愈听愈是認真,一邊听一邊用手指輕輕叩擊著案子,謂然嘆道︰「看來把你放在中書省是錯用了。這些話,蕭瑀和封德彝日日都來東宮,卻是從來也未听他們說過。大災的事情我倒听他們說過,征詢他們對地方用人的意見,他們就見不及此。這樣看來裴寂雖然老朽糊涂,在這方面到底比他們略強一些。看來尚書省確實還要有一個實心任事心明眼亮的人來坐鎮」

房玄齡謙遜道︰「殿下言重了,臣職在吏部,吏情關乎民情,想得多一些原是應該的。」

李世民點了點頭︰「吏情關乎民情,說得好。就依你的主意辦,內外官員暫時不做調動,先把眼前這場大戰應付過去再說。」

房玄齡又躬了一躬,略帶笑容道︰「殿下英明,臣告退」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地方上的事情,玄齡還要多加留心才是。」

房玄齡應了一聲「是」,緩緩退了出去。

「殿下,李承明已經佔據潼關,並且傳檄天下詔各州、郡、縣舉兵勤王。」房玄齡出去以後侯君集匆匆進來說道。

李世民點頭道︰「意料之中的事,可有州縣響應?」

「暫時還沒有,不過據斥候報告豳州刺史韋拒,同州刺史王睦、坊州刺史張謹、慶州刺史常懷德都已經開始集結軍隊。」侯君集答。

李世民點頭道︰「這幾個人都是建成的心月復,他們是一定會響應承明的。」

侯君集想了想道︰「殿下,依臣看我們不如先發制人,趁著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合兵一處讓兄弟們分頭出擊將他們逐個擊破,收編他們的軍隊。」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著急,四州之地能戰之兵攏共也不過兩三萬人,又沒有精兵悍將。先讓玄齡以父皇的名義每人發一旨給他們,叫他們各守本土不得妄動,違命者以謀逆罪論處。」

侯君集猶猶豫豫地道︰「這樣能行嗎?」

李世民笑道︰「放心,這四個刺史都是無能之輩,況且他們都有家眷在京。不到關鍵時刻他們是不會輕舉妄動的。」

益州道行軍大總管竇軌,于六月十三日接到了尚書省發出的加封他開府儀同三司的上敕。一同到來的還有一封新太子李世民給他的親筆信。

竇軌,李淵的小舅子,性格殘忍,嗜殺成性。卻也是一個干吏,他初到益州時那里盜賊四起,官府緝拿不利百姓苦不堪言。

竇軌到任以後屬下官員請他下令緝拿盜賊,他卻笑著說︰「抓盜賊不能蠻干。盜賊沒有同伙是干不成的,如果你去抓他們,那麼同坐的肯定會很多,如此一來就越抓越麻煩了。」

過了幾天,他下令府庫出錢一千五百萬緡,分別在三處張榜告示︰凡有告發抓獲一盜賊的獎勵五百緡。如果是盜賊的同伙告發,不僅可以赦免其罪,依然可以獎勵五百緡。

一緡等于十貫,也就是有足足一千個銅錢。五百緡就是五千貫,俗話說腰纏萬貫的都是有錢人,而這里你只要告發一個強盜就可以腰纏五千貫。也就是說你當一輩子強盜也很有可能不如馬上去告發一個強盜。

果然很快就有一個盜賊被他的同伙抓來送官。這個盜賊很不服氣,對抓他的人說︰「你和我一同為盜十七年,每次得到贓物都是平分,你怎麼能夠告發我?」

竇軌笑著在一邊說道︰「你們倆都張了榜,為什麼你不抓他來告官呢?那樣一來,該死的就是他,而你就可以受賞了。如今既然被他搶了先,你就是該死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當即下令將其斬的人立即兌現獎勵。如此一來,四川盜賊個個都互相猜疑,不敢在此久留,紛紛連夜逃跑。

竇軌治蜀張弛有度,捕盜安民,百姓無不稱頌。他看到蜀兵過于安逸柔弱,就上奏朝廷請求從許、陳等中原各州招募壯士,與蜀人混在一起訓練,三千軍士因都戴統一的紅頭巾,便號稱紅頭軍。然後又從洪州招募一些熟練的弓弩手來教蜀人練習射箭,訓練出了一千多名弓弩手,組成神機弩營。蜀兵從此強大起來,竇軌威震四川。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李承明最新章節 | 大唐李承明全文閱讀 | 大唐李承明全集閱讀